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向日本学习哪些企业管理日
全球能源危机的到来不可避免,而中国却是世界上能源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能源的使用效率也比较低。中国企业粗放的发展模式与中国的能源现状与能源政策都显得格格不入。上世纪70-80年代日本企业创造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造就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现代日本工业,后来这种模式被认为制约了日本企业进一步发展。 但在全球能源危机的今天,日本的企业管理模式值得我们深思与借鉴。
一、能源危机与产业粗放发展的矛盾
在即将过去的2005年里,以石油为代表的能源问题吸引了全球最主要的目光,也让中国百姓在这一年真切地感受到了能源危机给我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1956年,美国地球物理学家哈伯特(M。 King...全部
全球能源危机的到来不可避免,而中国却是世界上能源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能源的使用效率也比较低。中国企业粗放的发展模式与中国的能源现状与能源政策都显得格格不入。上世纪70-80年代日本企业创造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造就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现代日本工业,后来这种模式被认为制约了日本企业进一步发展。
但在全球能源危机的今天,日本的企业管理模式值得我们深思与借鉴。
一、能源危机与产业粗放发展的矛盾
在即将过去的2005年里,以石油为代表的能源问题吸引了全球最主要的目光,也让中国百姓在这一年真切地感受到了能源危机给我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1956年,美国地球物理学家哈伯特(M。 King Hubbert)作出了一种惊人的预测:美国国内石油产出将于1970年代达到顶峰。当时几乎世界上每一位能源专家都立刻反对这种观点,直到美国原油产出于1970年达到最高水平,自那以后就一直下降。
去年,美国的能源专家们将哈伯特理论应用于全球的石油产出上,并指出现在全球正在面临着地质性的资源枯竭,全球的石油用量于2007年达到顶峰,之后以每年5%至10%的速度下降。
虽然全球性的能源危机的到来不可避免,但却无法阻止中国能源需求的急速增长。
海关总署2005年7月10日公布的最新统计表明,中国上半年原油和成品油进口金额达到261亿美元,加上石油价格上涨因素,预计全年将超过600亿美元。同时资料还显示,1993~2003年10年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6。
66%,而同期的石油产量年均增速仅为1。75%,日前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已经超过1/3,并且还在不断提高,至2003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中国也正为石油价格的全面提升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一些国际权威机构认为,石油价格全年每上涨10美元,中国国内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就要回落0。3%,消费物价指数要上升0。4%。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巨大的能源消耗,有很大一部分是被粗放式的能源利用模式白白浪费掉了。
从总体上说。中国企业大多是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与世界发达国家,甚至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都偏高。中国原地质矿产部部长朱训先生2003年在《自然辩证法研究》中撰文指出,中国能源利用效率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对比的结果是:中国l亿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12。
03万吨标准煤,大约是日本l亿美元GDP所消耗能源的7。20倍、德国的5。62倍、美国的3。52倍、印度的1。18倍、世界平均水平的3。28倍。2003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16。8亿吨标准煤,其中有4亿吨标准煤是浪费了的。
资料表明,中国石化、电力、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纺织等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燃煤工业锅炉平均运行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5%~20%;机动车百公里油耗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
很显然,中国企业粗放式发展模式在全球能源危机下成了企业无可救药的内伤。
二、日本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随着中国能源需求增长与全球性能源危机矛盾的日益突出,重新思考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对中国企业的发展而言显得尤为必要。
在20世纪70~80年代,日本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国家。日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日本公司所倡导的与众不同的管理方法,其中很著名的就是全面质量管理、连续改进与适时制造。日本人质量管理概念首先来自于美国,1950年,戴明博士在日本开展质量管理讲座,从而把质量管理思想带到了日本,到1970年,质量管理思想帮助日本建立起强大的现代工业。
精益生产可能是日本式管理最重要的贡献。精益生产是基于这样的似设:时间的浪费是由不得不修复次品导致的,而资源的浪费则是由保留非必需的巨大存货引起的。所以,精益生产必须做到:1。只生产所需的东西----适时生产而不是生产大量产品以防万一;2。
把每个人都变成质量检查员,有责任随时纠正错误,树立“无次品”的质量管理观念;3。按照从供应商到客户的价值流向看待公司,由需求拉动生产,按单制造,日本工业协会甚至把质量管理定义为“是满足顾客需求的服务”。
日本式管理的另一特点是连续改进。改进的关键是在问题变得严重之前发现它们,企业对产品的功能和质量持续改进,不断推出新型号,促使各种产品快速更替。
上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企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挫折。
美国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认为,日本企业精益生产、连续改进的管理模式反倒成了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罪魁祸首。在过去几十年里,日本企业能持续地改进原有产品,使其生产精益求精,企业的绝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产品改进上。
