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播牧草的选择方法是什么?
在选择混播牧草时,应考虑以下原则。第一,构成混播牧草的成分,必须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选择牧草抗逆性(如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等)强和产量高的品种。第二,混播牧草的成分必须由不同生物学类群的牧草组成。 生物学类群包括分蘖类型(如禾本科牧草的根茎型、疏丛型、密丛型等)、枝条特性(如上繁草、下繁草等)以及寿命长短等方面。第三,混播牧草的成分,应根据利用目的、利用年限、利用制度等多方面考虑。根据不同的利用目的可分为:則草型混播草地,放牧型混播草地,刈草一放牧兼用草地。 刈草型混播草地:主要目的是作刈草场,利用年限较长,一般4-7年或更长。选择的牧草应该是发育一致、中等寿命的上繁草。豆科牧草以主根...全部
在选择混播牧草时,应考虑以下原则。第一,构成混播牧草的成分,必须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选择牧草抗逆性(如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等)强和产量高的品种。第二,混播牧草的成分必须由不同生物学类群的牧草组成。
生物学类群包括分蘖类型(如禾本科牧草的根茎型、疏丛型、密丛型等)、枝条特性(如上繁草、下繁草等)以及寿命长短等方面。第三,混播牧草的成分,应根据利用目的、利用年限、利用制度等多方面考虑。根据不同的利用目的可分为:則草型混播草地,放牧型混播草地,刈草一放牧兼用草地。
刈草型混播草地:主要目的是作刈草场,利用年限较长,一般4-7年或更长。选择的牧草应该是发育一致、中等寿命的上繁草。豆科牧草以主根型为主,如紫花苜蓿、红豆草、沙打旺、红三叶等。禾本科牧草主要为疏丛型,如猫尾草、黑麦草、羊草、披碱草、老芒麦等。
放牧型混播草地:利用年限7年或7年以上,属于长期放牧使用,选择的牧草要以长寿命的下繁禾本科和豆科为主。如禾本科的早熟禾、红顶草、羊茅、冰草等;豆科的白三叶、黄花苜蓿、天蓝苜蓿等。为了使前期能获得一定产量,还应包括一些中等寿命或两年生的豆科及禾本科牧草。
刈草一放牧兼用草地:利用年限4-7年或更长,为满足刈草及放牧两方面需要,除采用中等寿命和两年生上繁草外,还须包括长寿命放牧型的下繁草。根据利用年限和参加牧草成分,混播牧草的配合可分为以下几种。
简单混播牧草,利用2-3年,包括2-3个种,分属1-2个生物类群。如:苜蓿+鹅观草;红三叶+猫尾草+鸡脚草。比较复杂的混播:利用4-6年,包括4-5种,分属3个生物类群。如苜蓿+无芒雀麦+鹅冠草+冰草;杂三叶+猫尾草+无芒雀麦;红三叶+杂三叶+猫尾草+看麦娘。
复杂的混播牧草,长期利用,包括6-8种牧草,4个或以上生物类群。如红三叶+高燕麦+杂三叶+看麦娘+白三叶+猫尾草。总之,混播牧草的组成比例,因利用目的不同、利用年限、生境条件及利用方式等的不同,均有所差异。
如从地区条件看,比较湿润的区域,豆科牧草比例适当增加;在干旱地区,则应减少或两者比例相当。从利用年限来看,一般利用年限短的草地,豆科牧草比例可高些;利用年限长的草地,禾本科牧草比例高些。从利用方式来看,則割利用的上繁禾草比例大些;放牧利用的下繁禾草比例高些;刈牧兼用的,上繁禾草略大于下繁禾草。
混播牧草的比例大小不能一概而论,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牧草品种、草地利用年限、利用方式等因素综合考虑。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