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生活 美食/烹饪

请问【东坡肉】的来历和做法(*^__^*)

请问东坡肉的来历和做法希望贴张图片上来饱饱眼福!谢谢

全部回答

2007-12-24

0 0
    宋朝苏东坡(1036-1101年),作文名列唐宋八大家;作词与辛弃疾并为双绝;书法与绘画也都独步一时。就是在烹调艺术上,他也有一手。当他触犯皇帝被贬到黄州时,常常亲自烧菜与友人品味,苏东坡的烹调,以红烧肉最为拿手。
  他曾作诗介绍他的烹调经验是:"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不过,烧制出被人们用他的名字命名的"东坡肉",据传那还是他第二次回杭州作地方官时发生的一件趣事。 那时西湖已被葑草湮没了大半。
  他上任后,发动数万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来的泥堆筑了长堤,并建桥以畅通湖水,使西湖秀容重现,又可蓄水灌田。这条堆筑的长堤,改善了环境,既为群众带来水利之益,又增添了西湖景色。  后来形成了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的"苏堤春晓。
  " 当时,老百姓赞颂苏东坡为地方办了这件好事,听说他喜欢吃红烧肉,到了春节,都不约而同地给他送猪肉,来表示自己的心意。苏东坡收到那么多的猪肉,觉得应该同数万疏浚西湖的民工共享才对,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块块,用他的烹调方法烧制,连酒一起,按照民工花名册分送到每家每户。
    他的家人在烧制时,把"连酒一起送"领会成"连酒一起烧"结果烧制出来的红烧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盛赞苏东坡送来的肉烧法别致,可口好吃。众口赞扬,趣闻传开,当时向苏东坡求师就教的人中,除了来学书法的、学写文章的外,也有人来学烧"东坡肉"。
  楼外楼菜馆效法他的方法烹制这个菜,供应于世,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遂流传至今。   菜谱一 材料:猪五花肋肉1500克、葱100克、白糖100克、绍酒250克、姜块(拍松)50克、酱油150克。
   制作方法: 1、将猪五花肋肉刮洗干净,切成10块正方形的肉块,放在沸水锅内煮5分钟取出洗净。 2、取大砂锅一只,用竹箅子垫底,先铺上葱,放入姜块,再将猪肉皮面朝下整齐地排在上面,加入白糖、酱油、绍酒,最后加入葱结,盖上锅盖,用桃化纸围封砂锅边缝,置旺火上,烧开后加盖密封,用微火焖酥后,将近砂锅端离火口,撇去油,将肉皮面朝上装入特制的小陶罐中,加盖置于蒸笼内,用旺火蒸30分钟至肉酥透即成。
     注意: 1、猪肉选以金华“两头乌”乌猪为佳。 2、100克葱其中50克打葱结。 风味特点: 薄皮嫩肉,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
   菜谱二 原料:五花肉600克、八角2个、香菜1棵 辅料:绍兴酒1瓶、酱油3大匙、冰糖1大匙 做法: 1、将五花肉切四方块,先汆烫过,接着抹上酱油,再用热油炸上色,捞出立刻用冷水冲凉。
     2、肉块排放在锅内,加入八角及所有调味料烧开,改小火烧至肉块熟烂,约1小时。 3、待汤汁收至稍干时撒上香菜末,即可关火夹出食用。 注意: 1、用酒代替水烧肉,不但去除腥味,而且能使肉质酥软;炸过再烧的目的是彻底去除油腻。
