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大洪水是啥回事?98年大洪
1998年我国气候异常,长江、松花江、珠江、闽江等主要江河发生了大洪水。长江洪水仅次于1954年,为本世纪第二位全流域型大洪水;松花江洪水为本世纪第一位大洪水;珠江流域的西江洪水为本世纪第二位大洪水;闽江洪水为本世纪最大洪水。
1998年我国气候异常。主汛期,长江流域降雨频繁、强度大、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松花江流域雨季提前,降雨量明显偏多。气候异常的主要因素是:
——厄尔尼诺事件(即赤道东太平洋附近水温异常升高现象)。 1997年5月,发生了本世纪以来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当年年底达到盛期,到1998年6月基本结束。统计资料分析表明,每次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第二年,我国夏季多出现南北...全部
1998年我国气候异常,长江、松花江、珠江、闽江等主要江河发生了大洪水。长江洪水仅次于1954年,为本世纪第二位全流域型大洪水;松花江洪水为本世纪第一位大洪水;珠江流域的西江洪水为本世纪第二位大洪水;闽江洪水为本世纪最大洪水。
1998年我国气候异常。主汛期,长江流域降雨频繁、强度大、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松花江流域雨季提前,降雨量明显偏多。气候异常的主要因素是:
——厄尔尼诺事件(即赤道东太平洋附近水温异常升高现象)。
1997年5月,发生了本世纪以来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当年年底达到盛期,到1998年6月基本结束。统计资料分析表明,每次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第二年,我国夏季多出现南北两条多雨带,一条位于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另一条位于北方地区。
这次异常偏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是造成1998年我国夏季长江流域多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原积雪偏多。根据气候规律分析,冬春欧亚和青藏高原地区积雪偏多时,东亚季风一般要推迟,夏季季风偏弱,主要雨带位置偏南,长江流域多雨。
1997年冬季,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偏多,是影响1998年夏季长江及江南地区降雨偏多的一个重要因素。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异常。副高是影响我国降雨带位置和强度的重要因素。
1998年6~8月,副高异常强大,脊线位置持续维持偏南、偏西,并且呈稳定的东北一西南走向。这一现象是近40年来罕见的。6月中下旬,副高位置尚属正常,降雨带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底至7月上旬,副高短暂北抬;从7月中旬开始,副高反常地突然南退,位置异常偏南偏西,并持续稳定了一个多月,使长江上中游地区一直处于西南气流与冷空气交汇处,暴雨天气频繁出现,导致长江上中游洪峰迭起,中下游江湖水位不断攀升。
——亚洲中纬度环流异常,阻塞高压活动频繁。 1998年6~8月,在亚洲中高纬度的乌拉尔山、贝加尔湖西侧和鄂霍茨克海三个地区多次出现阻塞高压形势,尤其是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压稳定少动,亚洲西风带经向环流占绝对优势,促使西伯利亚的冷空气频繁南下影响我国,这是长江流域持续多雨的冷空气条件。
1998年6~8月长江流域面平均降雨量为670毫米,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多183毫米,偏多37。5%,仅比1954年同期少36毫米,为本世纪第二位。汛期,长江流域的雨带出现明显的南北拉锯及上下游摆动现象,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6月12~27日,江南北部和华南西部出现了入汛以来第一次大范围持续性强降雨过程,总降雨量达250~500毫米。
其中江西北部、湖南北部、安徽南部、浙江西南部、福建北部、广西东北部降雨量达600~90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9成至2倍。
第二阶段为6月28日至7月20日,降雨主要集中在长江上游、汉江上游和淮河上游,降雨强度较第一阶段为弱。
第三阶段为7月21~31日,降雨主要集中在江南北部和长江中游地区,雨量一般为90~300毫米,其中湖南西北部和南部、湖北东南部、江西北部等地降雨量达300~550毫米,局部超过80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1~5倍。
第四阶段为8月1~27日,降雨主要在长江上游、清江、澧水、汉江流域,其中嘉陵江、三峡区间和清江、汉江流域的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7 成至2倍。
松花江上游的嫩江流域,6月上旬至下旬出现持续性降雨过程,部分地区降了暴雨。
