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火枪原理请问老式火枪的原理。
提起枪的发明,一定得提到火药。因为是火药的出现才促成了枪的诞生,火药
为兵器由冷兵器发展到热兵器奠定了基础。
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唐朝初年,我国著名的炼丹家孙思邈在他的著作《丹经》中提出了用硫磺、硝石和木炭混合炼丹的方法。当时,硫磺、硝石均是用来治病的药,这两种药和木炭和在一起能着火,因而将其称为“火药。
到了公元10世纪,火药已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在唐朝至北宋时期,军队已广泛使用霹雳火球、火药箭、震天雷等火器。 大约在公元905 年,中国最早的原始枪—
—“火枪”(或称“火矛”)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幅细致地绘出“枪”的图画出现
在10世纪中叶绘在中国敦煌一幅丝绸图上。 这是...全部
提起枪的发明,一定得提到火药。因为是火药的出现才促成了枪的诞生,火药
为兵器由冷兵器发展到热兵器奠定了基础。
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唐朝初年,我国著名的炼丹家孙思邈在他的著作《丹经》中提出了用硫磺、硝石和木炭混合炼丹的方法。当时,硫磺、硝石均是用来治病的药,这两种药和木炭和在一起能着火,因而将其称为“火药。
到了公元10世纪,火药已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在唐朝至北宋时期,军队已广泛使用霹雳火球、火药箭、震天雷等火器。
大约在公元905 年,中国最早的原始枪—
—“火枪”(或称“火矛”)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幅细致地绘出“枪”的图画出现
在10世纪中叶绘在中国敦煌一幅丝绸图上。
这是一幅佛教图,画中如来在念佛,妖
女和她的恶魔们企图使他分心,一枚手榴弹正要向他投去,同时还有一个头上有3
条蛇的恶魔在用火枪向他瞄准。
最初的火枪用长竹作枪管,内装火药,点放后,喷出的火焰伤人。严格地说,
这时的火枪还不能称之为枪,因为它没有弹丸,所以,人们常将它称为射击火器。
尽管射击火器不能称为枪,但它却是枪的鼻祖,为枪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据现有史料记载,最早研制和使用管形火器的是陈规,当时,他担任德安(今
湖北安陆)知府。
南宋绍兴二年(11 32 年),北方的金朝军队经常南侵,这年,
有一群散兵游勇聚集在一位名叫李横的旗帜下,四处抢夺,袭扰城镇。有一天,李
横带着他的兵了攻打德安城,在这次战斗中,陈规运用他发明的火枪组成一支60多
人的火枪队,2 人~3 人操持一杆火枪,将李横的部队打得落花流水。
当时,陈规
的火枪用大毛竹做枪管,内装火药,从尾后点火,火焰可喷出几支远。
陈规发明了最早的管形火器后,火枪不断发展,到南宋末年的1259年,寿春府
(今安徽省寿县)制造出“突火枪”,这种“突火枪”是一种比较接近现代枪的管
形火器,其“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点燃火药后,竹管中先喷出火焰,接着飞出
“于案”,并伴随着很大的声响。
史料中没有介绍“子案”是用什么原料制成的,
但它却是后来子弹的雏形,是兵器史上的一大创举。
突火枪既有枪筒,又有“子案”(子弹),这就具备了枪的基本条件。
不过,
这时的“枪筒”由竹或木制成,点燃后易开裂,威力也不可能很大,所以,金属管
形火器后来的出现就成了必然。
我国最晚在13世纪发明了真正的枪。我国黑龙江曾出土了一支1288年生产的青
铜手枪,这支枪有互尺多长,8 斤重,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金属管形火枪。
南宋至元,类似突火枪的火器曾盛行一时,随着成吉思汗的西征,我国发明的
火药。
火器首先传人中东。阿拉伯人仿照中国的突火枪,造出了木质管形射击火器,
被称为“马达发”。
到明代,出现了多种类型的枪,其性能也大大提高。
1355年,有一位名叫焦玉
的人献给朱元津几十支火龙枪,朱元璋让大将军徐达试放,其“势若火龙,洞透层
