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简历
刘备一生简历
刘备字玄德,(公元161年-223年),是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蜀汉王朝建立者。涿郡涿县(河北涿县)人,是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刘胜玄孙,刘胜的儿子刘贞于公元前117年被封为涿县陆城亭侯,后因宗庙祭祀时所献助祭用的礼金不合规定而被取消封侯。 刘备的祖父叫刘雄,父亲叫刘弘。刘备少年丧父,和母亲一起靠贩鞋织席度日。他家附近有一棵桑树像华盖,在树下和同族孩子玩耍时他曾说过:“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刘备年轻时不喜欢读书,喜爱骑马射箭,弹琴作乐。 他身高7尺5寸(汉尺),《三国志》与《三国演义》里都介绍他双手下垂可以超过自己的膝盖,眼睛能看见自己的大耳,所以在三国演义里他又多被人骂...全部
刘备一生简历
刘备字玄德,(公元161年-223年),是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蜀汉王朝建立者。涿郡涿县(河北涿县)人,是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刘胜玄孙,刘胜的儿子刘贞于公元前117年被封为涿县陆城亭侯,后因宗庙祭祀时所献助祭用的礼金不合规定而被取消封侯。
刘备的祖父叫刘雄,父亲叫刘弘。刘备少年丧父,和母亲一起靠贩鞋织席度日。他家附近有一棵桑树像华盖,在树下和同族孩子玩耍时他曾说过:“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刘备年轻时不喜欢读书,喜爱骑马射箭,弹琴作乐。
他身高7尺5寸(汉尺),《三国志》与《三国演义》里都介绍他双手下垂可以超过自己的膝盖,眼睛能看见自己的大耳,所以在三国演义里他又多被人骂为“大耳儿”、“大耳贼”,刘备生性少言寡语,待人谦和,喜怒不形于色,喜欢结交英雄豪杰,故后有“桃园三结义”。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他在商人张士平、苏双的资助下组织一支队伍,在镇压起义中初露锋芒。但由于力量弱小,一直没有固定地盘,公元196年,陶谦推荐刘备为豫州刺使,驻屯小沛(江苏沛县),陶谦病逝后将徐州(江苏徐州)让给刘备,曹操上表推荐刘备做镇东将军,封为宜城亭侯。
后徐州被吕布侵占,刘备依附曹操,在曹操帮助下消灭吕布,公元200年刘备占据徐州,曹操亲自东征,刘备兵败。刘备逃往青州(山东潍坊北)依附袁绍,曹操攻破袁绍后刘备南下依附刘表,屯兵新野(河南新野),公元207年他“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诸葛亮帮助他联吴抗魏,经赤壁一战获得荆州地区(河南与湖北衔接地区以及湖南北部一带)。
公元211年进驻益州(四川地区),公元212年至公元214年,刘备围攻成都(四川成都),刘璋投降,刘备自称益州牧。公元219年5月,刘备占领汉中(陕西汉中),7月自立汉中王。公元221年4月在成都称帝。
公元219年孙权派吕蒙袭击江陵(湖北江陵),荆州守将关羽战败被擒,荆州被孙权全部占领。刘备于公元221年7月亲自率兵进攻东吴,孙权派陆逊领兵5万抵抗,公元222年6月,两军在猇亭(湖北宜都北)对恃,刘备于彝陵(湖北宜昌东南)到潇亭一带扎营40余座,后被陆逊火烧连营惨败,退守白帝城(四川奉节)。
公元223年4月,死于白帝城,终年63岁。刘备先有长子刘禅,即蜀国第二任皇帝,刘禅为甘夫人在新野时所生,三国演义里提到甘夫人因梦到吞北斗而怀孕,故刘禅小名“阿斗”,刘备另有两子为刘备的妾所生,一子刘永,封为鲁王,一子刘理,封为梁王,刘备曾有义子刘封,本为罗侯姓寇人家的儿子,长沙郡姓刘人家的外甥,刘备初到荆州时因为没有儿子故将其收为义子,后因刘封欺压孟达,不救援关羽惹刘备怨恨,诸葛亮考虑他为人粗犷率直,恐换代之后无人能控制,劝刘备将其除去,于是“赐封死”。
