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生物学

中国有那些著名的动物呢?(别的国家有的不行)

中国的动物有好多,你知道有 那些好著名的吗?

全部回答

2018-09-11

0 0
    1、 大熊猫 大熊猫属食肉目,大熊猫科,是我国特产的稀有珍贵动物。野生时栖息于海拔1500--3500米之间的高山深谷茂密竹林中,受季节、植被类型、地貌以及食物、水源、气候的综合影响,其活动的海拔高度不断变化,大熊猫多生活在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20℃左右的阴湿凉爽环境中,没有固定的栖息处所,喜单独活动,四处游荡,只有在发情期内才会有雌雄一起出现,它不会筑窝,栖息于树洞、岩穴或树下乱草堆处,早晚出来觅食饮水,其余时间睡眠、视觉、听觉均较迟钝,行动缓慢。
    但却能快速而灵活地爬上高大的树木,而且能泅渡湍流的河溪。 大熊猫主食是各种竹类,竹笋为大熊猫最喜爱的食物。其性成熟年龄一般为5-7岁,每年3--5月份发情妊娠期约为5个月左右。
   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与它同期的植物大部分灭绝了,因此它被称为“活化石”现仅存活127 只,大熊猫的存亡早已为世人所关注,大熊猫的保护研究工作一直在不断地继续。   2、朱鹮 又名朱鹭 朱属形目 科,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在附近的溪流、沼泽及稻田内涉水,漫步觅食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兼食昆虫。
  在高大的树上休息及夜宿,喜群居,秋、冬季节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围游荡。4---5月份开始筑巢,每年繁殖1窝,每窝产2---4枚卵,双亲共同孵化、育雏,雏鸟约在30天后破壳,出壳后40天离巢。
     朱鹮 分布在亚洲,过去在中国、日本、朝鲜及苏联南部有广泛分布,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其野生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本世纪70年代,野外已无踪影,我国鸟类学家经过多年考察,于1981年5月在陕西省县重新发现朱 鹮种群,也是世界上仅有的种群,1989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孵化成功,国内对朱鹮 的保护工作开展的较为成功,有其种群数量已有所增加。
     3、华南虎 华南虎属食肉目,猫科,主要生活在森林、丛林和野草丛生的地方,没有固定的巢穴,活动区域特别大,可行走50多公里,属夜行性动物,白天休息,晨昏活动最频繁,善于游泳,不会攀爬,捕食勇猛,喜单独行动,视觉、听觉极为发达,脊柱关节灵活,行走时爪能收缩,没有响声,十分轻巧迅速,主要捕食大型食草类动物,饱餐后可维持数日,冬季发情交配,孕期100天左右,每胎产2--4仔,平均寿命20余年,性成熟年龄3--6岁。
     华南虎为我国特有种,历史上分布广泛,六十年代之后,其数量急剧下降,野外调查,其数量已相当稀少。现存活个体20--30只,而且由于其数量少,繁殖相当困难,所以对华南虎的保护工作,相对来讲难度较大。
  4、白鳍豚 白鳍豚属鲸目,豚科,是中国长江特有的水生哺乳动物,是世界上目前仅存的4种淡水豚类之一。  它类似海豚而生活于江河湖泊中,生存范围过去可从三峡至长江入海口,现已局限于长江中下游许多江心洲和边滩。
  白鳍豚食性单一,仅以鱼类为食,长江中下游的一些鱼类:鲤、鲫、鲢、青、鳙、草、鳊、鲶等都是它们的食料。在食物鱼的种类上没有选择性,但对大小有选择。每两年繁殖一次,春季发情,性成熟年龄4---8岁,妊娠期10---11个月。
     白鳍豚种群数量很少。由于其生存水域的污染等问题,其保护工作亟待加强。返回5、亚洲象 亚洲象属长鼻目,象科,是现存的世界上最大陆生动物,栖息于热带地区,常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沟谷、河边、竹林、阔叶混交林中游荡,营群居生活,每群数头或数十头不等,由一头成年公象作为群体的首领带着活动,没有固定的住所,活动范围很广,主食竹笋、嫩叶、野芭蕉和棕叶芦等。
     象非常聪明,易驯化,记忆力好,野生状态下,象对破坏其生存环境、伤害其同类及冒犯其尊严的挑衅都有自卫、报复行为。 象的性成熟年龄在12岁左右,妊娠期600--640天,每胎产1仔,寿命50--60岁。
   象一般在早晨、傍晚活动,若是夜间明月当空,它们也会出来觅食,象群行动时大有排山倒海之势,视力较差,但它的嗅觉和听力非常好,野生亚洲象现已很少,在东南亚一些国家驯养的家象、役象很多。  我国野生象仅分布于云南省与缅甸、老挝相邻的边境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屡遭猎杀,破坏十分严重。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生物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生物学
农业科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天文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生物学
生物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