   2、五花肉的肉质瘦而不柴、肥而不腻,以肉层不脱落的部位为佳。   菜谱三 制作工艺 1。 将猪肉刮净皮上余毛,洗净后放入沸水锅汆约3~5 分钟,煮出血水,捞出切成20 个小方块; 2。
   取大沙锅1 只,用小竹架垫底,铺上葱、姜块(去皮拍松),将猪肉皮朝下排放在葱、姜上,加入糖、酱油、黄酒,再放入葱结,加盖用旺火烧沸; 3。   再密封沙锅边缝,置文火上焖2 小时左右,启盖; 4。
   将肉块翻身(皮朝上),继续加盖密封焖至酥熟; 5。 将沙锅端离火,启盖,将肉分装入特别的小陶罐中,撇去肉汁上的浮油; 6。 将汤汁分装入罐,加盖密封,用旺火蒸半小时左右至肉酥透即可。 工艺提示 1。
     原料必须选用皮薄、肥瘦相间的新鲜猪肋条肉(以金华“两头乌”猪为最佳),经汆煮定型,再用直刀切成大小均匀的方块(块的大小也可根据各人的爱好改刀); 2。 以酒代水(也可加少许水),调料必须一次加足,以突出醇香的地方风味; 3。
   焖蒸结合掌握好火候,用旺火煮沸,小火焖酥,再用旺火蒸至酥透,才能达到肉酥烂而形不变,油润不腻入口香糯的要求。   食谱营养 猪肋条肉(五花肉):猪肉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并提供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具有补肾养血,滋阴润燥的功效;但由于猪肉中胆固醇含量偏高,故肥胖人群及血脂较高者不宜多食。
   食谱相克 猪肋条肉(五花肉):猪肉不宜与乌梅、甘草、鲫鱼、虾、鸽肉、田螺、杏仁、驴肉、羊肝、香菜、甲鱼、菱角、荞麦、鹌鹑肉、牛肉同食。   菜谱四 原料: 猪五花肋条肉 1500克 绍酒 250毫升 姜块 50克 酱油 150毫升 白糖 100克 葱结 50克 制法: 1、选用皮薄、肉厚的猪五花条肉(以金华“两头乌”为佳),刮尽皮上余毛,用温水洗尽,放入沸水锅内汆五分钟,煮 出血水,再洗尽,切成20块方块。
     2、取大砂锅一只,用小蒸架垫底,先铺上葱、姜块,然后将猪肉整齐地排在上面,加白糖、酱油、绍酒、再加葱结,盖上锅盖,用旺火烧开后密封边封,改用微火焖二小时左右,至肉到八成酥时,启盖,将肉块翻身,再加盖密封,继续用微火焖酥。
  然后用砂锅端离火口,撇去浮油,皮朝上装入两只特制的两个小陶罐中,加 盖,用桃花纸封罐盖四周,上笼用旺火蒸半小时左右,至肉酥嫩。  食用前将罐放入蒸笼,用旺火蒸10分钟即可上席。
   特点: 以薄皮嫩肉用名酒焖制此菜,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 【东坡肉传说】 相传系苏东坡被贬於黄州时,在贫困的生活中,仿制前人的做法改良,将烧猪肉加酒做成红烧肉小火慢煨而成。
    此菜在黄州发起,后传至南宋首府杭州,发扬光大,遂成杭州名菜。 在赣北的永修(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一带,每逢酒席宴会,首先是两大碗和菜,象征和睦相处。随后上桌的就是两大碗用稻草扎着的大块猪肉。
  丰盛的酒宴上摆着这样的两碗猪肉,倒显得别有风味, 拿起剪刀,剪断稻草,再仔细地品尝品尝,肉色清清爽爽,入口香酥绵糯。  肉香味中还夹杂着一股稻草的清香味,沁人肺腑,确实是余味无穷。
  这种肉就叫“东坡肉”。为什么这道菜称为“东坡肉”呢?有这样一个传说。 传说一 宋朝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叫苏东坡,他云游四海,走遍天下。一年夏天的一个中午,他来到永修境内一个叫艾城的地方。