草”,朱元璋看后很高兴,认为“此枪取天下如反掌,功成当封大将军”。
10多年
后,朱元璋果然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王朝,而在这场夺取政权的斗争中,火枪确
实发挥了很大作用。
当时还有多管枪,有的可单管轮流发射,有的可多管同时发射,
这种多管枪堪称现代机关枪和多管火器的先驱。
管形火器的发明,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战争的形式,使战争变得更加激烈和残
酷。
从火门枪到火绳枪
公元14世纪,欧洲人和阿拉伯人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战争中,阿拉伯人使用了
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兵器,使欧洲国家吃了大亏,这些欧洲人从战争中认识到,管形
火器确实威力很大,于是,纷纷学习制造火药和火器,当时,欧洲国家工业技术水
平较高,所以,中国的管形火器在阿拉伯人手中没有长足进步,在欧洲却获得了突
破性的进展。
最早的枪是火门枪,我国早期的小型火铳等都属火门枪,所谓火门枪,就是在
枪上有一个点火的火门。
火门枪结构很简单,发射方式类似今天的爆竹,它有一个
铸铜或熟铁制造的发射管(即枪管),发射管的下端有一火门,用来点燃火药,发
射管尾端接一称之为“舵杆”的木棍或长矛,木棍或长矛便于射手握持、瞄准和控
制发射。
火门枪的发射一般需要两个人。发射时,将黑色火药从枪的膛口装人,然后再
插入诸如石弹、铁弹、铜弹或铅弹一类的弹丸,接着用烧得红热的金属丝或木炭点
燃火门里的火药,从而将弹丸射出。
发射时,两名发射手分别负责瞄准和点火。
然而两个人使用一杆火门枪,显得很不方便,特别是骑兵,根本无法两人操作,
德国的黑衣骑士是最早装备和使用小型火门枪的军队,骑士们全都一人挎一支火门
枪。
尽管这种枪在今天看来很落后,但在当时,却产生了令人难以相信的威力。一
次,黑衣骑士与法国军队交战,黑衣骑士用绳子把枪吊在脖子上,左手握枪,右手
点火,打完一次重新从膛口装人火药和弹丸。
尽管德国火门枪命中率较低,操作麻
烦,发射效率低,但是,手持长矛和刀剑的法国士兵从来没有见过这种能喷火飞弹
的新式武器,吓得争相逃脱。
然而火门枪实在太不方便了,当时,射手们这样评价火门枪:“单人操作火门
枪,得有两双眼睛三只手才行!”
为了使枪能够单人方便地使用,一位英国人发明了一种新的点火装置,用一根
可以燃烧的“绳”代替红热的金属丝,并设计了击发机构,这就是在欧洲流行了约
一个世纪的火绳枪。
火绳枪诞生后,火门枪需一手持枪,一手持燃烧物,根本无法瞄准而导致射击
不准的缺陷被克服了。
火绳枪的结构是,枪上有一金属弯钩,弯钩的一端固定在枪
上,并可绕轴旋转,另一端夹持一燃烧的火绳,士兵发射时,用手将金属弯钩往火
门里推压,使火绳点燃黑火药,进而将枪膛内装的弹丸发射出去。
由于火绳是一根
麻绳或捻紧的布条,放在硝酸钾或其他盐类溶液中浸泡后晾于的,能缓慢燃烧,燃
速大约每小时80毫米~120 毫米,这样,士兵将金属弯钩压进火门后,便可单手或
双手持枪,眼睛始终盯准目标。
据史料记载,训练有素的射手每3 分钟可发射2 发
子弹,长管枪射程大约100 米~200 米。
从火门枪到火绳枪,是枪械发展史上点火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直至今天,火
绳枪的原理仍获得广泛的应用。
火绳枪的口径约20毫米~30毫米之间,重量约5 千克~7 千克,弹丸重不到30
克,初速约240 米o 钞,射程100 米~200 米,每3 分钟发射2 发。
重型火绳枪长
达2 米左右,重达12千克,需支在叉架上发射,弹丸重 30 克~45克,能击中200
米外的目标。
火绳枪一在战场上出现,立即引起各国军队的注意。很快,火绳枪就淘汰了火
门枪,成为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主战兵器。
当时,由于采用大群人马进行战斗,队
形较为密集,故容易杀伤敌人。
西班牙人研制了一种后来在整个欧洲最负盛名的火绳枪——“穆什克特”火枪,
该枪长约1 .8 米~2 .月米,重约 8千克~11千克,子弹重约 32 克~50克,口
径在 23 毫米以内,从枪口装填弹药,射击时须放在叉形支架上,最大射程为250
