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我国古代几大名纸?

全部回答

2006-08-21

0 0
    唐宋以后的名纸。 1、宣纸。因产于宣州而得名。唐以前开始制造,开始以檀树皮为原料。宋元以后又用楮,桑,竹,麻等十数种原料制作。宣纸质地绵韧,纹理美观,洁白细密,搓折无损,利于书写绘画,墨韵层次清晰,有独特的渗透,润墨和一次吸附性能,落墨着色,能呈现出明显的书画虚实相同的独特风格,写字骨神兼备,作画墨韵生动。
    另外它还耐老化,防虫蛀,耐热耐光,适合长期保存,有“千年年美纸”,“纸中之王”的美称。宣纸根据其加工不同可分为生宣,熟宣和半生不熟宣。生宣纸又叫生纸,生产后直接使用,吸水性,润墨性强,强用于泼墨画,写意画。
  笔触层次清晰,干,湿,浓,淡,变幻多端。熟宣纸,以生宣纸经过矾水浸制者叫做熟宣或矾宣。  经过加矾,砑光,拖浆,填粉,深色,洒金,加蜡,施胶等工序而制成,作书画不易走墨晕染,适宜于画工整细致的工笔画和写楷隶书。
  此纸久 后会漏矾脆裂。唐朝写经的硬黄纸,五代北宋的澄心堂纸都是熟宣纸。半生不熟宣即半熟宣,是用生宣浸以各种植物汁液而成,具有微弱的抗水力,用以写字或作画,墨色洇,散较缓,适用于书写小幅屏条,册页或用作兼工带写的绘画。
       宣纸又按用皮料的不同比重分为棉料,净皮,特种净皮三大类;按尺寸分为二尺,三尺,四尺,五尺,六尺,七尺,八尺,丈二,丈六,尺四,尺六,尺八等规格;按厚度分有单宣,夹宣,二层,三层,四层几种。
  最薄型的宣纸是特制的,主要用于拓片,拷贝,印刷古籍,装帧印谱;品名有棉连,扎花,罗纹,龟背纹,蝉翼等。   2、薛涛笺,唐末五代名纸。是一种加工染色纸,因为由薛涛创制,所以得名。
  薛涛,唐长安人,幼年随父亲宦居四川,后父逝,沦落风尘成为乐妓。她善作诗填词,感当时纸幅太大,亲自指导工人改制小幅纸。因用薛涛宅旁浣花溪水制成,因而又称“浣花笺”。相传薛涛曾把植物花瓣撒在纸面上加工制成彩笺。
    这种纸色彩斑谰,精致玲珑,又称“松花笺”。后历代有仿制。 3、水纹纸,唐代名纸,又名“花帘纸”。这种纸迎光看时能显示除帘纹外的透亮的线纹或图案,目的在于增添纸的潜在美。
  制法有二:一为在纸帘上用线编纹理或图案, 出于帘面,抄纸时此处浆薄,故纹理透亮而呈现于纸上;其二为将雕有纹理或图案的木制或其他材料制的模子,用强子压在纸面上,犹如现在通用的证卷纸,货币纸的水印纹。
    明杨慎《丹铅总录》云:“唐世有蠲纸,一名‘衍波笺’,盖纸纹如水纹也。” 4、澄心堂纸。南唐时徽州地区所产宣纸,薄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有的五十尺为一幅,从头到尾,匀薄如。
  南唐后主李煜特别喜爱这种纸,特意用自己读书批阅奏章的处所——澄心常来贮藏,供宫中长期使用,所以称“澄心堂纸”,后世视为艺术瑰宝。   5、谢公笺。这是一种经过加工的染色纸,为宋初谢景初(1019-1084)创制,因而得名。
  谢氏受薛涛造纸笺的启发,在益州设计制造出“十样蛮笺”,即十种色彩的书信专用纸。这种纸色彩艳丽新颖,雅致有趣,有深红,粉红,杏红,明黄,深青,浅青,深绿,浅绿,铜绿,浅云十种 色,与薛涛笺齐名。
     6、高丽纸,又名韩纸,高丽贡纸。古代高丽国(又称高句丽,朝鲜)所产之纸。北宋陈 《负暄野录》云:“高丽纸以棉,茧造成,色白如绫,坚韧如帛,用以书写,发墨可爱。此中国所无,亦奇品也。
  ”此纸多为粗条帘纹,纸纹距大又厚于白皮纸,经近人研究,宋元明清时我国书写所用高丽纸,大部分是桑皮纸。  清乾隆时我国有仿制的高丽纸。 7、金粟笺纸。宋太祖赵匡胤提倡佛教,全国印经之风盛行,为适应这种需要,当时歙州专门生产一种具有浓淡斑纹的 经纸——硬黄纸,又名蜡黄经纸,或称金粟笺。
