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娱乐休闲 度假旅游

智化寺是保持着什么风格的佛教寺庙?

全部回答

2018-02-09

0 0
    是北京现存的唯一仍保持著明代风格的佛教寺庙 智化寺坐北朝南,其排列布局具有明代特点,建筑风格则保存宋代向明清过渡的明显特征,并开清代建筑风格先河。北京现存明代木构古建筑,多为单体建筑,而智化寺竟聚集了八座明代木代木构建筑群。
  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0处,智化寺便名列其中。  这是因为自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将作监李诚奉敕编《营造法式》以后,至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钦定颁布《工程做法则例》以前,元明两代没有留下什么建筑规范,要想研究这一时期的建筑,只能求助于实物考证。
  时隔五、六百年,元明时代的建筑即使不毁也多为后世修建,而智化寺各殿虽经多次翻修,却仍基本保留着明初规制,为研究明代建筑提供了很好的实例。  最令人注目的是寺中主要殿宇红墙之七皆为歇山黑琉璃筒瓦顶,这在国内现存寺院中尚不多见。
  明清琉璃瓦等级是黑色排在黄色和绿色之后,但在使用中又略有区别:明皇家寺院、敕建寺院,主要使用黑琉璃瓦;清皇家寺院、敕建寺院,则使用黄或绿琉璃瓦。寺院用黑色瓦覆顶,依据佛经而来。佛经上有“四种色”之说,“息灾为白”、“增益为黄”、“敬爱为赤”、“降伏马黑”、喻“地、水、火、风”之四大。
    黑者,象徵风大之色,风为大力之义;如来成道时,亦以风降伏恶魔。此义正与“智化”相对,上以“风”降伏恶魔,下以“智”度化众生。

2018-02-10

39 0
  明代风格的佛教寺庙 智化寺兴建于明代(西元1443年),初建时是明英宗宠信的太监王振的家庙,不像一些古刹名寺具有恢宏的历史或悠久的渊源,现在它虽然是一处不起眼的寺院,但是在繁盛时曾占地约两万平方米。
  目前东西两路已荡然无存,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保存基本完整,共四进院落,总长278。8米,宽44。5米,方圆12683。78平方米,是北京现存的唯一仍保持著明代风格的佛教寺庙。196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18-02-09

