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的?个人思考后讨论交流。作者结合对大兴安岭“岭”
《白桦林的低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用朴实的语言,赞扬了看林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目标:1、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看林人的无限崇敬与热爱。 2、学习看林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3、采用自主质疑,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2、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精神。 教学用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我们学习过《美丽的小兴安岭》,在我国内蒙古...全部
《白桦林的低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用朴实的语言,赞扬了看林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目标:1、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看林人的无限崇敬与热爱。 2、学习看林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3、采用自主质疑,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2、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精神。 教学用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我们学习过《美丽的小兴安岭》,在我国内蒙古高原东部,还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叫大兴安岭,那里群山起伏,森林茂密,长着大片的原始森林,是名符其实的林海,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那儿的白桦林吧。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自读2-8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进行叙述的? 三、讲读课文。 1、自读课文,思考:按文章内容,全文可分为几段? 2、讨论。
四、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思考: “我”走进白桦林,样子是怎样的?有什么感觉?这种感觉是怎么产生的? 2、第二、三自然段从整体上描写大兴安岭的景色,读一读,并展开联想。
3、齐读第二段。 五、讲读第三段。 1 、自读这一段,思考:“我”为什么渴望再一次到大兴安岭的森林中去?(因为那里有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林木工人。) 2、讨论交流。 3、自读第五自然段,思考:林木工人为白桦林做出了哪些牺牲和奉献? 作业布置: 1、抄写好词、好句。
(必做) 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选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讲读第三段。 1、自读第三段,思考: 为什么说林木工人那颗纯洁的心,?能够员涤荡着我灵魂中的浮躁与狂妄? 2、讨论交流。
(鼓励发言) 3、朗读第三段。 4、归纳第三段的段意。 三、自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B生答) 四、作者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的? 个人思考后讨论交流。
(A、B生答) (作者结合对大兴安岭的白桦林的描写,边写景边抒情;借看了白桦林及林木工人所产生的想法,抒发感情在叙述中抒发喜爱之情。)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出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精神。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必做) 2、预习《杨震暮夜却金》。 板书设计: 白桦林的低语 看林人…… 坚守 岗位 无私奉献 默默守候 教学反思:1、学习本课的重点并不只是让学生知道守林人,更重要的是了解还有更多的像守林人一样默默工作在各条工作战线上的劳动者们,课后,可组织学生开展一个我身边的“守林人”的主题队会,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2、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切磋中激发出创新的灵感,他们成了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交流中着重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谈体会、感情读”,不仅体会作者对手林人的真情实感,而且掌握文中表达感情的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