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米尔是中国的领土?这段历史史书上没
克什米尔
Kashmir
简介
全称“查谟和克什米尔。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人口598万(1981年)。77%居民信伊斯兰教,20%信印度教,还有少数锡克教与佛教徒。 全境多山,大部地区海拔在4,000米以上。北有喀喇昆仑山脉,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有8,000米以上的山峰4座,7,500米以上的8座,中国和克什米尔之间的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 中部属喜马拉雅山西段,13个山峰超出6,000米,帕尔巴特峰海拔8,126米。南为查谟丘陵,高度一般在1,200米上下、印度河上游及其支流杰卢姆河流贯境内。境内山高水深,现已有公路和铁路与外界联系。...全部
克什米尔
Kashmir
简介
全称“查谟和克什米尔。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人口598万(1981年)。77%居民信伊斯兰教,20%信印度教,还有少数锡克教与佛教徒。
全境多山,大部地区海拔在4,000米以上。北有喀喇昆仑山脉,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有8,000米以上的山峰4座,7,500米以上的8座,中国和克什米尔之间的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
中部属喜马拉雅山西段,13个山峰超出6,000米,帕尔巴特峰海拔8,126米。南为查谟丘陵,高度一般在1,200米上下、印度河上游及其支流杰卢姆河流贯境内。境内山高水深,现已有公路和铁路与外界联系。
南北气候差异很大,降水量自西南向东北递减:查谟达1,150毫米,东北部最少仅50-80毫米;气温自南而北递降,查谟1月平均为14℃,列城在0℃以下。矿藏有煤;多矿泉与硫黄泉。森林占总面积八分之一。
克什米尔河谷地与查谟地区是重要农业地区,产稻米、玉米、小麦和油菜籽、苹果。畜牧业以养羊和牛为主,所产羊毛世界闻名,牦牛是山区重要交通工具。有毛织、丝织、地毯、坎肩和木雕等工业和手工业。还发展了旅游业。
1947年前为英属印度的土邦。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以及分别独立时,克什米尔归属问题未获解决。1947年10月,印、巴在克什米尔发生武装冲突。1949年划定停火线。巴基斯坦控制区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二,人口约四分之一,其余为印度控制区。
1965年9月和1971年11月的两次印巴战争,停火线以西的一些地方为印度占领。
克什米尔问题即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现在的克什米尔地区是查谟-克什米尔的简称,包括克什米尔谷和查谟平地。这本来是两个独立的邦国。
查谟居民主要信奉印度教,克什米尔居民却基本上信奉伊斯兰教。1846年查谟首领从英国人手中买下了被占领的克什米尔。而克什米尔人口数倍于查谟。这就种下了后来争端的根源。
克什米尔争端是指印度和巴基斯坦对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主权纷争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克什米尔争端是英殖民主义在1947年撤出印度时留下的。独立前的印度,行政上由两大部分组成:英属印度和土邦。英属印度包括11个省,而在这些省中间,夹杂着大约550个的土邦。克什米尔就是最大的土邦之一。
根据1947年6月公布的“蒙巴顿方案 ”,土邦地区归属则由当地的王公来决定,但是土邦必须考虑所在地区的地理因素。
克什米尔情况很特殊,它处于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地理因素”的考虑在这里不起作用。
而克什米尔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居民中将近80%却是穆斯林。按照分治方案中多数决定原则,应该归入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的王公决定原则,显然印度会被优先考虑。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之后,印巴之间爆发了三次战争。1948年到1949年的第一次印巴战争的结果是,印度控制了克什米尔地区大约2/3的土地与3/4的人口。巴基斯坦控制了另外1/3的土地与1/4人口。这次停火奠定了后来双方对克什米尔控制的范围。
另外,按照联合国的决议,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最终必须由公民投票来决定。但是,双方后来在是否举行、如何举行公民投票的问题上始终无法取得统一意见。通过一步步的行动,印度到六十年代初期已经完全接管了克什米尔。
