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历史学

古人得不得癌症?

古代有没有癌症?或者说古人对癌症有别的称呼?有没有相关的史料记载?谢谢!

全部回答

2008-08-04

0 0
     有关癌症的文字记载,不论在中外,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即有陈旧手稿记述了身体不同部位的恶性肿瘤。在此我们做一简单的介绍,癌症在不同国界、年代的记载,及医师的看法。 在中国,远在西周就有「肿」这个字眼来形容肿瘤,但当时尚无法区分肿瘤有良性与恶性的差别。
  在当时,亦有所谓的「专科医师」出现,据周礼天官记载:「疡医专管医治肿疡、溃疡、金创、骨折等病」,疡医其地位相当於今日的外科医师。  值得注意的病历纪录及死因报告在此时也开始被重视了。
  有关癌症的描述,一些古文学家指陈:最久远的案例,似应可以上溯到汉文帝时代的淳于意(也就是缇萦之父)於当时所记载的胃癌病例。之后一直到宋朝才有对癌症有更进一步的认知,「癌」这个字最早的纪录则在十二世纪初的卫济宝书中出现,其中有对乳癌的观察,指出40岁以上的妇女易患此症,溃烂三年而死等。
    之后,杨士瀛在任济直指方论中描述:「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穿孔透裹……」,这已是相当实际的描述某些癌症的特徵了。到了清朝有关癌症病症的阐述也愈来愈多人加以著墨,疡医证治准绳书中提到∶「按之推移得多者,可用取法去之,如推之不动不可取也」,这代表当时的医者已知固定的肿瘤不能以手术治疗之。
    外科正宗将颈部恶性肿瘤(包括原发及转移性)称为「失荣」,这是最早对颈部恶性肿瘤的详实记载,而此书的撰著者亦观察到「失荣」乃为不治之症。传统中医认为癌症的发生为生理偏差、体内系统失调而失去平衡才会罹癌,而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包括:气血不顺、细胞积聚毒素、晨昏颠倒、饮食不当、肾气衰竭……等。
     至於西方医学,其科学基础创始於古希腊。约於公元前四百年左右,有「西方医学之父」之称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依据他在临床观察所见,指出人体的肿瘤(或叫赘生瘤)可以大致将他们区分成「无害性」肿瘤以及「危险性」肿瘤这两大类。
  而他所称的危险性肿瘤的希腊文为「Karkinoma」,也就是相当於今日大家所常听到的癌症。  「无害性」肿瘤称为「Karkinos」也是螃蟹「crab」之意。癌症「Cancer」一词出现的时间较晚,这个字源出於拉丁文cancrum,意亦指是「螃蟹」,取其形状貌似人体某些皮肤癌病之外,更意味著癌瘤细胞四处蔓延、破坏、横行无道,全无章法的为害人体。
   在希波克拉底时代,认为癌症是因为黑胆汁分泌过盛所引起,而对癌症尽量采取避免治疗、自然回复的方式。  到西元两百年左右,有一学者Claudius Galen将肿瘤分为三大类:1。
  自然的肿瘤,例如妇女乳房会自然肿大。2。超乎自然的肿瘤,例如受伤后的修复性肿块。3。违反自然的肿瘤,这类似於今日的癌症。虽有理论,但对癌症的治疗并没有提供突出的疗效。希波克拉底与Claudius Galen之后的西方医学进入黑暗时期。
    十七世纪之后外科手术逐渐风行,许多有关癌症的论文开始出现,1771年第一篇有关癌症的科学报告由英国人 John Hill提出,长期使用鼻咽?诘娜巳旧媳茄拾┑谋壤撸庋谋ǜ嬉严允净镏视氚┲⒌墓亓5嬲园┲⒂邢低臣肮惴旱难芯渴谴邮攀兰涂迹耸痹诎┲⒅瘟莆蘼凼质酢⒎派湎咧瘟啤⒒е瘟啤⒚庖吡品ń钥技湫А?809年以手术切除卵巢肿瘤,这是第一个腹部手术肿瘤的纪录。
    此后,更因有显微镜的发明,所以造就病理学的进步,1895年发现X光后,隔年将放射线运用於癌症治疗上。至於化学药物治疗癌症,真正有系统的纪录则在1865年 Lissauer用砷化钾治疗白血病的病人,其后经第一次及二次大战后,更多的化学药物不断的被开发一直至今。
  免疫疗法启蒙於1800年的后期,之后不断的研发,包括现今使用的干扰素、白血球间素、BCG、Levamisole……等药物的使用,这些都是免疫学的进步。   综观以上中外癌症历史发展,我们发现中医在医学上的进展虽是远比西方医学来得早,但由於中医的发展是由病症及病象去做推论及治疗,原理不外是「固本」与「扶正」两大原则,但因癌症本身临床极富变化(如合并症),所以中医只能针对点,较无法做到面的处理。
  反之,西方医学因自然科学的进步与发达,不断用研究来求证,各个专科各展所长并相辅相成,且已经过时间证明。  在愈来愈多人畅谈要中、西医合并抗癌,其实只要中药能经得起科学的验证,那我们何不乐观其成呢? 参考资料: 。
  

