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地球科学

地震和救灾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全部回答

2018-12-28

0 0
    一、震中是否就是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不一定。    在2008年的灾难中,当地震局监测到震中在映秀时,所有注意力都被吸引到那里。加上映秀道路中断,天气恶劣,直升机又无法抵达,这放大了外界的焦虑。
  又因为映秀离成都非常近,许多民间救援资源就都发往映秀。但另一方面,人们没有意识到北川其实更惨烈,整个老县城被埋。  其实当时北川的交通条件比映秀好许多,如果有更多资源投放到北川,或许能救出更多人。
      你能看到的重灾区,都只是媒体和官员最容易抵达的地方。你视线之外的地方,有可能更严重。    二、救灾越快越好?也未必。    速度和效率是两码事。比如说,你在第一时间把大量部队集结到映秀,结果人员伤亡最惨是在北川,那整体救援效率未必就高。
    我们要的是救援效率,这就要求指挥者必须很专业,而不是很热血。科学决策更重要。    512那次因为气候太恶劣,直升机无法获取完整信息图,这次就很好,无人机很快拿回了全景图,这就对指挥者调配救灾资源起到很大的作用。
  完整透明的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基础。    三、救人应该靠政府,老百姓不要添乱?这话要一分为二的看。      08年我基本是和先头部队同时抵达映秀。部队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但等他们走整整一夜,抵达震中时,能做的事情实在是有限。
  而且山区道路不畅,意味着大型机械无法进入救人,徒手挖人的效率是很低的。我亲眼看到两位士兵花了很长时间去搬卡住的楼板,却只能无奈的放弃。    最有效的救援恰恰是灾民自救。  无论是时间还是地理位置,都比外来的部队有优势。
  这时候,防灾教育就特别重要,平时的演习和组织,在灾难真正来临时,是能救命的。不知道08年之后,四川各地的防灾教育做的如何?    四、志愿者最好不要去灾区?这个要看是什么志愿者了。    如果你连山区都没去过,必要的冲锋衣、睡袋什么都没有,我也觉得没必要去。
    但如果你在某些方面有一技之长,灾区可能很需要。比如说,我当时是和广东的医疗队同时进的映秀,医疗人员体力未必有多好,但灾区很需要啊。    另外,一起同行有四川户外俱乐部的朋友,他们背70升的包,全部是药品,送到之后部队非常感激,当时最基本的消炎药都缺啊。
  这些志愿者也没有停留,送到就离开,给我印象很深。      其实民间资源总归是越多越好,问题不是志愿者要不要去,而是如何组织起来,让救援更有效率。这方面政府应该统筹。    五、红十字会不放心,我该给谁捐款?我觉得普通个人前三天不需要考虑捐款的事儿。
      玉树地震那次有朋友给我电话,让我在灾区给灾民几千块钱,回来她给报销。  我说现在有钱也没地方用啊。其实但凡这种巨灾,对人类文明是瞬间毁灭性的打击,一下打回原始社会。
  停电停水停电话,钱没用。最紧缺的反而是物资,可以组织急缺物资尽快发过去。一般来说,前三天,最需要帐篷(防余震只能住户外)、药品(伤员太多)、电源(没法住楼里或者干脆电厂损毁)、食品和水。      六、我们要给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捐款?不一定,因为受灾最严重的地方,资金太多,其他地方可能更缺钱。
      提到512地震,通常第一时间想起的是映秀、北川,或者还有汉旺。但以我之后回访的经验来看,这三个地方重建资金绰绰有余,因为他们知名度太高。一些不出名,尤其是比较偏远的地方,其实更缺钱。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青川,这个地方离成都太远,坐车要大半天,山路长又弯,但惨烈一点不弱于映秀,有整个村子被全部埋掉的。
  问题在于,由于交通闭塞,记者、官员都很少去,曝光不足,捐款企业没法获得曝光的机会,官员也捞不到政绩,那自然不重视。这种地方往往经济基础偏弱,反而更应该救助。      恐怕政府、媒体都无法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专业的NGO才可以。
  当然企业也可以做的更专业,而不是更热血。这次雅安地震,我就一直很关心那些尚未被报道的灾区。    七、地震局没有尽责,有人预测了地震,政府不重视?这个是误解。    我很小时就在科普书上看到说地震是无法精准预测的,现在依然如此。
    现代的科学只能让大家知道,自己是否在地震带上,知道这一点,就已经足够保命了。    所以应把主要精力放在防震减灾上。只要地震时房屋主结构不垮,就有足够时间跑路,小命就能保住。
  政府的重心应是组织演习、核查建筑质量、加强科普教育,但这些不容易出政绩。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地球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地球科学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天文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环境学
生态学
物理学
地球科学
地球科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