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环境学

为什么分解者种类和数量均较少?

为什么分解者种类和数量均较少,且以厌氧微生物为主,有机体残体分解不完全

全部回答

2013-12-29

91 0
    同时也把它们称为还原者,从消费食物的角度看,它们又属于广义的消费者。 1 分解者对有机物的分解过程 生态系统的分解是死有机物质的逐步降解过程,它由多种生物共同完成。分解过程比较复杂,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是机械作用阶段:由于物理的和生物的作用,动植物遗体被分解成为颗粒和碎屑,即碎裂。
    2、是生物异化作用阶段:腐生生物在酶的作用下,把有机物碎屑转变成为腐殖酸和其他可溶性有机物,即从聚合体变成单体.然后腐殖酸和其它可溶性有机物缓慢分解,逐步变成生产者可以重新利用的无机物。
  3、淋溶过程:可溶性物质被水淋洗出来,进入土壤。在自然界中,这三个过程是交叉进行、相互影响的。   例如:在叶的分解过程中,当叶还在植物体上时,微生物已经开始分解作用,枯枝败叶一旦落到地面,就为细菌、真菌和线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分解,同时也被一些无脊椎动物如蜈蚣.弹尾.蚯蚓等摄食,大量的未被消化的有机物残体通过消化道排出,使叶等有机物暴露面积增加十多倍,更容易被微生物分解。
    从该意义上讲,大部分分解者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 有机残体进入土壤,被分解者开始分解后,物理的和生物的分解复杂性一般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分解者生物的多样性也增加,随分解过程的进展,分解速度逐渐降低,待分解的有机物的多样性也降低,直到最后都还原成为无机物。
   各类有机物被分解的速度也不同,一般葡萄糖分解较快,3天中有50%的被分解;纤维素分解较慢,24天中只有65%的被分解;腐殖质分解最慢,在灰壤中能保存250年左右。   2 分解者生物及对有机体的分解情况 分解者生物种类很多,主要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一些无脊椎动物。
  不同生物分解情况有一定区别。 2。1.腐生微生物对有机体的分解情况 分解时,首先利用有机物残体内可溶性物质,主要是氨基酸.糖类,进行群体生长和丝状生长,在生长过程中菌丝能穿透和侵入有机残体的深部,然后分泌细胞外酶,把有机物聚合体分解成单体,进而分解成无机物。
    因此,腐生微生物是主要的分解者。 2。2.动物对有机体的分解情况 分解者主要是指一些低等的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动物.线虫.轮虫.弹尾.螨虫.白蚁.蛞蝓.蜗牛.蚯蚓.蜈蚣.蟹等。
  它们在分解有机物残体时主要起碎裂作用。如对动物粪便进行加工处理.碎裂动植物残体等。从而加快腐生微生物对有机体的异化作用和还原作用。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环境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环境学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天文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环境学
环境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