  金粟寺在浙江海盐金粟山下,因寺内抄经需纸特多,故纸名“金粟笺”。它的特点是质地硬密,光亮呈半透明,防蛀抗水, 色美丽,寿命很长,虽历千年,犹如新制。   8、白鹿纸,古纸名。
  《至正直纪》:“世传白鹿纸乃虎山写 之纸也。有碧,黄,白三品,白者莹泽光净可爱,且坚韧胜江西之纸。赵松雪用以写字作画,阔幅而长者称白 ,后以白 不雅,更名白鹿。” 9、玉版纸,古代名纸。一种洁白坚致的精良笺纸。
  宋黄庭坚《豫章集,次韵王炳之惠玉版纸》诗:“古田小笺惠我百,信知溪翁能解玉。  ”元费著《蜀笺谱》:“今天下皆以木肤为纸,而蜀中乃尽用蔡伦法,笺纸有玉版,有贡余,有经屑,有表光。
  ”《绍兴府志》:“玉版纸莹润如玉。” 元,明,清以来,造纸原料及生产技术都有了很大突破和发展,出现了许多精品,成为可供人观赏珍藏的艺术品。 明代生产的“宣德贡笺”,在制作技艺上较为湛。
    这种加工纸有许多品种,如五色粉笺,金花五色笺,五色大帘纸,磁青纸等。明代还仿制了唐代“薛涛笺”和宋代“金粟山 经笺”。这种仿制纸中加云母粉,纸面露出光亮耀眼的颗粒,这是明代人的创新。
  明代江苏苏州一带有一种洒金笺也名重一时。 清代以来仿制加工的纸品种更多,尤其康熙,乾隆年间(17-18世纪)的制品最为精细,且有传世纸品留存。  乾隆年间仿制的“澄心堂纸”,这种纸多为斗方式,纸质较厚,可分层揭开,多为彩色粉笺,还绘以泥金山水,花鸟等图案,纸上均有长方形隶书小朱印,印文为“乾隆年仿澄心堂纸”,纸料为皮料。
  清仿“薛涛笺”,是一种长方形粉红小笺,印有长方形小印,印文“薛涛笺”,多用于信纸。乾隆年间又仿制“金粟 经纸”,乾隆帝喜用此纸写字,又用此纸印《波罗蜜多心经》。  有些内府的名画也用此纸做“引首”,故宫博物院尚有保存。
  乾隆时期还仿制元代名纸“明仁殿纸”,如“清仿明仁殿画如意纹粉蜡笺”,纸上用泥金如意云纹,纸厚,表面平滑,纸质匀细,纤维束甚少,属桑皮纸。这种纸两面均有精细的加工,背面有黄粉加蜡,且以金片洒之,纸的正面右下角阳文“乾隆年仿明仁殿纸”隶书朱印。
    此纸为内府库 品,造价极高,有很高的工艺水平。清代除仿制古名纸外,还有一些创新的产品。如保存在故宫博物院内的“梅花玉版笺”,纸为斗方式,皮纸,纸表加以粉蜡,再用泥金或泥银绘以冰梅图案,有方形“梅花玉版笺”朱印。
  这种纸创于清康熙年间,乾隆年间复制盛行,薄于仿明仁殿纸。     清代还新创“五色粉蜡笺”。这种粉蜡笺始于唐代,是以魏晋南北朝时的填粉和唐代的加蜡纸合二成一的加工纸,成为多层粘合的一种宣纸,具备粉纸及蜡纸的优点。
  底料的皮纸,施以粉加染蓝,白,粉红,淡绿,黄等五色。加蜡以手工捶轧砑光,称为“五色蜡笺”。有的在纸面上用胶粉施以细金银粉或金银箔,使之在彩色粉蜡笺上呈金银粉或金银箔的光彩,称“洒金银五色蜡笺”;有原用泥金描绘山水,云龙,花鸟,折枝花等图案,称“描金五色蜡笺”。
    此纸防水强,表面光滑,透明度好,具有防虫蛀的功能,可以长久张挂。书写绘画后,墨色易凝聚在纸的表面,使书法黑亮如漆。由于制作精细价高,故多用于宫廷殿堂书写宜春贴子诗词,供补壁用或作书画手卷引首,室内屏风,多见于宫廷内府殿堂的书写匾额及壁贴等,民间很少流传。
  乾隆内府制作最精,也称“库蜡笺”。     明清以来还有一种新的加工纸,为砑花纸。纸料为上等较坚韧的皮纸,有厚有薄,图案多以山水,花鸟,鱼虫,龙凤,云纹或水纹,也有人物故事或文字。
  此纸透光一看,能显示一幅美丽的暗纹图画。故宫保存的“砑花蜡印故事笺”,用的是细帘纹皮纸,纤维交结匀细,纸厚,色以土黄为多,纸上砑有《赤壁赋》,《卢仝烹茶》等人物故事图案的暗纹。  绘画风格均受宫廷绘画的影响。