刘备的遗诏中所提到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成为一代至理名言。 罗贯中在写作小说的时候,本身是以汉朝为正统,对于魏蜀吴三国也是抑魏扬蜀。于是,在他的笔下,曹操成了头号反派;而相对应的,刘备则成了正统的代表。
因此,到了后世,大家对于曹、刘的观点不自觉地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在大众的观点里,刘备成了典型的伪君子的代表,懦弱、伪善而令人厌恶,遭到讥讽;而曹操则由于其真小人的坦直率真,而反而有了可爱之处。
此类误读、误解,实在可说是对古人的不敬。于我而言,就《三国志》的叙述来说,刘备实可当得三国英雄人物中第一,虽然其能力、成就似逊曹操一筹。
早年游历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现河北涿县)。
涿县原属燕地,在东汉末年,属幽洲。《三国志》上说,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演义中,罗贯中把这个作为了刘备的金字招牌,给他印了张名片,但凡遇人就发一张,自我介绍道:“小姓刘,汉景帝之后”。
见了汉献帝,封了个皇叔,又在名片上加印一行“大汉皇叔”的名头。这个花絮一直到刘备三顾茅庐,发展到顶峰,只是诸葛亮的小童不识体统,说了句“我记不得如此长的名头”,方才作罢,确实也显得讨厌,但是,那个恐怕只是小说的虚构而已。
至少在各类史书中未见。不过东汉确实讲究门阀观念,非大家豪宅之士,很难出头,且流行风评之潮,也算社会风气之一。 从史书看,刘备的先祖刘胜之子刘贞因坐事失去了涿县陆城亭侯的爵位。但刘备的祖父、父亲都当过郡县的官,刘备的祖父刘雄,做到了东郡范令,用今天的眼光看,刘备也算官家子弟。
但刘备很小就丧父,于是只能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生。在当时的讲究门阀的风气下,这确实不算一个好出身。从《三国志》上看,刘备少有大志,所谓“乘此羽葆盖车”云云,倒也不比项羽的“彼可取而代之”来得差多少。
十五岁的时候,刘备与公孙瓒等一起师事同郡同县的卢植。卢植是东汉末年大儒之一,后汉书上说他“身长八尺二寸,音声如钟。少与郑玄俱事马融,能通古今学,好研精而不守章句……,学终辞归,阖门教授。性刚毅有大节,常怀济世志,不好辞赋,能饮酒一石。
”但是,刘备似乎志并不在此,三国志说他“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这里容易产生误解的是,古代的教育,读书更多是指钻研经义。显然,刘备的志向并不是研究学问。在卢植那里,刘备更多的是学到了做人之道。
应该说,卢植的“性刚毅有大节,常怀济世志”,对于后来刘备的性格中的“宏毅宽厚、折而不挠”,影响是非常大的。刘备的领导才能很早就有展现,“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结交豪侠 灵帝末年,黄巾大乱。
刘备率所附少年投军,讨伐黄巾军。典略记载了这样的一个细节,“遇贼於野,备中创阳死,贼去后,故人以车载之,得免。”从这个可见刘备是有胆略和急智的。后因军功授安喜尉。后汉的尉,是一个县中掌管缉捕的官员。
后鞭督邮,弃官而去。奇怪的是,在演义中,这段情节被罗贯中放在了张飞的身上,也许是认为这样鲁莽的事,更合适张飞的性格吧。后来,刘备又数次应募投身军旅,曾因功“除为下密丞。复去官。后为高唐尉,迁为令。
”丞也是东汉基层官吏,为一县中掌管文书之职。后又投奔同学公孙瓒。公孙瓒任命其为别部司马,随青州刺史田楷与袁绍作战。后为代平原令,后又迁平原相。令、相之职,均为东汉末年县一级的官职,但平原是属国,故有相。
《三国志》均记载了一个细节,有人遣刺客暗杀刘备,但刺客不忍下手,告知刘备后离去。《魏书》中记载更详细,“刘平结客刺备,备不知而待客甚厚,客以状语之而去。是时人民饥馑,屯聚钞暴。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
众多归焉。”从此事即可看出刘备得人心之处。总体而言,刘备的早期游历甚多,但语焉不详。这也和东汉末年的讲究出身的门阀观念是一致的,作为一个平民人物,要真正出头,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在三国年代游侠横行的年代,刘备的早期经历,其信义著于天下的名声逐步开始建立,无疑为其以后踏入历史舞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动荡年代
