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生活 生活常识

粗粮和细粮怎么区分?

现在提倡多吃粗粮有益健康,到底哪些是粗粮,哪些是细粮呢?有什么区分的标准吗?

全部回答

2007-04-11

0 0

    什么是粗粮 粗粮是相对我们平时吃的精米白面等细粮而言的,主要包括谷类中的玉米、小米、紫米、高粱、燕麦、荞麦、麦麸以及各种干豆类,如黄豆、青豆、赤豆、绿豆等。 粗粮含有丰富的不可溶性纤维素,有利于保障消化系统正常运转。
  它与可溶性纤维协同工作,可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浓度;增加食物在胃里的停留时间,延迟饭后葡萄糖吸收的速度,降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医学研究还表明,纤维素有助于抵抗胃癌、肠癌、乳腺癌、溃疡性肠炎等多种疾病。
  但是对于粗粮,我们既要多吃,又不宜吃多,因为过食粗粮也有坏处。 以25至35岁的人群为例,过量食“粗”的话,会影响人体机能对蛋白质、无机盐以及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甚至还会影响到人体的生殖能力。
     过食粗粮的坏处 1。如果粗粮吃的太多,就会影响消化。过多的纤维素可导致肠道阻塞、脱水等急性症状。 2。长期过食粗粮,还会影响吸收,使人体缺乏许多基本的营养元素。
  所谓“面有菜色”,就是纤维素吃的太多,导致营养不良的典型表现。 3。  对于那些养分需要量大的“特殊”人群来说,过食粗粮,影响吸收而造成的危害最明显,这些人包括怀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以及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
   4。纤维素还具有干扰药物吸收的作用。它可以降低某些降血脂药和抗精神病药的药效。 正确吃粗粮的3个方法 1。  吃粗粮及时多喝水 粗粮中的纤维素需要有充足的水分做后盾,才能保障肠道的正常工作。
  一般多吃1倍纤维素,就要多喝1倍水。 2。循序渐进吃粗粮 突然增加或减少粗粮的进食量,会引起肠道反应。对于平时以肉食为主的人来说,为了帮助肠道适应,增加粗粮的进食量时,应该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3。搭配荤菜吃粗粮 当我们每天制作食物时,除了顾及口味嗜好,还应该考虑荤素搭配,平衡膳食。每天粗粮的摄入量以30~60克为宜,但也应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调整。 毫无疑问,粗杂粮吃起来口感通常要比细粮差一些,这也是人们避粗求精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口感很差的粗杂粮还使很多人想起那贫困甚至食不裹腹的年代,以及在那些年代里的不愉快的经历。  所以很少有人真正喜欢吃粗杂粮也就不足为奇了。营养和保健是人们选择、关注粗杂粮的主要动力。
   如何讲究烹调方法,改善粗杂粮的口感,作出好吃的粗杂粮,从而既有营养保健,又不亏待胃口?有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和细粮搭配食用;二是粗粮细作;三是买或做地方风味食品来吃。   小米的吃法小米和细粮搭配食用可以做: ①二米粥,把小米和大米放在一起煮粥。
   ②小米绿豆粥,把小米和绿豆放在一起煮粥,可以放少量花生。③腊八粥,腊八粥的用料因地区与口味的不同而略有差异。近代多添加珍珠米、薏仁米、麦仁、黑米,有的还放白果、百合、莲子、桂圆、绿豆、花豆等,再配以蜜饯食品。
    腊八粥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④小米红糖粥 。 ⑤小米粉馒头 。 粗粮细作可以: ①小米煎饼 ②小米粉窝头,小米粉、大豆粉加少量鸡蛋或奶粉可以做成很好吃的窝头。
  ③小米山药粥,将小米粉及山药粉混合煮糊,加白糖食用。地方风味食品有: ①吕家糊粥, 郓城特色名吃之一,又称糊涂。  ②淄博茶汤,将小米浸泡,捞出后稍晾,上碾研细、罗粉,加糖,用开水调制。
  ③晋中珍珠粥,珍珠粥本是寿阳民间普通的小米绿豆稀粥。④铜川雪花糖。 ⑤曲阜枣煎饼。 ⑥满族龙虎斗,用大米、小米、小豆合炯的饭。 玉米的吃法 和细粮搭配可以做①玉米糕,面粉加上玉米粉可以蒸成糕。
     ②玉米饼,与适量黄豆粉混合作成窝头。 ③玉米馒头,与面粉混合做馒头。 粗粮细作 ①玉米糁粥,玉米粒很难煮,可以用"玉米糁"煮成糊。②玉米碴粥 ③爆玉米花 ④煮鲜玉米 ⑤玉米面饺子、包子、馅饼 地方风味食品有 ①玉米粒饼,玉米粒饼是选用新鲜的玉米粒加果酱制成。
    ②淮阴玉米山芋粥,用二斤玉米放在煨罐中,放进漫过玉米头的水,放进锅内,利用煮饭后的余火围起来,约三、四小时即浸透,玉米因受热吸足水份呈饱满状态,然后用水磨磨成糊浆。③滤浆咸粥。
   ④云南包谷粑粑,云南俗称玉米为包谷。包谷粑粑是每年玉米成熟的季节用鲜嫩的玉米制作的一种风味小吃。    荞麦的吃法 和细粮搭配可以做 ①荞麦饼,荞麦面与面粉混合作饼。
  
   ②荞麦面条,荞麦面与面粉混合做面条。 ③荞麦面馒头,荞麦面与面粉混合做馒头。 ④荞麦米。 粗粮细作可以 ①荞麦饺子、包子、馅饼 ②荞麦面包 ③荞麦煎饼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生活
生活常识
美食/烹饪
起名
服装/首饰
美容/塑身
购物
购车养车
家电
礼节礼仪
家居装修
保健养生
交通出行
婚嫁
购房置业
育儿
生活常识
生活常识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