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和杨家将是同一时期吗?能具体
不是的,杨家将是北宋初期的时候的英雄,时值契丹进犯大宋王朝;岳飞是南宋初期的英雄,时值金国进犯大宋王朝。
1、杨家将
提起杨家将,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杨业。历史上,这位名震千里的一代名将,弱冠之年便入事太原的北汉政权,受到北汉皇帝的信任,任侍卫新军都虞候。 当时,宋太祖赵匡胤已经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大宋王朝,全国统一大局已定。杨业向北汉皇帝刘继元提出了“奉国归宋”的建议,遭到反对。但他深感刘氏厚遇之恩,并未变心投宋,而是舍命保卫北汉政权。后来,北汉战败,杨业却仍在城南与宋军苦战。 宋太宗早就听说杨业是一员勇将,便派北汉亡国皇帝刘继元的亲信前去劝降。见到刘继元派来的劝降使者,杨业...全部
不是的,杨家将是北宋初期的时候的英雄,时值契丹进犯大宋王朝;岳飞是南宋初期的英雄,时值金国进犯大宋王朝。
1、杨家将
提起杨家将,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杨业。历史上,这位名震千里的一代名将,弱冠之年便入事太原的北汉政权,受到北汉皇帝的信任,任侍卫新军都虞候。
当时,宋太祖赵匡胤已经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大宋王朝,全国统一大局已定。杨业向北汉皇帝刘继元提出了“奉国归宋”的建议,遭到反对。但他深感刘氏厚遇之恩,并未变心投宋,而是舍命保卫北汉政权。后来,北汉战败,杨业却仍在城南与宋军苦战。
宋太宗早就听说杨业是一员勇将,便派北汉亡国皇帝刘继元的亲信前去劝降。见到刘继元派来的劝降使者,杨业悲愤地大哭了一场,投降了宋朝。宋太宗因他“老于边事,洞晓边情”,任命他为左领军卫大将军,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与河东三交口都部署潘美共同担负起了山西防御契丹的重任。
实际上,潘美只是挂了个虚衔,重担全部压在代州前线杨业的身上。
杨业从小就擅长骑射,爱好打猎,武艺也高,每次打猎,收获总比别人多一倍。他对同伴说:“我将来带兵打仗,也如同猎鹰追逐野兔一般。
”
杨业不负宋太宗的重托,在契丹军出入的各个要道口,连续修建了阳武寨、崞寨、西陉塞、茹越寨、胡谷寨、大石寨(均在今代县、繁峙境内)6 个兵寨。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公元 980年)三月,契丹十万军马来攻雁门,杨业率部用堵截和奇袭办法,大败契丹军,杀死他们的节度使、驸马、侍中肖咄李,活捉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海。
从此,敌兵一见“杨”字大旗,便吓得心惊胆战而不战自退,称杨业为“杨无敌”。朝廷由此提升他为云州观察使,仍知代州。杨业驻守雁门关八年之久,契丹军始终不敢侵入一步。
杨业的显赫战功,使得一些心胸狭窄的同僚妒火中烧。
一些人给宋太宗写匿名信,诋毁杨业。宋太宗没有轻信,而是把这些谤书封好交给杨业,表示了对他的信任。
雍熙三年(公元 986年)正月,宋太宗为了彻底解决契丹对边境的骚扰,执意全面进攻契丹,下诏分兵三路进行北伐:东路由大将曹彬、崔彦进率主力从雄州出发北攻幽州;中路由田重进统率,由定州攻飞狐;西路由潘美、杨业统率,出雁门关,攻朔(今山西朔县)、寰(今山西朔县东)、云(今山西大同)、应(今山西应县)等四州,最终目标是三路大军会师幽州,与契丹进行决战。
三路大军同时前进,东路军刚出击就遇到契丹主力的迎击,大败于歧沟关;中路军闻听东路败北,也就不战而溃;只有潘美、杨业的西路军,出师仅两个月,便战果累累,收复了朔、寰、云、应四州之地,兵锋直抵桑乾河。