    此时,正是三伏暑天,天气十分炎热。恰好路边有棵参天大樟树,树阴蔽日,真是个乘凉的好地方。苏东坡坐在树下石凳上,一边纳凉,一边读书。读着读着,突然传来一阵哭声。他抬头一看,只见一农夫抱着个孩子急急忙忙朝这边走来,后边跟着个哭哭啼啼的妇人。
  东坡心想:八成是孩子得了什么急病,我对医学虽不在行,但医书药学倒也看过不少,常见病症也略知一二。  于是就叫住农夫说:“让我给看看吧!”原来这对夫妇中年得子,看得比生命还要宝贵,所以给孩子起了名字叫“金崽俚”。
  金崽俚今天突然得病,神志昏迷,不省人事,两口子吓得要命,急忙抱孩子去找郎中。常言道“病急乱求医。农夫看看苏东坡的打扮,又如此热诚,立即把孩子递给他。东坡接过一看,孩子紧咬牙关,手足抽搐,正合医书上中暑之说。
    于是招呼农夫把孩子平放在地上,顺手摘了一把樟叶,搓了搓放在孩子的鼻子下。随后又按医书上的做法,这里弄弄,那里掐掐。一会儿,金崽俚“哇”地哭出声来。两口子真是喜出望外,抱起金崽,拉住苏东坡就往家里走。
  苏东坡见农夫谢恩心切,也只好跟着走。来到农夫家一看,家虽不富,却也十分整洁。  农夫为了抱恩,留住苏东坡热情款待,一晃就是三天。 这天清晨,农夫兴冲冲从集上买了两斤猪肉,用一束稻草捆着提了回来。
  他一边走,一边想:肉买回来了,我还得去问问先生得口味。于是就去问苏东坡。 这时,太阳刚露出半边笑脸,朝霞满天,露珠挂在田间得稻叶上,如一棵棵明亮的珍珠。  苏东坡被这美丽的大自然景色迷住了,他面临东窗,诗兴大作,正在赋诗填词,推敲词句呢!农夫在门口轻声问道:“先生,你看这肉怎样弄着吃?”东坡作诗入迷,口中朗朗念着:“禾——草——珍——珠——透心香。
  。。。”农夫听了一楞,先生这是什么意思?仔细一琢磨:对了,他是叫我把肉和着稻草整煮,并要煮透心,那样吃才香,所以说:“和草整煮透心香”。  这先生和我们作田人真不一样,说话开口是诗,连吃肉都特别。
  想到这里,农夫把肉拿到厨房,按苏东坡讲的和自己想的,叫老婆和着稻草把猪肉整块地放在锅里闷煮,煮得透烂。 到吃饭时,菜端上桌来,苏东坡见一块整肉,没斫没切,还用稻草捆着,想来想去,不知什么原因。
    想问,又不好意思开口,要吃吗,一整块肉,稻草还捆在上头,不知如何动手。农夫见苏东坡望着肉出神,也挺奇怪。就对苏东坡说:“早上我去问你,你不是说‘和草整煮透心香’吗?我是按照你的意思给弄的,先生怎么不吃呢?” 苏东坡恍然大悟。
  原来农夫把他的话给串起来了,断断续续的诗句,被他听成一句话。  既然如此,也只好顺坡下驴。于是叫剪开绳子同农夫一家高高兴兴地吃起来。真没想到猪肉掺杂着稻草香味,十分清香可口。
  吃完饭,农夫夫妇出门去了。东坡想:主人如此盛情款待,打扰几天了,十分过意不去。几次要走,主人都不肯,今天还是走了吧。主意一定,从包袱里取出五两纹银,放在桌子上,留下一张字条,上写着:“主人盛情难却,东坡不辞而别。
    ”农夫夫妇回来,看见条子大吃一惊,原来救自己孩子的恩人竟是鼎鼎大名的苏东坡先生。 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学着用稻草扎肉煮着吃,果然香酥可口。
  乡亲们便把这种肉称作“东坡肉”。因其味道鲜美,做法别致,所以一直流传。 传说二 苏东坡在杭州做刺史的时候,治理了西湖,替老百姓做了一件好事。  那时西湖已被葑草湮没了大半。
  他上任后,发动数万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来的泥堆筑了长堤,并建桥以畅通湖水,使西湖秀容重现,又可蓄水灌田。 西湖治理后,四周的田地就不怕涝也不愁旱了,这一年又风调雨顺,杭州四乡的庄稼得了个大丰收。
