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急求文言文题目

最少3篇,很急。高中左右的水平。不要伤仲永

全部回答

2011-10-01

0 0
     苏绰字令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周帝饯于都门外。临别,谓曰:“卿家子弟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周文乃召为行台郎中。在官岁余,未见知。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
  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台中咸称其能。周文与仆射周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  乃召绰,告之以事,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周文称善,谓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才。
  周文曰:“吾亦闻之久矣。”寻除著作佐郎。属周文与公卿往昆明池观鱼,行至城西汉故仓池,顾问左右,莫有知者。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周文乃召绰问,具以状对。  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
  周文益嘉之,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竟不设网罟而还。遂留绰至夜,问以政道,周文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诘朝,谓周惠达曰:“苏绰真奇士,吾方任之以政。”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自是宠遇日隆。
  周文方欲革易时政,务弘强国富人之道,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  又为六条诏书,奏施行之。其一先修心,其二敦教化,其三尽地利,其四擢贤良,其五恤狱讼,其六均赋役。周文甚重之,常置诸坐右。
  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 绰性俭素,不事产业,家无余财。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政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  周文亦推心委任,而无间言焉。
  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及还,启知而已。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积思劳倦,遂成气疾。十二年,卒于位,时年四十九。 (节选自《北史·苏绰传》) 1。
    对下列句子加黑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寻除著作佐郎。 除:免职。 B。其五恤狱讼。 狱:案件。 C。
  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赞成:同意。 D。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 处分:处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黑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皆询于绰而后定 ②赵氏求救于齐 B.①乃召绰,告之以事 ②予以愚获罪,谪潇水上 C.①因称其有王佐才 ②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D.①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周文对苏绰倚重信任的一组是 ①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 ②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 ③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 ④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 ⑤博求贤俊,共弘政道 ⑥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 A.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③④⑤ D。 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绰博览群书,擅长计算之法,先后受到他的从兄苏让和仆射周惠达的推荐,周文帝宇文泰当即委以重任,使他得以充分表现出色的才能。
   B.周文帝去昆明池看鱼,骑在马上与苏绰交谈,结果连网也没张就回长安城,夜里将苏绰留下来继续询问治理国家的方略,一直谈到天亮。   C.苏绰辅佐周文帝进行改革,拟了“先修心”“敦教化”等六条诏书,周文帝非常重视,自己经常放在身边,并命各部门官员熟读通晓。
   D.苏绰生性俭朴,不经营产业,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他日以继夜忙于政事,长期思虑劳累,得了气血不通的疾病,大统十二年,死在任上。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周文乃召绰问,具以状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A 除:授官 C 赞成:帮助完成 D 处分:处理安排) 2.B(以:把/因为 A 向 C 于是 D 就) 3.D 4.A(当时尚未委以重任) 5。
     ①周文帝就把苏绰叫来询问,(苏绰)将有关情况全部作了回答。 ②苏绰常常和公卿讨论,从白天到黑夜,事情无论大小,都像是筹划在手掌之中。 【参考译文】 苏绰字令绰,年轻时喜欢学习,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尤其擅长计算的方法。
  他的从兄苏让出任汾州刺史,周文帝宇文泰在长安城外为他饯行。  临分别时,问他:“你家的子弟里面,谁是可以任用的?”苏让于是推荐了苏绰。周文帝就把苏绰召来,任命为行台郎中。在位一年多,没有被周文帝赏识。
  不过行台的各位官员遇到疑难的问题,都是向苏绰请教然后决定。各部门的公文,苏绰又为它们拟定条款格式。行台中的官员都称赞苏绰的才干。  周文帝与仆射周惠达讨论政事,惠达不能回答,请求出外面找人商议。
  于是叫来苏绰,把讨论的事情告诉他,苏绰立即为他酌情裁定。惠达进入里面呈报,周文帝叫好,问:“谁为你出这个主意的?”惠达说出苏绰的名字,并称赞他有辅佐帝王的才能。周文帝说:“我也听说他很久了。”不久就任命苏绰为著作佐郎。
    有一次,苏绰跟随周文帝和公卿们去昆明池看鱼,走到城西汉代原来的仓池,周文帝回头问左右的人,没有一个知道的。有人说:“苏绰知识渊博,见多识广,请问他吧。”周文帝就叫来苏绰询问,苏绰将有关情况全部作了回答。
  苏绰既有口才,应对如流。周文帝更加赞赏,于是跟他并马徐行到昆明池,忘记了看鱼,结果连网也没张就返回长安城。  于是留住苏绰在府里一直到夜里,继续询问治理国家的方略。周文帝整理衣裳端正地跪着,不觉膝行到了前席。
  就这样一直谈论到天亮也不觉得厌倦。第二天一早,周文帝对周惠达说:“苏绰真是个奇才,我现在要任命他处理政事。”立即授予苏绰大行台左丞职位,参与主管机要事务。从此对苏绰的宠信日益深厚。   周文帝正想改革时政,以求拓展强国富民的路子,所以苏绰能够全部发挥他的聪明才智,辅佐周文帝成就大事。
  他又拟了六条诏书,奏请施行。第一条先修心,第二条敦教化,第三条尽地利,第四条擢贤良,第五条恤狱讼,第六条均赋役。周文帝非常重视,经常把它放在座位旁边。又命各部门官员熟读它,那些不能通晓六条诏书以及计帐方法的刺史太守县令,不准担任官职。
     苏绰生性节俭朴素,不经营产业,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因为四海还没有平定,常把治理天下当作自己的责任。他广泛地寻求优秀人才,共同拓展为政之道,凡经他推荐的人,都做了高官。
  周文帝也诚心诚意地委任他,而没有闲话。有时外出巡游,常预先在白纸上签署自己的名字而交给苏绰,如果有需要处理的事,就及时安排施行。  等到周文帝回来,禀告他知道就可以了。苏绰常常和公卿讨论,从白天到黑夜,事情无论大小,都像是筹划在手掌之中。
  长期思虑劳累,于是得了气血不通的疾病。大统十二年,苏绰死在任上,时年49岁。