1966年1月,第二次印巴战争之后,双方签署了《塔什干宣言》。宣言声称双方将恢复两国间的正常关系,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但是在关键的克什米尔问题上,《宣言》仅仅表明双方都陈述了各自的立场。
至于公民投票、军事人员的活动范围等关键问题均未提及。
1971年-1972年的第三次印巴冲突后签署了《西姆拉协议》,要求双方举行双边会晤最终解决克什米尔问题。
概况
克什米尔(英语:Kashmir),又称喀什米尔,是南亚次大陆西北部(青藏高原西部和南亚北部的交界处)的一个地区,曾为英属印度的一个邦。
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
历史上,“克什米尔”这个词原指喜马拉雅山脉最西端的一处峡谷。而现在,“克什米尔”以被用来泛指包括克什米尔谷地、查谟、蓬奇、吉尔吉特、俾路支斯坦和拉达克(Ladakh)的广大地区。
其中最主要的克什米尔谷地,海拔较低,土壤肥沃,群山环抱,河流纵横,风景如画,民风奇特,是该地区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大多数为穆斯林。而查谟的居民多为印度教徒,拉达克的居民从文化习俗上来看则与西藏较为相近。
占有现在克什米尔一半土地的拉达克地区,文化主要受中国西藏影响,自十三世纪起,曾分别被穆斯林政权、西藏政权和印度控制,至今主权仍倍受争议。现在拉达克在克什米尔只占东边一小部分,居民几乎全为藏族。
西方拍摄反映西藏的电影亦多到拉达克取外景。
斯利那加(Srinagar)是克什米尔在英属印度时期的土邦首府,海拔1600米,坐落于该地区最大的芜拉湖畔,是著名的避暑胜地,也是现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首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和巴基斯坦从英国独立,原英属印度内部的克什米尔土邦的当地王公已经决定加入印度,而当地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希望加入巴基斯坦 ,因此归属难定。印度和巴基斯坦为此爆发了几次战争。
现在大部领土由印度控制,少部分由巴基斯坦控制。印度控制区称为查谟-克什米尔(即查谟-克什米尔邦)。 巴基斯坦控制部分称为“北部地区”,中巴之间的喀喇昆仑公路南北方向穿过,首府为“吉尔吉特”。
另外,印度认为中国控制了克什米尔东部的一些领土,而这些领土现时分别被划入了中国的西藏自治区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即班公错附近地区,印度称之为阿克塞钦地区,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期间为西段作战线。
克什米尔地区现在由三个国家分治:巴基斯坦控制了西北部地区(自由克什米尔和克什米尔北部地区),印度控制了中部和南部地区(查谟-克什米尔邦),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则控制了东北部地区(阿克赛钦和喀喇昆仑走廊)。
锡亚琴冰川(Siachen Glacier)同时被印度和巴基斯坦所控制,印度控制了其中大部分地区,而巴基斯坦则控制了其中较低的山峰。巴基斯坦声称对除中控克什米尔以外的地区都是巴基斯坦领土,而印度一直没有正式承认中国和巴基斯坦对该地区的控制权,声称包括中巴于1963年签署的边界所划归中国的喀喇昆仑走廊地区等都属于印度领土。
巴基斯坦将整个克什米尔地区视为有争议的领土,而印度则援引其宪法证明克什米尔地区为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克什米尔地区也有一部分人倾向于独立建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受到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共同反对。由于印巴两国都拥有核武器,克什米尔向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领土争端之一。
印巴两国为了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曾经爆发了三场战争:1947年第一次印巴战争、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和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还有最近一次1999年在印控克什米尔的卡吉尔(Kargil)地区爆发的卡吉尔边境冲突(Kargil War)(某些人称为第四次克什米尔战争)。
下文中为避免歧义,将中国、巴基斯坦和印度所管理的克什米尔地区分别称为“中控克什米尔”,“巴控克什米尔”和“印控克什米尔”。
现代历史
在十九世纪初期,克什米尔的控制从阿富汗的杜兰尼帝国(Durrani Empire)和穆斯林的莫卧儿帝国、波斯人和阿富汗人手中转到锡克王朝。
