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有关诗歌鉴赏

近体和古体诗如何判断?唐代以前的一定是古体诗么?

全部回答

2007-05-18

0 0

    谈诗歌鉴赏的方法 黄永武先生着《中国诗学.鉴赏篇》,为大、中学生建立一套诗歌鉴赏的初学入门方法,以「读者的悟境、作品的诗境、作者的心境」三方面兼顾并重作标准,深入浅出,很可借镜。
  现在就依这个尺度,尝试将国文教材中的诗歌选(本文所指的诗歌,泛指诗词曲),作个鸟瞰式的鉴赏。   首先谈读者必须具备的学养与能力,学养越深,能力越强,则读者对作品的领悟体会亦愈高,这是可以靠后天努力达到的,其法有四;其次谈知人论世,最后谈艺术技巧。
   一、增广学识,可以提高鉴赏眼光 李白<长干行>:「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选N逶虏豢纱ィ成焐习А!逛秩究袒鄞奶料康木眨员硐稚俑径哉煞虬参5墓鼗场U飧觥镐?选梗俏挥邛奶料靠诘囊豢榻甘只蜃鳌赣淘ザ选埂ⅰ赣逃攵选梗锨泻显济谋疽狻!妒裢饧汀烦疲骸个奶粒聪磕诮畛链Γ?艘皇袷髁较恐校羟嗦菖逃诓ㄖ校2逵诰得妗!沽硗狻赌鲜贰贰ⅰ短乒凡埂贰ⅰ兑煌持尽贰ⅰ短藉居罴恰返仁槎杂诖舜χ障笸蛏捕加屑窃兀纫浴短藉居罴恰访枋鲎钗昃。
    林缮钊攵哉馑木涫牧私猓骸镐?阎芑囟桑谫缰菸髂隙俨绞窠行啮奶料靠凇6常偃宦栋儆喑撸幌乃牵皇伞F渥慈缏恚廴瞬桓医Q柙唬骸轰?笕缏恚奶敛豢上隆d?笕琪。
  奶列兄劬d?笕绻辏奶敛豢煽d?笕缙耍奶敛豢纱ァ!挥衷挥逃耄灾圩尤⊥静痪鏊觯视逃胍病!滚奶料克魍募保戒?延捎诼硖阈谓甘牡厥朴跋欤匀恍纬梢还射鑫屑奥伊鳌T诹魉偻募钡乃嫔虾叫校钟龅戒鑫屑奥伊鳎廴说降滓吣奶跛啦拍馨踩晒压兀蛭狈Π盐斩淘ゲ痪觯越凶觥赣淘ザ选埂:罄创抵罡鹆猎阡?谏巷钥獭付晕依础谷郑弊鞯己矫鼐鳎禾嵝阎鄞匦攵宰冀甘叫校敲粗鄞椭鹚粤鳎梢员芑龅冒玻蝗绻惚芙甘虮讳鑫芯砣ィナ⑺椤N颐切郎停汲じ尚校荆绻杂谏狭惺榧队谐浞至私猓敲炊杂谑心俏簧俑径哉煞蚯9摇⒌S恰⒐匦摹⒍_痰那樾鳎匀换岣犹寤嵘羁蹋煌倍岳畎籽≡袷模盐兆 缸罡挥谠杏郧昕獭梗醋葱葱芯坏木眨采钪屡宸U庑急匦胂却⒈赶嗟钡难а趴梢允棺约盒郎偷难酃飧弦徊懵ァ? 又如沈?缙冢脊乓獬是遣广谥荆骸妇旁潞璐吣疽叮暾魇淞裳簟!挂谜馕宦疑俑镜南嗨夹奶肜氤钋榻幔捅匦肷钊胩剿鳌妇旁潞琛顾母鲎帧S绕涠杂谔拼某錾砗椭贫龋匦肷杂辛私猓欢杂诙虏弥频氖奔洹⒐蹋饕滤痛锴跋叩氖毕蕖⒉街瑁材芄蝗肥等现U饩偷貌慰继瞥啤⑻拼泡妗兜妨吠肌罚ㄋ位兆谀”荆⒈彼巍鹅倭吠肌繁诨⒍鸥Γ嫉芬拢臼约盎朴牢湎壬墩渲榇刖偷芬律罚肫渌喙匮跏荨K窝嫌稹恫桌耸埃妗匪档煤茫骸甘斜鸩模枪厥橐玻皇斜鹑ぃ枪乩硪病H环嵌喽潦椤⒍嗲罾恚虿荒芗渲痢!棺魇绱耍褪枰嗳唬欢啻⒈秆叮杂兄诩褪琛6鸥λ担骸付潦槠仆蚓恚卤嗜缬猩瘛!沟娜罚恋枚啵嵌鸥γ罹沤瘢砂俅诘闹匾颉W魇绱耍褪嗳弧? 二、丰富历练,可以深切体会诗境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主要藉塞外漫天盖地的飞雪,来诉说边塞的苦寒。
    岑参担任边塞幕府多年,以亲身经历、切身体验为基础,从事创作,写胡天风光,自然历历如在眼前。如果我们也跟岑参一样,有塞外大漠生活的经验,那么吟读<白雪歌>,对于诗中所写「雪的早、雪的猛、雪的冰、雪的冻、雪的厚」(黄永武先生《唐诗三百首鉴赏》),必定比常人更加感受真切、体会深刻。
    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五称:「大抵读古人之书,又必身经其地,身历其险,而后知心惊魄动者,实由于耳闻目见得之,非妄语也。」这的确是经验之谈。 如果你曾经出游在外,经历过一段寥落的旅况,那么就有助于你欣赏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诗的颔联:「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佩服他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如果你生长在三十年前的乡野,挥别过夕阳,注目过炊烟,那么来欣赏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的颈联:「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你将会赞叹王维描写晚村风光,真的是曲肖此景,妙极自然。如果你会弹琵琶,或者会弹奏乐器,那么欣赏白居易<琵琶行>中,描绘弹奏琵琶的姿态和指法,绘声绘影形容音乐旋律的高下疾徐,对如闻其声的艺术表现,将更体味深切。
