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农业科学

春季雏鸡饲养有哪些注意事项?

春季雏鸡饲养有哪些注意事项?

全部回答

2018-04-12

0 0
    具体如下:(1)科学饲喂:雏鸡开食在出壳16~28 h内为宜,开食前应先喂给饮水。开食时,要喂适口性好、营养全面的词料,做到少喂勤添,以诱导雏鸡采食。出壳15 d内的雏鸡,每天要喂5~ 6次,同时要不断地供给清洁饮水,水中可适量加人维生素、抗生素。
  开食越早,1周内的采食量越大。  后期鸡群的均匀度、体重都有明显的提高。(2) 注意保温:春季育雏第1周温度一般控制在35~36°C,以后每周降低2~3°C,至21°C左右即可。
  要根据鸡群的反应进行施温,温度过高时,雏鸡远离热源,张口喘气,呼吸频率加快,两翅张开下垂,频频喝水,吃料减少;温度过低时,雏鸡集中在热源附近扎堆,活动少,毛竖起;温度适宜时,雏鸡均匀地分布在育雏室内,活泼好动,饮食欲良好,羽毛光滑、整齐、丰满。
    (3) 控制湿度:育雏舍比较理想的湿度是第1周保持在60%~ 70%,第2周以后为55%~60%。育雏舍内湿度过高过低均不适宜雏鸡的生长发育,如湿度过低,舍内灰尘、羽屑飞扬,雏鸡容易脱水,影响卵黄吸收,同时易患呼吸道疾病和羽毛发育不良;如湿度过高,则有害气体增加,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存和寄生虫卵的发育,使雏鸡易患病。
    因此,要注意日常管理,定期通风、排出湿气,严格控制饮水器的高度及饮水器中的水位,使其不溢水,胶管不跑水,并及时清粪或更换湿垫料等。(4) 密度适宜:密度大小应随品种、通风、日龄、饲养方式等的不同而进行调整。
  密度过大雏鸡吃食拥挤,影响生长发育,同时空气中有害气体增多,鸡容易感染大肠杆菌、球虫、葡萄球菌等,并可使疾病流行加快;密度过小,则造成房舍及设备的利用率低,成本提高,影响词养效益。  雏鸡适宜的词养密度一般是1~2周龄时,每平方米词养30只左右,随着周龄的增加,每周可递减5只,至 7~8周龄时,每平方米饲养8~10只。
  (5) 光照合理:雏鸡在前两天实行24 h光照,3d后采用23 h 光照和1 h黑暗,以防止鸡只在突然停电时受惊,堆缩在一起,造成窒息死亡。  密闭式鸡舍还可采取间歇光照,开2 h关2 h,这样能改善词料报酬,提高鸡群免疫力。
  在光照强度的控制上,除第 1周为了让雏鸡熟悉料槽、水槽位置和舍内环境,用较强的光照外,其他时间都以弱光为好,具体应用时以15 m2安装1个灯头,第1周安装40 W灯泡,从第2周换成25 W灯泡或15 W灯泡,灯泡挂的高度以离地2 m为好。
      (6) 注意通风:春季由于气温较低。鸡舍门窗关闭较严,舍内通风量减少,但鸡群每日排出的废气和鸡粪发酵产生的有害气体量却随日龄增长而增加。舍内的空气污浊,易诱发鸡的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因此,要勤清理鸡粪或定期更换垫料,以解决地面卫生问题;在饲料中加人沸石,可以减少氨的产生;在中午天气暖和时开窗通风,但谨防贼风;鸡舍要安排风扇或实行纵向通风。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农业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天文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农业科学
农业科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