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关于宜兴的名胜古迹的说明文,500字左右,要求用上一些适当的说明方法!!!!!!!!!!!!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善卷洞
善卷洞与比利时之汉人洞、法兰西之里昂洞称为世界三大奇洞,也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洞景巧夺天工,素有“万古灵迹”、“欲界仙都”之美誉。 从古到今,胜景似绣,游人如织,历代名贤雅士、文人墨客留下了一篇篇千古绝唱的诗文石刻。
善卷风景区位于宜兴城西南20公里的螺岩山中,雄伟壮观,奇异天成,分上、中、下三层,宛如一幢石雕大楼,三国时称“石室”。 中洞有高达七米的钟乳石笋兀立洞口称砥柱峰,侧立两旁的青狮白象,气势雄伟,维妙维肖。上洞冬暖夏凉,四季如春,云雾弥漫,称云雾大场。周围钟乳林立,形成了坐马立羊、喷水乌龙、荷花倒影、...全部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善卷洞
善卷洞与比利时之汉人洞、法兰西之里昂洞称为世界三大奇洞,也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洞景巧夺天工,素有“万古灵迹”、“欲界仙都”之美誉。
从古到今,胜景似绣,游人如织,历代名贤雅士、文人墨客留下了一篇篇千古绝唱的诗文石刻。
善卷风景区位于宜兴城西南20公里的螺岩山中,雄伟壮观,奇异天成,分上、中、下三层,宛如一幢石雕大楼,三国时称“石室”。
中洞有高达七米的钟乳石笋兀立洞口称砥柱峰,侧立两旁的青狮白象,气势雄伟,维妙维肖。上洞冬暖夏凉,四季如春,云雾弥漫,称云雾大场。周围钟乳林立,形成了坐马立羊、喷水乌龙、荷花倒影、白鹤苍鹰等景观,美不胜收。
水洞是一条一百二十米长的地下溪河,水道弯曲、清凉幽深。船行其中,听曲水流声,看灯光倒影,如游人间仙境;转过三弯,眼前豁然开朗。舍舟登岸,绿荫蔽天,使人神清气爽。出洞处有一座古老的碑亭中耸立着唐代司空李?所书的“碧鲜庵”石碑。
重建的晋代祝英台“读书处”英台书院,院内秀丽古朴典雅的一组园林建筑与怪石林立、竹影摇曳、相互映辉。山上正在恢复的圆通阁,拜斗坛,喜雨亭等景观,并匹配400米缆车和800米滑道。附近有三国时所立的国山碑称“江南第一碑”,被列为国家保护文物,雄峙山巅,蔚为壮观。
景区内有五千年善卷洞文史馆(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及旅游服务中心,提供阳羡景区一条龙服务。一座三星级涉外宾馆“螺岩山庄”座落在螺岩山脚,与善卷洞交相辉映。
善卷风景区将集溶洞观光、生态旅游、宗教朝拜、休闲娱乐和陶、茶文化等为一体的螺岩风景区,吸引着四方游客纷至沓来,莫不心旷神怡,叹为观止。
如今的善卷风景区,已以全新的形象展示在游客面前,现形成了洞前是公园,洞中是游园,洞后是乐园和紫砂园的著名旅游胜地。
张公洞
张公洞,又名“庚桑洞”,座落在宜兴县西南湖乡盂峰山中,距县城22公里。
传说二千多年前,有一个叫庚桑楚的老人,不愿为官,隐居于此山而德名,《宜兴县志》引用道书《白龟经》说:“天下福地七十有二,此居五十八,庚桑公治之。”又有《六仓子》一书序言中有“庚桑楚来到毗陵盂峰山洞安身修道”的记载。