2008-08-05

761 0
肯定得。每个人身上都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正常时,抑癌基因占主导地位,抑制原癌基因发生病变。可当原癌基因突变时会恶性增殖,形成瘤。这时就患上癌症了。引发原癌基因发生突变的因素有很多,如:焦油,尼古丁,辐射,变质食物等。所以古人是完全有可能患癌症的,只不过概率较低。这是结合课本回答的,理论上正确,哈…

2008-08-04

766 0
    祖国中医学认为,“气”和“血”是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基础。中医学里的“气”,既包含着身体内部运转着的营养性精微物质,也指内脏器官的活动机能状况。如果由于某些原因,使“气”或“血”出现了不正常状况,即所谓“气郁结”或“血瘀滞”的时候,就会引起疾病。
  对于肿瘤的发生原因,中医学认为也是由于精神情绪的过度紧张、忧郁,或者外邪 也就是外部致病因素 的侵犯,以及机体衰老、饮食起居的影响等等,引起体内气血郁结瘀滞,最后诱发肿瘤。  另外,人体内所产生的某些不正常物质积累在身体里面,或者内脏功能的失调、紊乱等等,都能成为诱发肿瘤的病因。
   在我国中医文献中关于肿疡、瘿瘤、恶疮、瘤、岩、癌等有十几种名称记载。其中包括癌症。 瘤的定义,在公元610年的《诸病源候论》中就有记载,书中认为是体内“气血的留结”,或者是人体所产生的某些不正常物质的滞留,着重点是留而不去的“留”字,加上病字偏旁就成为肿瘤的“瘤”字。
     而恶性肿瘤在中医学里叫做“癌”,从字型看,由于到恶性肿瘤质地坚硬,部位固定,表面凹凸不平,好象岩石一样,所以称为“岩”。而在古时候“晶”字的上半部是一个品字,下半部是一个山字,它同岩石的岩字是通用的。
  “晶”字加上病字偏旁就成“癌”字了。 我们现在能查到的最早记载到“癌”的,是十二世纪的《卫济宝书》。  而最先对癌的特征作简明叙述的,是公元1264年的《仁斋直指附遗方论》,书中说:“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并且指出它“毒根深藏”,最后会引起昏迷。
   对于肿瘤的某些主要症状和发展,历代中医文献曾经有过相当正确的描述。《诸病源候论》记有:“瘤者,皮肉中忽肿起,初梅李大,渐长大,不痛不痒……”也就是说良性肿瘤是逐渐长大的,没有痛痒症状,经过较长时间以后,可能长得很大,不能消退,但不会危及人的生命。
     历代中医文献记述了喉癌、食道肿瘤、胃肠道肿瘤、甲状腺肿瘤、皮肤肿瘤等。中医学虽然早已认识到有些肿瘤是属于难治之症,然而对肿瘤并不是束手无策。除了重视对全身的整体治疗外,还包括针对肿瘤病变的药物治疗和手术割除的措施。
   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提到,对肿块这类病症,是采用促使它消散的的治法。  1700多年前的名医华佗,对于腹内的结块,在使用针刺术和药物都不能达到治疗目的时,就给患者施行全身麻醉,采用手术割除医治。
  这些结块,很可能包括了某些肿瘤在内。《晋书》里写道:“景帝目有瘤疾,使医割之”。这是最早明确记录采用开刀切除眼部肿瘤的病例。 。

