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文学 散文

有喜欢看散文的吗???

有喜欢看散文的吗???

全部回答

2018-11-13

0 0
    多少风雨茶园中   数百年前的绿罗裙茶园,纵横数百里,包容着三个园中园:梨树园、桃花园、秀竹园。绿罗裙茶园被称为大园,其她三园被称为小园,又称为园中园,或三园里。她们之间是一种和谐、共融的关系。
     桃花园,为茶园吸咐了所有艳丽、重彩之气,使茶香变得更加淡泊、宁静、平和、中正。     梨花园,为茶园吸咐了所有哀怨、苦涩之气,使茶香变得更加简洁、明快、清新、自然;   秀竹园,为茶园吸咐了所有阴寒、沉郁之气,使茶得变得更加祥瑞、温润、高雅、不俗。
     秦王在东海的得意之作,就是册封并扩建了神、圣、仙园。神园即也就是至今仍环绕青岛琅琊台的十里桃花园。  圣园,即梨树园,因此园傍山,山顶有一座玲珑塔,所以人们也把这里叫作塔山;仙园,即秀竹园,即今天的青岛琅琊秀竹村。
     当年通往三园只有一条小路,因走得人太多,比周围地面低下许多,就象一条干涸的河床。小路看上去平淡无奇,却非常有名,因为只有顺着这条路往东海走,才能找到玲珑塔,登上玲珑塔,才可以尽情领略三园的美景。
    过去,小路屡被胶河冲断,后李靖在胶河上建一座桥,人称塔桥,直到今天。当地的人们,称这条小路为“桃李蹊”。 汉时,司马迁来到这里,发现这里的人们多数姓李,脾气性格,酷似已故的李广将军,非常感慨,挥笔写道:“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这八个字,被雕成石碑,至今仍存放在青岛绿罗裙茶园。     为了让人们世世代代记住这段历史,今天,在胶南城区专门铺设了一条“桃李蹊”,俗称“桃园路”。   名闻天下的玉麒麟书院就设在梨树园内,人才辈出,堪称桃李满天下,当时中原一个大户人家,就有三人来此读书,学成后,茶园主人做了三个笏板,分赠三人,说有大用。
  其一为梨木所制,提醒主人为官要清政廉洁,公而忘私;其二为桃木所制,提醒主人做事要避邪消灾,重义轻财;其三为秀竹所制,提醒主人为人要高风亮节,理直气壮。  结果三人都做了宰相,并持所赠笏板上朝议事。
  他们的一个晚辈听说后,也来求学,学成后野心极大,虽给茶园留下了巨额学费,却带走了园主喜爱的三件乐器:梨木胡琴、桃木琵琶、秀竹羌笛。园主忍痛割爱,再三叮咛:“好好珍惜,此三器分别取自三园内最好的梨木、桃木和秀竹,你的三个前辈虽奉若至宝,但却不忍夺人之爱。
    念你将来可能有戍边之苦,故相赠送。”这个梨园弟子志得意满。谁知后来果真戍边,边塞苦寒,时常怀念梨园景色,无以为乐,把三器都派上了用场,有歌为证: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看到这首千古绝唱,我们知道这个梨园弟子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边塞诗人:岑参。
    他的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也两任州刺史。   据后人考证,梨园的梨木,名为紫花梨,兼具黄花梨、紫檀木的诸多优点,被推为上品的历史却比黄花梨和紫檀木久远。我国发现最早的唐代《金刚经》卷,其雕版刻印就取材于此;宋朝佘太君的龙头拐杖也取材于此。
  历朝历代民间年画雕版、公私印章、面艺花卡,也多取材于此。  明时,砍伐后的紫花梨,全部运往宫中。后来,市场上一旦出现紫花梨木器,即被抢购一空,价格一路攀升,中层以下官员,俱可望不可即。
  直到明朝末年,人们才得知,当时的天启皇帝酷爱用紫花梨木制作各种精美器具,常常自称鲁班第二,如果不是当皇帝的话,肯定是个天才的木工。事实上,他亲手制作的木器,也的确件件是精品。  史料记载,他让太监们扮作平民拿着木器到市场上叫卖,颇受人们的喜爱。
  因此,后人戏说天启皇帝是世界历史上级别最高的木工。   梨树园纵横数十里,花开时节,把玲珑塔附近的村村庄庄都淹没在花的海洋中。落下的梨花,白如雪,洁如玉。风一吹,堆成香山,聚成芳阵,仿佛是天上降下的瑞气祥云,几里、几十里地延伸到远方……不知是接到了天的尽头?还是地的边缘,令人的不能自拨。
    四十岁以上的胶南塔山人,都曾经生活在这样的人间仙境中。现在,他们还同岑参一样怀念此情此景,只可惜已经没有了三器,更没有了梨园。因为七十年代初,梨园被领导一把火烧光,做了木炭。
  据说,还是优质木炭。   可惜啊!   三园中,桃花园最负盛名。蟠桃盛会,大唐游侠妙手空空儿,从花果山来此摘桃孝敬老母,被吴承恩演义成孙悟空大闹蟠桃会。  后来,听说这里的桃木能够避邪,远远近近的人都来采伐,制成桃符,北宋时候,达到高峰。
  王安石赠作诗记录此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到如今,这里的桃树终于被采伐一空,只剩下只个光秃秃的村名,就是青岛市琅琊山下的石家村和三桃园。
    而琅琊山下有名的十金沙滩,十里桃花园”,现在,也只剩下了赤子们的一片梦想:   岁月已寒,   故乡正农闲。   寒夜中,   这思念,   到林间,   到农田。   手持玉米秸,   捉迷藏,   戏童顽。
     北风吹,   雪花飘,   乐悠然。   琅琊山下,   是我的故乡,   我的摇篮。     十里金沙滩,   十里桃花园。   风雨相伴,   多少年?   最难忘记,   暑假里:   树荫下,   捕鸣蝉。
     池塘内:   互戏水,   摘蓬莲。   大海边:   迎惊涛骇浪,   扬风帆,   荡渔船。   渔歌中:   到夜晚,   不思还。     梦中多少企盼?   望故乡,   情意绵绵。
     故乡风光好,   故乡水亦甜。   何日凯旋?   清末,慈禧太后巡视园中园,流连忘返,感慨其浩大,不能带回。回京后茶饭不思,一咬牙,一狠心,挪用富国强兵的巨额海军军费兴建一园,用以缓解对园中园的相思之苦,只是不能再叫园中园。
       三园当中,尚有蛛丝蚂迹的是秀竹园,现在,我们来到青岛市琅琊镇的秀竹村、毕家村,还可以见到片片秀竹,翠绿盎然,独具秀姿,和世界其他各地的竹子,截然不同。白玉先生在《三百首》中曾经写道:   乡下老外婆,   家在河边住。
     出门只闻“布谷”声,   林间有小路。       房后秀竹园,   房前梧桐树。   表弟拉拉我的手,   河边捉鱼去。   现在,这里还是房后秀竹园,房前梧桐树。
  传说,凤凰栖梧桐树,食秀竹籽,所以这里常有凤凰来仪。凤凰西来之前,必经一个歇脚的地方,叫凤凰蹲,后来叫凰蹲,现在的人们赶脆叫蹲上,此地现在还有,在胶南市大场镇,居民多姓于。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散文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文学
散文
小说
诗歌
戏剧
散文
散文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