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明朝那些事》,对一个问题的疑问非常大,很难以理解,如能抽出时间给我答疑,不甚感谢。1、万历皇帝迟迟没有册封太子的事情,为什么遇到了那么大的阻力,几十个当朝大臣不惜一切的上奏,不惜一切代价的不断前仆后继,申时行抗不住走了,王锡爵也抗不住,连皇帝本人也抗不住??大臣们经过比登天还难的科举考试,过几百关,斩几百将才获得的官位、地位。
而他们明明知道上奏会带来倾家荡产,会失去一切,为什么还愿意前仆后继的去冲这个事情? 这个事情虽然在“封建传统道德”上可以理解,但毕竟不属于切身利益的事情。为什么?很多人不是为了利益可以牺牲道德的吗,为这样不怕死的大臣那么多呢?2、每个皇帝的性格都不一样,万历皇帝如果再狠一点,每个上奏的人都杀掉,是否可以完全按照他的意思去做事情?如果可以的话,为什么万历皇帝不那么做,是善良吗?还是担心没有人替他“上班”,如果担心没有人替他上班,其实这个结论也是不成立的。
原因有两点,一来如果杀了几个,相信上奏再讨论这个事情的人不会那么多。二来真的一个帝国找不到几个可以为他“上班”的人才,我就不信了。3、如果大臣们力量真那么大的话,为什么王振、严嵩之流当初能横行,为什么没有无数的大臣舍生取义,不惜牺牲生命、官位去弹劾他们? 在万历这边,大臣们能量好象突然大了很多,首辅也可以骂了,皇帝也不怕了,想不通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