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诸葛亮为何成为民间偶像?

诸葛亮为何成为民间偶像?

全部回答

2016-07-22

49 0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幕让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周瑜临死之前,长啸问天: “既生瑜,何生亮?”直到今天,诸葛亮还被很多人视为智慧的象征。早在还没有出 山之前,诸葛亮的朋友徐庶就这样评价过他:“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 之,管、乐殆不及此人。
  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第一人也。  ”也许是因为诸葛亮是自己的朋友,徐庶才觉得他的智慧无人能及,个中评价难 免有些夸张,但诸葛亮的才华的确是泱泱历史中出类拔萃的。诸葛亮在世时,人 格、智慧就曾感动过许多人,所以在他死后,很多人深感惋惜和心痛。
  廖立就是其 中之一,他曾被诸葛亮贬为庶民,但他听到诸葛亮的死讯却哭着感叹道:“吾终为 左衽矣!”还有同样被诸葛亮惩罚过的李严,在听到诸葛亮死讯后甚至郁郁而终。   所以后人有这样的说法:“诸葛亮之死使廖立垂泣,李严致死,岂徒无怨言而已 哉?”那么,到底是什么过人之处使得诸葛亮受这么多人都崇拜呢?首先,他忠君爱国、信仰儒学。
  因为他生长在儒家思想熏陶的环境当中,正统 观念比较浓厚,有经国立世之志向,所以忠心报国,一生志在复兴汉室。  因此,当 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之后,他既在其位,自然谋其政,笃定一心协助刘备成就了 一番事业。
  不仅如此,在刘备死后,他仍然对自己的君王忠心不二,具体的表现就 是辅佐后主。诸葛亮不仅对自己这样要求,对身边的人也是如此,在他眼中,不忠 不孝的人是绝对不可以原谅的。其次,在效忠自己的国家和君王的时候,他做到了竭尽“股肱之力”。
    诸葛亮 把毕生精力都放在复兴汉室的大业上,加上他一心效主的性格,凡事定会尽全力。 比如在他留守成都期间,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刘备拥有良好的后勤供应和兵员 补充,所以刘备才能放心地把刘禅托付给他。
  诸葛亮自然也没有让刘备失望,依然 像效忠刘备一样,兢兢业业地辅助刘禅,甚至更加用心。  人们谈及诸葛亮,总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一句话,那就是“鞠躬尽痒,死而后 已”。的确,诸葛亮把毕生精力都放在北伐中原和汉室的统一上,正如他自己所说: “臣受命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伐。
  ”最终病逝于北伐军营中,他的愿望 虽然未能完全达成,但他的人格、精神却深深地影响了以后世世代代的人。  相比较 他的军事才能,人们也许更敬佩的是他的忠心不二,矢志不渝,所以千百年来一直 将他视为偶像,甚至将他神化,用以供奉。
  曹操为何要建72座陵寝?在京剧中,代表忠义、血性的是红脸,代表粗狂、严肃的是黑脸,代表刚毅、 果决的则是蓝脸,而白脸就是阴险和狡诈的象征。曹操恰恰就是京剧中的以白脸出 现的人。  自古以来,曹操足智多谋、阴险狡猾的形象就深人人心,他性格狡诈多疑,不仅表现在平时的行事风格上,连临死前为自己造坟墓都要用尽心机,建了数十个。
  之所以建立多个陵寝,据说是因为在曹操还没有摄政的时候,曾经参加过盗墓 团伙,亲眼目睹过很多墓葬在被盗墓者洗劫一空后,墓中尸体被弃之荒野的悲惨结 局。  这些令曹操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日后他大力主张节俭,是中国历史上 第一个提出“薄葬”要求的人,跟其他君王的厚葬之风形成鲜明对比。
  世人不知的 是,曹操提出“薄葬”是另有目的的,所谓树大招风,越是简陋的墓地,越不容易 被人挖盗,也就避免了死后被掘坟的下场。另外,曹操也很怕曾经错杀的人的亲属朋友在他死后对他的坟墓进行报复。  加 上他对当年墓葬被盗后的场面的深刻印象,使得他更要在墓葬上做足文章,防止别 人找到他的坟墓。
  这一点上也更能看出曹操的狡诈本性,他的一生像盘棋,每一步 都是在为下一步铺路。一生主张节俭,直至死后的薄葬,这不但对国家有积极的影 响,对于他自己来说,更是一种很好的保护。  据民间流传,曹操死后安葬那天,东 南西北各个城门,同时有72具棺木抬出,向城外各个方向一同运送。
  72具棺木,72 座陵寝,到底哪一座才是曹操真正的坟冢?这个问题千百年来有很多的答案,但又 被逐一否定。从古至今,不计其数的盗墓者都试图找到曹操真正的陵寝,也许是为 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也许是为了证明曹操的墓中是不是像生前一样节俭,但不管目 的是什么,从没有人得手。
    曹操之墓到底是何去向?千百年来,面对这个问题,有人感叹曹操一世的多 疑,有人敬佩曹操一生的节俭,但却没人能够得出答案,这个历史给我们留下的谜 题,还需要后人去慢慢探索、解答。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