2008-08-04

763 0
    其实癌症古来有之,以前的人叫瘤,一些文人为了避其不好的意头,把它写成柳树的“柳”,但不管怎么写癌症的可怕是怎么都避免不了的。 在春秋的时候有两个知识分子,可能年龄比较大了吧,在学术界也拥有一定的地位,所以大家叫他们支离叔和滑介叔。
  在春暖花开的时候,他们相约去郊外去看桃花,这个地方叫做“冥伯之丘”或者“昆仑之虚”,这个地方可不简单,它是黄帝曾经休息过的地方,看来借助名人的效益搞旅游,在古代就很风行。   春风吹过来,白云飘过去,桃花在旷野里怒放,支离叔和滑介叔很享受,弄点烧烤来点酒,可惜没带上美女服务员。
  正高兴,滑介叔端着酒杯的左手突然落下了一片桃花,把桃花一吹开,太阳一照,支离叔一声大喊:“哇,师兄啊,你这手肘上长个了个‘柳’喔,你害怕吗?” 滑介叔:“你是今天才知道,我是早就知道,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 支离叔:“这个可没得治喔,你知道了怎么也没告诉我?难道最近写那么多的文章,难道是赶时间吗?” 滑介叔:“也算是吧,但也不全是,生命本来是阴阳二气,聚合而成,什么时候散了,生命也就没有了,就像白天和黑夜交替一样,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支离叔:“人真是很悲哀,我们仰望星空,总想探讨天象的秘密,其实回头看自己,我们对于自己的生命又有多少认识?多少理解?多少把握呢?” 滑介叔:“你我相识相知是一种缘,你我相伴到此一游也是一种缘,其实你我先后来到人世一游又何尝不是一种因缘呢?因缘而来,因缘而去,生命都是如此,何况小小的一个瘤呢?” 远处一大群孩子扎着羊角小辫,漫山遍野地采集野花,可能是突然遇到了一只白色的兔子,一大堆孩子就往东南坡跑过去了,支离叔和滑介叔看着孩子们嘻笑打闹的方向,有点忘形,周边突然安静下来,一只黑色的水牛昂着头哞哞地叫起来。
     中西医之癌症历史记载 戚继玲 1997/4/15 有关癌症的文字记载,不论在中外,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即有陈旧手稿记述了身体不同部位的恶性肿瘤。在此我们做一简单的介绍,癌症在不同国界、年代的记载,及医师的看法。
   在中国,远在西周就有「肿」这个字眼来形容肿瘤,但当时尚无法区分肿瘤有良性与恶性的差别。  在当时,亦有所谓的「专科医师」出现,据周礼天官记载:「疡医专管医治肿疡、溃疡、金创、骨折等病」,疡医其地位相当於今日的外科医师。
  值得注意的病历纪录及死因报告在此时也开始被重视了。有关癌症的描述,一些古文学家指陈:最久远的案例,似应可以上溯到汉文帝时代的淳于意(也就是缇萦之父)於当时所记载的胃癌病例。  之后一直到宋朝才有对癌症有更进一步的认知,「癌」这个字最早的纪录则在十二世纪初的卫济宝书中出现,其中有对乳癌的观察,指出40岁以上的妇女易患此症,溃烂三年而死等。
  之后,杨士瀛在任济直指方论中描述:「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穿孔透裹……」,这已是相当实际的描述某些癌症的特徵了。  到了清朝有关癌症病症的阐述也愈来愈多人加以著墨,疡医证治准绳书中提到∶「按之推移得多者,可用取法去之,如推之不动不可取也」,这代表当时的医者已知固定的肿瘤不能以手术治疗之。