  纸的表面施粉,非常精细,很适于笔墨书写。此纸加工方法为加粉染色,再把画稿刻在硬模上,再以蜡砑纸,模上 示的花纹因压力作用而呈现光亮透明的画面。明清以来还制造罗纹纸,发笺,白云母笺,各色雕板印花壁纸等。
  纸的加工工艺创造了染色,加蜡,砑光,施粉,描金,洒金银和加矾胶等各种技术,人们以“片纸非容易,措手七十二”来形容工艺的繁杂及艰苦。   明清时期我国造纸业在各方面都达到了很高水平,安徽的“宣纸”,江苏的“粉蜡笺”,福建,浙江,陕西的“竹纸”,均为当时著名品种,并流传到国外,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和交流作出了很大贡献。
   下面介绍几种明清时期的书画和习字用纸: 1、毛边纸,这是一种竹纸。明末江西出产竹纸,纸质细腻,托墨吸水性能好, 适宜于写字,又可用于印刷古籍。  因明代大 书家毛晋嗜书如命,好用竹纸印刷书籍,曾到江西大量订购稍厚实的竹纸,并在纸边上盖一篆书“毛”字印章,人们习惯称这种纸为“毛边纸”,并沿用至今。
  现在我国南方产竹的地方均有生产,以嫩竹作原料,用石灰沤烂发酵,捣碎成浆,再添加适当的黄色染料,不施胶,手工竹帘抄造而成。  毛边纸质地细嫩,柔软,韧性好,略带蛋黄色,吸水性强,用于书写,印刷,容易吸干墨水,字迹经久不变。
  较重的毛边纸又称为“玉扣纸”。江西横江出产的仿毛边纸又称为“重纸”。现在有些地方如浙江一带用碱法制浆,在竹帘丝网的圆网造纸机上造出,称“机制毛边纸”,这种纸的质地,外观与手工造的毛边纸均有较大差别。
     2、元书纸,产于浙江省富阳县一带。用竹浆抄造。纸质较差,但吸水性好,呈蛋黄色。多用作小学生写大小楷毛笔字练习本,有时也用作农村糊窗纸和加工成卫生纸。 3、连史纸。
  又叫“连四纸”,“连泗纸”,纸质较厚者又称为“海月纸”。原产于福建省邵武,以及闽北地区和江西省铅山县一带。  采用嫩竹做原料,碱法蒸煮,漂白制浆,手工竹帘抄造。纸质薄而均匀,洁白如羊脂玉,书写图画均宜,多用来制作高级手工印刷品,如碑帖,信笺,扇面原纸等。
  相传是福建邵武连姓兄弟二人经过多年研制,精工抄造而成,因他们排行“老三”,“老四”而得名。 。

2006-08-21

103 0
    一、名纸概论 纸是我目四大发明之一,又是文房四宝之土。早在西权时候,我跑就占有人用麻类植物纤维造纸。后来,造纸的原期多了起来,纸的品种也出玑了很多:宋代苏易简写有《纸谱》一书,其中谈到了我国古代时,不同地方的纸用不同的原料造。
  蜀人以麻,阅人以般竹,北人以案皮,剡溪以藤,诲人以苔,浙人以麦亩稻秆,臭人以茧,楚人以槠为纸”。  绷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又甘历史文明的发展也有极大的推动。
  但我们这里的着重点是在于介绍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可供文人书、画之用的纸。 显然,纸和笔的性能、质置对书画艺术效果的影响是很大的,屮图画的写意和泼墨就是要依靠笔墨和纸张熟性的质来进行。  所以,长期以来,纸制品和工艺的发展多倾向于实用功能的改善,与此同田扌,纸的可供欣赏的岽饰也逐渐受到了重视。
  比如,ˉ些颇有视觉美感的漂亮纸张在隋昏时期已开始陆续地产生出来;如西晋时,有以右色苔类植物作为浮患剂的,使纸的表面皇现出纵横交错的彩色纹理,相当美观。还有用茜草、槐花等植物的天然颜料染成的五色纸,在染料中施粉和加蜡制成蚺五色粉蜡笺,用金、银细粉和胶,在纸的表面绘上云纹、龙纹、花鸟拓山水等,成为华美的金花纸。
