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工程技术科学

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的性能装备与战果

全部回答

2006-07-28

78 0
    希特勒上台后,德国开始重整军备。由于空军首脑戈林与希特勒的亲密关系,空军的发展被放在首位,多种型号的战斗机、轰炸机和其他辅助飞机投入开发设计。考虑到精确轰炸的需要,34年德国空军决定研制一种俯冲轰炸机,几家飞机公司投入竞争设计,由空军技术部决定最后采用哪种方案。
       项目的主持决策人乌迪特(Ernst Udet),是一次大战德国最著名的王牌飞行员之一 ,创下击落62架敌机的战绩。出于一个老飞行员对飞行的酷爱,他亲自试飞各原型机。
  首先飞的是海因克尔(Heinkel)公司研制的He118,结果飞行中飞机失去控制,乌迪特被迫跳伞。  当救护人员在一片玉米地里找到他时,发现他身上伤痕累累,原来他被降落伞缠住了。
  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他嘴里还不停地喃喃咒骂着“这该死的降落伞……”。但由于没有伤筋动骨,他恢复得很快。第二天He118的设计师海因克尔带着六瓶香槟去医院看望乌迪特,结果俩人半小时里就干了三分之一。
       接着轮到容克(Junker)公司的Ju-87。它有一对象海鸥一般微微上扬的机翼,能以比He118更陡的角度俯冲,也没给乌迪特什么麻烦。于是,Ju-87在37年春季投入批量生产。
  德军把这种俯冲轰炸机称为Sturzkampfflugzeug,简称Stuka──斯图卡。  由于它在二次大战,特别是大战前期的赫赫威名,斯图卡这个词被收入军语词典,成为俯冲轰炸机的代名词。
     1937开始的西班牙内战,为各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武器实验场。德国许多新装备的武器都在那里接受了实战的检验,其中也包括了斯图卡A1型。在这场战争中,斯图卡用西班牙人的鲜血证实了它的威力,也完善了德军“闪电战”的构想:德军装甲部队无需配备重型火炮,而以斯图卡代之。
       西班牙内战后开始大量生产经过改进的斯图卡B型。它采用双人机组。推进动力为一台1100马力的Jumbo211Da液冷V型12缸发动机。防御火力为由驾驶员控制的固定在机翼两侧的两挺MG17型7。
  92毫米机枪和由后座无线电员操纵的一挺MG15型7。92毫米机枪。  机身腹部中心线可悬挂一枚500公斤重型炸弹,两侧翼下另可加挂110公斤炸弹各一枚。斯图卡机体非常牢固,故能以80度的角度向下急剧俯冲。
  它所装备的自动计算装置可正确计算出开始俯冲和拉起机头的时机,在前翼梁下装有一对俯冲减速板,而其肥大的主起落架在飞机俯冲时也起到减速的作用。  这些特点使斯图卡具有极高的轰炸精度,圆径误差在25米以内。
  在斯图卡的机头冷却进气口装有一个空气驱动的发声装置,在俯冲时发出类似空袭警报的凄利的尖啸声,在炸弹还没落下以前,已对地面的人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冲击,加强了打击效果。   1939年9月1日,斯图卡是第一批越过波兰边境实施空袭的飞机。
    之后,轰炸荷兰兵营,摧毁比利时坚固堡垒,粉碎法国坦克部队的反冲击,扫射敦刻尔克海滩上等待撤退的英国远征军,斯图卡作为德军闪电战的先导纵横欧洲战场。除了轰炸交通枢纽、军用设施等固定目标外,斯图卡最重要的作用是为德军装甲部队提供近距支援。
  在德军每个坦克师都配备有空军的联络员,一旦遇到敌军的抵抗,立即呼唤空中支援,大批斯图卡随之而到,以准确的轰炸迅速瓦解对方的防御,可以说斯图卡就是德军装甲部队的(飞行)远程火炮。  由于有斯图卡开道,德军坦克才能以令所有军事评论家瞠目结舌的速度快速推进。
  斯图卡也由此名声大振,成为德军闪电战的王牌。   1940夏季的大不列颠空战中,斯图卡同样充当轰炸英国南部的主力之一。但此时缺少己方战斗机的护航(作为德军战斗机主力的Bf109因航程所限,无法提供全程保护),斯图卡失去了往日的威风。
    因为自身防御火力的不足,在英军战斗机的攻击下,斯图卡损失惨重,不久就不再出现于伦敦上空。一部份移交给意大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和罗马尼牙等国空军使用,并出现了加装副油箱以增大航程的Ju-87R型。
     40年之后,容克公司又发展出Ju-87D型。其发动机马力增加至1400马力,总载弹量也随之提高到1800公斤。  后座机枪增为两挺,以弥补防御火力弱的缺陷。该型机广泛活跃于东线(苏联)和北非战场。
  只要德军掌握了战场的制空权,斯图卡仍可一显身手。   在向斯大林格勒挺进途中,德军在一个小镇外遭到顽强抵抗。于是召唤空中支援。十余架斯图卡马上飞临小镇上空,只经过一轮俯冲轰炸,镇内的苏军即宣布投降。
    斯图卡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为对付苏军数量众多的坦克。1942年德国研制出Ju-87G型,两边机翼下装有37毫米机炮各一门,专门担任坦克杀手的角色,战绩相当不错。
  