还有传说道教祖师张道陵和八仙中的张果老,分别在洞中修炼过。因为他们都姓张,洞就由此而得名。
张公洞,面积约3299平方米,游览线路1000米。洞中有洞,洞中套洞,大小共有72个,上下有1500多个台阶,洞中有四季分明的气候。
主要分前后二洞,各有一个大石厅,先小后大,先低后高,先暗后明,下洞叫“海屋大场”,大石厅有一个深不可测的“石海”,穹顶如高山屋脊,周围怪石嶙峋,钟乳、石柱、石笋、石幔、石花琳琅满目。通过大厅步步登高,盘旋无数石阶,便到上洞,上洞名“海王厅”,它宛如一座高大的龙宫,中有平台,相传系宋代县令赵伯淳所筑。
穹顶云雾缭乱,倒挂下无数岩石。如璎珞、琅玕、流苏、玛瑙,五光十色。两棵古老古松,傲壮挺拔,犹如“龙宫”的两根庭柱;滴水长成的垂岩,形成奇幻的二盏宫灯,晶莹斑烂。溶岩滴水聚成的12平方米鼓形水池,映出“洞中蓝天”。
在海王厅两侧,有许多小洞,上可通天,下可入地,有盘肠洞,七巧洞,鲤鱼戏水,万福来朝,云梯天桥,一线曙光,琼崖望湖等胜景。其中有一洞顶,倒悬着一块数米见方的岩石,上有依稀可辨的线条,仿佛象个棋盘,所以叫作“棋盘洞”。
《宜兴县志》载:“唐时姚生赏游张公洞,秉烛行十余里,见二道士奕棋,生倦且饥,道士指以旁有青泥为可食,试取咀嚼,甚芳馨。道士曰:尔去,谨无语于世人。生拜返,密怀其余以示市中人,青泥出洞已坚如石。
贾胡见之,惊曰,此龙食也。生具述其事,复与俱往寻之,但存巨石,不复得路。”洞最深处有一棵千年古松,枝盛叶茂,形态逼真。
出朝天洞,即盂峰山顶,岩壁上有元杨维祯题“海内奇观”四字,站在山顶远眺,湖光山色,竹海茶园,陶都风貌,历历在目。
1994年,经人民政府批准,在张公洞旁恢复了“洞灵观”道教活动场所。
灵谷洞
灵谷洞,座落在宜兴西南石牛山南麓、阳羡茶场境内,距市区30公里。
唐代诗人陆龟蒙在宜兴探茶时,发现此洞,曾雇人开凿,因工程艰巨而作罢。1979年进行查考,经2年开发整理,于1982年7月1日正式开放。
灵谷洞面积8160平方米,游程1113米,内有七个石厅。
第一个石厅,名“灵谷文苑”,厅壁有不少古人遗墨。这里小洞频生,最妙的是40厘米缝中的“蟹洞”。第二厅名“灵谷舞台”,似见小舞台上演“出塞曲”。第三石厅最大,名“百川汇海”。底层洞壑,七条伏道贯通;顶悬石纹,五条天河汇集。
第四石厅名深厅,深谷间有一道石幔“瀑布”,高26米,宽7米。第五石厅名“聚宝”,由岩流聚积的钟乳石,恍如水晶宫殿,泛出珠光宝气。第六厅是“千佛山”,山上长满形形色色的石笋,像千尊佛像。最后一厅名“龙宫”,中有畅饮灵泉的黄龙一条。
沿石阶出洞,为石牛山阳羡茶场,洞旁有“灵谷天壁”一景。
宜园
亦园,俗称“公花园”,位在宜兴城内学前巷(今通贞观路底)的西城墙边(今文化馆址),徐悲鸿纪念馆、尹瘦石艺术馆亦建在此。
相传明代宰相周延儒的相府在今体育公园址,占全城十六分之一的面积,亦园即是相府的后花园。原来的虹桥,就是因为周延儒要到西?鸨呷ハ杏危愦踊ㄔ爸兄囊蛔缭匠乔胶突こ呛拥拇笮凸扒牛嗡瞥ず缍妹>菟怠耙嘣啊痹凇板啊苯ê煤螅苋嘶队厝吮阍谖鞒乔较鹿旱亟ㄔ旎ㄔ埃得鞒抢锊坏ナ怯小板啊保饫镆嗍腔ㄔ埃拭耙嘣啊薄T澳谟型辽剑糖希小拔搴淄ぁ保宸缦叭耍虻蹦晖ぷ由嫌刑ぷ龅南珊?⑼ざザ妹驹谕け叩男∩缴希晒凵屯宓涞木吧魍棋?鸬姆绻狻>徘磐ぴ诤苫ǔ厣希糠晗那镏唬睾苫ㄊ⒖喝讼舶T澳诒橹不荆季智逖牛晌饺嗣浅侵杏蜗⒗硐氲男⌒凸啊G迥┮诵讼亓詈踝小兑嘣啊烦ち桓保?