    而唐代更有一种水纹纸。一迎着光亮可以看到发亮的线纹和图案。像这些由颜色、纹理、彩绘、暗税陪衬的纸张,宋代以后更为兴盛,花样翻新,美不胜收,特别是以精细的画工与造纸术结合起来,明清时达到了高峰,著名的“千竹斋笺谱”,“梦轩变古笺谱”,便是明代流行的画笺的集谱,以各种生动明快的山水、花鸟、龙凤作为笺纸的底纹图案,这种纸已具有了极为浓厚的装饰性和艺术性。
    但是质量最好的加工纸往往出自供御用的作坊!因为这类加工纸张的装饰性浓,价格极为昂贵。例如明代宝德年间的素馨纸、磁青纸、金花五色笺,清初内府的梅花玉版笺,描金或洒金五色蜡笺,都是上等质料同精美图画的艺术结合。
   造纸的这种风尚,是造纸技术离妙的充分表现,用这类纸,克服了书画中走墨或晕染的缺陷,书画家可以任意运用加有胶砚的熟纸,出可以选生纸作泼墨写意。  这样,一张出于名家或名作坊的加工纸,不仅可以提高书画的艺术美感,而且本身也成为了人们把玩欣赏的艺术品。
     二、古纸的源流 在纸发明以前,人们为了交流思想、传播知识、记载历史,必然要书写和记事,但当时的书写材料不是非常笨重,就是价格太高。通常是用竹简和本牍来写字,其笨重是显而易见的。
    还有用帛作为书写材料的,然而价格高昂'一只有在记录重要事情时才使用。此外,远古时,我们的祖先还使用过龟甲、兽骨以及金属铸造和玉石雕刻作为记录文字的工具。 现在通常认为,我国的造纸术是东汉蔡伦发明的,据《后汉书》中记载:“伦为尚书令,永无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竖密,为后世法。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筒,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适意用树肤、麻头及敞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白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威称“蔡筷纸”。
  因而,我们把东汉创造发明的“蔡侯方纸,作为古纸的起源,然而这种纸的实物已没有遗传了,而且《席汉书》中关于发明造纸术的记载,也是历来认定纸在东汉时,由蔡伦发明的唯一文献记载。  然而在日野考古发掘中,已多次发现了西汉时期的古纸,比如在陕酉西安出土的灞桥纸,甘肃出土的金关纸,在陕西扶风出土的中颜纸,以及在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画有地图的古纸。
  这些考古发掘表明,在蔡伦发明纸之前,纸的雏形己出现。蔡伦造纸,实际情况可能是他总结了西汉以来造纸的经验,改遴了造纸术,造出了比以前精良的纸张。   东汉纸的遗物很少,有些出土古纸又流失在国外。
  比如本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从敦煌盗走的文物中,就有数封写在麻纸上的残信,据鉴定,这些麻纸是东汉蔡伦献纸后几十年的产物。东汉麻纸在甘肃武威旱滩坡东汉墓中也有出土,纸上有隶书墨迹,但很模糊'不可辨认。
  这一张东汉麻纸经专家鉴定,是“加工纸”,表明当时的工艺技术除了在洗、沤、春、抄等工序上作到精工细作外,还采用了压榨、平面干燥等步骤,否则纸不可能如此平滑紧密。  此夕卜,从纤维较长和分散均匀的程度看,很可能是使用了悬浮剂。
  可见,蔡伦时代的造纸术已达到一定购技术程度。 魏晋时期,造纸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据史料记载,东晋著名书法家丑羲之的《兰亭序》就是用一种叫做“蚕茧纸”写的,当然,由于《兰亭序》原本真迹己被唐太宗殉葬于昭陵的地下,现在我们无法看到这种纸的实物,也不知道究竟其性能、原料如何。
