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真正的洲际导弹
中国的CSS-4/
东风-5/东风-5A是其唯一真正意义上的洲际导弹(ICBM)。它能够将威力非常强大的核弹头运载到俄罗斯、欧洲或美国大陆的任何地区。
东风-5的研制工作始于1965年,其设计射程为12000公里,但该型导弹直到1980年才进行了第一次全程飞行试验,并在1981年部署。 作为东风-5改进型的东风-5A于1986年部署,这是一种两级火箭推进的导弹,采用可储存式液氢燃料和计算机控制的陀螺仪惯性制导系统,射程约为13000公里。
该型导弹部署在经过加固的地下发射井和洞库内。DF-5/DF-5A的确切部署数量尚不得而知,但绝大部分专家相信目前的数量在7到20枚之间。 这些部署的导弹未加注燃料和安装核弹头,由此将使其准备时间增加30-60分钟。
东风-5/东风-5A的民用型号为长征-2C(CZ-2C)。中国宇航部门自1975年以来经常使用这种运载火箭(发射人造卫星),启用时间较ICBM型早5年。根据长征-2C的年产量为5-6枚的报道判断,中国可能还贮备有未部署的DF-5/东风-5A。
☆ 中国第一种两级火箭
CSS-3/东风-4是中国第一种两级火箭(使用东风-3作为第一级火箭),其研制工作要求实现一系列技术突破(如发动机可靠性、性能更好的耐高温材料及改进型制导系统等)。
该型导弹是一种采用液氢燃料和捷联式惯性制导系统的中程弹道导弹(IRBM)。 东风-4原设计射程超过4000公里,以美军驻关岛的B-52轰炸机基地为目标。此后其射程增至4500公里(最终达到了5500公里)以将莫斯科及其他苏联西部城市纳入射程范围。
中国于1965年5月正式决定研制该型导弹,并于1980年开始部署。该型导弹是一种陆基机动导弹,但以洞库、隧道或地下发射井为基地,其设计性能可允许其机动至发射台,在加注燃料后发射。
据报道,中国在几个试验场设计了该型导弹的发射地点,这些地点可用于发射任何贮备导弹。DF-4的反应时间约为60-90分钟,其确切部署数量也不得而知,但据估计目前已部署了10-30枚。
东风-4所对应的民用型火箭为长征-1(CZ-1),该型火箭曾在1970年成功地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 第一种真正国产弹道导弹
CSS-2/东风-3/东风-3A是中国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国产弹道导弹。
该型导弹是一种单级液态燃料中程弹道导弹(MRBM),它采用捷联式惯性制导系统。该型导弹将在事先勘测过的陆上发射场或简易发射地点发射。据报道,它能携载一枚当量100-300万吨的核弹头,但有一些报告称经过改进的东风-3A可携载3枚弹头当量为5-10万吨的多路再入弹头舱,这种东风-3A的射程约为2650公里,当它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时的打击目标可能是美国驻菲律宾的军事基地。
然而,当中国和苏联于1969年发生边界武装冲突后,该型导弹显然转而瞄准苏联中部和东部的人口稠密区。东风-3于1971年首次部署,它通常部署于洞库和山谷以增强生存能力。
东风-3A(1985年12月和1986年1月进行试验,从1988年开始部署)与东风-3在外形上基本相似,但其射程稍远,达3000公里以上。
该型导弹曾进行了低伸弹道的飞行试验,射程为1550公里,飞行高度为100公里,这一飞行性能可以有效地穿越敌方的导弹防御系统。据估计,东风-3A的反应时间(预警后发射准备)约为2-3小时。