    我们欣赏马致远的<题西湖>套曲,对于西湖止于心向往之,如果我们有多次游览西湖的经验,那么对于马致远所描绘西湖的湖光山色胜迹,春夏秋冬美景,不仅是感同身受,而且是深得我心。
  清人树(方方土)《书画所见录》说:「不读万卷书,不知道理之渊博;不行万里路,不知天地之广大。  」「行万里路」指的是接触实际生活,说的虽然是绘画艺术的创作,其实作诗赏诗何尝不是如此呢? 三、熟谙规律,可以进窥艺术匠心 黄永武先生说:「中国的诗歌,沿袭性特别显著,在用字造意方面,用典脱化,视为当然;在诗法方面,也遵循前人,奉为圭臬。
  」在因革损益之中,就形成一种创作方面的艺术规律,只要熟谙这些规律,以一例百,触类旁通,自然能透彻了解匠心独运的美妙。   白居易<琵琶行>诗的写作旨趣,宋洪迈《容斋五笔》卷七以为「乐天之意,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尔」。
  白居易是否借题发挥,以发泄其迁谪之慨?这可以从本诗的篇法着重「详宾略主」、「藉宾形主」加以探究:<琵琶行>全篇详写琵琶女的音乐造诣与不幸遭遇,对于乐天政治失意的哀怨,一点于诗序:「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再点而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三点而称:「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则此篇是白乐天与琵琶女之间,同病相怜,惺惺相惜,移情外射,主宾俱化的咏怀之作,殆无可疑。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的篇法经营也是如此,王安石的<明妃曲>的篇法设计亦然。  推而至于古文义法:欧阳修<泷冈阡表>详记母言以彰父德,《史记.淮阴侯列传》详述蒯通之说辞而略写韩信之心迹,李斯<谏逐客书>详论色乐珠玉而略言宾客,《左传.声子说楚复伍举》,亦详论楚材晋用之四实例而略点伍举之归晋,这种详宾略主,烘云托月之法,不仅是诗法,也是文法,更是填词作曲之法,读者识悟其中三昧,触类而引申之,思过半矣。
     又如崔颢<黄鹤楼>诗,严羽《沧浪诗话》推许为唐人七律之第一;辛文房《唐才子传》也载李白登楼见诗搁笔叹赏,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赞其所以为压卷之作,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称本诗:「意得象先,神行语外。
  」方东树评《今体诗钞》谓:「以文笔行之,一气转折」;俞陛云《诗境浅说》则以为:「神气流注,格高意高」、「托想空灵,寄情高远」;这些评论大致是就意境、作法上说的,虽然略嫌抽象笼统,也提示欣赏的一些线索。
    另外有一些批评家,别从声律对偶上去评论本诗,元方回《瀛奎律髓》就说:「此诗前四句不拘对偶,气势雄大。李白读之,不敢再题此楼,乃去而赋<登金陵凤凰台>也。」清冯舒也说:「不拘平仄,何况对偶?」许印芳说得更详尽切要:「此篇乃变体律诗,前半是古诗体,以古笔为律诗,盛唐人有此格……此诗前半虽属古体,却是古律参半……崔诗首联次联上句皆用古调,下句皆配以拗调。
    古律相配,方合拗律体裁。前半古律参半,格调甚高。后半若遽接以平调,不能相称,是以三联仍配以拗调。律诗多用拗调,又参用古调,是为变体。作变体诗,须束归正格,变而不失其正,方合体裁,故尾联以平调作收。
  唐人变体律诗,古法如是。」(并见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所引)方、冯、许三家认为:<黄鹤楼>诗上半完全打破了律诗的格律,极尽错综变化之能事,从而丰富了诗歌的缺陷美:而下半又保存了律诗的整齐美,使两美互相辉映调和。
    李白看了<黄鹤楼>诗而不肯留题,就因为崔颢已先李白作了破格破律的拗体诗,欲再另作变体律诗以出奇制胜,势已不能,故为之搁笔叹赏而去(参考谢崧《诗词指要》)。纪昀《瀛奎律髓刊误》所谓:「偶尔得之,自成绝调。