    但古籍上说:“以缩茧造成,色白知绫,用以书写,发墨可爱。”可以想见,这一定是洁白如丝,坚韧光洁的优质纸了。在这个时期,会稽一带盛产佳纸,特别是有一种叫做“剡藤纸”的更为著名。
  会稽剡溪(今浙江嵊县》一带生长着极为丰富的野生藤条,入们就用藤的皮来造纸,洁自强韧,是当时质量很高的一种纸,帘浙江志》中有记载说:“剡藤纸名擅天下”;欧阳修也赞誉说:“剡藤莹滑如玻璃”。  然而,随着“剡藤纸”的声誉扩末,需求增加,生产量的不断扩大,剡溪一带的野生藤渐渐地被用光了。
  古宋代以后,“剡藤纸”已经无法再生产,终于消失绝迹了。 唐代的造纸,在原料上比以前要丰富,除了用麻、藤以外,还有用竹、楮树皮等造纸。据史书记载,广东韶关一带产有一种“韶之竹笺”纸。  用竹造纸,工艺比用麻、藤、树皮复杂,这种纸还有个缺点,就是容易碎裂,北宋苏易简在《文房四谱》中许:“竹纸如作密书,无人敢拆发之,盖随手便裂,不冥帖也”。
  可见,竹纸造作的确困难,到宋代还没有过关。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毛颖传》中还谈到会稽所产的另外一种纸,他幽默地称这种纸为“会稽楮先生”,这实际上是用楮树皮为原料制成的纸。  江苏六合地区还有产一种纸叫“六合纸”,这种纸也早用麻和树皮制成的,实际上早在唐代以前就有生产,这种纸的性能据宋代米莆《十纸说》中记载是相当不错的,他说:“唐人浆襁六合慢麻纸书经,明透岁久,水濡不入。
  ”今藏于日本书遵博物馆的郭煌写经卷中,三国蜀高贵乡公甘露元年有写本《譬喻经》,就是用这种纸写的。   中唐以后,造纸术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经过专门加工处理过的“彩笺纸”,特别著名的是产于蜀郡蠢州(今四川成都)浣花溪畔的“眸涛笺”因女诗人薛涛创制而得名,是蜀笺纸中的上品。
  以后,“蜀笺”一直不断的发展直到现在,当然舌代的“蜀笺”已很难见到了。 唐宋时期,各地都有造纸,尤以徽纸、池纸和宣纸著名子世,徽纸是徽州(今安徽歙县)地区所产的纸。  池纸是池洲所产。
  南唐后主李煜,诗文书画无所不通,他曾命人在鸡州监造纸张,以供御用,这种纸细薄光润、洁白如玉,这就是著名的“澄心堂纸”。当时,龙尾砚、李廷蓝墨和澄心堂纸,称为南唐的“文房之宝”。到了宋代,澄心堂纸已成为难得的珍品口价格极昂贵。
  安徽的宣州(今安徽宣城)也产名纸,宋人周密《澄怀录》中说:“唐永徽年中,宣州僧欲写《华严经》,先以沉香和楮树,取以造纸”。  《新唐书》上也说,宣州的纸是贡品之一,可见纸的质量已是很好的。
   到了宋代,徽州、池州、宣州之地的造纸业渐渐转移集中到了安微的泾县,现在通常所说趵“宣纸”就是源于泾县生产的纸。附近的宣城、宁国、太平、旌德等地也产这类纸张,这些地方都属于堂州府管带,这种纸又在宣城集散,故称宣纸,也有人叫“泾县纸”。
    其特点是纤维组织紧密,质地绵韧,洁白平滑、细腻匀整、墨韵层次清晰,经久不坏,善于表现墨色彩料的浓淡深浅和润湿特点,历代都有新品种出现,特别是经过加工的熟宣,经处理后成为“槟榔”、“珊瑚”、“蝉羽”、“云母笺”、“蝉衣”、“冷金”、“洒金”、“片金”、“泥金”、“蜡笺”、“金花罗纹”、“桃红虎皮”、“翠绿虎皮”等各种花色纸,而生宣纸也有“净皮”、“夹贡”、“玉版”、单宣”、“棉连”等等品种。
    宣纸由于具有这样的性能特色和品类繁多,历代的文人墨客都极为爱用,上直到现在,宣纸仍是书画的主要用纸。 元、明、清以来,造纸的原料更多,花色品种母更多,上等的纸趋向于艺术加工,成为可供人观赏珍藏的艺术品。
