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地理

西宁有哪些古八景?

西宁有哪些古八景?

全部回答

2016-06-18

82 0
     自古以来,西宁各族人民以无穷的智慧、勤劳的双手、前 赴后继的意志,开辟了风景如画的田园,装点了巍峨秀丽的河 山。西宁古八景在经过沧桑岁月的冲刷后,又以新的面貌展示 给世人,仍然是西宁的旅游胜地。
   北山烟雨——北山(北禅寺)位于西宁湟水北的土楼山峭 崖间,历史上称为土楼山寺、永兴寺、北禅寺,现又称为土楼 观。  始建于北魏,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北山寺多用洞窟建成, 北魏壁画存于悬崖岩洞中。
  还利用山势崖形凿造高达10米的两 尊金刚佛雕像,因雨水冲刷,现只有一尊雕像还依稀可辨。现 存的北山寺于明代重建。山顶有宁寿塔,悬崖有“九窟十八 洞”,用栈桥曲廊连接,是青海少有的寺院建筑。  土楼山峻拔雄 伟,北禅寺嵌筑危岩,奇巧玲珑。
  山上林木苍翠,山下湟水环 流。登山远眺俯瞰,西宁尽收眼底,并与对面南山上的凤凰亭 遥遥相望。 凤台留云——南山西宁南山又叫凤凰山,山上有亭,名 叫凤凰亭。相传南凉时有凤凰飞临其上,故名凤凰台。
  这和当 时流传的“龙现于长宁,麒麟游于绥羌”同为附会之说,但由 此而来的西宁古八景之一的“凤台留云”却成为西宁的一处 胜景。   湟流春涨——湟水河所谓湟流,即是指流经西宁城北的 黄河重要支流——湟水河,又名西宁河。
  每当春夏之际,湟水 上游冰雪消融,水源充足,流至西宁市区后有西郊河、北川 河、南川河先后注入湟水,遂河水骤涨,波涛汹涌,故称“湟 流春涨”,为西宁古八景之一。清代西宁诗人张思宪有诗赞道: “湟流一带绕长川,河上垂杨拂翠烟。
    把钓人来春涨满,溶溶 分润几多田?” 奇峰突兀——老爷山老爷山,又叫元朔山、北武当山, 距西宁市30千米,是西宁附近山势雄伟、风景最优美的山峰。 自古以“苍松蓊翳,石磴盘梯,川流潆带,风景佳丽”而闻名 遐迩。
  景色四时不同而终年常新:春则山岚缭绕,夏日佳木葱 茏,金秋红叶似火,寒冬银装素裹。  有人这样描绘老爷山的景 色:“奇峰叠叠水汤汤,林壑森然比武当。身外云烟心上事,偶 逢山鸟语斜阳。
  ” 金娥晓日——娘娘山娘娘山又名金娥山,位于西宁市大 通新城。山顶有一座天池,每到夏季雨水旺盛之时,天池里水 波荡漾,池畔蝴蝶飞舞,五彩斑斓。有诗云:“危峰挂日,奇日 撑云,一道中穿,西通青海,山上漱池,久旱不涸,娘娘山以 其幽深秀丽、气象万千而闻名遐迩。
    据史料记载,公元609年隋 炀帝率文武百官和各种服役人员约十万之众,巡游河右(河西 的别称)亲征吐谷浑。炀帝胞妹乐平公主随行,殂于金娥山, 后建成圣姥庙。因圣姥俗称娘娘,故金娥山又叫娘娘山。
  此山 不仅风景秀丽,而且还是一座宝山,山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 已开采五六百年之久。  娘娘山麓中岭还埋藏着大量的石英石, 水利资源也十分丰富。 五峰飞瀑——五峰山在西宁东北40千米的地方,坐落在 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北沟脑。
  因为这里的山峰很像五个手指,所 以叫五峰山。有诗云:“五峰如掌列云端,瀑布飞流似激湍。 六月炎天来避暑,松声飒飒水声寒。”古人认为“五峰飞瀑” 是西宁古八景之冠,至今仍然是青海旅游胜地。  五峰山的主要 景色是二林、二洞、二泉。
  二林是松树林、杨树林和桦树林, 夏季三林郁郁葱葱,繁茂遍野,到了秋季,松青、杨黄、桦 红,层林尽染,各具特色三洞是东洞、西洞、北洞。东洞深 8米、高3米、宽3米;西洞深7米、高2米、宽3米;北洞深 10米、高3米、宽4米。
  洞内露冷苔苍,别有韵味。  三泉是龙 宫泉、隐泉、裂口泉。三泉水以龙宫泉水质最好,泉水经石雕 龙口喷吐,沿七级石壁泻下,形成瀑布,水溅山径,在泉石周 围刻有“山幽林更静,人间歌不尽,鸟语花香地,泉中水长 流”等诗句。
  从龙宫泉拾级而上,便是五峰寺。五峰寺始建于 清乾隆年间,主要建筑有菩萨殿、龙王阁、玉皇宫、香公楼、 同乐亭。   五峰山也是青海民歌演唱胜地,俗称“花儿会”,每年六 月六,正是五峰山风光最美的季节,五峰山六月六“花儿会” 也就闻名遐迩。
  届时西北各路歌手云集五峰山上,引吭高歌, 产震四野,从黎明一直唱到深夜,“五峰六月歌仙会,八乡四 野觅知音”。如此大规模的群众艺术盛会,为五峰盛景增添了 异彩。   虎台雄踞——虎台西宁市城西区有一座覆斗形土台,现 存台高30米,周长360米,这就是公元397年,南凉王国建都 西平(今西宁)时期修建的虎台,当地群众称其为“将台”或 “点将台”。
  这个高大的土台本是南凉王朝第三代君王为太子虎 台修建的阅兵台,“虎台”之名由此而来。  现已建成南凉虎台遗 址公园,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南凉王朝在西宁建政 的重要遗迹之一。
   石峡清风——小峡从西宁东行15千米,便可到达一个秀 丽清爽的避暑好去处,那就是西宁古八景之一的“石峡清风”。 石峡俗称小峡,清代西宁诗人张思宪曾写诗曰:“石峡新开武定 关,东西流水南北山。
    行人莫道征尘污,两袖清风自在还。”意 思是说行人每到峡中,清风徐来,汗颜尽除,使人心旷神怡。 小峡,在历史上是以险美危隘著称的。清代西宁诗人朱向芳写 诗记叙了这一传说:“传闻开此山,丸脱神手间。
  百丈惊星落, 三生逐月还。烟凝苔草绿,两点土花斑。会待蜗皇炼,补成天 九寰。  ”如今小峡已建成西宁市区最大的人工湖,古景展新姿。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地理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器乐/声乐
舞蹈
地理
地理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