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育儿 宝宝 婴儿期

怎样应对粘人、任性的宝宝?

我家女儿17个月,很粘我,上班都要偷偷的跑。经常晚上还闹着要出去,要不就哭得死去活来,一直拖你,赖地板。看她哭得那样,真的很心疼!我该怎么办?

全部回答

2004-12-02

0 0

    很多家长把幼儿"粘人"视为缺点,学前专家特别指出,低幼儿"粘人"不仅不是坏习惯,适当粘人的宝宝还直接有利于将来的沟通和交流。 上海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曹子芳教授指出,0至1岁半的宝宝多半会对父母产生依恋感。
  如果到了这一年龄的宝宝,还没有对家人产生依恋感的话,就会给宝宝未来的生活打上阴影。  所以这段时间的宝宝最好自己带。当今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多数父母已经没有办法全天候养育、照顾孩子,很多家庭只能请保姆或者是祖父母来照料宝宝的生活起居,孩子和父母之间关系疏远了。
  很多父母还引以为自豪,认为自己生了个不会"粘人"、大大方方的好宝宝。殊不知,家庭才是最能够给每个孩子温暖和勇气的地方,而提供这些力量的就是婴幼儿和母亲之间温暖、亲密、连续不断的关系---适度的依恋(也就是"粘人现象")。
    这不仅可以促使幼儿找到满足感,而且还可以帮助幼儿享受愉悦感。适度的依恋有助于建立一个人的信赖度和自我信任感,将来能够成功地与伴侣、后代和睦相处。 因此,专家提醒,如果在婴幼儿时期,宝宝还没有产生适度的"粘人性",将来就可能很难和别人沟通,影响他今后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
     针对较粘人的宝宝,父母的教养态度及原则如下:  1、先建立自己坚定应对的心态,保护宝宝处在萌芽状态的独立性。 周岁以后,宝宝会出现一些独立意识的萌芽,如:不愿让别人喂饭,不愿意被别人抱着走等。
  宝宝的这种独立性倾向,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因素。父母应当爱护这种独立意向,及时给予引导和鼓励,如用话语、表情、动作等表现出对宝宝独立性的赞许,搂搂宝宝,夸赞宝宝等,以此激励宝宝更加大胆独立地去探索,而不要因怕其弄脏衣服或跌跟头,而干预或限制孩子的独立行为。
     父母与孩子分离时,要清楚知道并不是不爱孩子,而是现在不能和孩子玩,或有充分理由必须离开。不要在心里产生罪恶感,认为孩子哭闹是自己没有给予爱的安全感。 2、试着向孩子诉说自己正要去忙的事。
   虽然一岁的孩子还不会说话,但是他们已经能基本听懂父母经常说的话。你可以在离开孩子的时候向孩子解释一下你正要去做的事情,几次以后他会明白你的意思,你可以告诉他“妈妈正要煮晚餐,你要在娃娃床里玩玩具。
    等煮好了,我会陪你玩哦!”孩子渐渐明白父母要做的事,而你也确实去做你所说的事,这样可以培养互相信任的感受。 3、以游戏方式进行渐进式的分离。 4、不要因宝宝粘你而处罚他。
    5、不要吓孩子说外面的人都是可怕的坏人、魔鬼或大野狼。 任性孩子其实最痛苦。  所谓任性,就是放任自己的性子,不加约束,不管正确与否,只要是他想做的事,就非做不可。
  然而,周围的一切不都是为满足他们的种种需要和要求而存在的,周围的人也不能完全听从他们的“支配”和“调遣”,他们不可能随心所欲。因此,任性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碰钉子,受打击,遭挫折。  他们事事都不顺心,觉得好像人人都有意跟他们过不去,感到非常痛苦,对他们的身心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而他们又不能主动地自觉地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总是与周围的人和事处于一种对峙状态,时间长了,就很可能酿成心理的疾病,如忧郁、偏执、狂躁等。 面对任性的孩子,有些家长该制止不制止,一味迁就孩子的任性,都是怕孩子受苦;然而,这样做事实上不会给孩子一点点幸福。
    家长要真正爱孩子的话,就要讲求科学的教育方法,从小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孩子,不要让他们养成任性的毛病,免得让孩子任性一时,痛苦终生。 幼儿有其独立发展的规律。进入成长第一“反抗期”,孩子经常和父母“闹独立”,表现出不服管教的特性。