  而且纸聊产地遍布各地,往往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如陕西凤翔生产的“凤翔白麻一纸”,高丽(朝鲜)产的的“高丽苓缉”、福建的“毛边纸”等等。     三、古代名纸 造纸术发明以后,纸张制作的技艺不断提高,出现了各种质地、各种图形的纸。
  特别是明清以来欣赏文玩的风气高涨,纸张也同艺术结合了起来,成为古玩鉴赏的对象。以下,我们介绍古人制作的一些名纸,以供古玩鉴赏爱好者参考。 桑皮纸 产生于晋代,是用桑树皮为原料生产的,一直沿用至今。
    是北方纸的下种。 薛涛笺 一种彩色的小幅诗笺。因店代女诗人薛涛创制两得名。这皂一种质地很好的有包小笺纸。明代以后有人仿制“薛涛笺”,作了进一步加工,使之辩为我图染色纸中的佳品。
   水纹纸 又称砑花纸,产生于唐代。这种纸在迎光时可显出发亮的线纹图案。这是用砑缉版砑光而成的,砑纸版上刻有山水、花鸟、云龙等图纹,纸上也就隐现出这些纹饰。  故宫博物院藏宋代李建中《同年帖》、米芾《韩马帖》等墨迹,用的就是最早的水纹纸。
  逮种纸一直流传到现代。 鱼子笺 唐代出产于四川的一种良纸。《文房四谱》记载鱼子笺又叫罗笺,是用细布先把面浆胶劲而挺,能隐现出其纹理。 云蓝纸 唐代的一种有色的麻纸。据苏易筒《文房四谱》记载,段成式在九江造纸,取名云益纸,以赠温飞卿。
    据日本大村西崖所著《中国美术史》记录,日本正仓院收藏有一种淡青色的染色麻纸,即这种云蓝纸。 白蜡纸 唐代产生。它是本色纸上加蜡,单双面都有,有的还加以砑光,纤维细匀,纸质较厚。
  有白色称“白蜡纸”,黄色叫“黄醑笺”,到宋代广为盛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吴彩鸾写唐代《刊误谬补切韵卷》,用的就是这种纸。   硬黄 唐代产生,用以写经和摹写古帖。以黄檗和蜡染熨而成,质切坚韧,透明性强,便于响拓法帖墨迹,隘放翁《北窗闲咏》诗中说:“名帖双钩拓硬黄”。
  这种纸经加工还可以防蛀防水,用于抄写经卷,可以保存长久,敦煌藏经洞中存有的初唐《法华经》麻纸用购就是这种硬黄: 全粟山藏经纸 北宋优质纸,浙江海盐县金粟寺所藏,纸土有朱色印文“金粟出藏经纸”。
    明代董觳在《续澉水志》守援:“大悲阁内贮大藏经两函,万余卷也。其字卷卷相冈,殆类一手所书,其纸幅幅有小红印日叮金粟山藏经纸’。间有无丰年号,五百年前物也。其纸内外皆蜡,克纹理”。
  以后人们爱用它来装襟珍贵书画作为引首。这种纸的原料多用桑、麻,产地可能是安徽歙县,屠隆《笺谱》中说:“徽州歙县地名龙须者,纸出其间,莹白可爱有黄白经笺,可揭开用之。  ”可髓就是指逮种纸。
   宋仿澄心堂纸 宋代潘谷在歙州仿南唐“澄心堂纸”所造,纸质比原纸为薄。淳化三年本苯摹刻《淳化阁帖》用的纸就是送种仿澄心堂纸。 蠲纸 唐宋时的丁种桑皮纸。又名“衍波笺力,纸上有水牧纹。
  据鉴定,1967年浙江瑞安慧光塔蚰土砷北宋时期刻本《大悲心陀岁尼经》用的,就是这种纸。   谢公笺 宋代盖州(今四川成都》所产。叉名“十色笺”,是我国染色加工纸中的上品,在历史上与符薛踌笺”齐名。
  据《蜀笺谱》记载:“纸以人得名替:有谢公、有薛涛。所谓谢公者,……谢公有十色笺:深红、粉红、筏红、明黄、深青、深绿、浅绿、铜绿、浅云,即十龟也。” 玉版纸 宋代产子新安,其色自净,纹理细匀,但纸质较弱。
    经上浆处理后,即变得光泽坚韧,久藏不蛀。 粉蟮琨 经过加填或涂布的土种古代名纸。如果如填的不是白粉,两是彩粉,那就成为“彩色粉笺”,烟蜡后叉成了“彩色粉蜡笺,如果在上面加以淄金、涂金或描金,就又成了“片金粉蜡笺升”、“金粉蜻笺”。
  现藏辽宁褂博物馆的宋徽宗赵借《草书干字文》长卷,就是一幅长达三丈多,中间无接缝的特制粉蜡笺,上面用泥金绘有云龙纹图饰,这种笺纸的造价实际上要此锊缎高得多。  这种粉蜡笺纸,在元、明、清以后更兴盛,制作硬为精良,加工图饰更为精美,成为可供玩赏的艺术品。