选胜辟林园,趁公余策杖寻幽,凭栏眺远,有屺山连理,君国芙蓉,石麓香兰,洮湖橘柚,金鹅铜马,上游如鼓囤碑,玉燕银龙,下滴飞岩钟乳,更塔尖承露,甑顶腾云,川岳萃精英,愿诸君游目骋怀,弗剪伐召公棠荫;
遗徽常往哲,问谁实勋高青史,泽波黔黎,溯司空三生,延陵五世,孝墩十景,义庄千寻,射虎斩蛟,周隐名垂百载,疏荆浚闪,韩容利溥万家,并武穆长堤,牧之水榭,后先堪辉映,听父老歌功颂德,最难忘逸少风流。
徐悲鸿故居
徐悲鸿故居位于屺亭镇塘河西侧,为砖木结构3开间阁楼式房屋,占地518平方米,建筑面积115平方米。故居包括徐悲鸿原生活起居间、弟妹生活间、徐父授课书房及一个天井。
1994年,当地政府决定按原貌和当时风格修复故居。1995年7月19日,值徐悲鸿诞辰100周年之际,故居正式对外开放,重现悲鸿先生青少年时期简朴的生活环境。故居开放后,共收到徐悲鸿亲友、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赠送的贺词、书画、雕塑作品、紫砂茗壶和珍贵实物共100多件。
1995年12月,悲鸿故居被无锡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列为无锡市青少年教育基地。1996年7月,故居设立“星萃画室”,由北京中央美术院徐悲鸿画室陈大庆、李万明执教。
四军二纵队司令部旧址
新四军二纵队司令部旧址,在宜兴太华镇襄阳村。
1985年1月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44年初,新四军二纵队司令王必成率部进驻太华山区,建立苏南抗日根据地,司令部设在太华乡襄阳村一地主的三间两层旧式楼房内。
秘书处、参谋处、供给部、被服厂、修枪所均设在这座楼房附近的民居中。现楼房仍保持着原状,仅中间已砌了隔墙。楼房附近,曾作过二纵队秘书处、被服厂、修枪所等的平房,至今也仍保持着原貌。
保护好这处旧址,对于研究革命斗争史和教育青少处都有重要的意义。
周王庙
周王庙,又称“英烈庙”,也称“周孝侯庙”,在宜兴市宜城镇东庙巷底9号。西晋时为祭祀平西将军周处而建的专祠。1982年3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庙始建于西晋元康九年(299)。由于历代战乱,几经兴废。现存建筑为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重建,清顺治十二年(1655)、乾隆五十五年(1790)重修,光绪六年(1880)复建廊庑,二十七年(1901)又重修东庑。
1984年江苏省文化厅拨款修复大殿。
周处(242-297),字子隐。阳羡(今宜兴)人。相传少时气力过人,横行乡里,父老把他和南山虎、长桥蛟便称“三害”。后斩蛟射虎,折节读书,改过自新。
吴时为东观左丞,晋平吴后,任新平太守,迁御史中丞,纠劾不避权贵,受到贵戚权臣排挤。晋元康七年(297),为镇压羌族齐万年起兵反晋而战死六陌(今陕西乾县)。追赠为平西将军,赐封孝侯。
现存建筑共三进,第一进平房十七间,进深六架,呈凹字形。
第二进为勾连搭结构的大殿,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九架,前为轩廊,用天沟相接。大殿正中原塑有一尊周处泥金像,上悬“阳羡第一人物”朱底金字匾额。“文化大革命”中被拆毁。第三进面阔五间,进深八架。
大殿两壁镶嵌历代碑刻二十六方,今尚存晋唐以来至明清两代碑刻二十方。其中《重刻周孝侯碑》和《平西将军周府君碑》,均为西晋文学家陆机撰文、王羲之书。其中《平西将军周府君碑》,碑首为浮雕双龙,唐元和六年(811)义兴县令陈从谏重立。
殿前院中立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重建周孝侯庙记》四面碑。
