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生活 美食/烹饪

东坡肉是什么肉啊?跟苏东坡有关系吗?

全部回答

2004-12-23

0 0
    东坡肉的由来 “东坡肉”是以苏东坡的名字命名的菜肴。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对诗文、书法有很深的造诣,对烹调菜肴亦很有研究。他自己会烹制菜肴,并十分擅长烧肉,在他的许多名诗中都有关于饮食方面的内容,如《食猪肉》、《老饕赋》、《丁公默送蝤蛑》、《豆粥》、《羹》等诗,都反映出他对饮食烹调的浓厚兴趣。
     “东坡肉”起先是苏东坡在黄州制作的,那时他曾将烧肉之法写在《食猪肉》一诗中:“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但此菜当时并无名称,以其名字命名为“东坡肉”,是在他到杭州做太守的时候。  当时西湖已被葑草湮没了大半,他上任后组织民工铲除葑草,疏通湖巷,筑堤建桥,使西湖重新恢复了容貌,并增加了景点。
  杭州城里的老百姓都很感激他,听说他平时最喜欢吃红烧肉,于是不少人不约而同地上门送猪肉。他收到许多猪肉后,便让家人将肉切成方块,加调味和酒,用他的烹调方法煨制成红烧肉,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
    大家吃后,称赞此肉酥香味美,肥而不腻,于是人们便以他的名字将此烧肉命名为“东坡肉”。后来此菜流传开来,并成为中外闻名的传统佳肴,一直盛名不衰。 。

2004-12-23

383 0
    1》腊笋红烧肉(三)(图) 杭州菜里有一道名菜叫“东坡肉”,据说是苏东坡创制的。苏东坡在传授红烧肉经验时,言简意赅:“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然,时移事异,现在的猪,吃的是不知道怎么捣鼓出来的人工饲料,肉也腥臊得很,所以苏老先生的这句话,用在红烧肉的烹饪里,已远远不够。
    有了自己的厨房后,我专门花了半个月研究怎么烧红烧肉,终于小有起色,略略道来。 首先,把五花肉切成四五共分见方的小块后,下滚水焯去血沫,并再用冷水反复冲洗。冲洗干净后,加料酒、盐、酱油、生粉、味精腌制十分钟,滗去汁水。
   第二步,烧旺油锅,把蒜瓣两个、姜块一个、小红辣椒两三只,拍碎后下油锅煸香,然后倒入刚才腌制过的肉块迅速翻炒,至肉有香味溢出。   第三步,往锅中倒入两勺酱油、四五颗冰糖、一罐啤酒,盖上锅盖,焖烧至收汁。
   第四步,将腊笋浸泡去涩味后切条洗净,倒入锅中与肉一起收汁。此时可根据各人口味加盐(一般来讲可以不加了,因为有酱油。) 第五步,将红烧肉和腊笋盛在大碗里,上笼用大火蒸十分钟,以进一步保证肉酥烂入味。
    在蒸到五分钟时,可将另外煮熟的鸡蛋切块放入肉中同蒸。蒸好后,趁着蒸汽撒葱花增色增香。 要点:焯水、油煎、加啤酒都是去腥味的,效果不错;一定要用冰糖不要用白糖;整个过程不要加水,所以倒酱油的时候注意不要倒多了。
   25》东坡肉的由来 东坡肉的由来1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两度杭州为官,第一次是当通判(公元1069年),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西湖诗。  公元1088年时,西湖久无整治日见颓败,官府花了大钱整治西湖却未见成效。
  时任太守竟欲废湖造田。危急时刻苏东坡再度到杭州任太守。 苏东坡认为“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是绝对不能废的。他带领杭州民众疏浚西湖,终使西湖重返青春。杭州百姓感激不尽,纷纷敲锣打鼓、抬猪担酒送到太守府。
    苏东坡推辞不掉,只好收下。面对成堆猪肉,他叫府上厨师把肉切成方块,用自己的家乡四川眉山炖肘子的方法,结合杭州人的口味特点,加入姜、葱、红糖、料酒、酱油,用文火焖得香嫩酥烂,然后再按疏浚西湖的民工花名册,每户一块,将肉分送出去。
   民工们品尝着苏太守送来的红烧肉,顿感味道不同寻常,纷纷称其为“东坡肉”。  有家饭馆老板灵机一动,设法请来太守府的厨师,按照苏东坡的方法制成“东坡肉”,于是饭店从早到晚顾客不断,生意格外兴隆。
  别的饭馆一见也纷纷效仿,一时间,大小饭馆都卖起了“东坡肉”,“东坡肉”遂成了杭州第一大菜。后来,“东坡肉”越传越广,越做越精,成为风靡全国的一道名菜。  目前,全国著名的有杭州“东坡肉”、黄州“东坡肉”、江西永修“东坡肉”、江苏扬州和苏州“东坡肉”、云南大理“东坡肉”以及苏轼故乡四川“东坡肉”等。
   东坡肉的由来2 “东坡肉”是以苏东坡的名字命名的菜肴。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对诗文、书法有很深的造诣,对烹调菜肴亦很有研究。  他自己会烹制菜肴,并十分擅长烧肉,在他的许多名诗中都有关于饮食方面的内容,如《食猪肉》、《老饕赋》、《丁公默送蝤蛑》、《豆粥》、《羹》等诗,都反映出他对饮食烹调的浓厚兴趣。
   “东坡肉”起先是苏东坡在黄州制作的,那时他曾将烧肉之法写在《食猪肉》一诗中:“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但此菜当时并无名称,以其名字命名为“东坡肉”,是在他到杭州做太守的时候。当时西湖已被葑草湮没了大半,他上任后组织民工铲除葑草,疏通湖巷,筑堤建桥,使西湖重新恢复了容貌,并增加了景点。
  杭州城里的老百姓都很感激他,听说他平时最喜欢吃红烧肉,于是不少人不约而同地上门送猪肉。  他收到许多猪肉后,便让家人将肉切成方块,加调味和酒,用他的烹调方法煨制成红烧肉,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
  大家吃后,称赞此肉酥香味美,肥而不腻,于是人们便以他的名字将此烧肉命名为“东坡肉”。后来此菜流传开来,并成为中外闻名的传统佳肴,一直盛名不衰。 26》东坡肉 配料: 猪五花肋肉1500克,葱100克,白糖100克,绍酒250克,姜块50克,酱油150克 制作方法:   1、将猪五花肋肉刮洗干净,切成10块正方形的肉块,放在沸水锅内煮5分钟,取出洗净。
       2、取大砂锅一只,用竹箅子垫底,先铺上葱,放入姜块,再将猪肉皮面朝下整齐地排在上面,加入白糖、酱油、绍酒,最后加入葱结,盖上锅盖,用桃化纸围封砂锅边缝,置旺火上,烧开后加盖密封,用微火焖酥后,将近砂锅端离火口,撇去油,将肉皮面朝上装入特制的小陶罐中,加盖置于蒸笼内,用旺火蒸30分钟至肉酥透即成。
     注意:   1、猪肉选以金华"两头乌"乌猪为佳。   2、100克葱其中50克打葱结。 风味特点:   1、"东坡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流传下来的。
  苏东坡不仅才学出众,对烹饪也颇有研究。"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贵不能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他自美"。  就是苏东坡的烧肉经验。"东坡肉"是苏东坡将百姓送来的猪肉、绍酒,吩咐家人烧好,连酒一起送给民工,家人误认为酒肉一起烧,结果烧出的肉,特别香醇味美,别致可口,一时传为佳话,人们纷纷传颂苏东坡的为人,信效他独特的烹调方法。
  从此后"东坡肉"便流传下来。   2、"东坡肉"薄皮嫩肉,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是1956年浙江省认定的36种杭州名菜之一。   27》“东坡肉”又叫“扣肉”   制作时先将“五花肉”晾干下锅煮熟捞起,趁热用红糖、酱油着色,然后再将肉放至油锅内炸成皮呈棕红色,捞起沥干切成小方块,整齐排入大扣碗内,掺以白糖、酒、五香粉上沸水锅旺火蒸一个小时左右出锅,每块肉间夹一片香芋,倒扣入另一浅盆中再上蒸半个小时左右出锅即可。
     。