2011-09-18

54 0
    万贞文先生传 [清]全祖望 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鄂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颓,闭之空室中。
  先生窥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  一日伯兄期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亦易与耳。
  "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因杂出经又目试之,汗浸千言,饿顷而就。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以稿户部曰:"几失吾弟。"户部亦愕然曰:"几失吾子。"是日始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  逾年,建请业于梨洲先生,则置之烽帐中高坐。
  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文不必为也,故于书无所不读,而识大者。 康熙戊午,诏征博学鸿儒,则获奖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明年,开局修《明史》,昆山徐学士元文延先生往,时史局中征士许以七品俸,成翰林院纂修官,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暑衔,不受俸,总裁许之。
    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覆审,先生阅毕,谓侍者曰: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入;取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参校。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手定,虽其后不尽仍先生之旧,而要其底本,足以自为一书者也。
  先生之初至京也,时议意其专长在史,及昆山徐侍郎乾学居优,先生与之语《丧礼》,乃知先生之深于经,侍郎银请先生遍成五礼之书二百余卷。  当时京师才彦雾会,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闲淡,然自王公以至下士,无不呼曰万先生,而先生与人还往,其自署只曰"布衣万斯同",未有尝他称也。
   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故督师之姻人方居要津,乞史馆于督少为宽假,先生历数其罪以告之。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钱忠介公嗣子困甚,先生为之营一矜者累矣,卒不能得,而先生未尝倦也。
  父友冯侍郎跻仲诸子没入勋卫家,先生赎而归之。不矜意气,不事声援,尤喜奖引后进,唯恐失之,于讲会中??橙乱庋桑枪芯右病W浜竺湃怂揭缭徽晡摹#ㄑ∽郧羌搿侗罚猩窘冢? 4、对下列句子中 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生欲豫焉 豫:参与。
     B.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 援:引用。 C.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 爽:差错 D.先生赎而归之 归:归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万斯同小时候十分顽劣,可聪颖异常,过目不忘,长跟兄长们讨论学问,引起父兄重视,被送入私塾读书,又经名师指点,终成大器。
   B。万斯同受邀参加《明史》的编纂工作,不计名利,担当修订审核重任;他学识渊博,目光敏锐,态度严谨,出色地完成了繁重的工作。 C。万斯同对经学有精深的研究,应邀编纂礼学之书,贡献很大;他为人也很低调,从不像别人那样炫耀自己,受到当时人们的普遍敬重。
     D。万斯同严词拒绝某些人的不合理要求,不遗余力地为困顿者奔走,对市区人身自由者竭力相助,表现出刚正不阿、看重情义的君子之风。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 译文: (2)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贿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译文: 。

2011-09-18

26 0
《左传》、《国语》、《战国策》

2011-09-18

38 0
《桃花源记》东晋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东晋 陶渊明 《兰亭集序》东晋 王羲之 《劝学》唐 韩愈

2011-09-18

37 0
劝学 《荀子》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屈原列传司马迁 陈情表 李 密 滕王阁序 王 勃 师说 韩 愈 阿房宫赋 杜 牧 六国论 苏 洵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前赤壁赋 苏 轼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K12
学习帮助
学习帮助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