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病害有哪些
1。1 细菌性病害 ? (1) 马铃薯青枯病 : 英文名 :Brown?Rot?Potato, 病原菌学名 :Pseudomonas? solanacearum(Smith), 属 单 胞 杆 菌 科 Pseudomonadaceae 、 单 胞 杆 菌 属 Pseudomonas 。 国际上公认将青枯病病原细菌划分为 5 个生理小种 , 寄生马铃薯的 是小种 1 号和 3 号。 小种 1 号的寄主范围很广 , 小种 3 号的寄主范围较窄 , 主要侵 染马铃薯 , 其次是番茄 , 还有少数茄科杂草。 青枯病是典型维管束病害 , 病菌从茎 基部或根部伤口侵入 , 病菌侵入维管束后迅速繁...全部
1。1 细菌性病害 ? (1) 马铃薯青枯病 : 英文名 :Brown?Rot?Potato, 病原菌学名 :Pseudomonas? solanacearum(Smith), 属 单 胞 杆 菌 科 Pseudomonadaceae 、 单 胞 杆 菌 属 Pseudomonas 。
国际上公认将青枯病病原细菌划分为 5 个生理小种 , 寄生马铃薯的 是小种 1 号和 3 号。 小种 1 号的寄主范围很广 , 小种 3 号的寄主范围较窄 , 主要侵 染马铃薯 , 其次是番茄 , 还有少数茄科杂草。
青枯病是典型维管束病害 , 病菌从茎 基部或根部伤口侵入 , 病菌侵入维管束后迅速繁殖并堵塞导管 , 妨碍水分运输导 致萎蔫。 10 ~ 40 ℃均可发病 , 一般酸性土发病重。田间土壤含水量高、连阴雨或 大雨后转晴气温急剧升高发病重。
田间典型症状是叶片、分枝或植株急性萎蔫 , 枝叶仍保持青绿色时即枯死。有时在一丛马铃薯中 , 一株枯死而另一株仍保持健 康。在病情发展较慢的情况下 , 也可见到叶片变黄、干枯和植株矮化的症状。
发 病植株茎秆基部维管束变黄色或黄褐色。将病茎切下一段 , 断面直立插入蒸馏水 中 , 数分钟后 , 从茎秆的切面流出黏稠脓形成的乳白色带状物。 染病块茎的芽眼变 浅裼色或褐色 , 将薯块沿横切 , 可见维管组织从脐部变色 , 严重时整个维管组织环 状腐烂 , 不需要用手挤压 , 几分钟后块茎切面自动溢出污白色菌脓。
病菌随病残组 织在土壤中越冬 , 侵入薯块的病菌在窖里越冬 , 田间亦可通过灌溉水、 雨水、 耕作 工具、昆虫等扩大传染。带病种薯是此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 ? (2) 马铃薯环腐病 : 英文名 :Ring? Rot? Disease? of? Potato, 病菌属棒杆菌属 ( 革 兰氏阳性菌 ) 的密执安棒菌马铃薯环腐致病变种或称环腐棒杆菌 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
sepedonicus? (Spieckermann&Kotthoff) 。该病是一种细 菌性维管束病害 , 田间发病一般在开花期以后。 初期症状为叶脉间褪绿 , 呈斑驳状 , 以后逐渐变黄、变枯。
叶片边缘也可变黄、变枯 , 并向上卷曲。由于环境条件和 品种抗性的不同 , 植株症状有明显差异。地上部分染病有枯斑和萎蔫两种类型症 状。 枯斑型多在植株基部复叶的顶上先发病 , 叶尖和叶缘及叶脉呈绿色 , 叶肉为黄 绿色或灰绿色 , 具明显斑驳 , 且叶尖干枯或向内纵卷 , 病情向上扩展 , 致全株枯死 ; 萎蔫型初期则从顶端复叶开始萎蔫 , 叶缘稍内卷 , 似缺水状 , 病情向下扩展 , 全株 叶片开始褪绿 , 内卷下垂 , 植株倒伏枯死。
块茎表面的症状在轻度为害时无明显症 状 , 随着病情发展 , 皮色变暗或变褐 , 芽眼亦变色 , 但没有菌脓溢出。 严重时表皮可 出现裂缝。横切病块茎可见维管束变黄色或褐色。轻者只局部维管束变黄 , 呈不 连续的点头变色 ; 重者整个维管束环变色 , 病菌侵害块茎维管束周围的薄壁组织 , 呈环状腐烂 , 故称环腐。
当温度 10 ~ 40 ℃时、土壤 pH6。6 ~ 8。4 发病较重。带病 种薯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和最重要传染源。 扩大传染的最重要途径是切块茎 播种用的切刀。田间生长期间 , 病菌还可以经雨水、灌溉水等媒体传播。
? (3) 马铃薯黑胫病 : 病菌属欧氏杆菌属的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马铃薯黑胫亚 种 Erwina?carotovora?subsp。atroseptica(Van?Hall)Dye 。此病的典型症状是 植株茎基中呈墨黑色腐烂。
种薯带病原菌 , 土壤一般不带菌。 田间除带病种薯外 , 还通过灌溉水、 雨水或昆虫传播 , 经伤口侵入致病。 主要侵染茎或薯块 , 从苗期到 生育后期均可发病。 种薯染病不发芽 , 或刚发芽即烂在土中 , 不能出苗。
幼苗染病 一般株高 15 ~ 18? cm 出现症状 , 植株矮小 , 节间短缩 , 或叶片上卷 , 褪绿黄化。 发病 后期 , 茎基部呈黑色腐烂 , 整个植株变黄 , 呈萎蔫状 , 甚至倒伏、 死亡。
