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文学 小说

庞统如果不死在落凤坡...

如果庞统没有死在落凤坡的话,蜀汉政权能维持多久?

全部回答

2006-04-05

1 0
     历史是用来探讨和借鉴的,三国之所以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就是因为值得探讨和借鉴,所以呢大家不要那么不文明,说话文雅一点。 如果庞统没死在落凤坡,蜀汉政权能维持的时间确实很难说。
  庞统死不死,刘备都会取汉中。假设庞统不死,取汉中庞统立最大功劳,那么庞统也必将和诸葛亮一样可以独立带兵为刘备打天下,从而三国鼎立的局面加快形成,也许战事更加频繁和激烈。  当时世人都知道,“伏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吴国知道伏龙凤雏都归刘备,吴国会跟蜀国结盟吗?这个可能性小之又小。
  或者为免遭蜀国进攻会魏吴结盟,那结果又会如何?现在假设,伏龙凤雏各攻一国,胜算有多大?(庞统死后蜀吴结盟,诸葛亮可以放心攻打魏国)。 问题是现在如果魏吴结盟之后蜀国怎样分兵去打?一国攻两国,加上吴国借长江之险易守难攻,如果魏国被攻得厉害的话吴国有剩余的兵力可以帮助魏国,这个规模和结果将会发展成怎样,相信没人敢说个肯定的答案。
    或许打一场持久战,又或许蜀国被魏吴联军所灭,再或许蜀国一统三国。

2006-04-11

408 0
如果庞统没有死在落凤坡的话,那一定会死在卧龙岗!!!

2006-04-11

410 0
在阿斗底下,任你是谁也转不开了哇!

2006-04-11

408 0
4月6日 15:06 "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这是镜先生的评论,得二呢?悬了

2006-04-11

439 0
  最近看了本书《帝王学》。中心思想:人才是关键。 三国就是如此,刘备在没有请到孔明前混的一塌糊涂,以后三顾茅庐后再加上一帮大将,可以说事业风声水起。再以后庞统死,失荆州,关键同时也失去了人才的聚集地。
  
  就凭西蜀的地理位置,可以说偏远疲敝,人烟稀少,更别说有许多出众的人才,慢慢人才都死绝了,才会出现廖化为先锋的局面,想不败都难啊。 一个诸葛亮,一个庞统也许能让西蜀多撑几年,但历史就是这样……。

2006-04-06

440 0
     "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是一种演义小说式的说法。小说着重突出二人的才能及刘备的得人心。但是正史上刘备“以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刘备在世时,对孔明信任有加,但在军事决策上多由自己做主。
  他反而比较尊重法正的意见。法孝直死后,孔明说过一句话:“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东行。  就复东行,必不倾危。”诸葛亮在刘备手下主要的成就是外交,后勤方面。以及制定一些方针大略。
  “先主出,亮常镇守成都,足兵足食。”可见,至少在刘备败亡前,诸葛亮在军事上并无太多发言权。而庞统仅仅与诸葛亮齐名。他领兵深入重地,义无返顾。结果中伏而亡。这本身值得玩味。张合是魏国名将,在司马仲达的威逼下,追击蜀军,结果下场和庞统一样。
    但张合中埋伏是逼不得以。而刘备预见到轻进的危险性,曾经试图劝阻庞统,但无果。二者反差之大。可见凤雏在军事常识上尚存缺陷,若是由他主持蜀军北伐,面对曹操,结果可想而知。 魏国国土庞大,军事实力极强,又不缺乏名将。
  要想撼动,诚非易事。而西蜀偏远疲敝,人烟稀少,又缺少一流的军事人才。  诸葛亮出祁山,事实上打的是预防性进攻。根本无力两线作战。由北向南的统一过程只是先后顺序问题。三国后期,吴蜀连年向魏国进兵,其结果打的自己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而中原方面基本未受影响。在积聚了实力之后先灭蜀,次灭吴。假使蜀主是曹操那样的雄主,手下又有张辽,徐晃那样的名将。  那么或许隆中对的构想可以实现。但可惜,诸葛亮独木难支,小本经营之后难免也生出“夫难平者,事也”这样的感慨。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小说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文学
小说
散文
诗歌
戏剧
小说
小说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