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竹子的唐诗我要用,谢谢各位大
唐诗宋词中,写到竹子的诗不计其数。刘禹锡的《庭竹》生动地写道:“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李商隐在咏竹笋时,构思极奇妙:“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但读来最亲切者,莫如刘长卿《晚春归山居题窗前竹》中两句:“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荫待我归。 ”竹子成了诗人亲切的朋友,永远忠诚地站立在那里以清凉的绿荫迎候他的归来。
南朝刘孝先的《咏竹》,是我读到的最早以竹为题的诗:“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很明显,这是诗人以竹自比,感叹怀才不遇,最后那两句,很有想象力。
最熟悉的是王维的《竹...全部
唐诗宋词中,写到竹子的诗不计其数。刘禹锡的《庭竹》生动地写道:“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李商隐在咏竹笋时,构思极奇妙:“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但读来最亲切者,莫如刘长卿《晚春归山居题窗前竹》中两句:“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荫待我归。
”竹子成了诗人亲切的朋友,永远忠诚地站立在那里以清凉的绿荫迎候他的归来。
南朝刘孝先的《咏竹》,是我读到的最早以竹为题的诗:“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很明显,这是诗人以竹自比,感叹怀才不遇,最后那两句,很有想象力。
最熟悉的是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此诗我自幼会背诵,但那时吟哦是无法体会得出它的韵味的,当时我家贫如洗,面有菜色,饥饿疲惫,既没有明月相照,也没有古琴可弹,哪来的那份闲适和风雅?
倒是李商隐的《湘竹词》有些共鸣:“万古湘江竹,无穷奈怨何?年年长春笋,只是泪痕多。
”写诗需要灵感和情绪,读诗其实也一样,不同的心情和处境,读相同的诗,也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苏东坡的爱竹,也许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竹子和他终身相伴,不管到哪里,“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年轻时,苏东坡咏竹有豪迈之风:“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他中年写竹,心情渐趋平淡:“疏疏帘外竹,浏浏竹间雨。窗扉净无尘,几砚寒生雾”;而到老年写竹,则“累尽无可言,风来竹自啸”,“披衣坐小阁,散发临修竹”。
由豪迈到平静恬淡,这是他的人生轨迹。诗中之竹,正是他不同时期的心态写照。
清代的郑板桥也十分酷爱竹,“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就是他的性格。他一生写了无数咏竹诗,最有名的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这首:“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真是不可多得的好诗。
而诗圣杜甫的名句“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却为很多人不解,都误以为杜甫对竹情有独“恨”。
其实杜甫很爱竹,他曾于成都杜甫草堂植松种竹,并写了不少颂竹诗篇,如《苦竹》、《题刘秀才新竹》、《栽竹》、《斫竹》等,并且在其它诗篇里咏竹的诗句也随处可见,如“自闻茅屋趣,只想竹林眠”、“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竹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风含翠竹娟娟净,雨涤红蕖冉冉香”、“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等等。
而“恶竹应须斩万竿”中的“恶竹”当作何解呢?古文古诗中的字、词本就多义,这里的“恶”是“不良”之意;“恶竹”是指那种枝桠乱生而多刺的不良竹子,并非“可恶的竹子”,也非杜甫厌恶竹子(杜甫的《恶树》诗便可作左证)。
所以杜甫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新种的小松恨不得它迅速长成千尺高树,那衍生疯长的不良竹子纵有万竿也必须斩除。
近现代也有不少咏竹诗,但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革命家方志敏的那一首:“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
一轮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