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五戒是指?
【五戒】
梵语pan~ca s/i^la^ni。指五种制戒。(一)为在家男女所受持之五种制戒。即:(一)杀生,(二)偷盗(不与取),(三)邪淫(非梵行),(四)妄语(虚诳语),(五)饮酒。 又作优婆塞五戒、优婆塞戒。在小乘经量部中,受三归依即成优婆塞,准许五戒分别受持;说一切有部则须先受三归依,后具受五戒,始名优婆塞,故不许五戒分别受持。五戒之中,前四戒属性戒,于有情之境发得;后一戒属遮戒,于非情之境发得。 又前三戒防身,第四戒防口,第五戒通防身、口,护前四戒。我国古来以五戒配列于仁、义、礼、智、信五常,复以不杀配东方,不盗配北方,不邪淫配西方,不饮酒配南方,不妄语配中央。[杂阿含经卷...全部
【五戒】
梵语pan~ca s/i^la^ni。指五种制戒。(一)为在家男女所受持之五种制戒。即:(一)杀生,(二)偷盗(不与取),(三)邪淫(非梵行),(四)妄语(虚诳语),(五)饮酒。
又作优婆塞五戒、优婆塞戒。在小乘经量部中,受三归依即成优婆塞,准许五戒分别受持;说一切有部则须先受三归依,后具受五戒,始名优婆塞,故不许五戒分别受持。五戒之中,前四戒属性戒,于有情之境发得;后一戒属遮戒,于非情之境发得。
又前三戒防身,第四戒防口,第五戒通防身、口,护前四戒。我国古来以五戒配列于仁、义、礼、智、信五常,复以不杀配东方,不盗配北方,不邪淫配西方,不饮酒配南方,不妄语配中央。[杂阿含经卷三十三、增一阿含经卷二十、毗尼母经卷一、大智度论卷十三、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俱舍论卷十四、仁王护国般若经疏卷二、摩诃止观卷六之上]
(二)亦为在家男女所受持之五种制戒。
即:(一)杀生,(二)偷盗,(三)邪淫,(四)两舌、恶口、妄言、绮语,(五)饮酒。然此五戒之中,第四戒总摄口业之恶,盖由十恶之说转来者。灌顶经卷一、优婆塞五戒威仪经、四天王经等皆举此说。
(三)为在家菩萨所受持之五种制戒。
即禁绝:(一)夺生命,(二)不与取,(三)虚妄语,(四)欲邪行,(五)邪见等。大日经卷六受方便学处品、大日经疏卷十八等说之。即于通途之五戒中,除去饮酒戒,另加邪见戒。[杂阿含经卷三十一、增一阿含经卷七、优婆塞戒经卷六、优婆塞五戒相经、瑜伽师地论卷五十四]
【邪淫】
梵语ka^ma-mithya^ca^ra,巴利语ka^mesu miccha^ca^ra。
又作欲邪行。为十恶之一。即在家者不可为之恶行之一,以男性而言,指与妻子以外之女性行淫,又虽与妻子,但行于不适当之时间、场所、方法等,亦为邪淫。据中阿含卷五十晡利多经载,邪淫者必受现世及后世之恶报。
(参阅‘邪淫戒’3035)
【邪淫戒】
五戒之一。为在家居士所持之戒。即不得侵犯人(父母、兄弟、姊妹、夫主、儿子、世间法、王法等)、法(指出家受戒及在家而受一日戒)所守护之妇女;或指男女双方不得非支、非时、非处、非量、非理而行淫。
非支,指行淫于产门以外之器官。非时,指胎圆满时、斋戒时、病时等。非处,指于灵庙中、大众前等处所。非量,指过量而行。非理,指不依世间礼法,如自行欲、媒合他等。[中阿含卷三十优婆塞经、长阿含卷六转轮王修行经、优婆塞戒经卷三、大毗婆沙论卷一一三、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九、卷六十、大智度论卷十三、顺正理论卷四十二、俱舍论卷十六]
【妄语】
十恶之一。
又作故妄语、虚妄语、虚诳语、妄舌、虚伪、欺。特指以欺人为目的而作之虚妄语。妄语戒为五戒、十戒之一。据四分律卷十一所载,妄语为波逸提(必须向众僧忏悔之罪),此系小妄语(虚伪不实);另据同书卷二载,未至菩提而妄言得菩提(即妄称证得佛道)者,即犯波罗夷(为教团驱逐之大罪),此系大妄语(未得言得,未证谓证)。
此外,据大智度论卷十三载,犯妄语戒而无惭愧心者,自断于至涅??及生天之道,并有口气臭、善神远离等十种罪过,此称为妄语十罪。[杂阿含经卷三十三、优婆塞五戒相经、瑜伽师地论卷五十四、顺正理论卷三十六、大智度论卷十四、大乘义章卷七、卷十二](参阅‘律’3789)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