刘备真正开始踏上三国的历史舞台,进入当时大众的视线之内,是在救援徐州陶谦时。初平四年与兴平元年,曹操为报父仇,两次进攻徐州,刘备受公孙瓒派遣,随田楷南下,协助陶谦抵抗。
刘备率其部下千余人到达徐州后,陶谦拨给其四千丹杨兵。后曹操因吕布袭击其大本营兖州而撤兵。陶谦上表刘备为豫州刺史。这也是当时的一个有趣的现象,但凡当时的割据军阀,要分封手下,往往还是采取上表汉帝,推荐某人为某某官职,然后也未必就等到汉帝诏书批准,被推荐的人就上任了。
当然,这个上任大多只是名义上的,并不一定能真正到实际任上。由于各方军阀都会指派自己人,所以有时候一个州会出现几个刺史、几个州牧。前面提到的青州刺史田楷,就是公孙瓒封的;同样,袁绍的青州刺史,则一度是袁谭。
在东汉官制中,刺史是一州之中,对于州牧以下官僚进行纠察监督之职,属二千担,现代话说的话,算省部级官员了。不过,当时的豫州,即现在的河南大部,包括安徽北部、山东西部等广大地区,并不在陶谦治下,因此,刘备并不能就任。
于是刘备脱离了田楷的统率,归属了陶谦,驻扎于小沛。后人诟病刘备的一个理由就是,刘备一生依附多人,从公孙瓒,后陶谦,曹操、袁绍、直到刘表,似乎反复无常,甚至有人用“择人而噬”来形容。这实在是对三国时代的政治格局不够了解所致的看法。
就当时而言,汉朝的统治,至少在名义上还在,那些刺史、州牧出身的割据军阀,名义上都还是汉臣,所以下面的人物去此即彼绝担不上“背叛”二字。而且乱世之中,择人而侍,原属正常,合则留,不合则去,是当时绝大多数人物的见解,掉换山头的情况司空见惯的很,绝不应和品格挂钩的。
兴平元年,陶谦死了,死前托付手下糜竺,迎立刘备。有人认为这里大有可疑,似乎是刘备夺取了陶家的徐州。要说明这个问题,必须先了解两点,其一,当时的刺史、州牧,均是汉臣,绝并没有世袭的说法,因此,徐州也不能就算是陶谦的私人家业;其二,当时对于一地的政治格局起到绝大作用的,往往是当地的名门豪族,因此,很多政治格局的动向是由他们决定的。
最初,陶谦进入徐州的时候,是在其丹杨兵的支柱下才掌握了徐州的实际统治权的,并形成了与当地大门豪族的政治联盟。现在陶谦一旦过世,当地的豪族,就会寻找另一个代理人,于是,以东海糜竺、广陵陈登为代表的当地的豪族,就把徐州的前途托付给了刘备,从这个意义上看,并不能说是刘备主观上去夺取了徐州。
其实,一开始,刘备对于这个职位还没有信心和勇气,《三国志》中有一段刘备与陈登的对话,颇可说明问题。当时已经名满天下的孔融也劝说刘备接手。陈登与孔融,都是当时的名士,而且后来也不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因此从对刘备的评价及对此事的态度,也可看出,刘备取得徐州,应该说是得人所望的。
格外有趣的是,在《献帝春秋传》中,还有个记载,即便是刘备长期为敌的袁绍,也对这个决定非常赞同,“绍答曰:“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不管怎么说,刘备取得徐州,真正地占有了一块地盘,才真正跻身于三国群雄的行列中。
时年,刘备三十三岁。
虽然取得了徐州名门大族的支持,但是,对于巩固统治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即陶谦留下的丹杨兵,似乎并没有取得完全的掌控。建安元年,袁术进攻徐州,刘备据守于盱眙、淮阴。丹杨兵找到了他们自己理想中的代理人,吕布。
吕布在丹杨兵首领曹豹的协助下,袭取徐州,刘备进退失据,只得求和于吕布,屈身归属,并屯驻于小沛。刘备从得徐州,到失徐州,仅有短短一年,在这个问题上,确实还是暴露了刘备当时的政治才能和手腕还远不成熟,经验也太缺乏。
但是,谁又是天生的政治家呢,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才更弥足珍贵。更何况,此事再次验证了刘备“宏毅宽厚、折而不挠”性格。
成就霸业
建安三年,吕布嫌恶刘备,再次攻击刘备,刘备无所抵御,只能西向许昌,归附曹操,从而开始了和曹操的交往。
(《汉末英雄纪》中说,灵帝末年,刘备与曹操曾于洛阳交往,并俱还沛国,募召合众)。曹操非常看重刘备,表刘备为豫州牧。这也是刘备后来长时间所称呼的“刘豫州”的由来。曹操出兵,协助刘备击败了吕布。在这里值得说一说的是曹操和刘备的关系。