  老百姓感谢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好处,到过年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   苏东坡收下很多猪肉,叫人把它切成方块,烧得红红的,然后再按治理西湖的民工花名册,每家一块,将肉分送给他们过年。
  大家很高兴,人人都有夸苏东坡是个贤明的父母官,把他送来的猪肉叫做“东坡肉”。 杭州有家大菜馆,菜馆老板见人们都夸说“东坡肉”,就和厨师商量,把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挂出牌子,也取名为“东坡肉”。
     这只新菜一出,那家菜馆的生意就兴隆极了,从早到晚顾客不断,每天杀十头大猪还不够卖呢,别的菜馆老板看得眼红,也学着做起来,一时间,不论大小菜馆,家家都有“东坡肉”了。
  后来,经过同得公认,就把“东坡肉“定为杭州的第一道名菜。 苏东坡为人正直,不畏权势,朝廷中的那班奸臣本来就很恨他。  这时见他得到老百姓的爱戴,心里更不舒服。
  他们当中有一个御史,就乔装打扮,到杭州来找岔子,存心要陷害苏东坡。 那御史到杭州的头一天,在一家馆里吃午饭。堂倌递上菜单,请他点菜。他接到菜单一看,头一样就是“东坡肉”!他皱起眉头,想了一想,不觉高兴得拍着桌子大叫:“我就要这头一道菜!”吃过“东坡肉”,觉得味道倒真是不错,向堂倌一打听,知道“东坡肉”是同行公认的第一道名菜,于是,他就把杭州所有的菜馆的菜单都收集起来,兴冲冲地回京去了。
     御史回到京城,马上就去见皇帝。他说:“皇上呀,苏东坡在杭州做刺史,贪赃枉法,把恶事都做绝啦!老百姓恨不得要吃他的肉。” 皇帝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可有什么证据吗?” 御史就把那一大迭油腻的菜单呈了上去。
    皇帝一看菜单,就不分青红皂白,立刻传下圣旨,将苏东坡掉职,远远地发配到海南去充军。 苏东坡被调职充军后,杭州的老百姓忘不了他的好处,仍然象过去一样赞扬他。
  就这样,“东坡肉”也一代一代地传下来,东坡肉是1956年浙江省认定的36种杭州名菜之一,直到今天,还是杭州的一道名菜。   。

2007-12-24

64 0
    【东坡肉】的来历和做法: 东坡肉,杭州一道传统名菜,相传为北宋诗人苏东坡所创制。苏东坡《食猪肉》诗云:“……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东坡肉色、香、味俱佳,深受人们喜爱。
  既然如此,就赶快来看看这样的美味是怎么做的吧,下面给大家介绍的东坡肉做法,不仅有传统做法、微波炉做法,还有素东坡肉的做法,最后再给大家奉上关于东坡肉的来历故事。     东坡肉的做法一(微波炉做法)   菜谱配料:   生净猪五花肋肉(去骨带皮)450克,小葱50克,生姜25克,绍酒50克,酱油80克,白糖40克。
     制作方法:   1。刮净皮上污物与余毛,放入沸水锅中焯一下,用冷水洗净,切成1。5厘米见方的肉块;   2。  在器皿里先放上姜(拍裂)25克,小葱40克,再放上切好的肉块,加上所有调料,放上余下的10克小葱;   3。
  封上微波薄膜,先高火4分钟,再改低火25分钟,见肉已酥糯,再用高火收汁至浓稠,东坡肉即成。   东坡肉的做法二   菜谱配料:   猪五花肋肉1500克,葱100克,白糖100克,绍酒250克,姜块(拍松)50克,酱油150克。