有时甚至达到了无法改进的地步,致使企业在开发具有产业变革潜力的产品上进展乏力。“用残酷无情和思维单一的努力来争取最佳生产会导致竞争趋同……当竞争对手们在质量提高、时间循环或供应商等方面相互模仿时,竞争变成了沿着同一条道路的没有赢家的赛跑。
”波特给日本开出的处方是:日本公司需要通过定位于利润、制定明确的战略和加强雇员激励来创造竞争优势,即接受西方的“战略性思维方式”。
三、日本模式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虽然过于依赖产品的质量竞争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日本企业近乎残酷的质量管理,使得其产品质量得到了空前的提升,日本货几乎成了质量的代名词。
日本企业走的是一条精细的发展道路,严格的质量管理所带来的结果是,日本企业用最少的原材料消耗、最低的能源消耗制成了世界上最好的产品。仅从能源消耗上看,日本l亿美元GDP的能源消耗量是全球最低的(见下表),每吨标准煤产出GDP为5973。
53美元,是中国的7。2倍,是美国的2倍多,是俄罗斯的17。5倍。这在能源日益匮乏的今天,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998年中国能源利用效率与世界对比 国家 GDP总量(单位:亿美元) 能源消费总量(单位:万吨标准煤) 每吨标准煤产出GDP(单位:美元) 1亿美元GDP消耗能源(单位:万吨标准煤) 中国 9463 113923 830。
64 12。03 德国 21506 46082 4666。89 2。14 印度 4141 42267 979。72 10。20 日本 39405 65966 5973。53 1。67 俄罗斯 2824 82984 340。
67 29。35 美国 87288 298696 2922。00 3。42 澳大利亚 3740 15076 2480。00 4。03 巴西 7870 17042 4618。00 2。16 世界 296032 1086462 2724。
73 3。67
资料来源:《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第8期朱训《关于中国能源战略的辩证思考》
与日本产业的集约发展相比,中国的企业是一种粗放式的发展,原材料的使用效率、能源的利用效率都是很低的,要解决中国能源供需矛盾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中国的企业必须实实在在地学习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原则。
虽然中国几乎所有企业都宣称把质量看成是企业的生命,但因为国内缺少成熟的顾客环境,国内顾客平均知识水平偏低,导致他们不可能对产品有着苛刻的要求,再加上中国市场之巨大,企业产品的竞争还远远没有进入残酷的质量赛跑时期,因此企业缺少了在产品的质量、安全、健康、环境等诸多方面全面提升的迫切动力。
能源危机向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中国企业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迈进并非只是一种遥远的趋势,而是近在咫尺的紧迫。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理性地学习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既是一种管理理论的超越,又是一种现实环境下势在必要的思考。
中国领导人近期提出要把中国社会建设成一个节约型的社会,社会经济增长要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的投入转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尽最大可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特别是要从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和增强国家竞争优势的角度,形成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
但即使实施所考虑的各种节能措施,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4。5亿~6。1亿吨,而国内供应量却只有1。8亿~2亿吨,缺口达2。5亿~4。3亿吨,届时中国石油进口量有可能超过3亿吨,成为世界第一大油品进口国;2030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将突破6。
5亿吨,按照2030年世界石油总产量达到50亿吨计算,我国石油消费将占全球总产量的13%,全球石油出口的20%以上,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环境所不能承受的。因此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根本办法目前只有两个:一是调整产业结构。
在全部GDP中,中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例是15:52:33。而世界中等收入国家三大产业的平均比例为10:38:52。大力提升低能源消耗的第三产业的结构比重,可以从总体降低一个国家单位GDP的能耗水平。
二是大力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目前仅为34%,比发达国家落后20年,相差10个百分点。对一具体的企业而言,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总是无法回避的企业成本,在中国这个问题显得尤为严峻,它甚至成了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软肋。
因此,日本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对于中国企业而言确实是一剂十分对症的良药(当然并不是完全照搬日本的模式)。
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首先依靠的就是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和成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过去错误观点认为质量越高,成本也就越高,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原则给了我们答案:质量水平越高,成本就越低。
正如克劳斯比所说的:生产有质量问题的产品本身才是最昂贵的。
因此,中国企业必须正确认识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确实树立质量是企业之生命的管理理念,通过系统分析顾客的需求,采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在不断满足顾客要求和市场需要的情况下,获得企业的持续发展,而这样的发展模式,同时也是应对全球能源危机最好的办法之一。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