  然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再一临摹,便成窠臼。」所以难能可贵。我们懂得近体诗的格律,才知道什么是变体律诗、破格破律、拗救,也才知道诗句经过拗救破律,可以使声调悦耳动听,句法灵活不板。   以前馆编本高中国文第三册「七言律诗」选曾选了四首所谓的「律诗」,但<黄鹤楼>是破格破律的变体律诗,说已见上;<古意呈乔补阙知之>是乐府诗,因为平仄不协,而且「辽阳」不能对「寒砧」;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则中间两联都失粘,但无损于全诗的整齐美,反而增强了本身声调的谐和美妙,故论者以为足与<黄鹤楼>诗相颉颃,要皆古风,非律诗。
    王琦注《李太白文集》引田子艺说:「人知李白<凤凰台><鹦鹉州>出于<黄鹤楼>,不知崔颢又出于<龙池篇>:沈诗五龙二池四天,崔诗三黄鹤二去二空二人二悠悠历历萋萋,李诗三凤三凰二台,又三鹦鹉二江三洲二青,四篇机杼一轴,天锦灿然,各用迭字成章,尤奇绝也。
  」从比较使用迭字的情形,去论述各家诗法的来龙去脉,有助于了解诗人师古点化或别裁创新的艺术匠心。  语云:「鸳鸯绣出从他看,莫把金针度与人」,这是自私的落伍观念!作品呈现在读者眼前,只要懂得艺术创作的规律,不仅可以自度,而且可以度人,一起抵达诗国的彼岸。
   四、知人论世,以探测作者的心境 清代章学诚曾说:「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文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遽论其文也。  」(《文史通义.内篇二.文德》)的确,作品为作者平生得失毁誉的反映,更是个人性情襟抱的表现,是诗人繁复的心灵世界的缩影,因此要鉴赏作品,必须先知人论世。
  孟子说:「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欣赏文学作品,当以孟子此语为座右铭。 黄永武先生认为:要体察作者繁复心境,当从历史知识中去注意「时、地、人」三个要素。  就时而言,考察作品的年代,可以推测当时的时事;就地而言,考察作品的地点,可以省察当地的情况;就人而言,考察作者的性向,可以窥见其风格与内心的志趣;考察作者的交游,可以印证其指称及相互的影响。
  而且,时有穷通,地有广隘,位有荣辱,综合这三者的浮沉冷暖,便是作者一生的际遇,考察这际遇,又可以明白作品整个的思想背景。  (《中国诗学.鉴赏篇》)现在就依据这个观点,鉴赏高中国文的诗词曲选: 一般欣赏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或称扬他的雄奇豪放,流宕深沉;或赞赏他的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或肯定他挣脱了情词艳科的束缚,树立了宋词的新风貌。
  这是美学的鉴赏,自有可取。若要探讨东坡写作这阕词的深微旨趣,就要别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入手。  东坡经历「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官到黄州,接受监管,精神上十分苦闷,于是出游黄冈城西的赤鼻矶,此时为宋神宗元丰五年,东坡四十七岁。
  东坡自幼就胸怀大志,要以「书剑报国」,期望「致君尧舜」,所以安边、御敌、爱国、泽民、经世、济时的思想,时时表现在他的诗文奏议中。虽然遭到变法浪潮的冲击,以及乌台诗案的影响,郁愤感慨之余,仍执意不改其志。
    作<念奴娇>的前一年秋天,宋廷命高遵裕等兵分五路攻伐西夏,由于骄纵轻敌,故灵州之役损兵折将达三十万人。张舜民因随高遵裕西征败归,遭贬州,元丰五年六月,绕道黄州谒见苏轼,详述宋师败退灵武,一军皆溃的始末(张舜民诗所谓:「十去从军九不回」,「白骨似沙沙似骨」)。
  东坡悲愤填膺,感慨万千,于是借景抒情而有<赤壁赋>,借题发挥而有<念奴娇>之作。  东坡向来关心边防敌患,目睹宋廷将帅萎靡庸懦,于是憧憬英雄豪杰,以斡旋乾坤,扭转世局,三国时代的周瑜,正符合他理想中的英雄形象。
  周瑜,是一位足智多谋,志在靖难图强的豪杰;赤壁之战中,他更是雄姿英发,闲雅从容地就大破了曹军的英雄。宋朝需要有这样的英雄豪杰,来扭转当前的颓势。  因此,东坡在词中的下半阕,用概括、提炼、加工的手法,塑造了一位气势磅礡,指挥若定的英雄周瑜形象。
  词中的周瑜,不仅是他仰慕的偶像,简直就是安边御敌的救星。借着这阕词,可以看出东坡报国救世之志,不因贬谪而稍改,功名事业之念依然横梗于胸中。晁补之<变离骚叙.下>说:「曹操气吞宇内,楼船浮江,以谓遂无吴矣;而周瑜少年……一炬以焚之。
