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乐山大佛作为中国申报的世
1996年12月,峨眉山一乐山大佛被联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峨眉山位于成都西南约160公里的峨眉山市境内,属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主峰金顶3100米,其山势巍峨秀丽。 乐山大佛为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的一个重要景点,位于峨眉山以东、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汇流处。
峨眉山的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佛国仙山而驰名中外,以雄、秀、神、奇的特色,为中国名山之冠,并有”峨眉天下秀”之赞誉。 峨眉山把雄秀神奇的自然景观与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有机地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给人们的美的享受,成为人们崇尚与讴歌的对象。
作为自然遗产,峨眉山不但具有亚热带典型的植被类型和生物样化...全部
1996年12月,峨眉山一乐山大佛被联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峨眉山位于成都西南约160公里的峨眉山市境内,属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主峰金顶3100米,其山势巍峨秀丽。
乐山大佛为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的一个重要景点,位于峨眉山以东、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汇流处。
峨眉山的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佛国仙山而驰名中外,以雄、秀、神、奇的特色,为中国名山之冠,并有”峨眉天下秀”之赞誉。
峨眉山把雄秀神奇的自然景观与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有机地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给人们的美的享受,成为人们崇尚与讴歌的对象。
作为自然遗产,峨眉山不但具有亚热带典型的植被类型和生物样化,对研究世界生物区系等均有重要地位和特殊意义,还具有独特的地质特征,为地壳及生物演化历史提供了难得的地质史料。
作为文化遗产,峨眉山有着历史久远的佛教文化遗存。悠久的人文历史,寺庙的的建筑艺术及大量的珍贵文物,使峨眉山这个”佛门圣地”以”普贤道场”之名被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这一,蜚声中外,乐山大佛一最负盛名的世界第一大佛。
佛像是8世纪依山崖凿端坐的弥勒佛像,通高71米,历90年造成。
现状:乐山大佛现“真身”
2001年3月24日,举世闻名的乐山大佛蒙上了方格网织成的“现代面纱”,并开始进行历史上规模最大、最系统、最专业的维修保护和技术还原工程。
据乐山市(县)志和有关野史记载,乐山大佛自唐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竣工以来,最早有文字记载的规模较大的局部性维修始见于近代,先后有6次,每次维修留下的档案资料都非常稀少。仔细解析这些资料,人们不难发现,历次的维修在方法定位和材料遴选上,存在一些失误。
1914年,有善士率众对大佛进行“清整佛头螺鬃”“洗脸修面”、“掏耳剃须”的一般性维护。从法国人维克多·色伽兰拍摄的1914年的乐山大佛照片来看,维修者除了把佛脸上的灌木、杂草、苔藓和鼻嘴间的藤蔓枝条清除外,原有造型基本没动。
尽管当时大佛的样子显得有点“老气横秋”,但依然富有唐朝的“原形神韵”。
1929—1934年,大佛维修开始出现偏差。有人擅自改动佛形,使大佛的下颚部至下唇明显收缩,并对大佛头顶的螺鬃下线进行了添加改换,使本不该出现螺鬃的地方出现了螺鬃装饰。
1962年,大佛因维修再次走样。维修策划者将大佛原有的双曲线下唇,改换为单曲线下唇,并对其头、肩、胸部等风化残缺部分采用了水泥抹护。如此维修法,背离了传统的文物复原工艺,损坏了唐代弥勒坐佛的本来形象。
由于当时的历史原因,报批手续不完善,有关部门没有及时发现。
20世纪90年代初,由国家科委牵头,组成乐山大佛维修科研课题组,成员由中央、省、市7个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组成。他们采用声、光、电现代化检测手段,对乐山大佛的地质、水文等进行了全方位的“会诊”。
2001年大佛维修实施方案,正是依据国家科委重大科研成果——《治理乐山大佛前期研究》,并依照国家《文物保护法》、文化部《纪念建筑、古建筑、石窟寺修缮工程管理办法》精心设计的。方案经省、中央两级专家会审组会审,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在确保被专家称为“修旧如旧”的前提下,付诸实施。
要做到“修旧如旧”,必须严格按照审批设计方案中的每一项技术指标和参数进行操作。这次维修大佛所使用的材料,是经过多次实验,科学配方,精心加工而成的。基础材料为熟石灰、细碳灰、麻筋等;辅助材料为仿红砂岩质砂浆加其他胶凝化工防腐材料等。
其主要工序为:先用熟石灰、细碳灰、麻筋等基料按比例精制成捶灰,修补佛体残破处;再用仿红砂岩质砂浆加进多种防腐化工原料精制成胶状色腻子,用色腻子反复刮平佛体表层;待表层慢慢阴干后,再根据取样分析的原大佛肤色、衣襟色、发琶色,通刷一道精确配方的色浆,使整个佛身与凌云山岩融为一体。
施工中的每一道工序和原料的计量配方,必须由现场技术人员严格把关。特别是制作贴近佛体原色的色腻子表层材料时,每种混合材料过磅后,都要放在铁碓窝中,人工反复捣细,然后制成胶泥状。每一碓窝的用料,多了少了都不行;佛顶搭遮阳篷布,修补处还要定时浇水保湿,使材料慢慢均匀收缩阴干,维修操作十分繁复精细。
对佛体每处破损残缺、需要维修的地方,都要取样分析。是原体蚀损残缺,还是历史修补体破损,后天修补的地方为何翘起破损,本次修补应该采用什么样的配料方案,都要一一查明,并做好详细的施工现场记录,以便给今后的维修留下详尽的参考资料和档案。
为紧密配合佛体维修,技术人员在采用现代电脑摄像等距离测绘,精确计算大佛的五官身材比例时,发现原文献记载大都有不准确的地方。原载大佛每只眼睛的长度为3.3米,现精确测定为2.65米;鼻长原为5.6米,现测定为3.85米;嘴长原为3.3米,现测定为3.64米;耳长原为7米,现测定为6米。
其余头、颈、肩、指、膝、腿、脚的长、宽、高比例都与原文献的记载有不同程度的出入,这次维修都一一作了科学的测绘校正,并在施工中严格按照这些测绘数据保证不增减一分,做到比例数据概念上的“修旧如旧”。
大佛有一双似闭非闭、气神安宁的慧眼,慈祥地凝望着三江与峨嵋。这次维修人员搭架近观,发现历经战乱及环境污染,大佛眼中已“泪水迷蒙”。近代的几次维修,其余地方都维修过,惟独没敢动眼睛。这次维修的重点之一,就是恢复大佛千百年来的眼神。
在用检测仪器取样分析眼睛各部最初着色成分之后,准备对眼睑、眼仁、眼珠、瞳孔等关键部位按原造型着色,使一切恢复“如旧”,还大佛一双通灵慧眼。
目前,乐山大佛的“还原”工程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大佛的头、颈部基础修补及第二道工序的刮色腻子修补已经完成;左右佛脚已按原色修复如初;肩胸部的基础修补和腹、膝部修复工作已同时展开,预计一期工程有望在‘‘五一”节前竣工。投资上亿元的乐山大佛维修保护第三期工程,将于近期启动国际招标。
预计,今年内,乐山大佛将重现“真身”。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