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出现过哪些名人?
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名人及其成就 :
韦庄
韦庄 (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昭宗乾宁元年进士,年轻时生活放荡,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建为前蜀皇帝,遂任命他为宰相。 其诗词都很有名,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负盛名,但诗中对黄巢农民起义军多有诋毁。所作词语言清丽温婉,多用白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情凝词中,读之始化,以至弥漫充溢于脏腑。 代表作有《菩萨蛮》([一]、[四]、[五])、《浣溪沙》(五)、《应天长》(二)、《荷叶杯》([一]、[二])、《清平乐》(三)、《谒金门》([二]、[三])、《河传》(二)、《天仙子》([...全部
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名人及其成就 :
韦庄
韦庄 (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昭宗乾宁元年进士,年轻时生活放荡,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建为前蜀皇帝,遂任命他为宰相。
其诗词都很有名,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负盛名,但诗中对黄巢农民起义军多有诋毁。所作词语言清丽温婉,多用白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情凝词中,读之始化,以至弥漫充溢于脏腑。
代表作有《菩萨蛮》([一]、[四]、[五])、《浣溪沙》(五)、《应天长》(二)、《荷叶杯》([一]、[二])、《清平乐》(三)、《谒金门》([二]、[三])、《河传》(二)、《天仙子》([二]、[四])、《诉衷情》(一)、《女冠子》([一]、[二])、《木兰花》等,其中《菩萨蛮》(一)写江南春色,“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更兼有“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此情此景足使将欲远行的游子痛断人肠,由此词人有“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之劝词。
此词情致缠绵,意象鲜明,堪称咏“江南春色”的诸多诗作中罕见之佳作。端己的闺情词亦写得非常出色,词语与闺中之美人浑然融于一体,见词尤见人,词音即人语,可谓风韵臻于极致矣。其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的重要词人。
词结有《浣花词》。
欧阳炯
欧阳炯(896~971),五代词人。字号不详。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前蜀后主王衍时为中书舍人。前蜀亡,归后唐,为秦州从事。孟知祥镇成都,欧阳炯返蜀。
后蜀时官至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同平章事,兼修国史。宋太祖乾德三年(965)从孟昶降宋,曾任翰林学士。开宝四年(971)岭南平,议遣欧阳炯祭南海,炯称病不出,被罢职,不久去世。
欧阳炯能诗,“虽多而不工”(《宋史。
西蜀世家》)。仕后蜀时曾拟白居易讽谕诗50首以献,受到孟昶嘉奖。又善长笛,工词。其词多写艳情,风格□丽,有的流于淫靡。《蕙风词话》说他的〔浣溪沙〕“相见休言有泪珠”,“自有艳词以来,殆莫艳于此矣”。
但他也有少数词作,如写南方风物的〔南乡子〕、〔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和〔渔父〕等,内容与格调远出于艳词之上。欧阳炯还曾为《花间集》作序,述花间词的宗旨、渊源,反映了当时这派词人的创作态度与艺术趣味。
其词现存40余首,见于《花间集》、《尊前集》、《唐五代词》。事迹见《宋史。西蜀世家》、《十国春秋》。
顾闳中
顾闳中:(韩熙载(902-970),字叔言,北海(今山东潍坊)人。
唐朝末年登进士第,后逃往南方避乱,曾任南唐中书侍郎,光政殿学士承旨等官。由于当时江南战争较少,有比较优越的自然与生产条件,官僚士大夫的生活奢侈糜烂,大多蓄有歌伎(或称家姬、乐伎)。据史书记载,韩熙载家即有歌伎40余人。
韩熙载有政治才干,艺术上也颇具造诣,懂音乐,能歌善舞,擅长诗文书画。但他眼见南唐国势日衰,痛心贵族官僚的争权夺利,不愿出任宰相,把一腔苦衷寄托在歌舞夜宴之中。南唐后主李煜听说韩熙载生活“荒纵”,即派画院顾闳中深夜潜入韩宅,窥看其纵情声色的场面,目识心记,回来后画成这幅《韩熙载夜宴图卷》。
该卷钤有自南史弥远"绍动"印到近代张大千的收藏印记共计四十六方。 著录于《庚子销夏记》、《石渠宝笈初编》等书。该图卷旧传为顾闳中所作,今书画鉴定界有些人士认定为宋人摹本。
韩熙载夜宴图
冯延巳
冯延巳(903~960),五代词人。
又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南唐中主李?时,官至同平章事。冯延巳学问渊博,善辩说,工书法,能诗歌,尤喜为词。他的词多写离情别恨,文词清丽而内容较单薄,但〔蝶恋花〕“几度凤楼同饮宴”、“几日行云何处去”、〔采桑子〕“小堂深静无人到”等,抒遣人物内心的哀愁情思,婉约缠绵,以景见情,兼寓感兴,且语言清新,以白描见长,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谒金门〕中的“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与李?的“小楼吹彻玉笙寒”并为当时名句。冯延巳的词对后代的影响大。五代词人中,冯词流传最多,宋陈世修《阳春集》辑录了120首,其中较为可靠者近百首。事迹见马令、陆游二家《南唐书》,今人夏承焘有《冯正中年谱》。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自号江东生。原名横,后因屡试不第,改名为隐。唐末新城钦贤罗家(今城阳乡)人。祖知微为福唐县令;父修古,曾应开元礼。
罗隐“龆年夙慧,稚齿能文”,读书于鼍江岸上鸡鸣山麓。
大中十三年(859)已在贡籍。咸通元年(860)入亦京参加进士科考试。因恃才傲物,诗文每多讥讽,触怒权贵,遂致十试不第。期间,又遭丧妻之痛,遂漫游江淮,一度任衡阳县主簿。而仕途坎坷,终不得志。
光启三年(877),以邺王罗绍威荐举,罗隐东归钱塘,进谒钱?。惧不见纳,乃叶诗稿一卷,以旧作《夏口》诗标于卷首,中有“一个弥衡容不得,思量黄祖谩英雄!”之句,钱览诗会意,不觉大笑,待为上宾,授钱塘县令,拜秘书著作郎。
及钱?授为镇海军节度使,命僚属沈崧谢表,语有夸耀浙西之繁富。罗隐以为朝廷执政,正热中于财贿,此表入奏,必将增加百姓负担,乃改为“天寒而麋鹿常游,日暮而牛羊不下”,以见荒凉景象,竟免加征之患。
钱?令西湖渔民,按日上缴鲜鱼,供官府食用,名曰“使宅鱼”。罗隐作诗讽之,鱼亦捐免,民受其惠。
朱温称帝后,召罗隐为谏议大夫,不就,且劝钱举兵讨伐,以为“纵无成功,犹可退保杭越,自为东帝,奈何交臂事贼,为终古之羞乎?”钱?虽不能用,心感其义,荐表之为吴越给事中,迁盐铁民运使。
梁开平三年(909),罗隐染疾,钱?亲临抚慰。十二月,病逝,葬于钱塘定山乡之徐村(今杭州西湖区)。
罗隐工诗能文,与陆龟蒙、皮日休齐名;又与罗虬、罗邺并称“三罗”。一生怀才不遇,同情劳苦大众。
著有《江东甲乙集》、《谗书》、《淮海寓言》、《两同书》、《吴越掌记》等。又善行书,《宣和书谱》中,曾录御储所藏罗隐行书数种,称其有“唐人典型”。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