及后锡克王朝被英国打败,大部份地区受英国控制。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克什米尔为英属“印度帝国”的一个土邦。
1947年,印、巴分治时,其归属未明确规定,成为印、巴两国长期的争端。1947年10月印、巴双方发生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
1948年1月联合国安理会设立了印、巴问题委员会,并建议停火,然后举行公民投票。1949年1月1日起停火开始生效。同年7月,两国代表在卡拉奇达成协议,确定了停火线,由联合国驻印、巴军事观察小组监督停火,但公民投票未能进行。
根据停火线,印度占3/5土地和3/4人口,巴基斯坦占其余部分。印度在其控制区内成立了邦政府,巴基斯坦在其控制区内成立了自由克什米尔政府。1965年9月和1971年11月又两次发生敌对行动。印度占领了停火线以西的一些地方。
分治
印控克什米尔
印度控制了大约 45。5%的地区 (101,387 平方公里),在控制地区成立了查谟-克什米尔邦,该邦主要包括四部分:
克什米尔谷底
查谟
拉达克
锡亚琴冰川
巴控克什米尔
巴基斯坦控制部分可以分为两个区域: 一为自由克什米尔(Azad Kashmir),大约13,350 平方公里,二为克什米尔北部地区,大约72,496 平方公里,共约85846平方公里,名义上是巴基斯坦的一个自治区,有自行选举的总统、总理、立法及司法机关。
中国控制部分
喀喇昆仑走廊部分,位于克什米尔北部的小片地区。1963年,巴基斯坦与中国签订双边协议该地区正式划为中国领土。
阿克赛钦: 大约 37,555 平方公里。
人口
克什米尔是一个多种宗教信仰聚集地,并拥有众多穆斯林、印度教教徒以及佛教教徒。
其中数佛教在拉达克地区最为盛行。
在巴基斯坦控制的喀什米尔(包含北部地区和阿萨德克什米尔(Azad Kashmir) 99% 的居民是穆斯林。巴基斯坦政府鼓励人民移居包括在此境内的阿富汗人(Pathan)和 旁遮普人聚落。
中国控制的克什米尔 (阿克塞钦)地区,居住著西藏居民。
印度控制的查谟克什米尔(包括查谟,克什米尔山谷和拉达克)占70%的是穆斯林(根据印度2001年的数据)。人口的其他部分是佛教徒和印度教徒其他宗教徒。
拉达克居民是 印藏种, 而查谟的南部却居住了许多部落,这些部落的祖先可以追溯到邻近的印度哈里亚纳邦、旁遮普邦、德里市。
在1941年时,印度人占了总人口的15%。但在1990年,居住在克什米尔山谷的印度居民被强制驱逐(根据某些调查亦可以认为是“自愿离开”)。
当年的十六万人中,现今只有一万五千还居住于此地。(一些学者和社会人士声称在村庄里的印度人口更高,达到450,000人 - 更多历史争论参见Alexander Evans的 ‘A departure from history: Kashmiri Pandits, 1990-2001’ Contemporary South Asia, Vol 11, 1 2002 p19-37。
)。
主权宣称 地区 人口 % 穆斯林 % 印度教 % 佛教 % 其他宗教
巴基斯坦 克什米尔北部地区 ~3百万人 99% – – –
Azad克什米尔 99% – – –
印度 查谟 ~7百万人 30% 66% – 4%
拉达克 46% – 50% 3%
克什米尔盆地 95% 4% – –
中国 阿克塞钦 ~2百万人 – – 99% 1%
文化
克什米尔人的生活型态是纯朴的,对於宗教信仰的差异是宽容的,以及比之外界更为缓慢地进步的步调。
居民大多喜好和平,多样化的文化足够反映宗教的多样,当部落欢庆节日时才可以使他们远离平淡的生活。 克什米尔人以喜好各种不同的音乐而闻名,男性和女性着装颜色都非常鲜艳。克什米尔华特尔地区(Wattal)的男性多能表演著名的当地舞蹈"独哈"(Dumhal)。
当地女性则表演另一种民俗舞蹈"鹿弗"(Rouff)。 克什米尔早已因精湛的美术而闻名数世纪,这其中包括诗歌和手工艺品。
克什米尔的伊斯兰教义受到苏菲派影响较深,这使得这里的伊斯兰教与其他南亚地区的正统逊尼和什叶派很不同。
在历史上,克什米尔由于对文化的包容而闻名,这体现在“克什米尔主义”(Kashmiriyat)中,1969年的北约核武器裁减和平条约正是这一主义的体现。
经济
克什米尔的经济基本以农业为核心。
在历史上,克什米尔曾以世界著名的Cashmere羊毛成为经济带动点而出口到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克什米尔人都是编织和制造围巾、丝地毯、垫子、kurta以及陶器的能手。克什米尔是世界上最好的藏红花——克什米尔/印度藏红花的产地。
自然生长的水果和蔬菜作为有机食物主要被出口到中东。肥沃的克什米尔谷地是印控克什米尔经济支柱。该地区以养蚕业及其他农产品如苹果、梨及许多温带水果如坚果闻名。自20世纪初克什米尔与朝圣一道成为受欢迎的旅游地点,直到90年代关系越来越紧张为止。
旅游业也是克什米尔绝大部分地区人民的主要经济资源和收入之一。然而,自从1989年克什米尔暴动事件之后,克什米尔的旅游业遭受沉重的打击。
2005年10月17日克什米尔大地震后经济状况急转直下,导致巴控喀什米尔方至少七万巴基斯坦人死亡以及印控克什米尔大约一千五百人的死亡。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