当刘备开始归附曹操时,曹操手下谋士对刘备都有看法,郭嘉说:“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古人有言:‘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宜早为之所。
”其他如程昱也有此言,但曹操爱才之心,终未同意。击败吕布,回到许昌后,曹操“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曹操本以此来收拢刘备之心。但是,刘备的内心是不自安的。 著名的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就说的此事。
《三国志》先主传,“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很多人对此不理解,别人夸你,你怕什么。其实很简单,显然,在曹操心目中,刘备不但不是其二荀郭嘉、夏侯等班幕僚、手下可比,甚至远超出了其当时的对手二袁、刘表之流。
如果哪天你的老板把你找去,对你说:“老兄水平跟我差不多啊。”不知老兄你作何感想,是不是准备辞职了事。在那个朝不保夕的年代,刘备心中的震惊更是可想而知。幸好按照《华阳国志》:“于时正当雷震,备因谓操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
一震之威,乃可至於此也!”算是掩饰了心中的不安和震惊。《三国志》中先主传说,于是刘备与董承受衣带诏密谋。建安四年,袁术末路,欲经徐州北投袁绍,刘备趁机以讨伐袁术为名,离开了曹操。至徐州后,刘备即斩杀曹操的徐州刺史车胄,正式与曹操决裂。
但是,当时刘备的实力远不足以抵抗曹操,虽然击败了曹操派遣的将领的讨伐,但当曹操于建安五年亲征时,终于还是不敌。刘备手下部众溃散,只能再次抛下妻儿子女,只身奔往袁绍。袁绍对于刘备的归顺非常重视。
袁谭亲自率领步骑在青州迎接,并禀报袁绍;袁绍除派将领沿途迎接外,还亲自离开?二百里相迎。从袁氏父子的态度,也可看出刘备虽然屡战屡败,但在当时确已是名满天下,远非一般英雄人物了。魏书说“备归绍,绍父子倾心敬重”。
但是,刘备恐怕已经看出袁绍与曹操争霸,是无法获胜的;同时以其志向,也不可能长期屈居人下。几个月后,刘备以连合刘表为名,率归附的本部离开了袁绍,至汝南发展,并斩杀了曹操派来进攻的蔡阳。当然,在演义中,这笔功劳记到了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回来的关羽头上。
为了抵抗曹操的压力,刘备派手下与刘表建立了联系,以客将的身份,驻守在襄阳北岸的新野,作为刘表的北方屏蔽。后夏侯?⒂诮冉ィ涣醣冈诓┩蒙栈偻陀僮巴巳矗缓笊璺苹靼堋?梢钥闯觯偷笔倍裕醣傅挠帽芰Γ言对谝话愕慕熘希苈糯位靼懿懿偈窒拢踔寥缦暮?⒂诮庋牡笔烂纯煽闯觯比唬氩懿僬庋挠帽觳畔啾龋踩肥祷褂芯嗬氲摹5呛芏嗳巳衔牧醣覆换嵊帽乃捣ǎ呛廖薷莸摹?
从兴平元年到建安五年这七年间,刘备漂泊动荡,屡战屡败,一方面固然是本身能力还未完全展现;另一方面也是限于出身及基础,本部实力较弱,在当时的群雄并起的年代,以实力为唯一生存条件,所以处处碰壁,也属正常。
从其这段时间的对手来看,前后分别有袁术、吕布、曹操等,即在当时而言,也是诸侯中的强力人物,所以败得也未必一无是处。尤其,这段时间的经历,已经使其成为名满天下的英雄人物,虽然在史书中对于其仁政仁心尚无多少记载,但是,从当时的民意而言,却也很高了,这从袁绍、曹操、刘表对他的态度即可看出。
也许,以曹操、袁绍等人的倾心相待,刘备放低姿态,未必不可博一公一侯,但以刘备之英雄,其志在天下,又岂在区区一公侯之名位而已。
刘备在以讨伐袁术为借口离开曹操时,郭嘉从外入,闻听大惊,曰“放备,变作矣。
”但刘备已离去。董昭也有此劝说。曹操后每恨未从郭嘉、程昱等之言。我看了后,只能惊叹于郭嘉、程昱、董昭等人的远见。有时想,要是当时曹操听了郭、程之言,那么那个三国时代还会有吗?但是,历史是由无数的偶然组成的必然,想通了这一点,此类问题也就不会再萦然于胸了。
221年刘备于成都称帝建立蜀汉王朝,疆土包括今四川、云南、贵州北部、陕西旧汉中府一带,成为三国时期的一国。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