但是,由于东、中两路守军的溃败,他们却成了孤军深入。契丹在打败东路和中路两路宋军后,调集十万精锐,全力向潘、杨部占领的寰州压来。朝廷命令潘、杨率军护送朔、寰、云、应四州百姓立即迁回代州。在当时大兵压境的时刻,要完成这一任务非常艰巨。
杨业经过周密思考,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先派人密告云、朔等州守将,等我军离代州北上时,令云州民众先出,我军到达应州时,契丹必定会派兵迎战,这时,命令朔州民众再出城,同时派骑兵接迎,另派1000弓箭手守住谷口,这样百姓就可安全内迁。
对于杨业这个切实可行的方案,监军王先和主帅潘美却坚决反对。他们为了争功,硬要杨业率兵去打寰州。王先说:“你有几万精兵为什么还这样胆怯?应当直接出雁门关北上!”杨业说:“不行,这样做,只有失败。
”王先阴险地说:“你不是号称‘杨天敌’吗,为什么不敢与敌人正面交锋,难道你还有不可告人的打算?”杨业气忿地说:“我这样做不是怕死,而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完成好皇上交付的使命。你既然这样责问我,那好吧,我现在就遵命前往。
”出发时,杨业流着眼泪对潘美说:“这次出兵,必定失利,我是北汉降将,蒙皇上大恩,我愿以死报国。”他又用手指着陈家谷(今山西朔县南)说:“你们务必在两翼布置强有力的弓箭手,我转战到这里,你们就出兵夹击,不然我们将会全军覆没。
”说罢,杨业就率兵出发了。经过两场恶战,因寡不敌众,杨业战败。退到陈家谷时,王先、潘美却率军早已离开了谷口,杨业得不到接应,陷入重围。虽然他奋不顾身,英勇作战,终因寡不敌众,身负重伤,坠马被俘,最后不屈绝食而死。
他的儿子七郎也在这一次战斗中牺牲。
史书上记载,杨业的儿子除延玉外,还有延朗、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和延彬。
杨延朗后改名延昭,人们称他为“杨六郎”。他智勇善战,号令严明,也是北宋王朝的名将。
杨延昭儿童时代受到父亲的熏陶,十分爱做军事游戏。杨业常对人说:“这个孩子最像我。”每次打仗总要带他上阵。战争中,杨延昭很快锻炼成为一名骁勇善战的大将。雍熙三年(公元 986年),杨业率军北伐应、朔,派杨延昭任先锋,与契丹军在朔州城下激战。
延昭被乱箭射穿了手臂,但他毫不介意,更加讲命地与敌人厮杀。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 999年)冬天,契丹军又一次向宋朝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宋军节节失利。这时,杨延昭正守卫遂城(今河北徐水县西)。在契丹围攻之下,遂城城小无备,人人危惧。
杨延昭泰然自若,率士兵登城固守,毫不慌乱。他让士兵在城墙上浇水成冰,使城墙变得又坚固又光滑。契丹军攻城不下,只好绕道去攻打别处。在杨业死后,杨延昭守卫北方20多年,屡败契丹军队,继承和发扬了杨家“忠心报国”的优良家风。
杨家将的第三代是杨文广,他是杨延昭的儿子,也是宋代一名边防名将。在宋仁宗时期,他先后在河北、陕西边境做过镇守将军。他镇守陕西时,主要是防务西夏国对中原地区的骚扰。
杨家将正是这样一代接一代地为保卫祖国恪尽职守。
他们的事迹不断走入传说、故事、戏曲舞台和影视剧创作。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称赞杨业、杨延昭“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宋元之际,民间艺人把杨家将的故事编成戏曲,搬上舞台。