39 0
    智化寺是北京现存的惟一的仍保持着明代建筑风格的佛教寺庙,规模宏大,建筑壮丽,196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文博交流馆(智化寺)成立于1992年,位于北京东城区禄米仓胡同5号智化寺内,是一座以促进发展、传播和研究文物、博物馆、民间收藏、文化交流为中心任务的综合性博物馆。
        智化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明代古刹,始建于明正统八年(1443年),具有独特的明代特色。其庄重典雅、用料独特的黑硫璃瓦顶,素雅清新的装饰彩绘,精美古朴的佛教艺术,有“中国古音乐活化石”美誉的“智化寺京音乐”,都是不可多得的瑰宝。
   最令人注目的是寺中主要殿宇红墙之七皆为歇山黑琉璃筒瓦顶,这在国内现存寺院中尚不多见。  明清琉璃瓦等级是黑色排在黄色和绿色之后,但在使用中又略有区别:明皇家寺院、敕建寺院,主要使用黑琉璃瓦;清皇家寺院、敕建寺院,则使用黄或绿琉璃瓦。
  寺院用黑色瓦覆顶,依据佛经而来。佛经上有“四种色”之说,“息灾为白”、“增益为黄”、“敬爱为赤”、“降伏马黑”、喻“地、水、火、风”之四大。  黑者,象徵风大之色,风为大力之义;如来成道时,亦以风降伏恶魔。
  此义正与“智化”相对,上以“风”降伏恶魔,下以“智”度化众生 虽历经500多年,智化寺的基本格调受到了较好的保护,特别是智化寺藏殿内的转轮藏,更是目前北京唯一的一具明代原木结构转轮藏,年代早、雕刻精美、线条粗犷而有力。
     传统智化寺的音乐又称京音乐、智化寺京音乐,来源于明代宫廷礼仪音乐,是我国现有古乐中惟一按代传袭的乐种,至今保存完好。智化寺京音乐有明确纪年的工尺谱本,有特色的乐器、曲牌和词牌,有按代传承的演奏艺僧。
  它与西安城隍庙鼓乐、开封大相国寺音乐、五台山青黄庙音乐及福建南音一样,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音乐。  智化寺的工尺谱本带有纪年,最早的一本是在康熙三十三年,由15代艺僧永乾抄录完成的。
  上个世纪50年代,一个僧人在收拾藏经柜时发现了这个珍贵的谱本,便送给了著名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杨荫浏先生拿着谱本和寺院里25、26代艺僧所吹奏的音乐做比较后,发现与几百年前的音乐相比,保持得非常完整,没有一点私自加进去的演变。
    由此学术界推证,智化寺560年的音乐没有任何演变。    智化寺兴建于明代(西元1443年),初建时是明英宗宠信的太监王振的家庙,不像一些古刹名寺具有恢宏的历史或悠久的渊源,现在它虽然是一处不起眼的寺院,但是在繁盛时曾占地约两万平方米。
  目前东西两路已荡然无存,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保存基本完整,共四进院落,总长278。  8米,宽44。5米,方圆12683。78平方米。 山门上有汉白玉横匾“敕赐智化寺”,敕赐意为皇御赐的寺名,所谓“智化”就是以佛的智慧普度众生,虽然智化寺上门的规制是中国古代寺刹中最最普通的样式,但“敕赐”二字足以昭示它身份的贵重,昭示著在这普通山门内必定沉淀著一份独特的宝藏。
    智化寺在明代因被英宗赐名“报恩智化寺”而繁盛,在清代因打击宦官乱政而被破坏。他的历史,大起大落,时至今日已经渡过了559个春秋。    智化寺坐北朝南,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有山门、智化门(即天王殿)、智化殿、如来殿(又称万佛阁)、大悲殿等主题建筑,智化门前是东西对称的钟楼、鼓楼;智化殿前是东西对称的大智殿与藏殿。
    他们都是典型的明代歇山式风格建筑。堪称京城最大的明代木结构建筑群。    智化殿面南朝北,是智化寺的正殿,相当于一般寺院的大雄宝殿。殿内正中和两山以前供有汉白玉石须弥座,中央供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两边供奉十八罗汉坐像,均为木质漆金,惜现已无存。
