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育儿

该不该给3

6岁孩子报"兴趣班”呢?

全部回答

2019-05-31

0 0
    首先,家长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不强加和强迫有的家长自身存在没有实现的愿望,希望让孩子实现自己当初的 理想,而不顾孩子自身的兴趣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这对孩子来 说会非常痛苦,家长往往费力不讨好,双方最后都两败俱伤。
  还有的 家长对某领域有强烈的兴趣,或者出于世家,希望孩子能“子承父 业”,孩子在家长的熏陶和影响下,可能会对此很感兴趣,也可能不 感兴趣,但都不应该强加和强迫孩子。  家长应该在了解孩子天赋的基 础上培养孩子良好的兴趣,对孩子进行科学的训练。
  不要盲从有的家长看到别的孩子都报了某个兴趣班了,或者感觉某个兴趣 班价格便宜更多,就给孩子也报了名,完全不顾孩子愿意不愿意。还 有的家长看到社会上某个职业能名利双收,如歌星、影星等,就下决 心把自己的孩子也培养成那个样子。
    但是,如果孩子没有这方面的天 赋,这也只能是家长一厢情愿的想法。不要被外部动机左右有的家长在送孩子上兴趣班的时候,并不知道孩子是否感兴趣, 在平时也没发现孩子具有特别的潜质,因此,想通过兴趣班让孩子自 己发现兴趣。
  也有的家长刚开始心态很平和,只想让孩子多接受一些 艺术熏陶,培养孩子的气质和情趣。  但是,把孩子一送到兴趣班后, 家长就被那些^级、表演、获奖等外部动机所左右,马上变得功利起 来,违背了自己当初的初衷,也使得孩子由“兴趣”变成了“任 务”,丧失了学习的热情。
  不要舍本逐末有的家长看到孩子身上缺乏一些品质,如在幼儿园表现得比较内 向,就想让孩子学一些热情舞蹈来改善性格;或者是孩子太好动,家长就想让孩子学学围棋,能从中学会静心。  有的家长希望孩子从小能 培养一项技能,将来在校园生活中有表现的机会,从而也能增强孩子 的自信心。
  这些想法都是可取的,兴趣的培养确实能改善孩子性格也 能给孩子带来自信,但是家长不能舍本逐末。如孩子性格天生内向, 一定要通过兴趣班将孩子的性格转变成外向,恐怕是很难如愿的。  另 外像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的时候表现得不够专心,未必就是孩子不能专 注,很有可能是老师讲得不够生动。
  在兴趣班表现专注未必就能照搬 到幼儿园的学习中去。家长还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特定的情境下 加以训练才更为有效。家长在摆正了自己的心态之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应该给 3〜6岁阶段的孩子多一点信息的刺激,尤其是音乐、美术、舞蹈、戏 剧的启蒙,发展孩子对自然形体、色彩、质感的感知。
    不管孩子将来 是否成为这方面的天才,这些刺激都能让孩子终身受益。没有经济条件的家长也不必着急,只要我们平时多给孩子创造接 触大自然的机会,多进行亲子阅读、亲子游戏,节假日带孩子去一些 免费的博物馆和展览馆参观,一样可以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兴趣。
  孩子 在这个过程中会提很多问题,知道答案的话家长就及时解答,不知道 答案的话,可以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  在每一次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中,孩子都在学习。他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 周而复始,拓宽了孩子的知识面,学到的知识也不比兴趣班少多少。当然,也有的孩子刚开始对兴趣班的课程非常喜欢,但是过了一 段时间就丧失了兴趣,或者兴趣发生了转移。这让有些家长恼怒,觉 得孩子不能坚持,没有恒心,有时候要孩子强迫坚持。
    其实,对于 3〜6岁的孩子来说,如果他有某种兴趣,就鼓励支持他,但是如果他 的兴趣已经发生了转移,这表明这个刺激已经完成,家长不必强迫孩 子坚持,而是应该让孩子去体验其他的兴趣。
  这样,孩子上兴趣班就 不再会成为一种压力。家长要明白的是,给孩子上兴趣班是为了培养孩子对某种兴趣的延续性,而不是为了成为某种技能的高手。  孩子能不能成为某种技能 的高手,在于他自身对此兴趣的延续时间有多长。
  有时候孩子会主动向你提出要求希望你能为他报某个 兴趣班,为了避免孩子心血来潮而浪费银两,你可以先试 探孩子,把学习本领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道理给 他讲讲,看看他是否还坚持,如果他依然很坚定要学,再 适当让他保持一些对此兴趣的“饥俄感”,之后再给孩子报 名。
    毕竟“我要学”比“要我学”的主动性强多了。在孩 子学习的过程中,家长也不要有什么功利的想法,只要孩 子高兴、乐在其中,这就是最大的收获。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热点搜索 换一换

育儿
育儿
妈妈
宝宝
护理
教育
亲子
其他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