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宗教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节选翻译?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夺之。如是灭夺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夺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提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全部回答

2007-06-22

120 0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摩诃萨:大菩萨) 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众生,亦称有情,一般指人与动物,即有情识生命) 若卵生(鸟,蛇等), 若胎生,(人,畜等。
  ) 若湿生(鳞,介等水中生物。) 若化生(地狱,饿鬼等)。 若有色(色界天诸天人) 若无色(无色界天诸天人)。   若有想若无想(无想天诸天人)。 若非有想非无想(非想非非想天诸天人)。
   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夺之。(涅磐,圆寂,分自性清净, 有余依,无余依,无住处四种。灭度,即圆寂。)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 (这样超度无可计数的众生,实际并没有众生被超度。
    ) 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 (参照[中华佛学通典]翻译) 为什么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 因为,凡是认为色身或意识心为常不坏我者,是名我见。
  所 以[金刚经]讲空相。 。。。。。。。。。。。。。。  。。。。。。。。。。。 五蕴就是虚妄的众生「我」,「我」者五蕴身,「我」就是 五蕴、十二处及十八界,有这个「我」中的任何一蕴、一处 、一界存在,就无法成就无余涅盘,因此无余涅盘中,无有 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所以真实无我。
  众生的五蕴身中, 色蕴以四大--地、水、火、风组成,都是无常之法;受想行 识四蕴皆以色蕴的五色根与五尘为依才能生起,所以也都是 无常之法。  佛说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等诸法皆是无常法 ,都是会坏灭之法,都是缘起缘灭之法,既然五蕴身我无常 必坏,所以依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诸法无常必坏,在 阿含解脱道中就说「诸法无我」,因为在五蕴、十二处、十 八界等等生灭诸法中,找不到常、恒、不变易的真实我。
     前五识、意识、末那识合称七转识。此七转识皆是由第八识 如来藏出生而有,而眼等六识又须依六根、六尘及根尘相触 等三种法为缘,若没有六根、六尘及触,则前六识不能由如 来藏所现起,此六识即是一切有情之见闻觉知心。
  故经云: 根尘触三和合,生于眼识乃至意识。  能知能觉之心是前六识 ,六识之现起是要依六根、六尘才能现起,皆要依他而起, 故知见闻觉知心即是虚妄法;虚妄之法,无法自在,须依缘 而生起,是众缘和合的法,将来众缘散坏时,就会跟着断灭 ,故非恒非常。
  因此前五识与意识觉知心要依他缘,由如来 藏出生而有,故说是缘生法。  缘生法都是有生有灭,即是生 灭法;生灭法则非常住不坏之法,故说意识觉知心是虚妄心 ,依他起故。
  六识心于眠熟、昏迷、无想定、灭尽定、死亡 等五位中,皆是有间断、会断灭之法;会有间断,即非是自 在,故实无我。六识既是藉众缘而生,所以是所生法,故名 妄心;妄心者没有真实的体性,不能单独存在,要依五色根 而生起;但是五色根不能去到未来世,所以意识当然无法去 到未来世,由此可知意识心只能存在一世,所以说意识是妄 心;前五识也与意识有同一自性,所以也都只有一世,不能 去到下一世,所以也都是虚妄心,所以能见、能闻、能嗅、 能尝、能觉、能知的六识心都是虚妄心。
     能确认十八界法皆是虚妄之法,如实了知色身非真实我,如 实了知见闻觉知心也是依因藉缘而生的法,皆无真实不坏的 自性,不再认为色身或是意识觉知心为我,恶见五利使就断 除了!不再认意识心为不坏心,五蕴中极难断的识阴我见就 断了,三缚结就会跟着断,就是声闻初果所证断三缚结的境 界。
    断我见以后,再把我执断除了,我见我执都断除了,解 脱果就完成了,就成为阿罗汉了。(正枝居士)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宗教
其他社会话题
公务办理
法律
军事
求职就业
时事政治
宗教
宗教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