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物理学

“熵”的解释。

请问“熵”是一个什么概念。求对“熵”概念及其定律规律的详细解释说明。通俗易懂,也有一定深度。

全部回答

2004-12-09

0 0
    熵概念的分类及定义 什么叫熵?有人认为这个概念还不清楚,笔者认为从克劳修斯、 波耳兹曼到申农对熵的定义是正确的, 所谓不清楚是因为这些定义并不都能表示所有群体的状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结合熵概念泛化的倾向, 笔者建议将熵分成热力学熵(S)和非热力学熵(S′)两大类。
    例如: ┏温度熵 ┏ 热力学熵------ |体积熵 | |化学熵 | ┗构型熵 熵━ | ┏信息熵 | |社会熵 | |心理熵 ┗非热力学熵)--- |人体熵 |政治熵 ┗经济熵 非热力学熵大多与人有关, 笔者建议用立人旁加商表示非热力学熵,符号为S′(作者本意是在S上加一横,但打不出来)。
     熵是什么?笔者笼统地把熵定义为:描述群体系统状态复杂程度的物理量,热力学熵已由前人给出,而非热力学熵将有各自的模型, 这要作具体的定义(作者目前无法给出)。
   3、热力学熵的熵变公式 ⑴ 克劳修斯提出的孤立系统熵增原理公式为: dS>0(不可逆过程), 3-1 ⑵ 普里高津提出的开放系统熵变公式为: dS=diS+deS ,3-2 当deS=0时,diS>0,dS>0 当deSdiS时,dS0 ,3-4 dS=diS+deS=0, 3-5 dS=diS+de〈0 ,3-6 上式中dS为系统内的总熵变,dSV(T)温度熵变,dST(V)体积熵变,deS熵流。
    熵流与热能流、物质流方向是一致的, 流进系统为正,流出系统为负。系统内部的熵diS(过去称熵产生)分解为温度熵变和体积熵变。 公式3-3在公式3-1和3-2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对它进行分析可出现13种组合关系,这些关系可反映自然界熵增、熵减、熵不变的全部规律(另文介绍)。
    目前,熵增和相对熵减的现象在我们的身边都能找到, 而寻找和认识绝对熵减有一定困难,其原因是天体的演变对应的时空不便观察。其实引力具有减熵的能力, 引力可以抗衡全体星空的熵长, 所以说我们不能坐井观天、崇尚热寂、无视宇宙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客观现实。
   4、非热力学熵的熵变规律 笔者通过对非热力学系统许多现象的归纳总结(以及按3-3式外推),提出的熵变规律为:在同一层次上,系统内的正熵和负熵具有共轭性(既共存又相反的性质),总熵变等于正熵、负熵的累加之和(正熵取正值, 负熵取负值),其结果属于实数,可分为大于零、等于零、小于零三种情形;对于理想情形,总熵变等于零。
    表达式如下: △S′=∑ni=1△S′(+)(△Xi)+∑ni=1△S′(-)(△Xi)∈R, 4-1 当系统无限大,时间无限长时: △S=∑ni=1△S′(+)(△Xi)+∑ni=1△S′(-)(△Xi)=0 4-1式中,△S′指系统内的总熵变,等式右边第一项是正熵变的累和,第二项是负熵变的累和。
    末状态 S′2=S′2(+)+S′2(-),初状态S′1=S′1(+)+S′1(-),如果仅研究两个状态的熵变,4-1式可以简写为:△S′=S′2-S′1=[S′2(+)+S′2(-)]-[ S′1(+)+S′1(-)]=[S′2(+)- S′1(+)]+[S′2(-)-S′1(-)]=△S′(+)-△ S′(-),该式展开如下: ┍ 熵增: △S′(+)>△ S′(-), △ S′>0 ,4-2 | [S′2(+)- S′1(+)>S′2(-)-S′1(-)] 熵变规律------ |熵减: △S′(+)<△ S′(-),△ S′<0,4-3 [S′2(+)- S′1(+)<S′2(-)-S′1(-)] | △S′(+)=△ S′(-),△S′=0,4-4 └熵不变: [S′2(+)- S′1(+)=S′2(-)-S′1(-)] 在熵变规律公式中,△S′是非热力学熵系统过程的变化量,以社会系统或人体为例,△S′变大(△S′〉0),指社会系统的混乱度增加,或人体的健康程度下降;△S′变小(△S′〈0)指社会系统的混乱度减小,或人体素质趋于健康。
     S′(-)是负熵(取负号),指有利于系统发展的要素的熵值, 社会负熵的要素如:经济增长率、人均收入增长率、民主程度、破案率等; 影响人体健康的外部因素的负熵要素如:充足的营养、锻炼身体程度、良好的生活条件、健康的心理素质等。
  S′ (+)是正熵(取正号), 指不利于系统发展的要素的熵值,社会正熵要素如:犯罪率、离婚率、官员不廉洁度、 自然灾害损失率等;影响人体健康的外部因素的正熵要素如:营养不良,环境污染、 居住拥挤、气候炎热等。
    正熵变减去负熵变即为总熵变值, 总熵变值反映了某一时候社会的混乱度或人的健康状态,用它可以比较如今年和去年、 这个五年和上个五年的差别,这个差值从总体上反映了系统的变化方向和程度。
   。

2004-12-10

64 0
熵及混乱度

2004-12-10

91 0
    从有序走向无序的程度,熵就是这种无序性。熵总是在不断增加的。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总的熵将不可逆转的增加。如果达到临界值(即某个最大值)则进入“热寂”状态,也就是不再有任何变化。
   在宇宙中总的熵总是在不断增加的,但某些局部的熵在不断减小,例如生命的出现实际上是不断地再增加有序。  但这并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事实上这种熵的减小必将为别处熵的增加所补偿。
  例如我们将一些木板制作成椅子,这个过程中有序性越来越高。但同时,我们身体内却在不断降解糖份,同时消耗着能量——熵的增加远远大于制作椅子中熵的减少。 在初始状态,熵并不等于0,它可能无限接近0,但永远达不到,呈一种指数的状态,事实上我们的宇宙就是如此。
     宇宙实际上并不会“热寂”,因为今天我们发现,事实上,宇宙在随着熵的增加而不断膨胀的同时,任何时刻它的最大的熵值(临界值)增加的更快,这样实际熵和最大的熵之间相差将越来越远,宇宙永远不会在膨胀到某刻进入“热寂”的状态。
   关于熵,仅仅是在热力学下的一种概念,往往它需要同其他学所联系起来,这是将来物理学家们的方向。  例如在量子力学的状态下。以及引力的热力学特征等等。我们对于宇宙的熵的状况的研究取决于我们对宇宙本身的了解 (完)。
  

2004-12-09

69 0
看看中学语文网吧,上面有详细的说明: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物理学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人文学科
职业教育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物理学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数学
化学
天文学
环境学
建筑学
工程技术科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心理学
物理学
物理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