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难得糊涂”?
“难得糊涂”的解读
郑板桥写的“难得糊涂”字幅下,有他题的一行款跋:
“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行款跋,当是郑板桥对“难得糊涂”的解释了,即对自己处世哲学的一种解释。
从字幅上标明的日子看,字幅写于乾隆十六年,当时郑板桥正在山东潍县当知县。一向正直、率真、清正廉明的郑板桥在当时黑暗的官场上很吃不开,常常受到恶势力的嘲讽、刁难。他一面以嬉笑怒骂来抗争,一面又彷徨悲观,产生了出世思想。 这时他的情绪,是压抑、苦闷、孤独、自嘲、彷徨、悲观、痛苦交织在一起。就是在这种情绪下,他写了“难得糊涂”的字幅,不久便辞官归隐。
这...全部
“难得糊涂”的解读
郑板桥写的“难得糊涂”字幅下,有他题的一行款跋:
“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行款跋,当是郑板桥对“难得糊涂”的解释了,即对自己处世哲学的一种解释。
从字幅上标明的日子看,字幅写于乾隆十六年,当时郑板桥正在山东潍县当知县。一向正直、率真、清正廉明的郑板桥在当时黑暗的官场上很吃不开,常常受到恶势力的嘲讽、刁难。他一面以嬉笑怒骂来抗争,一面又彷徨悲观,产生了出世思想。
这时他的情绪,是压抑、苦闷、孤独、自嘲、彷徨、悲观、痛苦交织在一起。就是在这种情绪下,他写了“难得糊涂”的字幅,不久便辞官归隐。
这样,就可以明白款跋的意思了:“聪明难”——要进取,要“众人皆醉我独醒”当然难。
“糊涂难”——得过且过本来并不难,但一个一心想勤政执法,为百姓做事的人心中并不愿意这样做,因此也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抗争不过官场的黑暗势力,又不愿昧着良心去“糊涂”,这种“聪明”之后的“糊涂”更难。
款跋最后一句“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在前面种种的“难”面前,只有小心从事,知进知退,不冒失,不惹祸,只求心里安宁,不求后世福报。
郑板桥的这种心理和处世哲学,既有积极的一面,即表现了不同恶势力同流合污的立场和骨气;也有消极的一面,即看破红尘的悲观出世思想。
“难得糊涂”中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消极的出世思想。
现在,许多人爱买郑板桥“难得糊涂”的字幅,主要是他们很欣赏郑板桥的处世哲学。不过,据我看,不少人是取消极态度的。“难得糊涂”中尽管有积极的一面,但毕竟趋于消极,和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格格不入,终不足取。
清代郑板桥的“难得糊涂”的名言,在今天运用甚广。题写在匾额上的有之,题写在扇面上的有之,竟然还被纳入了中国酒文化的范畴,诞生了“小糊涂仙”酒,连外国人也在中国的电视广告中阳腔怪调地说起了“难得~~糊涂~~”。
是呀,两杯酒下肚,不糊涂的也糊涂了;可中国还有句俗语叫“酒醉心明”…… 唉,看来,想糊涂还真难呐,真个是难得糊涂了!
其实细想起来,钟爱这句名言者大多为并不糊涂者。试想,没有文化的村夫市井世事不明,可谓糊涂,可他并不去说什么难得糊涂不糊涂,也不为自己的糊涂或悲哀或欢喜,糊里糊涂地就这么过着,挺好。
就是那些并不糊涂的人,总盼望着自己“糊涂”,其实是因为太清醒了,这才盼望能“糊涂”一点。
思维能力是上苍唯一赋予人类的宝贵能力,是对人类的厚爱,不用它可惜。越是读书多的人越是爱想问题。
可是这思维能力往往越用越害怕,问题越想越多,想想想想又不得究其穷尽,只觉得寒气逼人,可谓高处不胜寒。于是眼睛一闭,又盼望“糊涂”了。这大约就是“难得糊涂”流传久远的原因了吧。
其实,郑板桥是劝世人要糊里糊涂地过日子、什么都不去想、不去认真对待吗?窃以为非也。
有些事情是有确定答案的,是原则的,不可改变的,那岂能糊涂?中国应该对港澳台行使主权,这岂能糊涂?对于自己来说,是否放弃做人的基本准则,这岂能糊涂?别人的东西、公家的钱款该不该拿,这岂能糊涂?与别人的妻子或丈夫能不能有染,这岂能糊涂?对自己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岂能糊涂?哪些事是违法的那些事是合法的,这岂能糊涂?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究竟为啥失事的,这岂能糊涂?一句话,在带根本性的大是大非问题面前,糊涂不得呀。
然而,世界是庞大且纷繁复杂的,很多事情是处于混沌状态之中的,从新兴的前沿学科“混沌学”、“模糊理论”、“模数数学”还有“模糊控制”可略见一斑。从这一角度来看,这里的“模糊”却又是大智慧的表现。
是的,世界之大,世事之多,要想事事究其穷尽,人大概会很累很累。比如做这件事情自己吃亏多少他人占便宜几何、某样东西该不该买、某件事情此时是否非得去做、某种钱该不该花、天气有点热窗户该在几时几分打开等等等等,恐怕都会因时因地因人而有多种答案;何况,往往20年前看起来是挺合理的事情,今天看起来可能又不合理了;还有,若干年前看起来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今天谈论它可能又觉得是一种情有可原的存在了,这样的事情还少吗?世界本来就是多元的,要想事事都有一个明确的统一标准也不可能。
有一个说法,叫做“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与时俱进”——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这些都是颇能说明问题的。我想,郑板桥说的“糊涂”该是指以上一些事情。在这些问题上,真的应该“糊涂糊涂”;在这些事情上显得非常“精明”不仅活得太累,而且真的是大愚蠢了。
难道不是吗?
事无巨细,斤斤计较、一律顶真,表面看起来挺精明,殊不知实际上是大愚蠢,往往因小失大。这样的例子简直举不胜举。
表面上看起来为人马马虎虎,啥事也不计较,和善易处,但遇原则问题则毫不含糊,据理力争,有理有利有节,这是大智慧者,因大而弃小。
邓小平先生可谓是“难得糊涂”的楷模。与撒切尔夫人谈判时,什么都可以让步,什么都可以“糊涂”,唯有进驻中国军队、悬挂中国国旗、应用中国法律这三点不可动摇,一点也不含糊。龙永图先生代表中国参加中国加入WTO谈判15年,他的经验之谈是运用“双赢”原则——他曾在电视上说过 “谈判的技巧就是让步的技巧”,可谓入木三分。
在很多问题上表面看起来中国“吃亏”了、“糊涂”,而最终中国入世了,赢得了最大的利益,这是大事!!
由是观之,难得糊涂是一种很科学很智慧很艺术的处人处世之道,掌握起来真不容易,我以为这才是“糊涂”之所以“难得”的原因。
因为只有“大智”才能“若愚”——是不是这样呢?
我们自己处人处世是不是也该这样?一律糊涂,不可取;每事糊涂,要不得;该糊涂时则糊涂,能糊涂就糊涂;不该糊涂则旗帜鲜明,执著坚持。
我以为这是郑板桥“难得糊涂”的要领。正因为很难完全把握好这些分寸,故云“难得”。而处理世事之水平高低正在这里。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