块茎发病一 般是从连结匍匐茎的脐部开始 , 感病初期 , 脐部略变色 , 稍后 , 病部扩大并呈黑褐 色 , 髓组织亦变黑腐烂呈心腐状 , 最后整个块茎腐烂。 带菌率高或多雨、 低洼地块 发病重。
贮藏期病菌通过病健薯接触经伤口或皮孔侵入健薯 , 窖内通风不好或湿 度大、温度高 , 利于病情扩散。 ? (4) 马铃薯软腐病 ? 症状 ? 主要为害叶、茎及块茎。叶染病近地面老叶先发病, 病部呈不规则暗褐色病斑, 湿度大时腐烂。
茎部染病多始于伤口, 再向茎干蔓延, 后茎内髓组织腐烂,具恶臭,病茎上部枝叶萎蔫下垂,叶变黄。块茎染病多由皮 层伤口引起,初呈水浸状,后薯块组织崩解,发出恶臭。 ? 病原 ? 有 3 种。 ?Erwinia? carovora? subsp。
? carotovora(Jones)Bergey? et? a1。 称 胡 萝 卜 软 腐 欧 文 氏 菌 胡 萝 卜 软 腐 致 病 变 种 和 E,caritivira? sybso。atroseptica(Van?Hall)Dye 称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马铃薯黑胫亚种及 E。
chrysanthemi?Burkh?Burkholder , McFadden?et?Dimock 称菊欧氏菌。菌体直 杆状,大小 1 —3×0。5 一 1( μ m) ,单生,有时对生,革兰氏染色阴性,靠周生 鞭毛运动,兼厌气性。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 病原菌在病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 经伤口或自然裂口侵入, 借雨水飞溅或昆虫传播蔓延。 马铃薯软腐病是由几种欧 文氏菌单独或混合侵染, 为害贮藏期马铃薯块茎的一种细菌病害。
遍布全世界马 铃薯产区,每年不同程度的发生,是欧、美国家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年 份减产 3% ~ 5% ,常与干腐病复合感染,引起较大损失。 ? 1。2 真菌性病害 ? (1) 马 铃 薯 晚 疫 病 : 病 原 菌 属 鞭 毛 菌 亚 门 真 菌 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
)de? Bary 。 病菌原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 , 通过播种带病原 菌薯块在田间发生 , 在一定条件配合下形成中心病株 , 产生新的孢子囊。 以后孢子 囊随着风吹、 雨溅向周围的马铃薯植株扩展 ; 或通过气流、 灌溉水传播 , 逐渐蔓延 扩大。
马铃薯的各个部位均可发生晚疫病 , 但最明显的部位是叶和块茎上的病斑。 叶上大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 , 先发生不规则的水浸状绿褐色斑点 , 病斑周围具浅 绿色晕圈 , 随着病斑的扩大愈合而变成暗褐色 , 湿度大时病斑扩大迅速 , 有时在叶 背健康与患病部位的交界处出现一层白色霉层。
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 , 质脆易裂 , 不见白霉。发现严重时导致全株黑腐 , 全田一片枯焦。块茎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 色大块病斑 , 稍凹陷 , 慢慢向四周扩大或烂掉 , 病斑的切面可见皮下组织呈红褐 色。
多雨、 潮湿或温暖多雾条件则利于发病 , 尤其是阴雨连绵的天气 , 病害发展的 速度极快。美国博蒙特 (Beaumont) 经研究认为 ,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条件是 48?h 内相对湿度在 75% 以上、温度不低于 10 ℃ , 这对于预测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具有 重要意义。
如果天气干旱 , 降雨的时间短暂 , 雨后马上晴朗 , 马铃薯真菌性病害可 能不再发展。不同品种之间的抗病性有差异。 ? (2) 马铃薯软腐病 : 英文名 Rhizopus?soft?rot?ofpotato, 病原菌属于根霉属 的匍枝根霉 Rhizopussrlonifer 和少根根霉 Rhizopus? arrhizus 。
马铃薯软腐病 俗称水烂 , 是采收及贮藏期重要病害。病原菌从伤口侵入。薯块染病先在表皮上 出现水浸状病斑 , 开始小 , 以后迅速扩大 , 并向内部扩展成为多水的软腐 , 病组织 变成褐色水浸状 , 后在病部表面长出大量灰黑色菌丝及孢子囊 , 黑色霉毛污染周 围病薯 , 形成一大片霉毛 , 病情扩展迅速 , 约 2 ~ 3d 整个块根即呈软腐状 , 发出恶 臭味。
相对湿度较低时呈干腐。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