磬山崇恩寺
磬山崇恩寺原名磬山禅院,据传是唐代一僧人云游至此,被这里的风光所迷恋,遂择基建庙。
在破土奠基时,偶得玉器一件,其形如钵,其声如磬,令人惊奇,视为珍宝,因宝出此山,故定名磬山,而这座寺庙,便取名“磬山禅院”。
据《江南通志》载:“天隐禅师,开堂磬山禅院,法嗣四人,箬庵、玉琳尤著。
”二人均获天隐禅师真传。特别是曾为磬山禅院香灯师的玉琳,其高风清操,戒德禅行,为全寺僧众敬服;其功行境界,智慧悲心,已成为佛界楷模。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顺治皇帝迎请玉琳进京,下旨加封玉琳为“大觉普济能仁玉琳通国师”,并赐“如联亲临”象骨折扇一把,于四月初八佛诞节早晨五更上朝时,举行大清皇帝和全国臣民礼拜国师的典礼。
康熙初年,命重臣驿送玉琳南还,改磬山禅院为磬山崇恩寺。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赐额“宏禅法印”。雍正十一年,又命敕建磬山崇恩寺,增葺殿宇,御制碑文二道,直至乾隆年间,因其生父在磬山出家,乾隆三下江南,寻父至此,御笔亲赐“天下第一祖庭”并重修禅寺。
后在光绪二十二年和宣统元年又作了多次修复,使磬山寺成为江南佛学之隆,天下归慕之寺。
现崇恩寺已恢复重建了玉琳国师的一些遗迹,是善男信女向往的地方,也是八方游客喜爱的旅游胜地。
化城寺
化城寺又称茅庵,在宜兴和桥镇东横街东端。
1985年1月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化城寺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咸丰十年(1860)遭兵焚,同治十三年(1874)建复大殿及东西配殿,光绪二年(1876)重建山门。
化城寺有寺基六亩多,全部寺宇及西边附房计八十余间。根据碑文记载,此座建筑系光绪系光绪二十四年(1898)重建。墙壁上嵌砌碑刻五方,均系记载化城寺修缮和助银姓氏记事,该寺宇建筑为我市清代建筑中最为完整,具有较大规模的古刹。
1939年3月13日,日寇侵犯和桥,沿途烧杀,群众倾家逃避,化城寺内躲有难民二百余人。日军来到寺前,强行进寺搜索。宜兴佛教长老,八十余高龄的宏仁和尚为救难民,率徒众圆亮、道德、道梧、隆珠和徐宗义拦立庙门,拒日军进寺。
悉被日寇强行带至观音巷惨杀。宏仁和尚无头尸体,竟站立不倒,吓得日军鼠窜而去,寺内难民方得保全。这为化城寺的历史增添了壮丽的一页。
太平天国王府
太平天国辅王府,在宜兴市宜城镇和平街通贞观巷9号。
原是史姓宅第,始建于清代。清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克宜兴后,成为辅王杨辅清的府第,后又曾作为忠王李秀成的行辕。1982年3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原建筑现存三进,均为硬山顶。
第一进七间,进深六架,东侧有内外两条备弄直通后花园。第二进五间,其中正厅三间,东西侧厢各一间,进深均为十一架。第三进也是五间,进深八架。正厅之中左右柱上饰朱漆,彩绘五爪蟠龙,龙从云,头向下、尾朝上,生动活泼。
正中屏门上,彩绘鲤鱼跳龙门,高处一轮红日,其下龙门高筑,彩云飘动。
壁画共十二幅。其中,正大楼东西两壁各四幅,均有深绿色边框,高2。21米,宽0。73米,画面石灰作粉红色。一组内容为湖塘春柳、红梅绿柳、亭台山水、老树疏枝,分明是春夏秋冬四景的描绘。
另一组为山水树木、池塘荷花、山间农舍、腊梅天竹,似乎是四季花草,生活气息浓郁。还有四幅壁画在第三进的正中一间,高0。97米,宽1。65米。一为山水,已剥蚀不清。一为山乡村舍,依稀可见石桥和挑担人。