到了明代,民间文学家又把他们的故事编成《杨家将演义》、《杨家将传》,用小说评书的形式在社会民间广泛传播。这些传说和故事,把杨家将英勇战斗、牺牲的过程,叙述得十分详细和感人。他们还把宋代功臣潘美描绘成大奸臣做陪衬,使杨家将的英雄形象和崇高家风更加高大和完美。
七郎八虎闯幽州、血战金沙滩、穆桂英挂帅、杨门女将、十二寡妇征西、佘太君百岁挂帅、杨排风……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爱国者形象,在世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以至分不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演义和传说。
对于杨家将忠心报国世代相传的优良家风,对于一个家族前赴后继捍卫祖国既忠又勇的行为,人们传诵他们,缅怀他们,热爱他们,崇敬他们,以各种形式,为他们竖起一座座丰碑。
雁门关下,有一个以杨家祠堂而闻名的鹿蹄涧村,村里1000多口人,其中一多半都是杨家后代。
杨家将以及薛家将、呼家将已远远走出历史的范畴,而升华为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鼓舞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励精图治,振兴中华。
2、岳飞
自公元1069年王安石变法以来,变法历元佑(1084年)、元符(1100年)几经废立。
再有“党争”之祸在前,蔡、童、王、梁、杨、朱、李、高八贼为患在后。天怒人怨,终于在1119年与1120年爆发宋江、方腊之乱。在“海上之盟”后,一方面金兵节节胜利一方面宋兵对辽老弱之师连战大败(对宋作战的指挥官叫耶律大石,后于辽亡在中亚另建西辽,西方史称哈刺契丹)。
由于宋兵的无能暴露无疑,公元1125年十一月辽亡后金随即乘胜以完颜宗望为东路六万兵马从平州(今河北卢龙)与完颜宗翰为西路八万兵马自云中府(今山西大同)出兵太原、燕京攻宋。原计划在两路军得手后,共同会师东京。
但西路军受挫于太原坚城,东路军则虽有宋将郭药师投降并迅速过黄河直抵东京,但已经成为深入的孤军。然宋徽宗此时早已六神无主,匆忙让位于太子,是为宋钦宗,改元“靖康”。 完颜宗望在宋军高墙深沟和李纲得力防守面前一筹莫展,兼各地勤王之师此时聚集达20万之重,功守易也。
但降将郭药师献策收买宋权臣,宋金于1126年议和。此后同年(2~7月),两军主要围绕太原激战。八月,金东西两路再起。此时,太原已经粮尽援绝,于九月初三终告城破。而此刻的宋朝廷不但撤除京畿防务,还尽谴勤王军马离散。
同年十一月,金军会师东京城下,不料宋庭竟用郭京率“六甲神兵”应敌,马上兵败城破。城破之初,东京军民30万人准备巷战,金兵不敢贸然入城。于是重施议和故技,1127年正月先后诱使徽、钦二帝至金军大营,随后废二帝立张邦昌为伪楚帝。
同年四月初一,金军尽迁宋宗室3000余人北归,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此即神州板荡、祸乱丛生,江山社稷几近倾覆之势。北宋灭亡之易,古今惟有南明灭亡可与之相比,原因虽然此处无法一一道来,但君王无斗志,文臣爱财不惜命,武将惜命不争先,肯定是主要原因之一。
这时宋皇族宗亲只剩下个赵构,于是公元1127年五月在应天府(今商丘)赵构即位,改元建炎重建小朝廷,史称南宋。这一年,岳飞24岁。
“还我河山”
岳飞(公元1103~1142)字鹏举,河北西路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
公元1122年从军,出行前岳母在其背刺“精忠报国”四字。建炎元年,岳飞投东京留守使宗泽麾下。建炎元年12月先以五百骑兵破金兵与泗水(今河南境内),后在芦笋渡用奇兵再败金兵。宗泽赏识岳飞智、勇过人,擢升岳飞为东京留守司统制。
