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稻生产政策有哪些变化
水稻主产区主要变化是东北崛起 1990年,我国水稻主产区按照产量多少排序,依次是湖南2468万吨、四川(包括重庆)2197万吨、湖北1790万吨、江苏1709万吨、广东1678万吨、江西1577万吨、安徽1340万吨、浙江1321万吨、广西1201万吨,共有9省区当年产量在1000万吨以上,产量合计达到15291万吨,占全国稻谷总产量的80。 8%。而2010年,我国水稻主产区产量排序,湖南2506万吨、江西1858万吨、黑龙江1844万吨、江苏1808万吨、湖北1558万吨、四川(不包括重庆)1512万吨、安徽1383万吨、广西1121万吨、广东1061万吨,尽管各省区产量有变化,仍...全部
水稻主产区主要变化是东北崛起 1990年,我国水稻主产区按照产量多少排序,依次是湖南2468万吨、四川(包括重庆)2197万吨、湖北1790万吨、江苏1709万吨、广东1678万吨、江西1577万吨、安徽1340万吨、浙江1321万吨、广西1201万吨,共有9省区当年产量在1000万吨以上,产量合计达到15291万吨,占全国稻谷总产量的80。
8%。而2010年,我国水稻主产区产量排序,湖南2506万吨、江西1858万吨、黑龙江1844万吨、江苏1808万吨、湖北1558万吨、四川(不包括重庆)1512万吨、安徽1383万吨、广西1121万吨、广东1061万吨,尽管各省区产量有变化,仍然有9省区当年产量在1000万吨以上,产量合计为14651。
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4。8%,下降6个百分点。在产量和排序变化中,最主要的是黑龙江进入千万吨省份,而浙江(2010年648万吨)则退出千万吨省份。 1990年以来,在全国水稻生产起伏波动的过程中,我国水稻的主产区变化的整体格局是,水稻生产重心略微由南向北转移。
受价格高涨、经济效益良好的刺激,东北三省特别是黑龙江和吉林的粳稻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新的水稻主产区。1990年,东北三省水稻的播种面积为2452。8万亩,产量是97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1%;1998年面积增加到3782。
55万亩,产量增加到1690。2万吨,分别增长54。2%和73。7%,产量已经占全国的8。5%;2010年面积增加到6179。7万亩,产量增加到2870万吨,分别增长63。4%和69。8%。2010年东北水稻产量已经占全国总产量的14。
7%。黑龙江1990年稻谷产量仅314万吨,2010年比1990年增长1530万吨,同期,吉林增长279万吨,辽宁增长88万吨,三省合计增长1897万吨,不仅弥补了沿海发达地区产量的下降,而且提高了我国城市居民稻米消费的品质。
(二)沿海省份生产下降、消费增长影响全国形势 1992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城市发展和基本建设大量占用耕地,沿海省份,许多过去的“鱼米之乡”,水稻种植面积大量减少,特别是1998年以后更加明显。
广东、福建、浙江等省1998年水稻面积9122。7万亩,2010年为5596。1万亩,减少38。7%,产量由3550。7万吨,减少到2216。7万吨,减少35。6%。 沿海省份不仅水稻生产量减少,而且由于经济发展,吸引大量农民工就业,稻米消费量大量增加。
最典型的是广东省,目前常住人口全国第一,而以稻谷为主的粮食消费自给率,已经下降到不足40%。 东南沿海省份产量的减少,主要是靠东北三省弥补。而水稻生产大省湖南、江西、安徽等20年间水稻生产形势也发生了变化。
1990年三省水稻面积14963万亩,2010年14391万亩,减少3。8%,而1990年三省稻谷产量5396万吨,2010年5748万吨,得益于单产的提高,产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将近6。
5%。如果没有中部这些省份单产和总产的增长,我国水稻供给有可能出现短缺。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