     本来德军是准备以Ju-187作为Ju-87的后继机,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投入生产。  在整个二次大战期间,斯图卡始终是德军有效的战术支援武器,为同类机种中的经典杰作 。

2006-07-16

70 0
    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 提到二战德国空军,可能很多人都会立即说出一大堆德国飞机的名字:Bf-109(Me-109)战斗机,FW-190战斗机,He-111中型轰炸机,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还有新式的Me-262喷气式战斗机等等。
  其中,外形怪异的"斯图卡"一定会给大部分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很多二战题材的电影中都有这种飞机的身影。 俯冲轰炸机与高空水平轰炸机的最大不同就在战术使用上。B-17这样的大型高空水平轰炸机主要用于大编队轰炸敌方的战略目标,而俯冲轰炸机则主要用于对地面部队的直接火力支援。
   俯冲轰炸机在攻击时,从高空打开减速板,以大角度(有时几乎是90度)向地面俯冲,投弹,扫射,然后拉平,再继续下一轮攻击或者返航。  在俯冲过程中,由于飞机速度很快,且大部分处于高射炮的射击死角,所以自身的损失往往很小。
   1937 年初德国开始生产第一种正式量产型 Ju 87A-1,它使用尤莫 210D(680HP)引擎,制造中途又换装新的 HPAIII 螺旋桨。 Ju87A-1 在空载时最高时速 320 公里,挂 250 公斤炸弹时只有 294 公里,以 260 公里时速航程 998 公里 1940 年夏季,后续型号 B-2 型研制成功。
    它沿用了 B-1 型的引擎但是改用更宽的容克斯 VS11 型木制螺旋桨,另加装了推进式排气管和油压式散热器挡板。在只乘坐 1 人的情况下 B-2 型能够携带 1,000 公斤炸弹。
  此外还有2种装备供择其一安装:FuG25 型敌我识别装置或者 Peil GIV 型测向仪(装备在机身下)。   1937 年初春,I。/St。G。162“殷麦曼”轰炸团将老式 Hs 123 轰炸机换成了 Ju 87,同年改名为 St。
  G。163 并加入“兀鹰军团”开赴西班牙参加该国内战。从这时起,Ju 87 将起落架罩缩小成为二段式,这种起落架罩成为大部分“斯图卡”的标准装备。   1937 年后半,Ju87A-2 出现。
  它使用带 2 段变速的尤莫 210Da 引擎,飞行员和机枪手拥有“EiV”联络装置。A-2 还将方向舵的边角改得更圆滑。 与 A 型相比, B 系列除了机翼和水平尾翼之外均作了大幅度改动。
  由于引擎功率增大,因此即使驾驶员和机枪手都在舱内也可以携带 500 公斤炸弹;另在每侧机翼下面新增的 2 个挂弹架更增加了 4 枚 50 公斤炸弹的携带量(但是这时机腹炸弹最重只能为 250 公斤,也就是说总载弹量最大为 500 公斤);在左翼加装的 MG 17 型机枪也加强了空中生存能力。
     B 系列最早的生产型—B-1 型于 1938 年 10 月开始下线,它使用功率更加强劲的燃料直喷式 尤莫211Da(1,200HP)引擎,一共生产出 952 架之多。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烽火在欧洲燃起之时,德国空军拥有 9 个俯冲轰炸团的斯图卡、加上海军的 4。  (St。)/Traeger Gr。186(第 186 舰载机团第 4 俯冲轰炸大队)总共是 348 架,其中有 300 架能够作战。
  Ju 87B“斯图卡”向波兰投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上的第一枚炸弹,在历时 4 个星期的波兰战役中被敌军地面火力击落的斯图卡仅有 31 架 在野战工厂按部队要求还改装了一批 Ju 87B 系列称为 U 系列,其中有改进了机内联络装置的 U-2 型、额外追加装甲用作近距离支援的 U-3 型、装有滑橇的 U-4 型,和装备滤砂器和生存部品的 Trop 型即非洲热带型 早期斯图卡的致命缺陷是航程过短,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容克斯公司紧急研制出 Ju 87R 型方案。