       制作方法:   1。将猪五花肋肉刮洗干净,切成10块正方形的肉块,放在沸水锅内煮5分钟后,取出洗净;   2。取大砂锅一只,用竹箅子垫底,先铺上葱,放入姜块,再将猪肉皮面朝下整齐地排在上面,加入白糖、酱油、绍酒,最后加入葱结,盖上锅盖,用桃化纸围封砂锅边缝,置旺火上;   3。
    烧开后加盖密封,用微火焖酥后,将砂锅端离火口,撇去油,将肉皮面朝上装入特制的小陶罐中,加盖置于蒸笼内,用旺火蒸半小时至肉酥透,东坡肉即成。   烹调技巧:   1。猪肉选以金华“两头乌”乌猪为佳;   2。
  100克葱其中50克打葱结。   风味特点:   薄皮嫩肉,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是1956年浙江省认定的36种杭州名菜之一。     东坡肉的做法三   菜谱配料:   五花肉600克,八角2个,香菜1棵,绍兴酒1瓶,酱油3大匙,冰糖1大匙。
     制作方法:   1。将五花肉切成四方块,先汆烫过,接着抹上酱油,再用热油炸上色,捞出立刻用冷水冲凉;   2。肉块排放在锅内,加入八角及所有调味料烧开,改小火烧至肉块熟烂,约一小时;   3。
    待汤汁收至稍干时撒上香菜末,即可关火食用东坡肉。   烹调技巧:   1。用酒代替水烧肉,不但去除腥味,而且能使肉质酥软;   2。炸过再烧的目的是彻底去除油腻;   3。
  五花肉的肉质瘦而不柴、肥而不腻,以肉层不脱落的部位为佳。   东坡肉的做法四(素东坡肉)   菜谱配料:   白萝卜500克,花生油500克,鸡蛋1个,豆腐皮1张,胡椒粉、精盐、酱油各5克,香油、味精各2克,清汤100克,淀粉50克,水淀粉10克。
       制作方法:   1。白萝卜洗净去皮,切成0。6厘米厚的大片,用精盐腌20分钟,随后取出挤干水分蒸熟;   2。淀粉用鸡蛋调成蛋粉糊,取萝卜一片,拍上干淀粉,再涂上蛋粉糊;   3。
  豆腐皮切成长方形的片,每片平放上萝卜两块,两块萝卜之间留有空隙,用另一片豆腐皮盖住萝卜片,再将萝卜对折在一起,上笼屉蒸;   4。  铁锅洗净置火上,倒入花生油烧热,将蒸过的萝卜片入锅内炸成金黄色时捞出,再上笼蒸至回软时取出放入盘中,恰似“肉片”;   5。
  原锅留底抽,下入汤汁、酱油、精盐、味精、胡椒粉烧沸,调好口味后,下入水淀粉勾芡,淋入香油,浇在“肉片”上,素东坡肉即成。   烹调技巧:   1。  萝卜涂蛋粉糊时,一定要涂匀;   2。
  萝卜片要切得厚薄相等,以保证菜肴外形美观;   3。炸后的萝卜上笼蒸时,以回软为准,不可蒸得过烂。   风味特点:   “肉片”软嫩,汤汁清香,口感适宜,成菜美观。   东坡肉的做法五   菜谱配料:   五花肉1000克,芥蓝菜100克,姜、葱各1支,大蒜1粒,高汤6杯,酱油8大匙,冰糖6大匙,米酒3大匙,八角2粒,花椒1/4小匙。
       制作方法:   1。五花肉和芥蓝菜洗净,葱洗净、姜切片,大蒜去皮;   2。锅中倒适量油加热,放入五花肉炸至外皮呈金黄色捞出,切大块;   3。锅中留1大匙油加热,放入芥蓝菜快炒至熟,即可盛起;   4。
  锅中倒入高汤6杯,酱油8大匙,冰糖6大匙,米酒3大匙,八角2粒,花椒1/4小匙,煮滚;   5。  再放入五花肉、葱、姜及大蒜,小火煮3小时后熄火,盛在芥蓝菜上,东坡肉即成。
     东坡肉的来历   在赣北的永修(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一带,每逢酒席宴会,首先是两大碗和菜,象征和睦相处。随后上桌的就是两大碗用稻草扎着的大块猪肉。丰盛的酒宴上摆着这样的两碗猪肉,倒显得别有风味, 拿起剪刀,剪断稻草,再仔细地品尝品尝,肉色清清爽爽,入口香酥绵糯。