    1972年三世佛移往西山大觉寺,亦陈列大雄宝殿内,该殿悬乾隆御笔匾额“无去来处”,细细想来,这或是历史的巧合,或是乾隆皇帝的灵感,亦或是佛法的无形无际,令人回味无穷。    如来殿在智化殿后,是中轴线上最大的建筑,殿内供奉如来本尊像,因此得名如来殿;殿为上下两层,四面墙壁上除有门窗地方饰满佛龛,龛内置小漆金佛造像,相传有九千余尊,因此又得名万佛阁。
    由于智化寺特殊的历史背景,其彩绘和雕塑艺术不仅表现出强烈的宗教色彩(如转轮藏),又带有浓重的世俗社会气息。    万佛阁是智化寺的最高处,从远处的山门、钟鼓楼,到近处智化殿、万佛阁,所有殿堂的屋顶全部辅装黑色的琉璃瓦,象征着神圣和庄严、权势和高贵,皇家寺院、敕建寺院主要使用黑琉璃瓦,只有官窑才可以烧造。
    黑色琉璃瓦屋顶,正好与“智化”寺名相对应,前者以风降恶魔,后者以智度化众生。    1446年传入智化寺的佛乐,曲调空灵神秘,古朴典雅,大部分曲牌与明永乐二年(1404年)编成的《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相同。
      王振凭借独特的地位将明代的宫廷音乐带出宫院高墙,送进自己的私庙。  由于智化寺具有太监寺院共同的封闭性,艺僧们按照十分严格的“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传受,不与外界接触,明代进寺院的音乐就相对完整地延续下来了。
  流传至今虽历经五百年,因为它仍然保存相对完整的明代迹风,堪称“中国音乐的活化石”。    智化寺音乐的记谱,采用的是中国古老的公尺谱方式,谱本目前发现和保存的主要由三套:一是寺中二十六代艺僧本兴整理的抄谱,二是水月庵坤光绪癸卯年(1903年)的抄本,三是1952年智化寺艺僧广在如来殿藏经橱内发现的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由智化寺十五代艺僧永乾所抄的古谱。
    这三套乐谱经古乐专家查夷平先生研究,其四个基音(哑乙、勾、靠凡、夹六)都相同,而且各种乐器的演奏技术和发音效果也丝毫不差,可以说,从1694年至今300年间,智化寺音乐乐谱一直没有变动。
  结合艺僧们在传授上的封闭特性推断,从开寺至今智化寺音乐原质没有变动,因此,智化寺的乐谱已具有500多年的历史了。      智化寺乐僧使用的乐器,是与一般吹鼓手的不同,多为自己定制,笛音比一般曲笛要高;管沿袭宋制,仍九孔;笙是定做拾柒个全簧,与唐宋时流传的簧乐乐音恰好相符。
  智化寺云锣又称九音锣,为明成化年间制作,音色醇美,称得上是一件地地道道的文物。智化寺的艺僧地位低于禅僧,只有13岁以下的小孩才能收做门徒,入寺以后,每日练习听音和发音,十分辛苦。      《智化寺音乐》是我国现有古乐中惟一按照代传袭的乐种,至今保存完好,其内容丰富的公尺谱本以及曲牌、曲目、乐器等汇集宫廷音乐、佛教音乐、民间音乐于一体,具有十分珍贵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
  它与西安城隍庙鼓乐、开封大相国乐音、五台山青黄庙音乐及福建南音一起,同属我国现存的最古老音乐。      智化寺的曲折历史是明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缩影;他的古代建筑是京城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建筑群;他的京音乐是震撼乐坛的古老乐种;他的佛教艺术是罕见的转轮藏、有珍贵的元代经书……。
  随著时光转移,它像一位500多岁的老者,在高楼林立的都市静静敞开山门,等待着人们的欣赏。      交通线路:44、800、750路公交车在雅宝路下车。 电话:6525 3670 。
  