  外科正宗将颈部恶性肿瘤(包括原发及转移性)称为「失荣」,这是最早对颈部恶性肿瘤的详实记载,而此书的撰著者亦观察到「失荣」乃为不治之症。  传统中医认为癌症的发生为生理偏差、体内系统失调而失去平衡才会罹癌,而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包括:气血不顺、细胞积聚毒素、晨昏颠倒、饮食不当、肾气衰竭……等。
   至於西方医学,其科学基础创始於古希腊。约於公元前四百年左右,有「西方医学之父」之称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依据他在临床观察所见,指出人体的肿瘤(或叫赘生瘤)可以大致将他们区分成「无害性」肿瘤以及「危险性」肿瘤这两大类。
    而他所称的危险性肿瘤的希腊文为「Karkinoma」,也就是相当於今日大家所常听到的癌症。「无害性」肿瘤称为「Karkinos」也是螃蟹「crab」之意。癌症「Cancer」一词出现的时间较晚,这个字源出於拉丁文cancrum,意亦指是「螃蟹」,取其形状貌似人体某些皮肤癌病之外,更意味著癌瘤细胞四处蔓延、破坏、横行无道,全无章法的为害人体。
     在希波克拉底时代,认为癌症是因为黑胆汁分泌过盛所引起,而对癌症尽量采取避免治疗、自然回复的方式。到西元两百年左右,有一学者Claudius Galen将肿瘤分为三大类:1。
  自然的肿瘤,例如妇女乳房会自然肿大。2。超乎自然的肿瘤,例如受伤后的修复性肿块。3。  违反自然的肿瘤,这类似於今日的癌症。虽有理论,但对癌症的治疗并没有提供突出的疗效。希波克拉底与Claudius Galen之后的西方医学进入黑暗时期。
  十七世纪之后外科手术逐渐风行,许多有关癌症的论文开始出现,1771年第一篇有关癌症的科学报告由英国人 John Hill提出,长期使用鼻咽?诘娜巳旧媳茄拾┑谋壤撸庋谋ǜ嬉严允净镏视氚┲⒌墓亓5嬲园┲⒂邢低臣肮惴旱难芯渴谴邮攀兰涂迹耸痹诎┲⒅瘟莆蘼凼质酢⒎派湎咧瘟啤⒒е瘟啤⒚庖吡品ń钥技湫А?809年以手术切除卵巢肿瘤,这是第一个腹部手术肿瘤的纪录。
    此后,更因有显微镜的发明,所以造就病理学的进步,1895年发现X光后,隔年将放射线运用於癌症治疗上。至於化学药物治疗癌症,真正有系统的纪录则在1865年 Lissauer用砷化钾治疗白血病的病人,其后经第一次及二次大战后,更多的化学药物不断的被开发一直至今。
  免疫疗法启蒙於1800年的后期,之后不断的研发,包括现今使用的干扰素、白血球间素、BCG、Levamisole……等药物的使用,这些都是免疫学的进步。   综观以上中外癌症历史发展,我们发现中医在医学上的进展虽是远比西方医学来得早,但由於中医的发展是由病症及病象去做推论及治疗,原理不外是「固本」与「扶正」两大原则,但因癌症本身临床极富变化(如合并症),所以中医只能针对点,较无法做到面的处理。
  反之,西方医学因自然科学的进步与发达,不断用研究来求证,各个专科各展所长并相辅相成,且已经过时间证明。  在愈来愈多人畅谈要中、西医合并抗癌,其实只要中药能经得起科学的验证,那我们何不乐观其成呢? 参考资料: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历史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人文学科
历史学
管理学
传播学
考古学
伦理学
语言学
哲学
历史学
历史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