    肉香味中还夹杂着一股稻草的清香味,沁人肺腑,确实是余味无穷。这种肉就叫“东坡肉”。为什么这道菜称为“东坡肉”呢?有这样一个传说。   故事一   宋朝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叫苏东坡,他云游四海,走遍天下。
  一年夏天的一个中午,他来到永修境内一个叫艾城的地方。此时,正是三伏暑天,天气十分炎热。  恰好路边有棵参天大樟树,树阴蔽日,真是个乘凉的好地方。苏东坡坐在树下石凳上,一边纳凉,一边读书。
  读着读着,突然传来一阵哭声。他抬头一看,只见一农夫抱着个孩子急急忙忙朝这边走来,后边跟着个哭哭啼啼的妇人。东坡心想:八成是孩子得了什么急病,我对医学虽不在行,但医书药学倒也看过不少,常见病症也略知一二。
    于是就叫住农夫说:“让我给看看吧!”原来这对夫妇中年得子,看得比生命还要宝贵,所以给孩子起了名字叫“金崽俚”。金崽俚今天突然得病,神志昏迷,不省人事,两口子吓得要命,急忙抱孩子去找郎中。
  常言道“病急乱求医。农夫看看苏东坡的打扮,又如此热诚,立即把孩子递给他。东坡接过一看,孩子紧咬牙关,手足抽搐,正合医书上中暑之说。  于是招呼农夫把孩子平放在地上,顺手摘了一把樟叶,搓了搓放在孩子的鼻子下。
  随后又按医书上的做法,这里弄弄,那里掐掐。一会儿,金崽俚“哇”地哭出声来。两口子真是喜出望外,抱起金崽,拉住苏东坡就往家里走。苏东坡见农夫谢恩心切,也只好跟着走。来到农夫家一看,家虽不富,却也十分整洁。
    农夫为了抱恩,留住苏东坡热情款待,一晃就是三天。   这天清晨,农夫兴冲冲从集上买了两斤猪肉,用一束稻草捆着提了回来。他一边走,一边想:肉买回来了,我还得去问问先生得口味。
  于是就去问苏东坡。这时,太阳刚露出半边笑脸,朝霞满天,露珠挂在田间得稻叶上,如一棵棵明亮的珍珠。  苏东坡被这美丽的大自然景色迷住了,他面临东窗,诗兴大作,正在赋诗填词,推敲词句呢!农夫在门口轻声问道:“先生,你看这肉怎样弄着吃?”东坡作诗入迷,口中朗朗念着:“禾——草——珍——珠——透心香。
  。。。。。”农夫听了一楞,先生这是什么意思?仔细一琢磨:对了,他是叫我把肉和着稻草整煮,并要煮透心,那样吃才香,所以说:“和草整煮透心香”。  这先生和我们作田人真不一样,说话开口是诗,连吃肉都特别。
  想到这里,农夫把肉拿到厨房,按苏东坡讲的和自己想的,叫老婆和着稻草把猪肉整块地放在锅里闷煮,煮得透烂。   到吃饭时,菜端上桌来,苏东坡见一块整肉,没斫没切,还用稻草捆着,想来想去,不知什么原因。
  想问,又不好意思开口,要吃吗,一整块肉,稻草还捆在上头,不知如何动手。  农夫见苏东坡望着肉出神,也挺奇怪。就对苏东坡说:“早上我去问你,你不是说‘和草整煮透心香’吗?我是按照你的意思给弄的,先生怎么不吃呢?”苏东坡恍然大悟。
  原来农夫把他的话给串起来了,断断续续的诗句,被他听成一句话。既然如此,也只好顺坡下驴。于是叫剪开绳子同农夫一家高高兴兴地吃起来。  真没想到猪肉掺杂着稻草香味,十分清香可口。
  吃完饭,农夫夫妇出门去了。东坡想:主人如此盛情款待,打扰几天了,十分过意不去。几次要走,主人都不肯,今天还是走了吧。主意一定,从包袱里取出五两纹银,放在桌子上,留下一张字条,上写着:“主人盛情难却,东坡不辞而别。
  ”农夫夫妇回来,看见条子大吃一惊,原来救自己孩子的恩人竟是鼎鼎大名的苏东坡先生。     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学着用稻草扎肉煮着吃,果然香酥可口。乡亲们便把这种肉称作“东坡肉”。