2018-02-09

39 0
    智化寺是北京现存的惟一的仍保持着明代建筑风格的佛教寺庙。 智化寺始建于明正统八年(公元l443年),原为太监王振的家庙。王振为明英宗的幸臣,也是"土木堡之变"的祸魁。
  当时王振以感念皇恩的名义建寺,所以英宗赐名为"报恩智化禅寺"。王振虽系中官,但权势倾朝,家资巨万,所以所修家庙富丽堂皇,规模宏伟。  是北京现存的唯一仍保持著明代风格的佛教寺庙。
  196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智化寺坐北朝南,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有山门、智化门(即天王殿)、智化殿、如来殿(又称万佛阁)、大悲殿等主题建筑,智化门前是东西对称的钟楼、鼓楼;智化殿前是东西对称的大智殿与藏殿。
    他们都是典型的明代歇山式风格建筑。堪称京城最大的明代木结构建筑群。 智化殿面南朝北,是智化寺的正殿,相当于一般寺院的大雄宝殿。殿内正中和两山以前供有汉白玉石须弥座,中央供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两边供奉十八罗汉坐像,均为木质漆金,惜现已无存。
  1972年三世佛移往西山大觉寺,亦陈列大雄宝殿内,该殿悬乾隆御笔匾额“无去来处”,细细想来,这或是历史的巧合,或是乾隆皇帝的灵感,亦或是佛法的无形无际,令人回味无穷。   如来殿在智化殿后,是中轴线上最大的建筑,殿内供奉如来本尊像,因此得名如来殿;殿为上下两层,四面墙壁上除有门窗地方饰满佛龛,龛内置小漆金佛造像,相传有九千余尊,因此又得名万佛阁。
  由于智化寺特殊的历史背景,其彩绘和雕塑艺术不仅表现出强烈的宗教色彩(如转轮藏),又带有浓重的世俗社会气息。   万佛阁是智化寺的最高处,从远处的山门、钟鼓楼,到近处智化殿、万佛阁,所有殿堂的屋顶全部辅装黑色的琉璃瓦,象征着神圣和庄严、权势和高贵,皇家寺院、敕建寺院主要使用黑琉璃瓦,只有官窑才可以烧造。
  黑色琉璃瓦屋顶,正好与“智化”寺名相对应,前者以风降恶魔,后者以智度化众生。   智化寺坐北朝南,其排列布局具有明代特点,建筑风格则保存宋代向明清过渡的明显特征,并开清代建筑风格先河。
  北京现存明代木构古建筑,多为单体建筑,而智化寺竟聚集了八座明代木代木构建筑群。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0处,智化寺便名列其中。  这是因为自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将作监李诚奉敕编《营造法式》以后,至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钦定颁布《工程做法则例》以前,元明两代没有留下什么建筑规范,要想研究这一时期的建筑,只能求助于实物考证。
  时隔五、六百年,元明时代的建筑即使不毁也多为后世修建,而智化寺各殿虽经多次翻修,却仍基本保留着明初规制,为研究明代建筑提供了很好的实例。  最令人注目的是寺中主要殿宇红墙之七皆为歇山黑琉璃筒瓦顶,这在国内现存寺院中尚不多见。
  明清琉璃瓦等级是黑色排在黄色和绿色之后,但在使用中又略有区别:明皇家寺院、敕建寺院,主要使用黑琉璃瓦;清皇家寺院、敕建寺院,则使用黄或绿琉璃瓦。寺院用黑色瓦覆顶,依据佛经而来。佛经上有“四种色”之说,“息灾为白”、“增益为黄”、“敬爱为赤”、“降伏马黑”、喻“地、水、火、风”之四大。
    黑者,象徵风大之色,风为大力之义;如来成道时,亦以风降伏恶魔。此义正与“智化”相对,上以“风”降伏恶魔,下以“智”度化众生 。

2018-02-09

40 0
     智化寺坐北朝南,其排列布局具有明代特点,建筑风格则保存宋代向明清过渡的明显特微,并开清代建筑风格先河。北京现存明代木构古建筑,多为单体建筑,而智化寺竟聚集了八座明代木代木构建筑群。
  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0处,智化寺便名列其中。  这是因为自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将作监李诚奉敕编《营造法式》以後,至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钦定颁布《工程做法则例》以前,元明两代没有留下什么建筑规范,要想研究这一时期的建筑,只能求助於实物考证。
  时隔五、六百年,元明时代的建筑即使不毁也多为後世修建,而智化寺各殿虽经多次翻修,却仍基本保留着明初规制,为研究明代建筑提供了很好的实例。  最令人注目的是寺中主要殿宇红墙之七皆为歇山黑琉璃筒瓦顶,这在国内现存寺院中尚不多见。
  明清琉璃瓦等级是黑色排在黄色和绿色之後,但在使用中又略有区别:明皇家寺院、敕建寺院,主要使用黑琉璃瓦;清皇家寺院、敕建寺院,则使用黄或绿琉璃瓦。寺院用黑色瓦覆顶,依据佛经而来。佛经上有“四种色”之说,“息灾为白”、“增益为黄”、“敬爱为赤”、“降伏马黑”、喻“地、水、火、风”之四大。
    黑者,象徵风大之色,风为大力之义;如来成道时,亦以风降伏恶魔。此义正与“智化”相对,上以“风”降伏恶魔,下以“智”度化众生。

