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晚上哭闹 特能出汗 是不是缺钙 怎么补最快 宝宝晚上哭闹 特能出汗 是不是缺钙 怎么补最?
缺钙的症状: 1。烦躁不安,常常不明原因哭泣,不容易入睡,就算入睡了也容易惊醒; 2。出汗比较多,即使天气不是很热,也容易出汗; 3。枕部脱发圈,后脑勺常会出现脱发的情况; 4。 比同龄孩子更晚出牙; 5。囟门闭合迟,肌无力; 6。神情呆滞、表情少,动作和语言都比同阶段的孩子落后; 7。前额高突,形成方颅。或常有串珠肋,各个肋骨的软骨增生连起似串珠样,常压迫肺脏,使宝宝通气不畅,容易患气管炎、肺炎; 8。 厌食、偏食也与缺钙有关,人体钙元素摄入不足,易导致食欲不振、智力低下、免疫功能下降; 9。出现湿疹也与缺钙有关,常见于头顶、颜面、耳后,伴有哭...全部
缺钙的症状: 1。烦躁不安,常常不明原因哭泣,不容易入睡,就算入睡了也容易惊醒; 2。出汗比较多,即使天气不是很热,也容易出汗; 3。枕部脱发圈,后脑勺常会出现脱发的情况; 4。
比同龄孩子更晚出牙; 5。囟门闭合迟,肌无力; 6。神情呆滞、表情少,动作和语言都比同阶段的孩子落后; 7。前额高突,形成方颅。或常有串珠肋,各个肋骨的软骨增生连起似串珠样,常压迫肺脏,使宝宝通气不畅,容易患气管炎、肺炎; 8。
厌食、偏食也与缺钙有关,人体钙元素摄入不足,易导致食欲不振、智力低下、免疫功能下降; 9。出现湿疹也与缺钙有关,常见于头顶、颜面、耳后,伴有哭闹不安,枕后及背部多流汗; 10。缺钙严重的甚至还可能引起鸡胸驼背、出现O形腿等等,这需要特别注意。
人体对钙的需要是随年龄、性别、生理状况的不同而有差异的。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推荐和多数医学书的介绍,膳食中钙的需要供给量每天是: 1~6个月的婴儿,母乳喂养的宝宝约300毫克,人工喂养的宝宝约400毫克。
7~12个月的婴儿,约500~600毫克。 1~3岁幼儿,每天需要约600~800毫克,青春期约1000毫克。 成人800毫克,孕妇约1200毫克。 1瓶鲜牛奶(220毫升)的含钙量约220毫克左右,如果每天能喝1~2瓶牛奶,就可得到200~400毫克以上的钙,再加上食物中的钙,合起来就能满足孩子一天的需要量。
一般情况下,不会有严重的钙缺乏。 专家提醒:如果宝宝缺钙单纯补充钙剂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钙的吸收、利用、调节和排泄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是三个最主要的调节因素,其他还会受钙的制剂、宝宝年龄、服用时间、服用方法、食物成分等因素的影响,这就不难理解生活中很多宝宝补了大量的钙但还是发生“缺钙”的现象。
如何给宝宝补钙? 每100克母乳含钙30毫克、牛奶含104毫克,根据补钙的需要,婴儿每天补充500毫克左右钙,应该不会有钙的缺乏了。如果仍然有缺钙现象,就不是单纯的补钙不足,而是另有原因,如有维生素D的缺乏、甲状旁腺功能不足或钙的吸收障碍等。
此时,补充大量的钙是无济于事的,反而可能产生副作用。如果1岁的宝宝每天能喝600毫升的奶,再适当补充含钙食物或是钙剂,一般不会发生明显的缺钙。但需要注意的是婴儿维生素D的缺乏比钙的缺乏更为普遍,而且是造成钙吸收和代谢障碍的重要因素,因此,补钙的同时,每天应为宝宝补充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
补钙过多有危害 补钙不是越多越好,成人对钙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是每天2000mg,而成人的推荐摄入量为每天800mg。摄入的钙越接近可耐受最高摄入量,危害健康的风险就越大。摄入过多的钙,可能会干扰其他微量元素如锌、铁、镁等的吸收和利用。
钙过多造成的危害也不能忽视,补钙过量可能增加肺、脑、肾、心血管、眼周围组织发生钙沉积,产生肾结石的潜在危险,会引起便秘、食欲不良、高钙尿症等不良反应,还可能导致宝宝囟门过早闭合、限制大脑发育,骨骺提前愈合、影响生长发育等,所以补钙也不能过量。
补钙应注意的那些问题 * 补钙不能被广告牵着鼻子走。有段时间钙剂产品的广告宣传铺天盖地,宣传全民补钙,导致人们补钙跟着广告走。实际上,有些厂商为了增加产品销量、扩大知名度,在广告中加入了一些不实之词,夸大效果。
研究表明,各种钙剂对于人体的吸收率大致在30%~40%左右,与宣传的吸收率高达90%或以上显然是有很大出入的。对待这些,需要在购买钙品时有正确、客观的判断,不能跟随广告走。 * 简单的测试不能确定是否缺钙。
其实缺钙的意思是非常笼统、含糊不清的。医学上并无“缺钙”这一名词,只有表现缺钙的具体疾病如佝偻病、低钙血症、骨质疏松症等,而造成这些疾病的因素不仅是补钙不足,还有其他复杂因素。因此,单用一种仪器的简单测试不能确定宝宝是否缺钙。
最近一项长达7年的研究认为钙片和维生素D对治疗骨质疏松不但作用甚微,甚至还有引发肾结石的潜在危险。可见缺钙的诊断是复杂的,补钙更不可随意而行。 * 补钙产品要注意质量。目前补钙产品不计其数,常人难以选择,医生也难以适从。
妈妈们在选择产品时,不能认为卖得越贵,含钙量越高,吸收率就越高,效果也越好。有的补钙品宣称“沉积好、吸收快”、有的宣称“颗粒小”,甚至还推出了“原子钙”、“纳米钙”,让人们觉得钙越细小越易吸收。
实际上人体对钙的吸收利用率和钙产品的颗粒大小无关,关键要看是否具有生物活性。 专家提醒:直接从骨骼、牡蛎等含钙丰富的物质中提取的钙制剂,可能会有铅、砷等有毒物质的污染,一定要选购有国家检验认可的药字号制剂安全产品。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