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育儿 宝宝 学龄期

孩子得了抽动症怎麽办?谢谢

五个月前的一次惊吓,我5岁孩子患了抽动症,很严重.不断挤眼,皱鼻,吭吭,,服了三个月中药缓解,现停药,此前症状减轻,又出现仰头,随之手指握紧又僵硬松开,走几步,蹲下又站起,这病怎麽治?孩子爱围棋,喜欢游泳,是否让他学?那些活动不适合?

全部回答

2006-07-05

0 0
     抱歉,我很不专业,不知道是不是下面的病症,希望对您有一点点帮助! 婴儿手足搐搦症   小儿缺乏维生素D时,血钙下降,如果甲状旁腺功能代偿不全,不能动员骨钙,则血钙不能维持正常水平。
  当血清钙<1。75mmol/L时,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即可出现惊厥和手足搐搦等症状。  故本病又称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一、诊断   (一)年龄、季节、诱因:85%以上的病例发生在1岁以内,其中又以<6个月的婴儿占绝大部分。
  季节以春季(3-5月)发病最多。维生素D不足,膳食钙不足、早产儿及人工喂养儿易发病。   (二)临床表现:   婴儿以无热惊厥为主。  每日惊厥发作1-20次不等,每次持续时间数秒至半小时左右。
  惊厥时大都意识丧失,手足呈节律性抽动,面肌痉挛,眼球上翻,大小便失禁等。小婴儿有时只见面肌抽动即为本症的初期症状。发作间隙病儿神志基本正常。   较大婴儿或儿童则以手足搐搦为主,即腕部弯曲、手指伸直、大拇指贴近掌心,足趾强直而跖部略弯呈弓状,发作时神志清醒。
       喉痉挛是婴儿手足搐搦症最严重的表现,可呈现吸气性哮吼。吸气困难,严重时可因窒息而死亡。肌肉注射时偶可诱发喉痉挛。   (三)隐性体征:只有以下隐性体征而无惊厥或手足搐搦者称为隐性手足搐搦症。
     l.面神经征(Chvostek征):用指尖轻叩耳前面神经处,可见眼皮或上唇抽动。  新生儿期此征阳性无诊断意义。   2.腓反射阳性:用小锤叩击膝外侧腓骨头上的腓神经,足部向外侧收缩为阳性。
     3.止血带征(Trousseau征):血压计袖带包裹上臂,打气加压使桡侧脉搏暂停,5分钟内出现手搐搦为阳性。   (四)实验室检查:血清钙可低于1。  75mmol/L,碱性磷酸酶增高,血清磷或低或正常或升高。
     二、鉴别诊断   (一)与惊厥性疾病鉴别   1.婴儿痉挛症:多在生后3-7个月开始发作,发作时有短暂意识丧失及特殊姿态,智力多受影响,脑电图呈特有的"高峰节律紊乱"。
     2.甲状旁腺功能不全:如新生儿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不全、手术时误切甲状旁腺时的功能受损及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不全等,都可出现血钙降低症状。  但本病血磷增高、碱性磷酸酶正常,PTH下降,常需甲状旁腺素治疗。
     3.其他:尚需与产伤、脑发育不全、神经系统感染、感染性疾病的脑症状,以及低血糖、铅中毒等引起的惊厥相鉴别。   (二)与其他病因所致的手足搐搦症鉴别   1.碱中毒性手足搐搦症:低氯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或输入过多碱性液等均可使钙与蛋白质的结合增加,钙离子减少而发生手足搐搦。
       2.低镁性手足搐搦症见于长期腹泻、长期输液而未补镁的患儿等,或临床怀疑低钙惊厥用钙剂治疗无效者也应考虑本病。患儿血镁可降至0。75mmol/L以下,注射或口服镁剂后可控制症状。
     3.慢性肾功能不全所致的手足搐搦症:因排磷功能减低、血磷增高抑制25-(OH)D3转化为1,25-(OH)2D3以致血钙降低。  但本病的低白蛋白血症和慢性酸中毒使钙离子不一定很低,只在血清钙极度减低或输入碱性液时才出现手足搐搦。
     (三)与喉部梗阻疾病鉴别:喉痉挛应与先天性喉喘鸣鉴别。后者主要症状为吸气性喉鸣。轻者喉鸣为间隙性,易于鉴别,重者喘鸣持续,也伴吸气困难,则需测定血钙加以鉴别。     三、治疗   (一)急救措施:喉痉挛与惊厥可致呼吸暂停,均有生命危险,应尽快急救。
     1.保持呼吸道通畅:严重者先将舌尖拉出,进行人工呼吸或加压给氧,必要时气管插管。   2.惊厥处理:立即足量苯巴比妥钠8mg/kg肌注;或副醛1ml/岁(最大量不超过5ml/次)深部肌注;或10%水合氯醛4-10ml保留灌肠;或安定每次0.l-0.3mg/kg肌肉或静脉注射。
    同时针刺人中、合谷、少商、印堂等。   3.补充钙剂:不要等血钙测定结果,应立即用10%葡萄糖酸钙5~10ml加10%~20%葡萄糖液10-20ml稀释后缓慢静注(不可皮下或肌肉注射,因可致局部坏死)并监测心率,如发生心动过缓即应减慢注入速度或停止,每日注射l-3次,连用2-3日。
    痉挛停止后改口服10%氯化钙(既补钙又酸化血)5-10ml每日3-4次,7-10日后改用乳酸钙每日2g。氯化钙应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医源性酸中毒。   (二)维生素D治疗:补充钙剂3-5日后可给维生素D剂,由小量开始,以免诱发低钙。
  剂量为2500-5000IU/d,一周后可增至5000-10000IU/d。  疗程与佝偻病相同,然后改为预防量。必要时亦可于钙剂治疗数日后给维生素D2或D330-60万IU肌注一次。
     (三)如按上法治疗后发作仍不停止,应测血清镁,如血清镁<0。75mmol/L,可用25%硫酸镁每次0。1ml/kg肌注,每6小时1次。1日后改用镁3mg/(kg·d)分3-4次口服。
       四、预防   预防从围产期开始,1岁内婴儿为重点,持续到3岁。   (一)胎儿期:妊娠期最后3个月应给母亲补充维生素D剂400IU/d、适当钙剂及户外活动。
     (二)新生儿期:尽早开始户外活动。早产、双胎、人工喂养、冬季出生儿或不能坚持户外活动的小儿,于生后l-2周开始口服维生素D剂500-1000IU/d或10万-20万IU肌注一次,可维持1-2个月。
       (三)婴儿期:坚持户外活动或口服维生素D剂400-800IU/d不可间断。   (四)幼儿期:夏季增加户外活动,可不用维生素D剂。冬季到来时(10月中旬)北方小儿20万-40万IU、南方小儿10万一20万IU一次口服(骨化醇糖丸)或肌注。
  高发病区春季(l月中旬)再用一次。     一般不加钙或加钙不超过0。5g,以免影响食欲。有低钙搐搦史或淀粉为主食者可适量补给钙剂。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育儿
学龄期
妈妈
宝宝
护理
教育
亲子
其他
宝宝
学龄期
新生儿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期
学龄期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