   连四纸 宋元时产生。产地以南方的福建和江西为主,这种纸有多种别名:“连泗”、“涟史”等占据《江西省志》记载,当时司礼监行造纸,名称连士纸,接连四纸,绵连四纸。这种绍以竹为原料,自洁光亮,不易变色笋质。
    凡重要书籍、碑帖名拓、信笺、扇面等都娟此纸。 宣稳贡笺 明宣德午间生产的名纸。与“宣德炉”、“宣德瓷”齐名。有本色纸、五色粉笺、金花五色笺、五色大帘纸和磁青纸等品种。
  磁青用靛蓝染色,与当时流行的青花瓷类似,因此得名。据明代沈德符《飞凫语略》记载,宣德纸,原是专供内府的御用纸,后传人民间,但极为名贵,不作书画,而是和宣和龙凤笺、金粟藏经纸一样,仅作装潢之用,这种纸上有“宣德五年造素声纸”印,以有“陈清”款为最佳。
    清初,人们已将宣德贡笺与“澄心堂纸”相提并论,十分名贵。 万年红纸 明清时期,广东南海(今佛山)一带,生产的一种桔红色的防蛀纸。这种纸是用秸红色的红丹刷涂在毛选纸或连四纸上制成的,颜色经久不变。
  用这种纸装潢在书籍的封逾后ˉ页和封底前一页,可以使全书久藏不蛀。比如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明代崇被四年刊刻的《梦溪笔谈》和清代嘉庆+一年刊印的《羊城古钞》两书,都衬有这种“万年红纸”。   羊脑笺 明宣德年间始造,用羊脑和顶烟墨晴存久后取出涂于磁青纸上,砑光成笺,墨如漆、明知镜,用泥金写经,可房久不坏,虫不能蚀。
  现传世的明代写经本,就有用这种笺纸泥金书写的,十分精美堂皇。 砑花笺 明清著名加工纸。纸料为优质皮纸,有素色、有彩色。用砑版砑上山水、花鸟、虫鱼、人物故事、云龙水纹等图案。  如北京故宫藏有乾隆年间彩色砑花蜡印故事笺,纸上有历史故事图纹。
   梅花玉肢笺 清代康熙年间制造的土种高级笺纸。乾隆时多有仿制。其纸用皮纸为原料,箝表面涂加粉蜡,再用泥金或泥银播冰梅纹饰,纸的下角加有朱文小印“梅花玉版笺”。 清仿明仁殿纸 清代乾隆年间生产的仿制元代“明仁殿纸”的一种黄色笺纸。
    这种纸为清宫御用,造价极高,质地、工艺都达到了极高的程度。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清仿仁殿纸笺。纸质较厚,可揭成数张。原料为桑皮,纸面用泥金绘如意云纹,纸表平整光洁,背面也是黄粉加蜡,再施以洒金。
  正面右脚有“乾隆年仿明仁殿纸”朱文隶书款。 洒全银五毪蜡笺 清代名纸。  在各色粉蜡笺纸上加涂金银粉或洒金银细片,显得富丽堂皇、光彩照人。这种笺纸多由苏州官家作坊或大内如意馆的纸工制造,其用途多为宫廷诗词书帖、或作壁用、室内屏风和书画手卷的引畜,是一种高级笺纸。
  这种纸早在唐代已产生,到清代有了很大浆展,制作工艺精良,花色品种繁多,有金银片如雪花的,叫“片金”、片银”,有小片如屑的,叫“屑金”、“届辗”;有金银如泥的,叫“泥金”、“泥银”。  有单面洒金银,也有双面加金;有一面屑金、一面泥金的;还多用泥金、泥银绘制各种云龙花卉图案的。
  故宫博物馆中,现在还藏有明清内府御用的各种洒金钱粉蜡笺纸。 清仿澄心堂纸 “澄心壁纸”原为南唐内府御用的高级名纸,清代多有仿制。其原料为皮缉,纸形为非方,纸质通常较厚,可分层揭开,多为粉蜡彩笺,用泥金银仲绘各种图案纹饰,纸上加隶书小朱印“乾隆年仿澄心堂纸”款识。
     清仿侧理纸 这是清代乾隆年闽仿制晋代的“侧理纸”纸彤如筒状,纸面为斜向帘纹,然而与晋代原纸相比:只是纸形、纹饰相似,而原料、制法不同。 还魂纸 一种用废纸再加工而成的纸,故又称“再生纸”。