该型导弹目前部署在中国西北、东北和西南地区,能对俄罗斯、日本、韩国和印度境内目标实施打击。 目前可证实的该型导弹发射架约有40个。东风-3A被描述为中国导弹部队的中坚力量,20世纪80年代,中国部署了80-100枚该型导弹,但它目前正逐步被采用固态燃料的东风-21所取代,并有可能在未来1-2年内退出现役。
☆ 潜地威龙
CSS-N-3/巨浪-1是一种两级固态燃料的潜射弹道导弹(SLBM),射程为1700公里,采用陀螺仪惯性制导系统并安装了弹载计算机。 巨浪-1是中国第一种采用固态燃料的导弹,它于1988年成功地进行了水下发射试验,但此后没有再进行此类试验。
据报道,中国在夏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上部署了12枚单弹头的巨浪-1,而美国情报来源则认为巨浪-1并不具备作战能力。
CSS-5/东风-21是一种二级中程弹道导弹(MRBM),其射程超过2000公里。
它是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的陆基型,也是中国第一种采用固态燃料的弹道导弹。它采用竖立式运输发射架(TEL)发射,也是中国第一种具备公路机动性能的导弹。该型导弹采用一种与中国潜射导弹相似的“冷发射”技术,该型潜射弹道导弹从其发射筒中弹射出水面后,再由发动机在空中点火上升。
东风-21的确切部署数量也无法得知,估计数量约为8-50枚,而其发射架数量可能达到50个。
该导弹从1967年开始研制,并于1985年进行了第一次成功的试飞,据报道从1991年开始部署,它将逐步取代老式东风-3A。
据报道,该型导弹安装了中国第一种自动化火力指挥和控制系统,并安装了陀螺仪惯性制导系统和弹载计算机。 东风-21的可能目标包括俄罗斯和印度的城市地区,以及日本和台湾。
由于标志攻击准确度的圆公差概率(CEP)指标较差,东风-21原型只用于执行核弹攻击任务。
然而,中国显然在为该型导弹研制了一种终端制导(可能基于雷达制导技术)系统。这种系统将使该型导弹具备高精度的常规攻击能力。 实际上,据报道中国已拥有并部署一种安装高爆常规弹头的改型东风-21即东风-21A(CSS-5的2型)。
如果事实如此,该型导弹将执行原来由东风-25(该研制项目已被取消)执行的常规攻击任务。
☆ 战术弹道导弹
CSS-6/东风-15/M-9是一种单级固态燃料机动式短程弹道导弹(SRBM),其原设计用于出口,因此被编号为“M”。
在中国决定不出口该型导弹之前,它并未列入中国的导弹部署项目。东风-15于1995年开始部署,它从由卡车牵引的拖车发射,准备时间为30分钟。它装备捷联式惯性制导系统和弹载计算机。
在弹头上安装的小型推进系统能修正导弹的终端速度、再入角度和飞行轨迹和射程等因素。这种控制方式大幅度提高了东风-15的准确性和突防能力,并可能使导弹防御系统的雷达跟踪、计算和截击变得更加复杂。 东风-15拥有可分离式弹头,因此其目标信号特征将比较原始的诸如朝鲜制造的飞毛腿式导弹小得多。
更重要的是,中国可能采用了GPS技术以进一步提高该型导弹的攻击准确性。虽然该型导弹所公布的圆公差概率半径为300米,但实际精确度可能高得多,即可能为50米或更小。该型导弹原设计用于携载常规弹头,但也能携载核弹头。
据报道,中国为使其战术弹道导弹的型号更加多样化,可能正在研制一种射程更远(1200公里)的常规型东风-15,这一射程将使导弹具有更快的再入速度,以有效穿越敌方的低层导弹防御系统,并确保用于攻击台湾的导弹能在更远的距离发射。
CSS-7/东风-11/M-11在设计上与东风-15基本相同,它同样是一种采用固态燃料的公路机动式弹道导弹,并可安装常规弹头或核弹头。 其与东风-15不同的是,它采用两级助推方式且射程较短,约为300公里。
