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化学

古代的宝剑

我国古代的宝剑利用什么化学方法来防腐的啊?有没有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啊?给我讲讲好吗?多谢!

全部回答

2007-05-02

0 0
    千年古剑为什么不锈不蚀 1965年,在湖北省发掘楚墓的时候,发现了两把寒光闪闪的宝剑,剑面上都有漂亮的黑色菱形格子花纹,剑格(剑把和剑身之间的一小段)部分也有流畅的花纹,并嵌着绿色玻璃的装饰品。
  这两把宝剑,长55。6厘米,其中一把剑的剑身上铸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八个字。  勾践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越国( 相当于现在浙江省)国王的名字。这两把宝剑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光彩夺目,非常锋利,毫无锈蚀,真称得起是无价之宝。
  勾践剑在国外展出时,引起很大震动。 1974年,在陕西临潼发现了秦始皇的从葬陶俑坑出土了三把宝剑,整体乌亮,非常锋利,还发掘了一些被弄断了的残剑段。  这些剑埋在土里,离地面约5?米,阴冷潮湿,雨水不断渗入,可是经历了2000多年,居然不锈,保持光亮,还能一下划透了十多张报纸,十分锋利,真是罕见的宝物。
   我国科技考古工作者,为了了解古剑的成分和制作工艺,揭开古剑的不锈之谜,采用了现代化的仪器,对古剑进行了细致的检验。  通过电子探针和质子 荧光非真空分析等现代检测技术,终于弄清了古剑的成分和制作工艺,同时也揭开了它的不锈不蚀之谜。
   这些古剑的成分是青铜,即铜和锡的合金。炼剑的合金成分十分重要,纯铜很软,不能做兵器,可是铜中加锡多了,虽然硬,但变脆,一击就断。要做 到既坚韧又锋利,非得研究铜锡的合理配比。  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劳动人民已经积累了许多青铜制品的配比经验。
  古剑是把铜和锡按一定的比例熔融后浇铸而成的,再经过研磨,使之锋利。越王勾践剑的刃口磨得非常精细,可与目前精密磨床得到的产品相媲美。 从越王勾践到秦始皇,经历了200多年。我国的制剑技术又有了很大的进展。
    从长度来看,越王剑长55。6厘米,秦皇陶俑坑出土的剑长约90厘米,增加三分之一多。剑的长度增加,说明冶炼的金属中有害杂质减少了,铸造技术有了提高,合金配比得到改进,剑的韧性有所增加。
   经检验,发现越王勾践剑身上的黑色菱形格子花纹及黑色剑格,是经过硫化处理的,也就是用硫或硫的化合物和金属表面作用所形成的,并且还含有别的元素,这种处理方法,使宝剑既美观,又增强了抗腐蚀性能。
    到了秦始皇时期,剑的表面处理技术又有了新的提高,采用了防腐能力非常强的铬盐氧化法 ,即用铬盐作氧化剂,在剑的表面形成一层非常致密的氧化层,使它再不起别的化学作用。这层氧化层极薄,只有百分之一毫米,大约是一张报纸厚度的十分之一。
  就靠这薄薄的保护层,使秦剑在阴冷潮湿的土层里埋藏了两千多年,不锈不蚀,依然光芒四射,锋利异常。   。

2007-05-02

52 0
镀镍 灼烧形成Fe3O4薄膜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化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化学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天文学
工程技术科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化学
化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