宗泽曾与岳飞论兵法,飞对曰:兵法运用,存乎一心。宗泽沉默良久,点头称是。建炎二年,宗泽因为受议和派排挤抑郁不已,七月初一连呼三声“渡河”而终。同年秋完颜宗翰先克檀州,后在东京受阻于黄河决堤,转兵锋直指赵构所在的扬州。
赵构一行,仓皇出奔杭州,由于惊慌过度吓成了一个“太监”皇帝。建炎三年三月初五,禁军哗变赵构被迫退位,但旋及为韩世忠、刘光世等扑灭。但赵构,从此对军人不再相信。同年岳飞任,江、淮宣抚使司右军统制转战广德军。
(今安徽境内)
建炎三年冬(公元1129),完颜宗弼率军十万南下。先败宋军于和州(今安徽境内)渡江直抵建康(今江苏南京),再经湖州(今浙江吴兴)攻下临安,赵构忘奔海上。完颜宗弼在吉安至临安经独松岭时感慨道:“南朝果无人矣,此处若只有老弱残兵数百,我军亦难过也。
”但是沿途义军的不断骚扰堵截,完颜宗弼在1130年撤军北归,取道秀州(今浙江嘉兴)、平江府(今江苏苏州)欲在镇江渡江。完颜宗弼未料,韩世忠、粮红玉敢以8千子弟对撼10万金兵。完颜宗弼先败于平江府,再受困黄天荡几乎全军覆没,大败而回建康。
建炎四年,岳飞移军屯宜兴,以二千兵将破金,获其屯重而还,宜兴民众,绘制岳飞之画相,晨夕瞻仰,皆云:“父母生我易也,公之保我难也!”同年于常州连胜金兵四阵,追杀至镇江之东,并再与金兵遭遇于清水亭,杀得横尸十五里,斩金兵千户一百七十五级,威震八方!同年五月,岳飞于牛头山鏖兵再战,恢复建康,斩获秀发及垂耳环者三千人,僵尸十余里,收降卒二千人,万户。
千户二十余人,战马三百匹,销仗旗鼓千万计,民众欢声雷动,夹道相迎!同月部将叛变,暗杀不遂,并于同年十月,解围承州,救缓通、泰二州,斩做将傅庆,并焚袍烧币!同年十二月,岳移兵屯江阴,金兵望岳军兴叹,不敢渡江!这一年,岳飞27岁。
绍兴元年(公元1131),岳飞隶属张俊所部,期间破李成、收降张用。绍兴三年(公元1133),曹成、杨再兴越五岭至贺州(今广西贺县)作乱,岳飞领命征讨,飞弟岳翻此役为杨再兴所杀。但岳飞爱杨再兴的豪勇,仍收其为偏将。
绍兴四年(公元1134),飞任江南西路、舒(今安徽安庆)、蕲(今湖北蕲春)制置使兼荆南、鄂(今湖北武昌)、岳、黄、复州、汉阳军、德州府制置使。同年,飞上书高宗收复襄阳六州。宋史载:绍兴元年春,岳飞大败李成于西山壤子庄。
二年三月岳飞三十岁,迁神武副军都统制,屯兵洪州,兵隶李四节制,同年受调命以本职权知漳州、兼权州,湖东路安抚都总管。同年四月、以八千人大破曹成十余万之众,收勇将杨再兴,同年平马友支党于筠川,并年败刘志余党于广济,又年亡将李宗亮于筠州。
三年,擒贼首罗诚,并奏请朝廷不屠虔州百姓,同年七月,御赐“精忠岳飞”,岳坚拒高官厚禄,并击毁李成十万之众,惭复襄阳,日后襄阳为北窥重地,全仗岳功。
这时的中原,在完颜宗翰北人归北、南人归南、中原人归中原的政策下,于建炎四年九月(公元1130)册立原宋济南知府刘豫(此人在献城时杀害了关胜)建伪齐。
绍兴三年冬,宋兵克颖昌。刘豫命李成会同完颜宗弼占领襄阳六州——-襄阳(今湖北襄樊)、郢州(今湖北钟祥)、随州(今湖北随县)、唐州(今河南唐河县)、邓州(今河南邓县)和信阳(今河南信阳)。绍兴四年春,竟使其心腹大将刘夔协同完颜宗弼共十万军马进攻川陕,妄图吞并南宋。
在绍兴元年,完颜宗弼曾领军十万猛攻大散关(今陕西宝鸡附近)和尚原。吴介、吴琳兄弟以1万精兵,立下“宁可战死,不可退却,退者斩!”的决心。吴介驻兵的大散关和尚原,地理险要屏蔽西川。吴介摆“驻射军”大破敌军,金军遭受到宋金开战以来第一次惨败,连完颜宗弼都被射中两箭。
仙人关(今甘肃徽县南)前,吴琳凭借高强深沟固守,吴介再先用奇兵突袭后以伏兵夹击,伪齐、金联军大败,自此不敢在川陕用兵。
“满江红”
绍兴四年(公元1134)五月,岳飞自鄂州出兵3万进攻伪齐。
临行登船时,对众将云:“定叫贼人还我河山,飞不擒寇,誓不返渡。”郢州的守将京超号“万人敌”,岳飞使张宪攻城未果又为长寿知县刘辑所辱骂。飞大怒,亲率士卒登城,杀敌七千,京超、刘辑具死。随后,牛皋克随州,李成逃离襄阳。
