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农业科学

秋季雏鸡养殖有何注意事项?

秋季雏鸡养殖有何注意事项?

全部回答

2018-04-12

0 0
    具体如下: (1)育雏前准备:进雏前几天,要把育雏舍内外彻底清扫消毒,舍内空间可用3%~5%来苏儿溶液喷雾消毒,用具、墙角与地面用1%~2%氢氧化钠溶液冲刷消毒,而后熏蒸消毒。
   (2) 雏鸡的选择:选雏要选壮雏,剔除弱雏和残雏、畸雏。壮雏的特征是:发育匀称,羽毛清洁有光泽、干燥,活泼好动,叫声清脆响亮,眼大有神,站立稳健,反应敏捷,腹部柔软而有弹性,无出血痕迹等。
    弱雏则精神不振、羽毛松乱、闭目缩头、站立不稳、蛋黄吸收不良,有出血的痕迹。 (3) 温度的掌握:适宜的温度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第 1周,鸡舍温度应控制在33~35°C,以后每周下降2~3°C,直至降到20℃左右。
  夜间外界温度低,鸡活动少,温度应比白天高1°C。  掌握温度应遵循下列原则:初期宜高,后期宜低;白天宜低,夜间宜高;晴天宜低,阴天宜高。温度适宜与否,从雏鸡动态可以断定:温度正常,小鸡活泼好动、分散均匀、羽毛光亮、食欲旺盛、夜间睡眠安静;温度过低,鸡靠近热源、绒毛耸立、挤压成堆、叽叽尖叫;温度过高,鸡远离热源、张嘴呼吸、两翅张开、饮水增加、食欲不好。
     (4) 饮水与词喂:出壳后24 h左右开食为宜。开食前应先饮水,每千克饮水中加8~12片复合维生素B、50 g白糖,可提高雏鸡的成活率。育雏期要保证供水不间断。
  开始喂料应少喂勤添,可日喂8次,1周后改为6次,夜间一般不喂,让其充分休息。 (5) 光照:为了促进鸡生长发育,使其适时性成熟,对雏鸡采用渐减光照法:第1~2天为23 h,第3~7天为19 h,第14天为 15 h,第20天以后保持11 h。
    同时,光照强度由原来的每平方米 2~3 W逐渐减至0。 5~1。5 W,能让雏鸡正常采食、饮水为宜。 (6) 湿度与通风:雏鸡的湿度要求是7日龄时65%。14日龄时60%,21日龄时55%左右。
  舍内湿度以人感湿热,雏鸡的胫趾润泽细微,雏鸡活动时无灰尘为好。  在保证湿度的同时要注意通风换气,以排出舍内污浊空气,同时避免贼风和冷风直接吹向雏鸡。 (7) 断喙和定期防疫:为减少小鸡发生啄癖,减少词料浪费,应在6~9日龄进行断喙,把鸡喙对准断喙器孔眼,让电热片沿着上喙的1/2、下喙的1/3处切下。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定期防疫,合理用药,1日龄用马立克氏病疫苗皮下接种,5日龄用法氏囊疫苗滴鼻,7日龄用鸡新城疫Ⅱ系苗10倍稀释滴鼻或点眼,28日龄新城疫I系苗注射免疫。  除免疫外应预防鸡白痢和球虫病。
   (8) 应激:雏鸡对周围环境变化敏感,易惊群。育雏期间主要的应激因素是免疫接种、断喙转群、词料改变、气候变化等。在能预计的应激因素到来前后,在词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饮水中加维生素C,可缓解应激。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农业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天文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农业科学
农业科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