米,能穿透当时骑兵的盔甲。
对火绳枪战术技术有独到研究的西班牙将军萨罗·德
·科尔多瓦在国王的支持下,于16世纪初建立起欧洲第一支正规的火枪步兵部队,
这支部队所有的官兵均使用“穆什克特”火绳枪。
科尔多瓦的这支火绳枪部队最早被编成20个纵队,每个纵队1000~1250人,每
个纵队又分成5 个连。
后来,科尔多瓦又将他的火绳枪部队采用步兵团的编队体制,
每个步兵团辖3 个纵队,步兵团由火枪兵和长矛兵混编而成,这种混编步兵团又称
为“西班牙方阵”。
在“西班牙方阵”中,火枪兵与长矛兵大体相等,后来火枪兵
逐渐增多,不过,火枪兵的月薪明显比长矛兵多。
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火绳枪的威力,科尔多瓦又发明了一种具有重大意义的新
战术——后退装弹战术,即一个火枪战斗编队一般有40个横列,作战时,列队的枪
手依次齐射,尔后沿着排与排之间的空隙,一列接一列地依次退到后排装子弹,这
一战术弥补了火绳枪发射速率太慢的缺陷,从而保证了周而复始地连续不间断的射
击。
在发生于1525年2 月的帕维亚会战中,科尔多瓦火枪兵首次同法国骑兵交手。
射手们占据有利地形,将火枪架在叉架上,当时,法国骑兵根本没有将西班牙火绳
枪士兵放在眼中,他们仍然毫无顾忌地摧马冲向西班牙阵地。
然而,战争的态势很快发生了变化,西班牙火枪兵轮流射击形成的持续火力将
法国骑兵一个个地打下了战马,法国骑兵方寸大乱,损失惨重。
这之后,西班牙军
队依仗火绳枪的威力,彻底击败了在数量上占明显优势的法国军队,称霸欧洲数十
年。
之后,法国等国也相继仿效,纷纷成立以火绳枪为主要武器步兵团,这样,一
度衰落的步兵又重新获得生机,并将不可一世的骑兵赶下了战争舞台主角的位置。
作为第一种可以真正用于实战的轻型射击武器,火绳枪的缺点也是明显的,它
不能在风雨天使用,战斗开始前和战斗进行时,火绳必须始终燃着,不仅消耗量大,
而且非常容易发生危险,特别是在夜间作战时,燃着的火绳所发出的光亮,无疑暴
露出己方所在地及作战兵力的多少。
于是,人们又开始探索克服火绳枪缺点的新型武器
从前装枪到后装枪
1866年7 月3 日,在易北河以西的萨多瓦地区展开了一场欧洲近代史上的空前
大会战,普鲁士军和奥地利军以50万的兵力进行争夺德意志领导权的战争,在总参
谋长毛奇的指挥下,普鲁士军以巧妙的战术、猛烈的火力打败了一直称雄欧洲的奥
地利军。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中,奥军伤亡被俘4 .5 万人,普军仅损失约1 万
人。
普鲁士战胜了奥地利,为德国的统一创造了条件,尽管决定这次战争胜败的因
素很多,但这一条因素不可小视:普军大量装备了以后装击针枪为代表的先进武器,
而奥军使用的仍是前装燧发枪。
早期的枪都是前装枪,而且多是前装滑膛枪,虽然也有人试用后装的结构,但
是因不能保证闭塞火药燃烧气体和操作不便而被放弃。
前装枪就是从枪口装填弹药
的枪,一般由身管、枪机和握把(或枪托)组成。前装枪从一些西方电影上还能常
常见到:以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改编的同名电影中曾有一个场面将前
装枪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电影中描写了一场街头巷战,射手每打完一枪,都要
迅速把枪递给身后的人,换取一支装好子弹的枪,而那个接过空枪的人又迅速将弹
药捅人枪膛,以供射手使用。
前装枪有几个特点:(1 )弹头和火药分别从枪口用通条或其他工具捅人枪膛
内,所以枪弹是分装的;(2 )口径一般比较大,在20毫米左右;(3 )枪尾端是
封闭的,枪管内膛没有刻制膛线;(4 )由于枪弹要从枪口装人,装填路线长,速
度慢,装填时,人体动作幅度大,枪管需在地上竖起来,操作强度大,容易暴露目
标。
而后装枪只需操作枪柄,使枪机前后滑动,即可装弹与退膛,每分钟能发射6
~7 发子弹,而且能以卧、跪。
立或行进中多种姿势重新装弹和射击。相比较,奥
军士兵的前装枪,装填弹药时必须将枪管竖直,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操作动作大,
很容易暴露目标,每分钟只能发射互~2 发子弹。
这就是说,一万普军枪手的火力
相当于4 ~5 万奥军枪手的火力,难怪奥军战败呢?