同年7月17复邓州,7月23日复克唐州,8月中旬又收信阳,自此襄阳六州为南宋半壁江山的屏障。高宗大喜,于8月25日升岳飞为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宋开国以来,节度使未尝轻易授人。
此前,南宋节度使只刘光世、韩世忠、张俊三人矣。这一年,岳飞32岁。(两宋只太祖赵匡胤有此功勋)绍兴四年,岳飞以五万军队,击毁伪齐李成之三十万大军。金太宗命完颜宗弼领兵五万来援。岳飞、韩世忠又大破之。
五年,平杨么,并以贼攻贼,并破二安。平洞庭之后,岳云居功甚勉,岳飞因其为己子,又不极其功。并带疾措置军马还屯鄂州。并命杨再兴斩伪宣赞,收复长水县,中原为之震动,飞作《满江红》。同年上表:“金人重兵聚于东京;屡经败砌,锐气大丧,内外震骇。
闻之谋者,金人欲尽弃其轻重,疾走渡河。况今豪杰风尚,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己见……”
绍兴八年(公元1138),岳飞施反奸计用完颜宗弼杀刘豫。而金在1135年熙宗完颜檀即位时发生内扛,杀掌握军权的完颜宗望。
但见南北强弱之势易也,决定与宋谈判。此时秦侩升为右相,宋金议和。岳飞亲自前往临安上奏:“……知逆豫既废,虏仓卒未能镇备,河、洛之民纷纷扰攘,著乘此兴吊民伐罪之师,则克服中原,指日可期,真干载一也……”高宗甚为恼怒,秦侩自此视飞为眼中钉。
绍兴九年(公元1139),宋金签“和约”。南宋称臣,年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岳飞,上辞表。
未及金内扛又生,公元19397月完颜宗磐和完颜宗翰先后被杀,自此完颜宗弼总揽兵权。绍兴十年五月(公元1140),金人叛约完颜宗弼率十万精兵攻宋。
6月初7,宗弼至顺昌城,为刘琦所破。这时的岳飞早已制定了连接河朔的战略方针,枕戈待旦。6月初1,岳飞升太子少保,出兵援救刘琦。6月初19日,飞占颖昌并挫宗弼。至7月初,分令诸军北进,命王贵、牛皋、董光、杨再兴,孟邦杰、李宝,提乒自陕西以东;西京汝、郑、颖昌、陈、曹、光、蔡诸州县分布经略,又命梁与渡黄河,会合河东、河北州郡,响应北代。
再命令岳军将士,语其众人,期以河水相见,并遣军来援刘琦,西授郭浩,控金、商之要冲,应川、陕之师。岳飞自引其军长驱以取中原。
7月10日郾城之战,岳飞在此战以麻札长刀大破完颜宗弼赖以成名的“拐子马”,使南侵以来,所向皆克的“铁浮图”,被杀得尸横遍野,片甲不留。
岳飞在此役中威震华夏,其不许败、只许胜之兵,从他对于岳云的话“此战必胜而复返,否则先斩汝头”中可见决心。岳云以五十骑兵出阵尝敌,是役杀宗弼女婿上将军夏金吾及千户五人。王纲奋身先人,斩金将李朵悸童而返。
金兵曾以潮水般的大阵,黄尘蔽天地涌杀而至,岳飞身先士卒,跃马出阵,开弓就射,连杀数将,岳军士气倍增,无不以一当百,战无不克。岳家军的骁将杨再兴,以300兵马冲入宗弼十二万中军,遍寻宗弼不获,枪挑数百人而返。
又引兵数十人,在临颖小商河遇金人伏兵,杨再兴陷入敌阵,无奈金兵数百倍之多,而杨再兴深陷敌阵,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杀得金兵人仰马翻,当者披靡,但金兵人马迭增,包围重重,杨再兴单枪匹马,杀金兵二千余人,斩万户、千户、百户长以上百余人。
岳飞率军来时杨再兴已英勇战死,其尸体火化后所余箭簇2升有余。
岳飞大败兀术于郾城后,进兵压迫完颜宗弼到离东京四十五里的朱仙镇。宗弼整军决战,岳云、张宪以500敢死队冲入金兵大营。金兵此刻已经成为惊弓之鸟,望风而逃。
此役,完颜宗弼不禁长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而这时河北为之震动,义军纷纷前来相约,就连降金的宋朝军校也来投靠。一时,岳家军气势如虹,飞与众将曰:“直抵黄龙府,会当与诸军痛饮尔”。