第三幅山水人物最为精彩,左角有两妇女采桑,一文士装束的乡官骑马巡视,一幼童提篮往桑田里跑,路上还有挑担人行色匆匆;右下角有一短衣束带的农民,赤足,头戴竹笠,肩挑二箩,随后还有一持伞妇女,头梳发髻,脚穿尖鞋,身着短衣裳长裤,似从城镇购物回家。
整个画面充满和平欢乐、劳动向荣的气氛。第四幅为雪景山水,但已模糊不清。
这些彩绘和壁画,都是太平天国的典型作品,十分珍贵。此外,府第的后井之中还有古树名木二株,东为百年以上的金桂花,西为高大的罗汉松,均系房屋始建时所植,太平军进驻时,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见树思人,也颇胡深意在其中。
自1982年以来,王府得到人民政府的全面保护和整修,作为宜兴历史文物陈列馆,对外开放。宜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也设在这里。朱红的门墙、威武的石狮,吸引关国内外从众多的观众和游客。
东坡书院
东坡书院,又称“东坡祠堂”,也称“蜀山书院”。在宜兴丁蜀镇蜀山南麓。1983年6月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书院始建于明代天顺年间(1457——1464),清咸丰十年(1860)书院被毁,光绪十七年(1891)重建。第四进毁于火,1930年重建。建国后又加以修葺,1983年,宜兴县人民政府和丁蜀镇对书院进行整修,恢复书院门楼,增建碑屋一间。
苏东坡(1037——1101),名轼,安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嘉祜进士,累官至礼部尚书。曾多次来宜兴,在蜀山讲过学,买过田,留下许多佳话和诗篇,曾诗云:“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来往一座舟,聊以造物游。
”表达了他对阳羡山水名胜的眷恋之情。
东坡书院枕山面湖,环境清幽。总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屋宇四进,进入书院门楼,一条30米长的砖石大道通第一进门厅,左侧有石牛池,池内置伏石牛一头。
大道上有小石拱桥一座,跨于砚池上,桥两端各竖小石狮一对,砚池四周,围以石栏和荷花望柱,均系青石制成。过桥是一片石板天井。第一进面阔七间,进深六架,西面两间有原存匾额三块,为清翰林院编修、吏部侍郎周家眉手书“东坡买田处”,清浙江巡抚任筱园手书“讲堂”及清道光江宁布政使杨能格手书“似蜀堂”。
在一、二进天井中有倚东墙屋,面阔二间,进深六架。第二进面阔七间,进深八架,系东坡书院主体建筑,正中三间,上悬复制的“东坡买田处”、“讲堂”、“似蜀堂”三块匾额。每间额枋上置斗共五攒,枋有雕饰,东为浮云鹤,西为卷草图案,正中刻三幅人物画像,头部已毁。
下面装有花窗,体制宏伟。第三进面阔七间,进深八架,天井内有东西对厅,均为面阔三间,进深六架。第四进原有楼房七间,登楼远眺,整个蜀山市容以及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书院内保存不少明清碑刻,其中新建碑屋中陈列《重刻蜀山草堂记》、《苏文忠公祠堂记》、《苏文忠公蜀山书院记》、《重修苏文忠公蜀山书院碑记》、《蜀山东坡书院禁碑》、《蜀山书院讲堂碑记》、《苏文忠公口碑记》、《奉宪永禁碑》等九方。
第二进讲堂正面墙上嵌砌《重修书院经费输条碑》、《重修蜀山东坡书院碑记》、《东坡书院会课花红输条》等七方。
好了,给了这么多的名胜古迹希望有你能用上的,自己再改编一下吧,祝你好运~~
回答完毕,祝您愉快!。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