  宋代已有生产,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北宋乾德五年写令《救诸众生苦难经》,北京图书馆藏南宋嘉定年间刻本《春秋繁露》等,都是较早生产的还魂纸的实物。   笺谱 主要是明、清生产的印有诗文图画的信纸。
  既可实用写信,又可供艺术欣赏,是纸中的小品艺术。著名的《北平笺谱》采用木刻水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国内外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口向。 总之,中国的造纸工艺,在明、清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几乎所有古代的优质名纸都有仿制。
    除宫廷御用的昂贵纸张外,民间造纸技艺也相当高明,也能生产各色加工笺纸,如粉蜡笺、珊瑚笺、冷金笺、泥金笺、指金笺、朱砂纸、虎皮纸等各种品种都有,而且大量生产各种木刻水印的诗笺、信笺,后来又发展成为绘制,印有各种图纹唧对联、屏条的专用纸。
  这些纸的制作和原料都很讲究,在形式装饰上也有体现出极高的艺术性,深受古玩收藏和鉴赏者跑珍视和喜爱。   四、古纸鉴别 对古玩收藏、鉴赏者来说,鉴别古代各种纸笺的眼力是一项基本功。
  各个时代的纸质和纸的制法、形式、装饰图案等都不尽相同,因而,了解古纸的基本知识对鉴别古代书画作品和版本书籍的时代和真伪是非常有帮助的。 比如就雕版印书来说,宋以前的纸一般较为粗糙,很多都是纤维较长的麻纸。
    当然也有一些是纸质较好的皮纸,比如1924年雷峰塔倒塌,从一部分塔砖中,发现了五代印刷的一些经卷,这是一些卷成简状的长卷,用的纸是一种淡黄色的皮纸,制作比较精细。宋代印书十常兴盛,造纸业发展很快,纸质比较优良,除了皮纸而外,福建产的一种以竹为原料的玉扣纸,就多用作书籍的印制材料。
    元代刻书,常见的用纸是竹纸和皮纸,偶尔也有用旧簿册在背面印刷的,明代印书的用纸,前期常常是产于江西永丰一带的棉纸,而后期多为竹纸,晚期的竹料毛边纸又成为主要材料。江西铅山的连四纸,也是这时常用的印书竹纸。
  雨彩色套印带有插图的小说、传奇或画谱、笺谱,则用价格较贵的宣纸。  清代刻印书籍,用纸的品种比以前为多,至清末以后,国外石印和铅印术相继引进,书籍的用纸也相继改为机器生产的新闻纸或道林纸,手工抄造的纸张很少再用于印制书籍了。
   那么,怎样鉴别古纸呢?这是一种需要较为丰富的关于历代古缏的知识的功夫,有蚶甚至需要用专门的分析仪器。  尽管如此,从古玩鉴赏角度,我们还是可以掌握鉴别真、伪古纸的一些基本原则。
  一般而言,传世的真品古纸,其特点是颜色显淡旧,而且比较光滑匀净,无杂渍。表面虽显就色,但内里必然是新的;凡是厚型的古纸,通常很脆,容易破裂。破碎后呈小块,多有斜纹。而后人伪造的古纸侧相反,其特点是,颜色无自然退化的旧色,如有旧色,必是由染旧法染成,一般染旧的颜色呈鼠灰或麦黄,气色鲜活,表里都被染成一样。
    仿古纸薄的性脆,容易随碎裂;而厚制的不容易碎裂,如果破裂则呈块较大,而且都是直纹,等等。 。

2006-08-21

106 0
宋元时期,造纸技术更胜前朝,以前名纸,无不仿造,尤以仿造南唐澄心堂纸为最佳,宋代许多书画名家皆用此纸。宋元名纸极多,有金粟山藏经纸、谢公笺、明仁殿纸等。明清是我国古代造纸技术集大成时期,在总结历代造纸技术基础上,创造了染色、加蜡、砑光、描金、洒金银加矾胶等技术,品种更为繁多,质感更为上乘。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书画美术
书画美术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