  因其味道鲜美,做法别致,所以一直流传。   故事二   苏东坡在杭州做刺史的时候,治理了西湖,替老百姓做了一件好事。那时西湖已被葑草湮没了大半。他上任后,发动数万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来的泥堆筑了长堤,并建桥以畅通湖水,使西湖秀容重现,又可蓄水灌田。
    这条堆筑的长堤,改善了环境,既为群众带来水利之益,又增添了西湖景色。后来形成了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的"苏堤春晓" 。   西湖治理后,四周的田地就不怕涝也不愁旱了,这一年又风调雨顺,杭州四乡的庄稼得了个大丰收。
  老百姓感谢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好处,到过年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  苏东坡收下很多猪肉,叫人把它切成方块,烧得红红的,然后再按治理西湖的民工花名册,每家一块,将肉分送给他们过年。
  太平的年头,家家户户过得好快活,这辰光又见苏东坡差人送肉来,大家更高兴:老的笑,小的跳,人人都有夸苏东坡是个贤明的父母官,把他送来的猪肉叫做“东坡肉”。     那时,杭州有家大菜馆,菜馆老板见人们都夸说“东坡肉”,就和厨师商量,把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挂出牌子,也取名为“东坡肉”。
  这道新菜一出,那家菜馆的生意就兴隆极了,从早到晚顾客不断,每天杀十头大猪还不够卖呢,别的菜馆老板看得眼红,也学着做起来,一时间,不论大小菜馆,家家都有“东坡肉”了。  后来,经过同得公认,就把“东坡肉“定为杭州的第一道名菜。
     苏东坡为人正直,不畏权势,朝廷中的那班奸臣本来就很恨他。这时见他得到老百姓的爱戴,心里更不舒服。他们当中有一个御史,就乔装打扮,到杭州来找岔子,存心要陷害苏东坡。那御史到杭州的头一天,在一家馆里吃午饭。
    堂倌递上菜单,请他点菜。他接到菜单一看,头一样就是“东坡肉”!他皱起眉头,想了一想,不觉高兴得拍着桌子大叫:“我就要这头一道菜!”他吃过“东坡肉”,觉得味道倒真是不错,向堂倌一打听,知道“东坡肉”是同行公认的第一道名菜,于是,他就把杭州所有的菜馆的菜单都收集起来,兴冲冲地回京去了。
    御史回到京城,马上就去见皇帝。他说:“皇上呀,苏东坡在杭州做刺史,贪赃枉法,把恶事都做绝啦!老百姓恨不得要吃他的肉。”皇帝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可有什么证据吗?”御史就把那一大迭油腻的菜单呈了上去。
  皇帝本来就是个糊涂蛋,他一看菜单,就不分青红皂白,立刻传下圣旨,将苏东坡掉职,远远地发配到海南去充军。  苏东坡被调职充军后,杭州的老百姓忘不了他的好处,仍然象过去一样赞扬他。
  就这样,“东坡肉”也一代一代地传下来,直到今天,还是杭州的一道名菜。(吃地带 编辑整理)   转自: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生活
美食/烹饪
服装/首饰
美容/塑身
购车养车
家电
礼节礼仪
购物
购房置业
婚嫁
生活常识
家居装修
交通出行
起名
保健养生
育儿
美食/烹饪
美食/烹饪
酒类/饮品
烹饪方法
厨具
餐厅/酒店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