    公谪黄冈,数游赤壁下……观江涛汹涌,慨然怀古,犹壮瑜事而赋之云。」说的虽是<赤壁赋>,移来解说<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也许更为恰当。 杜甫<春日忆李白>诗,纯从诗学结契上来叙写两人之交情。
  李白大杜甫十一岁,李白盛享诗名时,杜甫还很年轻。两人志趣相投,行迹和经验也多方面类似,杜甫在诗歌上的艺术成就,明显的受到李白的影响和启迪。  杜甫对这位作诗的长辈不仅感情深挚,而且表现无比的欣赏与倾服。
  现在一千四百四十余首杜诗中,与李白相关的近二十首,其中专门寄赠或怀念李白的有十首:即<赠李白>二首、<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一首、<冬日有怀李白>一首、<春日忆李白>一首、<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一首、<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一首、<不见>一首,于此可以寻绎李杜交往的讯息。
    其中如「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是友情真挚的素描:「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是对才情的惺惺相惜;「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是对才华的推崇与遭遇的同情;「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是对进退得失,成败荣枯的同情了解。
  我们读杜甫<春日忆李白>诗,如果能多方参考李杜交游的诗篇,「懂」的层次自然提升。   五、讲究技巧,有助鉴赏作品的诗境 最后谈谈作品所呈现的诗境,即如何通过艺术技巧来鉴赏作品的问题。
   艺术技巧,是创造优秀作品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如果没有高超的艺术技巧,就不可能有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的诗;也不会有苏东坡、辛弃疾的词;关汉卿、马致远的戏剧;更绝不会产生《红楼梦》、《三国演义》这样的伟构。
    艺术技巧分为内容和形式,如果作品不讲究技巧,假如是疏忽格律声色的讲求,那么文学作品的结构、辞采、声律、神韵美,将乏善可陈,不见精彩。艺术的形式美既落空,那就很难将最生动、最圆满的艺术内容表现出来。
  姚鼐所谓:「苟舍其粗,则精者亦胡以寓焉?」如此,作品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魅力将会大大削弱。  所以作品的优劣成败,跟艺术技巧很有关系,是可以断言的。 历来流传的诗话、词话、曲话中,对古代诗词曲家的艺术成就、文学风格,常有精湛的品评,对于各篇佳句也常有贴切深刻的赏鉴,很值得参考。
  不过,传统的诗词曲话,属于笔记式的杂录,对于作品缺乏系统性的赏析评鉴,而且数据散漫,检寻不易,初学者往往望书兴叹。  民国以来,由于西方文学批评的冲击,学者专家逐渐跳脱了传统的方法,而趋向客观分析的美学批评。
  其中,黄永武先生的《中国诗学》,较受瞩目。对于艺术技巧的欣赏方法,黄先生有《中国诗学.鉴赏篇》、《中国诗学.设计篇》二书,条分缕析,举证翔实,纲举目张,体例大备,而且用专家的材料,写通俗的文字,最便初学,有志鉴赏诗歌者(包括诗词曲),应该参阅。
    笔者曾参考黄先生诗歌鉴赏的方法与理论,与黄先生合写一部《唐诗三百首鉴赏》(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出版),如果读者对读唐诗有兴趣,不妨翻阅翻阅。 关于鉴赏作品的方法,黄先生已经指出许多途径:内容上大致注重时空的设计、情景的安排,以及情理的调配;形式上则分结构美、辞采美、声律美,以及神韵美的鉴赏。
    由于条例繁多,举证论说将不胜其烦,此处从略。读者欲知其详,可以参阅黄先生《鉴赏篇》、《设计篇》、《诗与美》诸大作,必定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人文学科
职业教育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外语学习
K12
学习帮助
学习帮助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