东风-11可能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装备中国导弹部队,然而一些专家对这种判断尚有争议。该型导弹的较短射程及其仅有3分钟的飞行时间,对导弹防御系统而言是一个挑战。更重要的是,由于东风-11始终在大气层内飞行,绝大部分高层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将无法对其进行拦截。
中国已研制了一种射程更远的改进型东风-11(东风-11A),并可能已小规模部署。据报道,中国拥有数百枚东风-11和东风-15,绝大部分部署在中国东南部并将台湾纳入射程范围之内,并以每年50枚的速度进行生产。
CSS-8/8610/M-7是一种两级近程弹道导弹(MSRBM),它由HQ-2防空导弹(它本身就是苏制SA-2防空导弹的改进型,加装了使用固态燃料的起飞发动机和使用液态燃料的主发动机)改进而成。
该型导弹原设计用于出口,伊朗采购了部分该型导弹。然而,据称该型导弹可能用于攻击台湾,其射程已增至230公里。如果这种情况属实,那么该型导弹的部分型号将成为短程弹道导弹(SRBM)。
☆ 新成员加盟
东风-31是一种三级陆基机动固态燃料导弹。 它将与东风-41(如果正在研制的话)一起成为中国新一代洲际导弹。东风-31的射程可能为8000公里,它将能攻击整个亚洲范围内以及美国夏威夷、阿拉斯加及本土的西部地区。
该型导弹可能将取代采用液态燃料推进的东风-4。在经过长期延迟后,东风-31于1999年8月进行首次试飞,据报道它携带诱骗或辅助突防装置,以对抗敌方导弹防御系统。 一些报告认为,中国已经或正在为东风-31部署多路独立攻击目标再入弹头舱(MIRV),每个弹头的当量为10-20万吨。
虽然东风-31的原型尚无法确定,但有可能是源于东风-23项目,后者研制始于1978年,目标是研制出一种陆基机动固态燃料导弹。该项目导致巨浪-2潜射导弹的出现,而陆基型东风-23则于1985年1月改名为东风-31,预计东风-31将在未来几年内部署。
CSS-NX-4/巨浪-2是东风-31的潜射型,它是一种三级固态燃料导弹。巨浪-2的射程大于巨浪-1,它将用中国新一代的094级弹道导弹核潜艇(SSBN)发射。
每艘094将携带16枚巨浪-2。陆基型东风-31的研制项目显然优于巨浪-2,但也可能是研制094级潜艇在建设过程中的成本和难题所致。 巨浪-2一旦部署,它就可以从靠近中国的水域攻击美国本土部分地区的目标。
东风-41是一种三级固态燃料洲际导弹,它如果部署,将能攻击美国境内任何地区的目标。东风-41与东风-31相类似,即可能携载3个MRV或MIRV弹头,每个弹头的当量可能为5-9万吨。
与中国其他许多类型的核弹一样,东风-41可能隐蔽部署在洞库内,但能进行公路、铁路和水上机动。它将从2010年起逐步取代东风-5/5A。但外界对于东风-41能否部署还有很多疑问,虽然该研制项目于1986年7月开始实施,但东风-41从未进行试飞,许多观察家因此判断该项目已被推迟或取消。
这些观察家确信,一种东风-31的远程型最终取代东风-5/5A。
目前的发展趋势显示,中国将大规模扩充其机动式弹道导弹的部署数量,到2015年将部署多达750-1000枚机动弹道导弹。
更重要的是,这些导弹将具有很高的精确度,其CEP可能达到30-50米的水平,并可能成为中国反击力量的主力。 实际上,所有这些导弹将面向台湾部署,并对该岛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
中国还将提高其远程导弹的可靠性、精确性和生存能力。中国可能将不会在东风-21的基础上部署新型中程弹道导弹,但可能在未来15年内大量部署东风-21(即超过100枚),并将其作为战略武器运载系统取代老式的东风-3A,并可能作为常规导弹攻击台湾以及驻日美军部队。
如果日本和美国在东亚地区都部署了大量高层弹道导弹防御系统(BMD),中国可能将部署更多数量的东风-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