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历史学

汉代的翁主、郡主与公主

汉代似乎这一块很乱,王一级的女儿有些称翁主,有些称郡主还有的直接称公主。当时到底怎么分的?拒绝没有技术含量的粘贴

全部回答

2006-11-18

0 0
翁 主 汉代制度,诸王之女称翁主,即后世的郡主。 公 主 帝王之女的称号。始于战国,汉制规定,皇帝之女称公主,帝之妹称长公主,帝姑称大长公主,后历代大致沿用。

2006-11-15

355 0
     “公主”这个名词是春秋战国时代才开始有的。周朝的天子把女儿嫁给诸侯,自己是不主持婚礼的,而叫同姓的诸侯来主婚。当时各诸侯国的诸侯一般称“公”,“主”就是“主婚”之意,所以因为是诸侯主婚,天子的女儿就被称为“公主”了(哎,一点浪漫色彩也没有),当时诸侯的女儿也被成为“公主”,也称“君主”,《史记·吴起列传》说:“公叔为相,尚魏公主。
    ”古书尚也常常将公主简称为“主”。 从汉朝开始,只有皇帝的女儿才能称为“公主”,诸侯王的女儿则称为“翁主”。颜师古在《汉书·高帝纪下》“女子公主”条下解释说:“天子不亲主婚,或谓公主;诸侯王即自主婚,故其主曰翁主,翁者,父也,言父自主其婚也。
  亦曰王主,言王为其主婚也。    ”这样,翁主就比公主低了一个等级。 东汉时的公主一般是“县公主”,如光武帝的女儿为舞阳公主、涅阳公主等等,舞阳和涅阳都是县名;晋朝的公主则是“郡公主”,因为公主封号之前是郡名,如晋武帝的女儿为平阳公主。
  这样的“县公主”和“郡公主”也可以简称为“县主”和“郡主”,所以两汉倒晋的县主和郡主都是皇帝的女儿。

2006-11-15

338 0
汉制规定,皇帝之女称公主,帝之妹称长公主,帝姑称大长公主,后历代大致沿用。诸王之女称翁主,即后世的郡主.

2006-11-15

349 0
     关于公主、郡主和清代的格格等 [转帖] 在古代,皇帝的女儿由王公主婚,所以叫公主。 亲王的女儿由郡 级的长官主婚,叫郡主。 郡王的女儿由县一级的长官主婚,叫县主。
   县主升郡主,一是老爹由郡王升亲王,二是皇帝格外恩赐。 公主的丈夫,汉代时一般封为驸马都尉,就是皇帝出行时位置可以跟着皇帝的马车走,算是比较近啦。   所以后来管公主的丈夫都叫驸马。
   但是郡主的丈夫叫郡马,那是民间根据驸马一词自行演义,官场上没这称呼。 许多小说中把公候的女儿也称郡主,那是错的,公候的女儿照此推论,那是只能做“村主”啦。 看到许多言情小说中,王爷遍地都是,大笑,汉高祖杀马盟誓,非刘姓封王者天下共诛之,历代皇帝极少极少封异姓王的,除非是功劳大过天,基本上也是没好下场的多。
     关于清代,清代的格格,不是公主。凡是尊贵人家的小姐,都称格格。 亲王的女儿,称多罗格格,郡王的女儿,称固山格格。皇帝的女儿,称和硕格格,也称和硕公主。最尊贵的公主,称为固伦和硕公主。
   格格”原为满语的译音,译成汉语就是小姐,姐姐之意。清朝贵胄之家女儿的称谓,即妇人之爵名。   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定制。
  例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
    “格格”遂专指王公贵胄之女的专称。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历史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人文学科
历史学
管理学
传播学
考古学
伦理学
语言学
哲学
历史学
历史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