7月上旬降雨仍然偏多,下旬又出现持续性强降雨过程。8月上中旬再次出现强降雨过程,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大暴雨,局部地区半个月的雨量接近常年全年的雨量。嫩江流域6~8月面平均降雨量577毫米,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多255毫米,偏多79.2%。
松花江干流地区6~8月面平均降雨量492毫米,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多103毫米,偏多26。5%。
由于1998年气候异常,汛期降雨量明显偏多,造成了长江、松花江等流域的大洪水。
(一)长江洪水
1998年汛期,长江上游先后出现8次洪峰并与中下游洪水遭遇,形成了全流域型大洪水。
1.洪水过程
6月12~27日,受暴雨影响,鄱阳湖水系暴发洪水,抚河、信江、昌江水位先后超过历史最高水位;洞庭湖水系的资水、沅江和湘江也发生了洪水。两湖洪水汇入长江,致使长江中下游干流监利以下水位迅速上涨,从6月24日起相继超过警戒水位。
6月28日至7月20日,主要雨区移至长江上游。7月2日宜昌出现第一次洪峰,流量为54500立方米每秒。监利、武穴、九江等水文站水位于7月4日超过历史最高水位。7月18日宜昌出现第二次洪峰,流量为55900立方米每秒。
在此期间,由于洞庭湖水系和鄱阳湖水系的来水不大,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一度回落。
7月21~31日,长江中游地区再度出现大范围强降雨过程。7月21~23日,湖北省武汉市及其周边地区连降特大暴雨;7月24日,洞庭湖水系的沅江和澧水发生大洪水,其中澧水石门水文站洪峰流量19900立方米每秒,为本世纪第二位大洪水。
与此同时,鄱阳湖水系的信江、乐安河也发生大洪水;7月24日宜昌出现第三次洪峰,流量为51700立方米每秒。长江中下游水位迅速回涨,7月26日之后,石首、监利、莲花塘、螺山、城陵机、湖口等水文站水位再次超过历史最高水位。
8月份,长江中下游及两湖地区水位居高不下,长江上游又接连出现5次洪峰,其中8月7~17日的10天内,连续出现3次洪峰,致使中游水位不断升高。8月7日宜昌出现第四次洪峰,流量为63200立方米每秒。
8月8日 4时沙市水位达到44。95米,超过1954年分洪水位0。28米。8月16日宜昌出现第六次洪峰,流量63300立方米每秒,为1998年的最大洪峰。这次洪峰在向中下游推进过程中,与清江、洞庭湖以及汉江的洪水遭遇,中游各水文站于8月中旬相继达到最高水位。
干流沙市、监利、莲花塘、螺山等水文站洪峰水位分别为45。22米、38。31米、35。80米和34。95米,分别超过历史实测量高水位0。55米、1。25米、0。79米和0。77米;汉口水文站20日出现了1998年最高水位29。
43米,为历史实测记录的第二位,比1954年水位仅低0。30米。随后宜昌出现的第七次和第八次洪峰均小于第六次洪峰。
2.洪水量级
洪峰流量和洪水总量是衡量洪水量级大小的主要指标。
长江中下游防洪特点是:城陵肌以上长江干流河段防洪主要以洪峰流量控制;城陵机以下河段由于有洞庭湖、鄱阳湖等通江湖泊的调节作用,防洪主要以洪量控制。
1998年长江上游洪水总量大,但洪峰流量小于1954年,宜昌洪峰流量相当于6~8年一遇(详见表1)。
长江中下游主要水文站洪峰流量与1954年、1931年比较(详见表2),1998年螺山、汉口、大通等站洪峰流量均小于1954年,汉口洪峰流量大于1931年。
1998年长江中下游洪水情况与1954年不同。
1954年长江中下游堤防多处溃口和分洪,分蓄洪水总量高达 1023亿立方米; 1998年主要是洲滩民垸溃决,仅分蓄洪水100余亿立方米。如果都将溃口和分洪的水量还原到河道中去,再进行对比,汉口1998年最大30天洪量比1954年少297亿立方米,比1931年少37亿立方米,洪水重现期约为30年;最大60天洪量比1954年少294亿立方米,比1931年多234亿立方米,洪水重现期约为50年。
大通站最大30天洪量比1954年少383亿立方米,最大60天洪量比1954年少726亿立方米。如果不考虑溃口和分洪的水量还原,汉口实测最大30天和60天洪量分别比1954年多24亿立方米和145亿立方米;大通站分别比1954年少167亿立方米和 259亿立方米。
综上所述,1998年长江荆江河段以上洪峰流量小于1931年和1954年,洪量大于1931年和1954年;城陵矶以下的洪量大于1931年,小于1954年。从总体上看,1998年长江洪水是本世纪第二位的全流域型大洪水,仅次于1954年。
据1877年以来宜昌水文站实测资料统计,长江宜昌曾出现大于600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27次。据历史调查资料,1860年、1870年,宜昌洪峰流量分别达到9。25万立方米每秒、10。5万立方米每秒,远大于1998年和1954年。
3.水位高的原因
1998年长江洪水量级小于1954年,但中下游水位却普遍高于1954年,有360公里河段的最高洪水位超过历史最高记录。水位高的主要原因是:
——溃口和分洪水量比1954年少。
1954年长江中下游溃口和分洪总水量高达1023亿立方米,1998年只有一些洲滩民垸分洪、溃口,分蓄水量只有100多亿立方米。如果1954年分洪和溃口的水量与1998年相当,则当年城陵矾附近水位将比1998年实际水位还要高1米左右。