  孩子的这种独立倾向常常被父母们认为是不听话,实际上这是孩子的“反抗”心理,是独立性个性品质发展的重要标志,关注幼儿的反抗心理,因势利导,对孩子的合理行为与要求,充分鼓励和满足;对幼儿的不合理要求也要采用适当方式加以引导,避免强硬手段。
     如何对待孩子的任性行为? 1、正面教育,防范在先 孩子任性时父母的态度如何,父母是否注意孩子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等等,这些直接关系到孩子是否会无理取闹。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加,不少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孩子想怎么着就怎么着,缺乏行为规范和自我约束意识。
    还有的父母对孩子在知识方面要求严格,而在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社会适应性等方面没有要求,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的教养方式必然会造成幼儿的消极创造性行为。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过分的要求时,父母应注意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给孩子把道理讲清楚:这样做不对,为什么不对,怎样做是对的。
    孩子的是非观念正是在学习处理各种具体事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父母可以采取转移、冷处理、适当惩罚等办法把难题巧妙化解。 2、冷处理 当孩子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撒泼时,父母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
    可以采取躲避的方法,暂时离开他。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做出让步。例如,孩子吵着要买玩具,甚至在地上打滚,父母可采取不劝说、不解释、不争吵的方法,让孩子感到父母并不在意他的这些行为。
  当孩子闹够了,从地上爬起来时,父母可以说:“我们知道你不开心,但你现在不闹了,真是一个好孩子。  ”并表示出高兴、满意和关心,跟他讲道理,分析他刚才的行为对不对。这种“冷处理”的方法往往比较有效。
   3、转移注意力 这种方法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孩子。父母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为新鲜的东西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4、提示在先 掌握了孩子任性的规律后,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任性的发作。
  如孩子上街总是哭闹着让父母抱,可在出去之前就与孩子说好:“今天上街不要妈妈抱,你自己走,实在累了,可以休息一会儿再走,不然就不再带你出去了。” 5、激将法 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
     6、适当惩罚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好好吃饭,父母不用多费唇舌,过了吃饭时间就把食物全部收走,一会儿他饿了要东西吃的时候可以适时教育告诉他这就是不好好吃饭的结果。
  你不用担心饿坏孩子,一顿两顿不吃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不会有影响。   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观点应保持一致。尤其在孩子任性时,父母应统一要求。如果一个严,一个宠,那么孩子的任性只会越演越烈,很难得到改正。
   。

