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农业科学

什么是食用菌细菌病?

什么是食用菌细菌病,怎么防治?

全部回答

2018-06-30

0 0
    细菌病(1) 基本特征在食用菌生产中,细菌病是非常常见的病害,在菌种分离和扩大繁殖的过程中食用菌经常会受到病原细菌的污染而报废。病原细菌多在斜面母种中产生危害,在原料和栽培种中,该菌生长会比较弱,不会产生危害。
  病原细菌为白色黏稠状,在制种前期感染后会对食用菌菌丝的生长产生抑制的影响。  病原细菌的种类繁多,其中以芽孢杆菌较为常见,其次是荧光假单胞杆菌和欧氏杆菌。细菌的菌落很小,形状、颜色各异,多数菌落无色透明,表面光滑、湿润。
  常污染食用菌菌种,特别是母种。受病原细菌侵染的母种,菌落边缘有水渍状物,或斜面上有肉眼可见的黏液状细菌菌落,多为白色和微黄色。  培养料被病原细菌污染后,会变得黏湿、色深并伴有一种腐臭味,会抑制食用菌菌丝生长,严重时,会使培养料变质,发臭,腐烂。
  在水、空气、土壤以及各种有机物中都有病原细菌的存在,这样就会使食用菌比较容易受到感染或病原细菌直接沉降到培养料上,从 而引起发病。在微碱性或中性的培养料中,假如温度和含水量都比较 髙,那么就会引发病原细菌的产生和扩展;培养料没有彻底地灭菌, 没有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环境不清洁、不卫生等都会有利于病原细 菌的产生。
    (1) 防治措施防治措施有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① 物理防治。a。 母种培养料需要在同样条件下保压、保温30~40分钟的时间, 灭菌后放在301下进行2天的培养,确定没有被细菌感染后再接种 食用菌。
  b。 对菌种的分离、纯化和扩大培养、栽培接种的每个环节都要 进行严格的操作,保持培养室环境卫生、清洁。  只要发现有被病原细 菌感染的瓶(袋),就要马上挪离,与培养室远离并进行集中处理。
  
  c。 培养料的湿热灭菌需要在121度、1520千帕(15个大气压) 下保持1小时,以对病原细菌的芽孢进行有效杀灭。② 化学防治。将母种培养料进行彻底灭菌后,接种时每毫升加 0。 1〜0。   2毫克/升链霉素,以抑制病原细菌的生长。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农业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天文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农业科学
农业科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