——湖泊调蓄能力降低。历史上我国江河两岸地势低洼地区分布着众多的湖泊,是调蓄洪水的天然场所。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人与水争地的现象日趋严重,大量的湖泊被围垦,调蓄容积急剧减少,加重了洪涝灾害。
1949年长江中下游通江湖泊总面积17198平方公里,目前只剩下洞庭湖和鄱阳湖仍与长江相通,总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近40多年来,洞庭湖因淤积围垦减少面积1600平方公里,减少容量100多亿立方米,鄱阳湖减少面积1400平方公里,减少容量80多亿立方米。
如果用1954年的天然调蓄容积对1998年实际洪水量进行演算,洞庭湖、鄱阳湖及长江中游1998年的洪水位可降低1米左右。
——长江与洞庭湖的水流关系发生变化。60年代末70年代初,长江的下荆江河段裁弯取直后,荆江河段的泄洪能力加大,上游来水分流入洞庭湖的流量减少,而其下游河道过流能力没有相应增加,从而造成城陵矶附近水位壅高。
长江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加重了中下游地区防洪的压力。据宜昌水文站近50年资料统计,年平均输沙量约5。2亿吨,年际变化不大,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汉口河段年平均输沙量为4。3亿吨,宜昌与汉口间的年输沙量差值约1亿吨左右,主要淤积在洞庭湖区。
近40多年来,洞庭湖淤积量约40亿吨,淤积减小了湖泊容积,抬高了洪水位。长江中下游干流河床相对变化不大,基本稳定。其中城陵矾至武汉之间部分河段较下荆江河段裁弯取直前有所淤积。
(二)松花江洪
1998年入汛之后,松花江上游嫩江流域降水量明显偏多,先后发生三次大洪水。
第一次洪水发生在6月底至7月初,洪水主要来自嫩江上游及支流甘河、诺敏河。第二次洪水发生在7月底至8月初,洪水以嫩江中下游来水为主,支流诺敏河、阿伦河、雅鲁河、绰尔河、洮儿河发生了大洪水。第三次洪水发生在8月上中旬,为嫩江全流域型大洪水。
支流诺敏河古城子水文站、雅鲁河碾子山水文站、洮儿河洮南水文站水位均超过历史记录,洪水重现期为100~1000年。受各支流来水影响,嫩江干流水位迅速上涨,同盟、齐齐哈尔、江桥和大赉水文站最高水位分别为170。
69米、149。30米、142。37米、131。47米,分别超过历史实测最高水位0。25米、0。69米、1。61米、1。27米。在嫩江堤防6处漫堤决口的情况下,齐齐哈尔、江桥、大赉站的洪峰流量都超过了1932年。
松花江干流哈尔滨8月22日出现最高水位120。89米,超过历史实测最高水位0。84米,流量16600立方米每秒,洪水重现期约为150年,大于1932年(还原洪峰流量16200立方米每秒)和1957年(还原洪峰流量14800立方米每秒)洪水,为本世纪第一位大洪水。
(三)西江、闽江洪水
6月份,珠江流域的西江发生了百年一遇的大洪水。西江支流桂江上游桂林水文站6月份连续出现4次洪峰,最高水位达147。70米,为历史实测最高值。
受上游干支流来水和区间降雨的共同影响,西江干流梧州最大流量52900立方米每秒,水位26。51米,为本世纪第二位大洪水。
6月中下旬,福建闽江支流建溪、富屯溪流域出现持续性暴雨,致使闽江干流发生大洪水。
闽江干流水口电站最大入库流量37000立方米每秒,洪水经水库调蓄后,干流竹岐水文站最高水位16。95米,最大流量33800立方米每秒,为本世纪最大洪水,洪水重现期约为100年。
(四)1998年大洪水的灾情
1998年洪水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洪涝灾害严重。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广大军民奋勇抗洪,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水利工程发挥了巨大作用,大大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全国共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据各省统计,农田受灾面积2229万公顷(3。
34亿亩),成灾面积1378万公顷(2。07亿亩),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551亿元。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内蒙古、吉林等省(区)受灾最重。
1998年长江的洪水和1931年、1954年一样,都是全流域型的大洪水,但洪水淹没范围和因灾死亡人数比1931年和1954年要少得多:
——洪水淹没范围小。
1931年干堤决口300多处,长江中下游几乎全部受淹。1954年干堤决口60多处,江汉平原和岳阳、黄石、九江、安庆、芜湖等城市受淹,洪水淹没面积3l7万公顷(4755万亩),京广铁路中断100多天。
1998年长江干堤只有九江大堤一处决口,而且几天之内堵口成功,沿江城市和交通干线没有受淹。长江中下游干流和洞庭湖、翻阳湖共溃垸1075个,淹没总面积32。1万公顷(482万亩),耕地19。7万公顷(295万亩),涉及人口229万人,除湖南安造垸为重点垸,湖北孟溪垸为较大民垸,湖南湾南垸、西官垸为蓄洪垸外,其余均属洲滩民垸。
——死亡人数少。在本世纪长江流域发生的三次大洪水中,1931年死亡14。5万人,1954年死亡3。3万人, 1998年受灾严重的中下游五省死亡1562人,且大部分死于山区的山洪、泥石流。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