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问渠哪的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是在哪写的?

问渠哪的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是在哪写的?

全部回答

2018-04-15

0 0
朱熹的《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的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8-04-15

39 0
       有人以为诗是形象思维的产物,所以只宜于写景抒情而不宜于说理。这有  几分道理,但不能绝对化。因为理可以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现出来,从而使得它  与景和情同样富于吸引力。
  同时,理本身所具有的思辨性往往就是非常引人入  胜的。(枚乘《七发》正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古今诗作中并不缺乏成功的  哲理诗。      朱熹是刘子?学生,他父亲朱松文才也很好。
  也许由于父、师的影响,他  在道学中对文学的评价是比较公正的,也写出过一些富于生活气息的好诗。如  这两首当然是说理之作,前一首以池塘要不断地有活水注入才能清澈,比喻思  想要不断有所发展提高才能活跃,免得停滞和僵化。
      后一首写人的修养往往有  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阶段。一旦水到渠成,自然表里澄澈,无句无束,自由自  在。这两首诗以鲜明的形象表达自已在学习中悟出的道理,即具有启发性,也  并不缺乏诗味,所以陈衍评为“寓物说理而不腐”。
  所以他写时应该在书房中的窗前,望着池塘。

2018-04-15

11 0
好象是写晋祠的泉.

2018-04-15

25 0
朱熹的《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的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8-04-15

39 0
    呵呵,有趣的问题。 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观书有感》是一首七绝,其借景喻理,借方塘清澈见底是由于有源头活水的实例,说明博览群书、深入探究能使人豁然贯通,领悟到一种新的境界。
  这首诗妙在写“观书”和“观塘”若即若离,不粘不脱。写“方塘”则形似书。“鉴”比方唐之平,也喻书的光洁。  缘此则跃入写“天光云影”,与“书”已无关系,紧切着“鉴”和“水”,从而导出“源头活水”,自然捷便。
  
  可是细思之下,则又为讲的读书、写书之理,将读者思绪纳入本题之中。 至于其写于哪里,我认为从诗的题目(观书)就可以看出这应是朱熹读书时有感而发的作品,所以应该是写于书房之中。   否则的话题目就应该是《观“塘”有感》了,呵呵…… 。

2018-04-15

8 0
朱熹的《观书有感》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书画美术
书画美术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