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间舞蹈在历史上的发展脉络是怎样的?
我国舞蹈艺术的产生,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原始氏族社会。在 古代文献中,有一些关于远古歌舞传说的零星追记。例如《吕氏 春秋》的《仲夏纪•古乐篇》中,有这样一段话:“昔葛天氏之
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
奴隶时代的乐舞,是祭祀、崇拜天地和祖先的仪式的组成部 分,为巫师所掌握。《楚辞》中有对南方地区巫舞的生动描绘。 如《招魂》中说:女子穿着漂亮的衣裳,在钟、鼓声中长袖翩
翩,婆娑起舞。《论语》中已有关于民间盛行傩舞的记载。 傩舞 是中国古代大傩祭典中的仪式舞蹈,舞者面戴强桿、浄狞的面 具,扮作鬼神歌舞,表现神的身世事迹。从我国有文字记载开
始,就有关于大傩的记录。据《后汉书》记载,傩...全部
我国舞蹈艺术的产生,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原始氏族社会。在 古代文献中,有一些关于远古歌舞传说的零星追记。例如《吕氏 春秋》的《仲夏纪•古乐篇》中,有这样一段话:“昔葛天氏之
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
奴隶时代的乐舞,是祭祀、崇拜天地和祖先的仪式的组成部 分,为巫师所掌握。《楚辞》中有对南方地区巫舞的生动描绘。 如《招魂》中说:女子穿着漂亮的衣裳,在钟、鼓声中长袖翩
翩,婆娑起舞。《论语》中已有关于民间盛行傩舞的记载。
傩舞 是中国古代大傩祭典中的仪式舞蹈,舞者面戴强桿、浄狞的面 具,扮作鬼神歌舞,表现神的身世事迹。从我国有文字记载开
始,就有关于大傩的记录。据《后汉书》记载,傩祭多在夜间举 行。届时燃庭灯、点爆竹,众人集队,击鼓吹号,高唱傩歌而 舞,用以驱鬼。
自周而汉,傩舞由原始巫舞发展为宫廷中的“方
相舞”、“十二神舞”等名目的大型舞蹈;宋以后,又演变为迎神 赛会中娱神和人们自娱的文艺活动。至今,由傩舞发展成的民间 舞蹈和戏剧,还广泛流传于江西、湖南、湖北、贵州、安徽和山
东等我国许多地区。
汉代,文献中已有关于《龙舞》和《鱼舞》的记载。龙是我 国古代的图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并是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 的神物。古代的龙舞,是农业文化的产物。久旱不雨时,舞龙祈
雨;插完秧后,舞龙驱虫◦龙舞的历史悠久,至汉代时形式已发展得比较完整。
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记载,当时在四季
的祈雨祭祀中,春舞青龙,夏舞赤龙和黄龙,秋舞白龙,冬舞黑 龙。每条龙都有数丈长,每次5 —9条龙同舞。《鱼舞》又叫鱼 灯,以鱼形灯彩为道具而舞,广泛流传于中国南方和沿海各地。
山东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上,已有舞鱼灯的形象。渔民在出海捕鱼 前舞鱼灯祭海,祈望平安和丰收,这种习俗源于古代以鱼为图腾 的祭祀活动。
《龙舞》和《鱼舞》在民间主要用于祭祀的求祈仪式的同时, 以民间歌舞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汉代“相和大曲”,在宫廷中被 用于娱乐和审美。
相和大曲是商周乐舞、战国楚声的继承和发
展,主要是一种兼有器乐演奏的歌舞曲,有多种结构形式,较完 整的形式由“艳一曲一趋(或乱)”三部分组成。据学者考证, “艳”是华丽而婉转的乐段,由乐器演奏,有时也配以唱词而歌
唱;“曲”由舒缓的歌唱和速度较快、情绪奔放的器乐组成;“趋 (或乱)”是结束部分,可能是紧张而热烈的歌舞。
唐代,大曲发展至极盛时期。在继承前朝艺术成就和吸收当 代新兴艺术的同时,唐大曲还吸收了西凉、龟兹、疏勒、高昌等 西域少数民族以及天竺、高丽等国的音乐舞蹈成就。唐大曲的典
型结构由“散序一歌一破”三部分组成。
“散序”为器乐演奏的 散板开头曲;“歌”是舒缓的歌唱,有时也有舞蹈;“破”又叫 “舞遍”,以舞为主,有时带歌,节奏、速度变化复杂。
汉族的民间舞蹈中,有包含杂技和武术动作的特点。例如汉 唐时期流行于民间的《狮子舞》和《剑舞》。
狮子在我国人民心 中是镇邪除害、如意吉祥愿望的寄托物,汉魏时期即已有狮子舞
的雏形。唐代以后,狮子舞被引入宫廷,名为“太平乐”,又名 “五方獅子舞”。解放前,很多地区都组织有“狮子会”,每逢春 节、元宵节,人们便跳起《狮子舞》,到每家去转一遭,认为这
样能驱魔避邪,保佑人畜四季平安。
剑术有英武的身姿和超逸洒脱的韵律,自古就有搏击、健身和抒情表演的多项功能。汉代历 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述:项羽在鸿门宴请刘
邦,项羽部将项庄借口军中无以为乐,拔剑起舞,企图刺杀刘 邦。
刘邦谋士的友人项伯察觉了项庄的意图,也拔剑起舞,处处 以身掩护刘邦,终使项庄无法下手0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鸿门
宴”的故事,也是中国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出处。汉 以后,剑的兵器地位渐渐被长兵器所取代,剑舞作为健身和抒情 的技艺,于是有了更多的发展条件和空间。
唐代时,剑舞流行得
更加广泛,水平也很高。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 诗中写道:“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气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 丧,天地为之久低昂。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n)龙
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据说书法家张旭看了 公孙大娘的剑舞后,草书大进;画家吴道子看了裴将军的剑舞, 挥笔有神。宋代以后,剑舞除作为独立的表演形式之外,还被吸
收到戏曲表演之中。在戏曲艺术中,由于刻划人物和剧情的需 要,剑舞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例如京剧《霸王别姬》中 虞姬的一段慷慨悲壮的剑舞,以及京剧《白蛇传》“盗仙草”一
折中白娘子与仙童搏斗的一段技艺性很强的剑舞。
唐宋时期,民间的歌舞活动十分兴盛,而且已形成年、节时 集体于广场上歌舞以娱乐的传统。
唐代张祜有诗云:“千门幵锁万 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正月十五日元宵,……奇 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鱗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
”这种年节习 俗,与今天我国南北方汉族的民间歌舞如秧歌、花灯、采茶、花
鼓等的表演传统一脉相承。
宋代,戏曲艺术兴起,广泛吸收了宫廷和民间歌舞的艺术成 就,发展为一种独特的歌舞剧形式。由于戏曲艺术有更强的表现 力、更宽的包容面、更高的技艺水平和更强的综合性,因此取代了汉唐歌舞大曲在宫廷音乐中的核心地位。
但是,在民间,民间
舞蹈作为祭祀、礼仪等实用功能的组成部分,作为独立的表演艺 术,仍在广泛地流传和发展,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 内容。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