但是在7月17日,岳飞一日内奉到数道金牌,召令班师,这时韩世忠、张俊二路大军,皆被撤回。
岳飞本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沿道皆有英雄高侠之士相劝渝,人民间讯,更大失所望,扶老携幼,满山遍野地跟随大军起行,有的无告苦民竟拦住岳飞马头,恸哭泣说:“我等顶香戴盆,运粮以迎王师,金人皆知。
今日相公一去,我等无遗类矣。”岳飞仰夭长叹之余,只有嗟惋位下,向东拜日:“臣十年之功,废于一旦,非臣不称职,权臣秦桧实误陛下也!岳飞终于在绍兴十年七月班师,金兀术一月后毁约南侵。岳飞明知受秦桧所忌,用兵动众,恢复疆字,今日得之,明日失之,养寇残民,无补国事,于是力请罗兵权,但其时金人分二路入侵,川陕淮西均告急,岳飞一日奉十几次诏命,援东救西,疲于奔命,不料这些御札,一一都成为日后秦桧居臣诬告岳飞撤兵谋叛的借口。
时已十月,临安府处处浮华,夜夜竺歌,称臣纳市,求欢于敌,只有乞和之心,焉有恢复之志?这一年,岳飞38岁。
“风波狱”
绍兴十一年,岳飞增兵淮西,旋被招回临安。罢宣抚使,升枢密院副使,解除了兵权。
后因为力保韩世忠旧部,遭到秦侩党羽万俟邪弹劾,罢官赋闲。10月张俊诬陷张宪、岳云谋反,再诱捕岳飞。12月29日(公元1142。1。27),岳飞在大理寺风波亭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死时连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是年39岁。
岳云和张宪被斩首,岳云时年23岁,张宪25岁。“莫须有”者,现在所谓“必须有”者。
对于“关于岳飞”一文,若非对历史一知半解,便是故意混淆视听。为何如此。看看历史地图不难明了,金朝灭北宋时一方面金朝君臣上下同心同德,一方面北宋不但在“党祸”上弄的大臣相互攻讦还刚刚经历了宋江、方腊之乱,国力虚弱,士无斗志。
还有,在中国历史上两宋的文官制度是最为宽松的,哪怕大奸大恶如蔡京、贾似道者都不过丢官罢职,所以两宋的官场腐化,史上未有敌手。反之武将,自宋太祖赵匡胤陈桥黄袍加身以来,杯酒释兵权后,武将的地位也是日见没落。
甚至连领兵打仗的职责,往往也由文职人员替代了。到“靖康之变”,还不相信领兵的将领,最后派个不知什么的东西去“发功”,虽然有号称世界第一的综合国力,国破家亡在所难免。
到了,金太宗故后,金的君臣上下逐渐分裂,内扛不已。
开国名勋宿将到废伪齐刘豫后,有能力带领十万兵马作战的统帅只有完颜宗弼一个人了。而且,对于金朝广阔的土地上,左有耶律大石的西辽图谋复国,中有西夏虎视耽耽。大漠蒙古心怀不轨(岳飞死后,完颜宗弼重点打击的就是蒙古,成吉思汗的老爸死于此人手段上),其余辽、北宋故地也风烟四起,金此刻似强实弱。
不信,到金海陵王弑君篡位后,不但杀完了完颜宗弼的子孙,还想“提兵立马吴峰上”,还没有过扬州就被叛军杀了。真是不让,隋炀帝专美于前啊。
但是,到了南宋的建立。由于无力控制局势,对愿意抗敌的军人放松管制,往往只是授予官衔而士卒粮草都要其自己想办法。
虽然不免造成军队的良莠不齐,但也为象韩世忠、岳飞、张浚、吴介、吴琳等优秀军人有了一展才华的机遇。自唐以降,天下钱粮大半出自江南。所以无论人力还是物力和所谓南北朝还有三国时的南北实力对比,在南宋时已经有了根本改观。
孙子曰:将者,严、勇、智、仁、信也;此亦岳飞之谓也。严者,若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抢粮”的军纪尔。勇者,如郢城之战身先士卒尔。智者,似反奸计用完颜宗弼杀刘豫尔。仁者,比之收杨再兴入帐下不顾其杀弟之仇尔。
信者,莫如不与张俊诬陷韩世忠旧部尔。岳飞曾言:“文官惜命,武官爱财,大事尤可为”但观其帐中,文官不惜命,武将不贪财,同样奋勇杀敌。
对于岳飞制军之能,综观其一生大小数百战保持不败战绩,已经难能可贵。
