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中国建设有哪些新举措?
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对维护国家安全、打击违法犯罪、促进经 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国际环境日益复杂严峻,不可预 测性上升;国内矛盾叠加,各种风险集聚,不安全不稳定不和谐因 素增多。必须紧紧围绕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深化平安中国 建设,从严从实从细抓好保稳定、护安全、促和谐各项工作措施的 落实,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为党的十九大胜 利召开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一、 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坚决捍卫国家安全。认真贯彻落 实《反恐怖主义法》,最大限度地防范重大暴力恐怖事件发生,坚 决消除各种暴恐隐患和现实威胁。深人推进严打暴恐专项行动,精 准聚焦重点对象,严...全部
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对维护国家安全、打击违法犯罪、促进经 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国际环境日益复杂严峻,不可预 测性上升;国内矛盾叠加,各种风险集聚,不安全不稳定不和谐因 素增多。必须紧紧围绕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深化平安中国 建设,从严从实从细抓好保稳定、护安全、促和谐各项工作措施的 落实,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为党的十九大胜 利召开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一、 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坚决捍卫国家安全。认真贯彻落 实《反恐怖主义法》,最大限度地防范重大暴力恐怖事件发生,坚 决消除各种暴恐隐患和现实威胁。深人推进严打暴恐专项行动,精 准聚焦重点对象,严厉打击暴恐音视频制作传播活动,严防极端暴 恐思想蔓延扩散。
加强反恐基础防范,强化涉恐隐患基础排查和案 件线索核查侦察,强化基础防范设施建设,把隐患消除在源头、控 制在远端、查堵住外围。要构筑反恐怖人民防线。夯实防控根基, 积极推动行业主管部门制定落实反恐怖标准,强化重点地区、部位、 场所反恐安全防范、应急处置准备和反恐防范宣传教育,切实打好 反恐怖人民战争=要更加务实灵活开展反恐国际合作,提升反恐国 际合作水平。
要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坚持统筹国内 国际两个大局、网上网下两个战场,加强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深化反 分裂斗争,严密防范境内外干扰活动,坚决捍卫国家安全。二、 着力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
切实增强风险意识,围绕 经济社会领域的各种风险点,紧紧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 持打击、防范、治理并举,大力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依法惩治黑恶势力犯罪和盗窃、抢劫、电信网络诈骗等多发性 犯罪。
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针对“黑拐抢” 和“盗抢骗”为重点的传统犯罪和以电信网络诈骗为重点的新型犯 罪,深人组织开展整治行动,强化对地域性职业犯罪群体、犯罪窝点、 治安乱点的打击治理,坚决遏制一些违法犯罪活动多发高发的态势, 坚决清除一批滋生犯罪、危害全国的“毒瘤”和“钉子”。
针对黑 恶势力犯罪,要立足系统治理,健全对涉黑涉恶高危人员监管、防 控机制,完善犯罪线索举报、移交制度。加强基层治保组织和群防 群治力量建设,严厉打击、坚决整治农村黑恶势力,坚决扭转一些 农村地区治安混乱状况。
针对“两抢一盗”,要完善情报、侦查、 技术一体化作战机制,转变打击方式,以专业、灵活、高效的组织 形式应对犯罪职业化。针对网络诈骗犯罪,综合运用法律、技术手段, 坚决遏制电信网络犯罪高发势头。
健全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继续抓好社会治安防 控体系,完善、提升整体效能的同时,不断提高预测预警预防能力, 织密织牢公共安全网。要针对不同公共安全具有不同特征的情况, 分类细化风险排查管控标准规范,抓住影响公共安全的核心治安要 素,针对不同类型的高风险人员、危险物品、重点部位,分门别类 制定工作规范,促进精准防控、增强防控合力。
进一步完善重点地区、 部位、场所安全防范机制,优化公安、武警联勤武装巡逻模式,健 全实战指挥和社会共治机制,着力提升对社会治安的整体防控效能。 要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大数据技术开展风险研判预警,创新网上 网下一体化打防管控模式,深入研究案件、事件演变规律,增强防 控工作精确性、时效性。
三、切实维护公共安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完善 安全生产法规规章、政策标准、技术服务,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 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地方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提高安全监管执法规范化水平,增强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坚决遏制重特 大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 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食品药品质量追溯制度,健全食品药品安 全监管体制机制,充实基层监管力量,穷实各方责任,坚持源头控制、 产管并重、重典治乱,坚决把好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每一道关 口。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 的意见》,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坚持以防为主、 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完善政府与社 会力量协同救灾联动机制,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全面 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四、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持续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提档升级, 切实提高执法规范化水平。抓好受立案制度改革意见落实,全面实 行刑事案件法制部门统一审核、统一出口制度。大力推进执法信息 化建设,切实推进执法透明、规范和高效。
严格落实执法质量考评 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提高执法质量和效果。完善执法 标准和操作规程,形成覆盖面广、简明扼要、易懂好记的标准规范 体系,确保执法办案有章可循。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 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试点工作,保障和监督行 政机关有效履行职责,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五、 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推进社会治理与平安建设互相促进、 互相支撑、互为手段,要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推动更高水平的平安 中国建设。一是注重多元共治。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市场关系, 加快培育与现代社会治理结构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发挥好其参与社 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作用。
加快制定社区、 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机制指导性政策,以推动“三 社联动”实践探索为抓手,促进社会治理创新。加强城乡社区群众 自治组织建设,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平安建设的基础平台。进一步 深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加快禁毒戒毒、社区矫正、职工帮扶、青少年事务、妇女婚姻家庭等领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进一步 增加社会工作专业岗位。
通过购买服务、直接登记等方式扶持发展 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进一步壮大机构数量、提升机构对社会工作专 业人才的吸纳使用能力。加快出台志愿服务条例,理顺志愿服务管 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
培育志愿服务品 牌,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发展,搭建志愿服务供需对接平台。二是 注重联动融合。强化全局观念,注重设施联通、信息互通,力量统筹、 资源共享,程序对接、工作联动,地区协作、条块互补,线上线下 一体互动、相辅相成,增强社会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形 成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合力。
三是注重基层治理。坚持人民主体地 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形成全体人民参与社会治理、平安建设共 建共享格局。推进基层自治,加强社区协商,树立商以求同、协以 成事理念,善于在不同利益中求同、在不同利益诉求中权衡,化解 矛盾和冲突。
注重运用大数据,打破部门间信息割据,实现数据效 用最大化,推动由事后追溯向事前预测预警预防转变。四是注重基 础性制度建设。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守法诚信,既要 加强教育,更要强化制度约束,形成守法诚信长效机制。
要建立统 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相关实名登记制度。建立违法犯罪记录与信 用、职业准人等挂钩制度,强化对守信者的鼓励和对失信者的惩戒。 坚持推行实名制和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并重,健全用户信息保护 制度,加强对用户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的保护。
加大产权保护力度, 保护企业公民合法财产权,稳定人们预期,防控社会风险。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