最早尝试枪械弹药后装的是法国人包利,他试用的子弹本身带有点火装置,但
由于枪管尾端不密封,火药气体从后面跑了出来,因而失败了。
19世纪30年代,有
人发明了一种纸壳定装式枪弹,将弹丸、底火、发射药合为一体,从而为后装枪的
诞生创造了条件。
1835年,普鲁士人德莱赛在军方的支持下发明成功后装式步枪,
这种从身管后方装填弹药的枪由身管、枪机、发射机和枪托等组成,发射的就是纸
壳定装枪弹。
使用时,射手用枪机从后面将子弹推人枪膛,扣动扳机后,枪机上的
长杆形击针即刺破纸弹壳,撞击底火,引燃发射药,将弹丸射出。由于这种枪发射
时击针穿破纸弹壳底部打击底火,所以叫针刺发火枪。
同时,由于这种后装枪的子
弹需要一发一发地装人枪膛,所以也叫“后装单发枪”。
后装单发枪比前装枪装填子弹方便,发射过程也大大简化,它的射击速度也比
前装枪提高了四五倍,同时还能在跑动或卧、跪射击中重新装填子弹,所以,当时
的普鲁士政府对德莱赛枪很重视,投人大量人力、物力秘密生产这种枪。
后装单发枪采用击针刺燃底火的方式以及定装式枪弹,都和现代枪很相似,这
说明这种枪对后世枪的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
然而,从前装改为后装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实现后装枪必须解决几个问题,
首先要采用定装式金属弹壳枪弹,只有定装枪弹才可以从枪尾装填,早期的枪弹是
分装的,德莱赛针刺发火枪采用的是纸壳定装式枪弹,以后才过渡到金属弹壳定装
式枪弹,采用金属弹壳枪弹,弹壳可以膨胀,紧贴弹膛壁,解决了后装枪的闭气问
题,而且在火药气体压力下降后,弹壳又能自动收缩,弹壳收缩后与弹膛壁有一空
隙,便于抽壳。
其次,后装枪上要有切实可靠的闭锁装置,防止武器射击时,燃烧
的火药气体从枪管尾端跑出来,若气体跑了出来,没有压力也就无法推动弹头向前
运动。
从前装枪转变成后装枪是一大进步,但是,早期的枪械是前装枪,所以,习惯
势力总是百般挑剔和阻挠后装枪的使用和装备。
据说,一位普鲁士将军非常讨厌后
装枪,他在死时留下遗言,要求在他的墓地上用前装滑膛枪放一阵枪声,否则他死
不瞑目。
一个瑞士军事代表团访问普鲁士时,检阅了普鲁士后装枪部队的瑞士将军
边走边嚷嚷道:“用嘴吃东西是高贵的(指前装枪),瑞士射手从来不会卑贱到使
用从尾部装填的‘灌肠枪’(指后装枪)来射击。
”
本节开始时所提到的发生在1866年的奥普大会战终于给前装枪的维护者以致命
的打击,战后,法国、俄国和奥地利。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