何况,岳飞的著名战役不是在守城,不是在金兵不善长的水战。而是在野战,在平原用步兵为主体和骑兵大兵团作战保持不败(几乎每次都是以少胜多),在古今的冷兵器时代能有几人(就算是亚历山大大帝也有逊色:因为当时的波斯骑兵不但没有马镫无法骑射,而且没有必要的盔甲保护)。
还有岳飞在战略上,始终保持的是进攻态势。这也是,其它抗金名将所不及的。收复襄阳六州,对于南宋半壁江山的意义,就可以看到岳飞的战略思想之一斑了。中外在“关于岳飞”一文的关于岳飞不过是。。。,观点不知从何而来。
对于秦侩,“关于岳飞”一文中的观点更是不知所谓。中国历史上,秦、汉以后宰相已经没有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柄。封建帝王第一关心的是大权是否旁落,第二还是,第三还是。唐设尚书、中书和门下三省共掌宰相权柄,到明太祖朱元璋废宰相设六部的文官演变过程,就是对高级文官尤其是宰相的权利分离的演变过程。
宋代虽然着重防范武将,但对于宰相的制衡虽不如明代那么彻底,但比唐朝则有过之。宋管制有官、职、差的区别,既官称和职务的分离。到王安石变法,元丰改制以尚书省左、右仆射为宰相,但参政知事(中书、门下的左有侍郎、平章)同为丞相。
形成中书揆议门下审议、尚书承行,实际权利归中书省的格局。南宋文官权利的分割,就是如此。秦侩任枢密院使18载,不过视同宰相。况且,宋以后文职、武职分离,行政和财政分离,军政和财政分离。别说秦侩,就是此后的权利大若贾似道般,再往后推到清末,文官能篡朝夺位的未曾有也。
非不愿,实不能也。仅仅看秦侩没有造反,就看作为秦侩开脱的理由实在牵强。
中国封建王朝最为悲哀的是,由于帝王的极权统治必然使帝王成为封建时代的最高标志。纵贤明君王不过使臣下与其比肩而,其他碌碌无为之君必多碌碌无为之臣。
要不然,非君灭臣则臣弑君。中华封建2300多年,功高震主君不嫉者只有郭子仪这个异数了,同样也只有唐朝这样开放的时代才有了。
岳飞的悲剧,不但是他个人的悲剧,而且还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悲剧。
这个悲剧表面上,是一个竭尽全力为实践自己诺言的英雄在履行自己职责的时候和代表国家的皇帝却在回避民族利益的矛盾和冲突。实际上在朕既国家的岁月中,虽然常常发生这样的事情,但是岳飞却无法分开朕与国家。
于是精忠报国的他只有选择去死了,于是这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选择了逃避与麻醉,于是我们要经过千年之后才刚刚停止衰落的命运。美国人今天不会讨论格兰特将军和李将军哪个不是英雄,犹太人不会讨论马达萨里有没有英雄,法国人不会批评拿破仑不是英雄,德国人不会谴责隆美尔、曼施泰因和古德里安不是英雄,俄罗斯从来没有停止向卫国战争无名英雄献花,倭国人在###社里祭祀着他们的英雄。
我们现在在干什么呢?一个连什么是自己英雄都要争论的民族,除了等待死亡还可以干什么。
——————---————
注意我的回答最后几句话:
“美国人今天不会讨论格兰特将军和李将军哪个不是英雄,犹太人不会讨论马达萨里有没有英雄,法国人不会批评拿破仑不是英雄,德国人不会谴责隆美尔、曼施泰因和古德里安不是英雄,俄罗斯从来没有停止向卫国战争无名英雄献花,倭国人在###社里祭祀着他们的英雄。
我们现在在干什么呢?一个连什么是自己英雄都要争论的民族,除了等待死亡还可以干什么。”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反批岳飞的异常现象。认为北方的少数民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因而否定他的功绩和英雄地位。
我觉得这真是很可悲。连精忠报国的人都被否认为民族英雄,这个国家怎能不是一盘散沙??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