    它在每侧机翼内加装 150 升油箱并在翼根处加装 250 升油箱,此外还备有容量 300 升的副油箱一个,虽然航程大增但是载弹量锐减至仅 250 公斤。1940 年春季利用 B-1 型改装的 Ju 87R-1 参加了入侵丹麦和挪威的战斗,1941 年利用 B-2 型改装的 Ju 87R-2 也首次出现在地中海战场。
     1938 年,德军决定为在建的“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配备俯冲轰炸机大队,为此特别开发了舰载型 Ju 87C。此型号以 B 型为基础加装了离舰弹射装置、着舰钩和气囊(可在水面迫降时保护乘员),最大的特点是主起落架可以自行抛弃(兴许还能砸死个把敌军)。
    和很多舰载机一样,Ju 87C 的机翼可以手摇折迭以节省空间,翼尖被削平所以机宽比 B 型短了 80 厘米。C 型为了增加航程而率先安装了 300 升副油槽(比 R 型要早)。
   1940 年 5 月,Ju 87D-1 定型。由于原定使用的 尤莫211F 型引擎因故拖延,而采用了 1400HP 的 尤莫211J 型引擎。  D 型外观上最显著的特征是进气口后移。
  起落架经过重新设计更加牢固,而起落架罩外形也变得更加流畅。但是由于开发上也出现了拖延,所以早期的 Ju 87D-1 沿用旧式 B 型的起落架。D 系列的机身装甲和后部武装也得到了加强,同时在机身下最多可以搭载 1,800 公斤炸弹!每侧机翼下的挂弹架可以携带 1 枚 250 公斤炸弹或 2 枚 50 公斤炸弹,同时留有很多可选备件以供随时挑选安装—包括副油槽、天线、滑橇、消焰器、滑翔机拖曳装置和热带装备等。
    在座舱后部的机背装有覆盖在透明材料中的 Peil GIV 测向仪。 Ju 87D-3 型是针对越来越强的地面炮火而设计的装甲强化型,虽然是和 D-1 同时发展的但在 1942 年 5 月才被投入实战并大获成功。
  中期生产的 Ju 87D-3 取消了一直以来装备在起落架上用来发出尖啸以恐吓敌军的警笛,并在机身上做了一些换装金属零件之类的小改动。  Ju 87D-3 一共制造了 1,559 架之多。
   Ju 87D-4 型为鱼雷机,但是仅使用 Ju 87D-1 改制出一架供测试。之后 D-4 型发展为 Ju 87E 型,在利用 B 型和 D 型改装测试之后,容克斯公司在 1942 年夏季得到了 115 架 Ju 87E 鱼雷机的订单。
     Ju 87D-5是最后一种俯冲轰炸型的“斯图卡”。它的机翼延长并将机翼武器加强为 MG 151 型 20 毫米炮,机身下部的窗口做了防弹处理。Ju 87D-5 在 1943 年 7 月的库尔斯克大会战中首次亮相,至 1944 年 7 月共出厂 780 架。
     Ju 87G 型是为了应付越来越多的强力苏联坦克而开发的专用反坦克型,在每侧机翼下部吊挂一门 Flak18 型 37 毫米反坦克炮。有用 D-3 型改制的 G-1 型和用 D-5 型改制的 G-2 型,由于装载了重型武器而取消了 D 型原有的挂弹架、散热器挡板、副油槽和氧气泵。
    就是这样弹药还是不够—每次升空只能携带 12 枚 37 毫米炮弹。 Ju 87G 型上最著名的坦克杀手鲁德尔首次使用 Ju 87G 原型机在克里米亚与苏军作战,但是 G 型大规模参战则是从 1943 年 7 月的库尔斯克会战开始 H 型为教练型。
    特征是改用 Ar 96 型飞机的后部座舱而使原先面向后方的座位面向前,这里是供教官使用,装备有两套操作系统以便教学之用,为了获得更好的视野还特别改动了后部挡风玻璃。 K 系列并不是专有序号,它表示出口型。
     1937 年有 2 架 Ju 87A-2 出口给日本,称为 K-1 型。  日军在航空博览会将它展示后就一直放置在一个名叫的“所泽”的基地堆灰,从未拿出来用过。
     1940 年出口给匈牙利的 2 架 Ju 87B-2 称为 K-2 型。   1941 年出口给保加利亚的 12 架 Ju 87R-2 称为 K-3 型。 。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工程技术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工程技术科学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天文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工程技术科学
工程技术科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