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王羲之的行书有哪些作品?

王羲之的行有哪些作品?

全部回答

2017-08-06

0 0

    王羲之行书是他的书法中最富有特色和情趣的一翼。流传至今的,除享有殊荣的《兰亭集序》外,还有《姨母帖》、《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谢帖•得7K帖》、《频有找祸帖•孔侍中帖》等。
  其中,有的帖为行书,有的帖则应视作行草书。此外,还有唐僧怀仁《集王书圣教序》,广为收罗王羲之行书,集其字,缀成《圣教序》一文。  怀仁和尚当时所见王书当远不止上列数帖,其摹刻皆精,也可为研究大王行书的重要资料。
  王羲之的行书帖中,《兰亭序》被唐太宗视为至宝,死时陪葬于昭陵,从而更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天子尊崇,臣民随之,历代已成定论。真迹不见,摹本亦难得,历代翻刻不穷,越翻越劣,其影响之深远,以至有人认为学行书如未写过《兰亭序》,就不能算作会写行书。
    一纸文稿得到如此至高无上的历史地位,王羲之在天之灵得知也会手舞足蹈的。王羲之的传世行书帖多为短札,唯《兰亭集序》为文稿,而且字数最多,篇幅最长。一般认为唐摹神龙本《兰亭序》为最精。
  就以该本细细品味,感到在笔法上与王书其他行书帖(虽也均为唐以后人摹本)不大一致。《平安•何如•奉橘帖》和《丧乱•二谢■得示帖》等笔锋锐利,笔势爽畅,点画承启利落而风神跃动,可见其随意舒朗之韵致。
    而《兰亭序》在笔势上似有不顺之感,点画映带亦常拖泥带水,含糊犹豫,以至线质失之纤弱。按常理推论,作为文章草稿,本与郑重的抄写不一样,应表现为更随意和富于天趣。此作之书风似不合王羲之明快旷达的个性作风。
  而且在笔法特征上也不如其他行书作品那样,点画起落承启肯定而爽健。  《兰亨序》的点画用笔多呈现出虚浮纤弱的尖锋,若说这件作品是以精良的兔毫笔所写,笔锋尖细,那么看看《平安•何如•奉橘帖》,也明显为佳笔所写,但其笔锋显露处及牵连的游丝挺劲而不纤弱,爽畅而不忸伲。
  相比之下,《兰亨序》俗媚过甚,判若两人之作。再将神龙本《兰亭序》与传为虞世南、褚遂良临本相比较,虞、褚二临本之作出于对临,因有明显的各自书风的作用,笔势皆能一贯,点画用笔皆能肯定、明快,而无上述之病。
    神龙本《兰亭序》在艺术上的缺陷是否为勾摹者之失?抑或为王羲之之失?或还有其他原因?不得而知。总之,拙见以为,如此《兰亭序》作为王羲之行书之冠,似有“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之感。
  而《平安•何如•奉橘》诸帖则堪称其完美之作。在上列王羲之行书诸帖中,《姨母帖》的笔势、笔法明显有隶法遗痕,有钟繇书法的影子,其线质与西晋陆机的草书《平复帖》颇为近似,朴拙多于新巧,近似于楼兰出土的晋人纸书残迹,如“三月一日楼兰白书……”等,不知其年代是否与王羲之《姨母帖》相近,其笔法及其气息与《姨母帖》十分相似。
    从此可知王羲之风格与当时世行书风的关系。《平安•何如•奉橘》三帖乃王羲之行书自成新体的最成熟面目。书风坦然清纯,字字挺立,体态舒朗,结体的纵横聚散恰到好处,而笔势连贯,用笔挺健利落,富干弹性美和节律感;点画之形态,随笔势的节奏起伏,既表现出肯定明确的法度,又灵活多变,意趣丰富。
    真正达到了无可挑剔的完美境地。而唐僧怀仁所集《王书圣教序》中的字大多与这三帖的字同一笔法、体态,可见这是王羲之行书的主流风貌,而且遗迹在唐时还很多。《快雪时晴帖》与王羲之行书的典型风格不一样,着重表现在用笔尤为圆润,提按顿挫的节奏起伏与弹性感远较前帖平和,而且结体以正方形为主,平稳饱满。
    唐代李邕《麓山寺碑》与《李秀碑》的体势、笔法取法此帖较多,尤其是元代赵孟頫晚年的行书,也是远祖此帖的,但不及此帖气韵生动。此外,王羲之还有行草书佳作,如《丧乱•二谢•得示》帖和《频有哀祸•孔侍中》帖。
  关于行草书,张怀瑾《书议》中说:子敬(王献之)之法,非草非行,流便于草,开张于行,草又处其中间。  无藉因循,宁拘制则;挺然秀出,务于简易;情驰神纵,超逸优游,临事制宜,从意适便。
  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他将“行草”一体归为王献之的新创,与史实不合。但他对“行草”一体产生的缘由说得十分透彻——“临事制宜,从意适便”。所谓“非草非行,流便于草,开张于行,草又处其中间”,表现出一种随心所欲的书法创作情状。
    古人将书法用之于日常生活时,总以“便”字为要旨,在求便的同时又有兴致的起伏、涨落在其书写过程中起着具有美学意义的艺术调节作用。因此,造成在一件手札中,有时写得偏于工整,有时又趋向放纵。
  忽简为草,忽繁为行(甚至为行楷),或连成一片,或字字独立,兴之所致,变化无穷。  这样写,既不受草法制约,又不拘于行法,自由变化,十分顺其心志,行草就这样产生了。在楼兰出土晋人残纸书迹中,也有与大王行草书体势、笔法十分相像的作品,如《莫弹残纸》书法,只是有个别字显露隶意,看来简直如出大王之手。
  我们在静心揣摩、仔细品味前举王羲之的几件行草杰作时,在其笔墨的变化中和线条的敛纵提按节律中,能心会到这位“书圣”写作时的情绪变化及其对用笔、结体与章法的直接作用。  这种作用是一气而下,无限的微妙由此而生,平日经意学书所造就的坚实基本功,此时随着不经意的性情浪潮自由发挥,淋漓尽致。
  就是在这一点上,王羲之的这几件作品具有深邃的艺术情境和崇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猜你喜欢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舞蹈
书画美术
书画美术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