2004-12-04

113 0

    1、正面教育,防范在先   孩子任性时父母的态度如何,父母是否注意孩子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等等,这些直接关系到孩子是否会无理取闹。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加,不少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孩子想怎么着就怎么着,缺乏行为规范和自我约束意识。
  还有的父母对孩子在知识方面要求严格,而在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社会适应性等方面没有要求,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这样的教养方式必然会造成幼儿的消极创造性行为。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过分的要求时,父母应注意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给孩子把道理讲清楚:这样做不对,为什么不对,怎样做是对的。
  孩子的是非观念正是在学习处理各种具体事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父母可以采取转移、冷处理、适当惩罚等办法把难题巧妙化解。     2、冷处理   当孩子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撒泼时,父母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
  可以采取躲避的方法,暂时离开他。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做出让步。例如,孩子吵着要买玩具,甚至在地上打滚,父母可采取不劝说、不解释、不争吵的方法,让孩子感到父母并不在意他的这些行为。
    当孩子闹够了,从地上爬起来时,父母可以说:“我们知道你不开心,但你现在不闹了,真是一个好孩子。”并表示出高兴、满意和关心,跟他讲道理,分析他刚才的行为对不对。这种“冷处理”的方法往往比较有效。
     3、转移注意力   这种方法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孩子。父母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为新鲜的东西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4、提示在先   掌握了孩子任性的规律后,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任性的发作。
  如孩子上街总是哭闹着让父母抱,可在出去之前就与孩子说好:“今天上街不要妈妈抱,你自己走,实在累了,可以休息一会儿再走,不然就不再带你出去了。”   5、激将法   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
       6、适当惩罚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好好吃饭,父母不用多费唇舌,过了吃饭时间就把食物全部收走,一会儿他饿了要东西吃的时候可以适时教育告诉他这就是不好好吃饭的结果。
  你不用担心饿坏孩子,一顿两顿不吃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不会有影响。     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观点应保持一致。尤其在孩子任性时,父母应统一要求。如果一个严,一个宠,那么孩子的任性只会越演越烈,很难得到改正。
    针对较粘人的宝宝,父母的教养态度及原则如下:    1、先建立自己坚定应对的心态,保护宝宝处在萌芽状态的独立性。     周岁以后,宝宝会出现一些独立意识的萌芽,如:不愿让别人喂饭,不愿意被别人抱着走等。
  宝宝的这种独立性倾向,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因素。父母应当爱护这种独立意向,及时给予引导和鼓励,如用话语、表情、动作等表现出对宝宝独立性的赞许,搂搂宝宝,夸赞宝宝等,以此激励宝宝更加大胆独立地去探索,而不要因怕其弄脏衣服或跌跟头,而干预或限制孩子的独立行为。
       父母与孩子分离时,要清楚知道并不是不爱孩子,而是现在不能和孩子玩,或有充分理由必须离开。不要在心里产生罪恶感,认为孩子哭闹是自己没有给予爱的安全感。   2、试着向孩子诉说自己正要去忙的事。
     虽然一岁的孩子还不会说话,但是他们已经能基本听懂父母经常说的话。  你可以在离开孩子的时候向孩子解释一下你正要去做的事情,几次以后他会明白你的意思,你可以告诉他“妈妈正要煮晚餐,你要在娃娃床里玩玩具。
  等煮好了,我会陪你玩哦!”孩子渐渐明白父母要做的事,而你也确实去做你所说的事,这样可以培养互相信任的感受。   3、以游戏方式进行渐进式的分离。     4、不要因宝宝粘你而处罚他。
      5、不要吓孩子说外面的人都是可怕的坏人、魔鬼或大野狼。 。

2004-11-25

115 0

  我觉得你要把小孩当独立的小人看待: 上班前亲亲她,抱抱她,告诉她妈妈去上班了,下班时自然就会回来。只要她情绪上满足了,她就会慢慢配合你。 经常晚上还闹着要出去,可能是白天的活动量不够,也许带她的是老人,没办法多陪她玩。
  要多体谅她。遇到孩子赖地板这类的情况出现,要转移她的注意力,等她情绪稳定时要告诉她:这种行为不是好孩子的行为,妈妈很爱你,所以不希望你养成坏习惯。 。

2004-11-25

110 0

    第一,上班不要偷偷地跑,因为宝宝没有预见性,也就是早上她不可能预见到你晚上下班以后她还可以见到你,所以你越跑她越心里没底,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就跑不见了再也见不到你了,她反而更没有安全感,更粘你了。
  所以,要在上班的时候跟宝宝说再见,态度温和但坚决地出门。 第二,晚上闹着要出去是一样的道理,孩子提相对来说“无理”的要求,来试探一下妈妈是不是还爱我,是不是不理我了。   从你说的这两点来看,一是你和你的宝宝没有建立起良好的依恋关系,二是家里别的成员与你的教育方法上有偏差,导致孩子在离开你了以后无所适从,三是你现在的做法会让孩子觉得更不踏实。
   依恋关系的建立是个比较大的话题,具体情况你可以查一下亲子中心论坛里的早教论坛,里面有张仲华心理教授对这方面详细的阐述。  我建议你先从最简单的做起,先改正错误的上班方法。
   还有,遇到孩子赖地板这类的情况出现,不要理她,让她自己待在一个房间里哭。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育儿
婴儿期
妈妈
宝宝
护理
教育
亲子
其他
宝宝
婴儿期
新生儿
幼儿期
学龄期
婴儿期
婴儿期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