2004-12-23

365 0
也就是红烧猪肉,也就是所谓的把子肉!徐州火车站旁边好多买的,你可以去看看的!顺便去品尝一下哦!我也不知道正宗不正宗。 肯定是和苏东坡有联系啊

2004-12-23

388 0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两度杭州为官,第一次是当通判(公元1069年),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西湖诗。公元1088年时,西湖久无整治日见颓败,官府花了大钱整治西湖却未见成效。时任太守竟欲废湖造田。
  危急时刻苏东坡再度到杭州任太守。 苏东坡认为“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是绝对不能废的。  他带领杭州民众疏浚西湖,终使西湖重返青春。杭州百姓感激不尽,纷纷敲锣打鼓、抬猪担酒送到太守府。
  苏东坡推辞不掉,只好收下。面对成堆猪肉,他叫府上厨师把肉切成方块,用自己的家乡四川眉山炖肘子的方法,结合杭州人的口味特点,加入姜、葱、红糖、料酒、酱油,用文火焖得香嫩酥烂,然后再按疏浚西湖的民工花名册,每户一块,将肉分送出去。
     民工们品尝着苏太守送来的红烧肉,顿感味道不同寻常,纷纷称其为“东坡肉”。有家饭馆老板灵机一动,设法请来太守府的厨师,按照苏东坡的方法制成“东坡肉”,于是饭店从早到晚顾客不断,生意格外兴隆。
  别的饭馆一见也纷纷效仿,一时间,大小饭馆都卖起了“东坡肉”,“东坡肉”遂成了杭州第一大菜。  后来,“东坡肉”越传越广,越做越精,成为风靡全国的一道名菜。目前,全国著名的有杭州“东坡肉”、黄州“东坡肉”、江西永修“东坡肉”、江苏扬州和苏州“东坡肉”、云南大理“东坡肉”以及苏轼故乡四川“东坡肉”等。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生活
美食/烹饪
服装/首饰
美容/塑身
购车养车
家电
礼节礼仪
购物
购房置业
婚嫁
生活常识
家居装修
交通出行
起名
保健养生
育儿
美食/烹饪
美食/烹饪
酒类/饮品
烹饪方法
厨具
餐厅/酒店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