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一直是用来称呼皇帝的吗?
在较为早期的文献中,并没有“万岁”一词,与之相类似的是“万年”,如《诗经。小雅。瞻彼洛矣》称“君子万年”,《诗经。大雅。江汉》称“天子万年”等等,此外像《诗经。幽风。七月》有“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的句子,但所表达的是人们对生活的祝愿,并非是用于君主的谀辞。 在汉武帝以前,“万岁”主要有两种意思。第一种是颂词和欢呼,如孟尝君的门客冯谖替他下乡收债,“因烧其券,民称万岁蔺相如送和氏璧人秦,“秦王大喜,左右皆呼万岁”;齐将田单攻燕,为了使燕军放松警惕,“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刘邦命陆贾总结历代治乱得失,陆贾著成《新语》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全部
在较为早期的文献中,并没有“万岁”一词,与之相类似的是“万年”,如《诗经。小雅。瞻彼洛矣》称“君子万年”,《诗经。大雅。江汉》称“天子万年”等等,此外像《诗经。幽风。七月》有“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的句子,但所表达的是人们对生活的祝愿,并非是用于君主的谀辞。
在汉武帝以前,“万岁”主要有两种意思。第一种是颂词和欢呼,如孟尝君的门客冯谖替他下乡收债,“因烧其券,民称万岁蔺相如送和氏璧人秦,“秦王大喜,左右皆呼万岁”;齐将田单攻燕,为了使燕军放松警惕,“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刘邦命陆贾总结历代治乱得失,陆贾著成《新语》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未央宫建成以后,刘邦置酒前殿,对太上皇说:“始常以臣不如仲力,今臣功孰与仲多?’’太上皇笑,殿上称万岁等等,这些都只是欢呼,不是对帝王的称呼。
第二种意思是对死亡的委婉说法,如楚王曾游云梦,仰天而笑曰:“寡人万岁千秋后,谁与乐此?”;刘邦定都长安之后,仍然思念家乡,说:“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刘邦非常喜欢戚姬生的儿子赵王如意,但是知道吕后残忍,“忧万岁之后不全”等等,都是这种用法。
用“万岁”来称呼皇帝,始于汉武帝。元丰元年,武帝幸猴氏,“翌日亲登嵩高,御史乘属,在庙旁吏古登封台 卒咸闻呼万岁者三”,这三声“万岁”不是从者所呼,但是声音极大,《汉书》颜师古注引 《汉仪注》云:“有称万岁,可十万人声”,于是武帝“以三百户封太 室奉祠,命曰崇高邑”,意思是“万岁”乃嵩山所呼,特予褒奖,这 就是后世所谓“山呼万岁”的来源。
太始三年,武帝巡幸东海, “登之罘,浮大海”,又听到“山称万岁”,这样一来,“万岁”俨然成 了皇帝的代称。即使到了此时,“万岁”也还不是皇帝的专利,到了东汉仍有 臣下被呼“万岁”的例子:《后汉书。
马援传》称“援击牛酾酒,劳 饷军士,吏士皆伏称万岁《冯鲂传》称“责让贼延褒等,令各 反农桑,皆称万岁;《吴良传》注引《东观记》称‘‘岁旦,郡门下 掾王望举觞上寿,掾史皆称万岁”。但是“万岁”的规格已经在 不断升高,《后汉书。
韩棱传》说:“窦宪有功还,尚书以下议欲拜 之,伏称万岁。棱正色曰:‘夫上交不谄,下交不黩。礼无人臣 称万岁之制。’议者皆惭而止。”说明“万岁”已经不是人臣所宜 用,而李固甚至因被人称万岁而遭杀身之祸,《后汉书。
李固传》 载,李固被权臣梁冀诬陷下狱:“及出狱,京师市里皆称万岁。冀 闻之大惊,畏固名德终为己害,乃更据奏前事,遂诛之。”可见“万 岁”虽时有见用,也已经是“非常之辞”了。
根据清代史学家赵翼的说法,“万岁”这个词民间口语相沿未 改,故唐末犹有以为庆贺者,久之遂莫敢用也”,甚至到了宋代,在岭 南一带还有岁除爆竹,军民环聚,大呼万岁”的事情出现,看来虽然 贵为皇帝之尊,想要垄断一个民间习用的口头语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