2018-02-09

40 0
    智化寺是北京现存的惟一的仍保持着明代建筑风格的佛教寺庙,规模宏大,建筑壮丽,196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智化寺始建于明正统八年(公元l443年),原为太监王振的家庙。
  王振为明英宗的幸臣,也是"土木堡之变"的祸魁。当时王振以感念皇恩的名义建寺,所以英宗赐名为"报恩智化禅寺"。  王振虽系中官,但权势倾朝,家资巨万,所以所修家庙富丽堂皇,规模宏伟。
  《明史·王振传》中载:王振"作大第皇城东,建智化寺穷极土木"。由此可见当时智化寺的建制规模非同寻常。"土木堡之变"后,王振被抄冢灭族,但凼寺牧建,、砹有设毁。央示夏钟后,遇怎任事,在寺内为王振建旌忠祠,立塑像,使这座寺庙盛极一时。
    清乾隆年间始毁王振祠,改为纯佛寺。目前在寺内所看到的两座无字碑,原有碑文,即《敕赐智化寺之记》和《敕建智化寺振恩碑》,是明英宗在"夺门之变"复位后,为纪念王振所立。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御史沈廷芳以乇振乃"明代之罪人"为名,奏请毁寺内王振祠及王振塑像,谕准。
    此后,毁王振家祠,并将碑文磨去,成了现在的无字碑。 此殿规模原本十分庞大,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又分为前中后三进院落。建筑布局十分规整,为典型的"伽蓝七堂"建置。但世事沧桑,时至今日只有中路的主体建筑尚存,其他的附属建筑已经荡然无存。
   在南北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智化门(即天王殿,现辟为寺内文物陈列室)、智化殿、如来殿(万佛阁)、大悲堂等主体建筑,皆为典型明代风格的歇山式建筑。  智化门的前面是东西对称的钟鼓楼,玲珑别致。
  智化殿的前面东西对称的是大智殿与藏殿。 在这些建筑中,供置佛像仍比较完整的只有如来殿。此殿分为上下两层,由于该殿上下两层的四壁及隔扇上共置有9000多小木龛,内置l3厘米的小佛,所以上层悬有"万佛阁"之匾,这是寺内最高的建筑。
    上层有三身佛像,下层为高3米的楠木如来本尊像,皆为当年供奉的原物,上层的三身佛像已经残损不全。 智化寺是一座精美完整的明代建筑艺术群。此寺建筑的屋顶全为黑色的琉璃筒瓦脊兽,铺砌显得庄重与华丽,尤其是殿宇的木作,虽然经过了多次的修缮,但梁架与斗拱,仍保持原状,十分难能可贵。
    其内部装饰也带有明代的特征,尤为精彩的是中院的正殿--如来殿,殿内的天花藻井、门窗格心及彩画,堪称绝伦之作,其中的藻井为斗八藻井,不仅整个藻井雕刻精细,整钿贴金,而且在藻井四周的边缘上,雕刻着许多小型的天空楼阁,楼阁下又有小佛龛,是一极为精美的艺术品。
  可惜,这个藻井,在30年代被寺僧盗卖,现藏美国纳尔逊的阿特金斯美术馆。  寺内智化殿内的天花藻井也十分精美,也被盗卖,现存美国费城博物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智化寺藏有珍贵稀有的转轮藏。
  转轮藏为南朝萧梁时期傅翕发明的一种诵经礼佛的辅助设施,转动一圈就相当于将转轮藏上所带的经卷诵读了一遍。这样,连文盲也可诵经礼佛了。智化寺内的转轮藏在藏殿之内,其设计颇具匠心,为一坐落在汉白玉须弥座上的八角形木制壁橱。
    壁橱的每面都雕有佛龛,浮雕有金翅鸟、龙女、神人、力士、狮子及各种花纹;在顶部中央置有一圆雕的佛像,造型十分美观。这个转轮藏构图巧妙,雕刻精美,是一稀有珍贵的艺术品。 智化寺古老的佛寺音乐,是国内外罕见的古代音乐资料。
  该音乐本源于宫廷的教坊音乐,王振倚恃皇宠,于明英宗正统十一年,将宫廷音乐移入了自己的家庙。  寺内艺僧严格遵循师徒传授,原汁原味地传承了26代,成为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活文物"。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娱乐休闲
度假旅游
明星
音乐
电影
动漫
宠物
谜语
花鸟鱼虫
摄影摄像
脑筋急转弯
收藏
其它
电视
星座/运势
幽默滑稽
度假旅游
度假旅游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